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创业到湾区:双“三角循环”中的创新策源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4:13
(原标题:创业到湾区:双"三角循环"中的创新策源地) 南方财经记者吴蓉 赵晓晨 佛山报道 创业大赛的赛场,既是梦想家的舞台,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之地。 9月27日在佛山闭幕的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决赛上,当医克生物同时抱回特等奖和川商基金9000万元的意向投资时,中国创新药将再添一分全球 竞争力;当横乐科技在路演结束后收到多家医院发出的介入机器人订单意向时,又一个 "实验室技术"向"临床应用"跨越的关键节点被打通;当清 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在赛后马不停蹄赶往广州考察车企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或许就有了更 多可能。 这些鲜活案例,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生动注脚。 当前,我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强调,要加快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高效运行机制。来自全球的顶尖创新人才,带着最硬核的科 技成果齐聚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相互碰撞,既是一场对人才的成就,也是一次对区域发展的推动—— 大湾区得以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不仅能"量产"创新企业,更能持续孕育颠覆性的技术范式与产业形态。 这背后,"孔雀为何东南飞"也 ...
“数字信用标签”来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6 03:50
扫码便可追溯一盘蔬菜从智慧农场产出的全流程;买的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养老设备,也有了国家 统一认证的"数字信用标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 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让这些场景加速走进现实。今后,AI、大数据等新技术将 广泛应用于认证全程,强化农产品、智能产品、数字服务的质量可信度。 "质量认证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以客观公正、专业权威的技术评价为手段,为社 会各方提供质量服务和信用证明。"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姚雷表示,质量认证是政府、企业、 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器"和"指示灯",产品和服务供给越丰富、消费者需求越多样,质量认证的价 值和作用就越大。 数字化认证将率先聚焦哪些行业领域? 姚雷介绍,在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方面,《指导意见》明确要服务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围绕工 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工业软件等方向支持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精准制造跃升;促进智慧农业和水利建设,鼓励将质量认证嵌入智慧农场、渔场、牧场等具 体场景,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感知、精准控制和全链条追溯管理,实施节水产品绿色认证、 ...
促进金砖国家间经贸合作 这份报告含金量满满
每日商报· 2025-09-25 23:25
商报讯(记者 杨伊琳)昨天,2025年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对话会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行。作为金砖国 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地杭州后的首次大型跨区域交流活动,本次对话会集中发布两大专业报 告,为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提供"路线图",推动各国在数字贸易、产业协同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 报告发布后,现场同步推进多项合作举措。4个金砖国家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教育共建、产业基 金、生产线融资、数字经济联盟等领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与发展杭州倡议""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服务 联盟倡议"同步发起,吸引阿里云、杭州天谷信息等10余家企业参与,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砖国家 特殊经济区落地应用。 据了解,本次对话会覆盖13个金砖国家,70余位重要外宾及12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后续,金砖国家特 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还将通过企业路演、精准对接会等形式,推动报告成果转化,助力金砖国家特殊 经济区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当天,国际贸易中心(ITC)与浙江省商务厅分别发布《金砖国家电子提单报告2025》与《金砖国家特 殊经济区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其中,《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成 为焦点,首次明确金砖国家 ...
上海杨浦:百强企业区级税收总量四年增长109%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9:5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薛侃表示,五年来,杨浦区在推进创新发展再出发中激活创新动能、壮大发展实力。 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方面,杨浦区一手抓原始创新,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为其提供必要的空间 载体、人才服务、政策匹配,助力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和原始创新高地;另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与各 创新主体紧密携手,共建了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催生出了一大批高能级科技成果。"十四五"以 来,有1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超四成市级科学技术奖在杨浦产生。 在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方面,杨浦区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两个重 点方向,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 色低碳四大新兴产业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今,互联网"大厂""独角兽""专精特新"小 巨人等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在杨浦链式集聚、拔节生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曦梦)9月2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 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杨浦区专场。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表示,"十四五"以来,杨浦 区全力做好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 ...
