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

搜索文档
孚能科技(688567.SH):公司SPS大软包半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可实现1000度以上带电量
格隆汇APP· 2025-09-23 09:17
产品技术进展 - 公司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采用新型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涂覆和致密化技术 降低半固态界面阻抗并提升锂离子迁移能力 [1]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350Wh/kg 可实现乘用车单次续航1000公里以上 同时具备优异低温性能 [1] - SPS大软包半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带电量超1000度 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1]
欣旺达:公司有可以应用于机器人和机器狗的锂电池产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出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8:48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拥有可应用于机器人和机器狗的锂电池产品 [2] - 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相关锂电池产品的出货 [2]
欣旺达:公司使用提前备货,长协等多种方式平缓原材料端的价格波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8:48
成本管理策略 - 公司采用提前备货和长协等多种方式平缓原材料端价格波动 [1] - 通过长协锁价、材料自研、良率提升等措施对冲碳酸锂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 [3] 产能利用状况 - 公司目前产能利用合理 [1] - 投资者关注动力电池及3C电池产能利用率是否达到或超过行业平均水平75%以上 [3] 未来发展规划 - 随着产能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客户结构的优化 预计毛利率将持续改善 [1] - 下半年可能有南昌和枣庄基地的新产能投放 [3] - 毛利率环比改善的趋势受到投资者关注 [3]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3 08:48
公司治理制度修订 - 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章程》修订议案 表决结果为9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1] - 同步修订15项公司治理制度 包括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核心治理文件[3][5][7][8][9][10][11][13][14][15][17][19][21][23][25] - 修订主要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及深交所最新监管规则 旨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升治理水平[3][88] 财务资助展期安排 - 向控股子公司圣阳锂科提供20,000万元财务资助额度展期 展期期限为2026年1月9日至2028年1月8日[28][36][56] - 借款年利率按借款时一年期LPR执行 资金在总额度内可滚动使用 圣阳锂科可根据经营需要分笔提取[36][54][55]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公司已向圣阳锂科提供借款13,000万元 财务资助总余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95%[39][61] 子公司经营状况 - 圣阳锂科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6,156.07万元 净利润亏损5,886.16万元 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营业收入2,548.15万元 净利润亏损4,860.54万元[44] - 子公司处于业务发展初期 在研发创新与市场开拓方面需持续投入 本次展期旨在支持其核心业务发展并降低融资成本[41][62] - 公司持有圣阳锂科55%股权 其他股东国惠科创和泰安国惠产业投资基金因资金安排未按比例提供财务资助[41][52] 股东大会安排 - 计划于2025年10月20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审议《公司章程》修订及财务资助展期等议案[31][67][74]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 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和互联网投票系统进行[69][70][83] - 议案1及议案2.01、2.02需经出席股东大会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议案3涉及关联交易且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74]
四川省广海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23 08:02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四川省广海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涛,注册资本100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 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高纯元素及化合 物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不含危 险废物经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危险废物 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 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利元亨:公司首条固态电池产线已陆续交货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7:40
公司首条固态电池产线已陆续交货 正处于客户现场的设备调试与工艺验证阶段[1] - 公司已实现向美国客户交付固态电池前段装备[1] - 公司正推进国内外等地客户的设备验证工作[1] 技术布局与客户拓展 - 公司始终紧跟电池技术前沿 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等先进领域[1] - 公司已经与30多家客户交流固态电池技术和业务[1]
全固态电池上车测试逐步开启 关注产业链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1:12
技术发展进程 - 全固态电池技术逐步成熟 从小试线向中试线过渡并开展上车测试 [1] - 2025年宝马推出搭载Solid Power全固态电池的路试车 国轩高科同期亮相全固态电池路试车型 [1] - 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开启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1] - 2025-2026年有望迎来密集的全固态电池上车路测阶段 [1]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车端应用面临体积膨胀与循环寿命衰减两大核心问题 [1] - 电池企业通过固固界面改善提升电芯循环寿命等性能 [1] - 宝马/奔驰/比亚迪形成电芯上车需要加压约束的技术共识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电芯材料环节关注导电剂/功能性添加剂/固态电解质及掺杂/材料表面包