李迅雷专栏 | 决定股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9-24 11:33
9月17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暨证券行业论坛"在上海举办,中泰国际首席 经济学家李迅雷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演讲题目为《决定股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李迅雷表示,本轮股市的上涨主要来源于资金拉动估值提升,源于利率下行。前期主要是以中央汇金、险 资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入市,后期则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虽然底部起来涨了1000多点,但目前大盘指数估值 还是比较合理,没有看到泡沫。 他指出,现在市场资金充裕,虽然A股融资余额超过了2015年的最高水平,但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明 显大幅低于2015年,也没有出现当时的大量场外配资情况。代表A股走向的主要是上证综指、沪深300指 数等,它们的市盈率、股息率等指标仍在合理估值区间。 李迅雷认为,成长性是决定市场长牛的基础。市场反弹空间取决于存款利率下行带动估值提升的幅度,但 是如果要长期走牛的话,还是得要有业绩的持续成长,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平均只有 2.5%,市场后劲如何,还是要看今后几年的盈利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速或面临下行压力,故在宏观政策 上,四季度或明年应该还要继续发力。 李迅雷表示,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喜欢讲故事不喜欢讲估 ...
决定股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9-19 04:09
本轮股市上涨动力分析 - 本轮股市上涨主要来源于资金拉动估值提升 源于利率下行 [3][10] - 市场自去年9月末以来出现约35%涨幅 其中估值水平平均提高30%以上 企业盈利增长贡献仅1.7% [10] - 增量资金前期以中央汇金和险资为主 后期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3] 当前市场估值水平 - 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处于合理区间 沪深300市盈率约14倍 标普500为29倍 纳斯达克为41倍 [18] - 沪深300股息率2.6% 显著高于标普500的1.2%和纳斯达克的0.7% [18] -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为2.49% 远低于2015年峰值4.7% 未见场外配资疯狂入市现象 [13] 资金面状况 - 居民部门存款余额160万亿元 其中定期存款约120万亿元 活期存款40万亿元 [11] - 三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3%左右 定期存款到期后部分资金可能转向理财或股市 [11] - 资产荒现象延续 高股息率、低波动资产仍受青睐 [13] 盈利成长性分析 - 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合计2.99万亿元 同比增长2.5% [25] - 创业板净利润同比大增11% 科创板和北交所分别增长4.9%和6.08% [25] - 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净利润合计增长15.9% 光模块和PCB等细分行业增速超50% [25] 结构性机会与风险 - 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极差放大至过去三年平均值的3倍以上 标的选择能力重要性提升 [28] - 科创50指数市盈率达170多倍 较7月底144倍大幅提升 存在结构性泡沫风险 [38][41] - 港股估值低于A股 南下资金对港股定价权增强 [31][32] 政策预期与市场展望 - 四季度或明年宏观政策将继续发力 政策工具箱工具充足 [3][48] - 居民部门处于缩表阶段 风险偏好下降 市场难以产生过大泡沫 [43][44]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若超过2%可考虑买入 债券市场仍有入市机会 [13] 国际比较与配置建议 - 日本股市历史表明缺乏成长性支撑的反弹难以持续 [21][25] - 美股估值明显偏高 标普500未来10年年化收益率可能下降甚至为负 [34] - 建议分散配置A股、港股、债券、黄金及大宗商品等多市场资产 [37]
今年前8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9-17 10:10
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8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2.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4062.3亿元,同比增长1.7%,创历史同期新高[1] - 8月单月出口规模连续保持在500亿元以上,汽车零配件和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分别增长23.9%和201.1%,共同拉动当月出口增速2.4个百分点[3] - 手机出口同比增长5.4%,地区出口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高[3] 民营企业与贸易伙伴 - 民营企业进出口2889.7亿元,增长4.7%,占地区进出口总值13.7%,占比提升2.2个百分点[3] - 民营企业出口1032.4亿元,增长26.3%,增速高于全国民营企业17.8个百分点[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6万亿元,占比59.8%,其中对欧盟进出口2136.7亿元,对东盟进出口1399.1亿元[3] 先进制造业出口动能 - 汽车出口167.8亿元,增长31.2%,占地区出口比重提升0.9个百分点至4.1%[5] - 集成电路出口167.7亿元,增长5.6%,占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4.1%[5] - 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8.3亿元增长21.5%,医药材及药品出口34.3亿元增长6.8%,合计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2.3%[5] - 光伏产品出口23.8亿元增长261.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22.9亿元增长22.5%,合计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1.2%[5] 开放平台与新兴市场 - 北京自贸区出口586.2亿元增长2.2%,亦庄经开区出口438.4亿元增长19.1%[5] -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口145.2亿元增长3.7%,天竺综保区出口31.1亿元增长34.4%[5] - 对拉美出口326.7亿元增长15.2%,对非洲出口294.8亿元增长19.5%,对中亚五国出口87亿元增长84.5%,合计占比提升至17.4%[5]
民企奋进自贸港:相向而行,蓬勃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3:26
民企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规模 - 截至2023年6月底海南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60.44万户 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54% 其中民营企业93.72万户[2] - 民营经济组织贡献海南省近60%的GDP和近90%的就业岗位[2] - 民营企业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 民营经济立法支持 - 《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于2023年7月30日发布施行 是全国首部民营经济地方性法规[3] - 立法以29条"小切口"形式聚焦公平竞争 自贸港政策赋能 金融支持等核心领域[3] - 法规为民营企业抢抓封关机遇 应对开放挑战提供精准法治护航[3] 自贸港政策赋能措施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4] - 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享受所得税优惠 "零关税"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4] -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围绕种业 深海 商业航天 绿色低碳 数字经济 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4] 国际化发展支持 - 加强对跨境贸易投资的指导服务 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拓展国际交流合作[4] - 提供通关便利一站式服务 建立重大风险及对外贸易预警机制 监测进出口异动情况[5]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3年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和投资成本[6]
2025江苏-新加坡技术创新合作对接会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9-13 23:40
合作机制与平台 - 江苏与新加坡 挪威等创新型国家实施产业研发联合资助机制 [2] - 引进建设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等国际创新合作载体 [2] - 省科技厅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两次签署谅解备忘录并联合实施产业创新合作计划 [2] 技术合作领域 - 聚焦绿色城市 生命健康两大技术领域推动创新实体深化合作 [1] - 联合研发项目聚焦绿色低碳 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等领域 [2] - 工业有机废水治理与资源化中新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为科技创新合作旗舰项目 [1] 合作成果与进展 - 共同支持双方企业牵头开展联合研发项目20余项 [2] - 第四轮合作项目正在征集中 [2] - 100多位来自政府机构 高校院所 科技企业的代表专家参与对接会 [1] 学术与科研参与 -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王蓉分享项目推进情况 [1] - 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爱民介绍合作需求 [1] - 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承担旗舰项目 [1]
四川出台“数据要素×”方案 聚焦12大领域加“数”前进
四川日报· 2025-09-13 01:28
核心政策框架 - 四川省1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数据要素×"重点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聚焦12个重点领域部署34项重点工作 旨在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1] 重点领域部署 - 工业制造领域持续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实施"人工智能+工业制造"行动 培育工业领域垂直行业大模型 [1] - 现代农业领域推进"天府粮仓"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开展农产品追溯优品登录和产地追溯信息验证 [1] - 商贸流通领域实施消费新场景五年培育计划 发展新零售与电商直播等新型商贸模式 [1] - 交通运输领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 [1] 公共服务创新 - 文化旅游领域开展文旅行业大模型应用研究 推出智慧伴游/行程定制/智能咨讯/数实融合等新业态 [2] - 医疗健康领域推动电子病历/妇幼健康/慢病管理数据整合 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调阅 [2] -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推进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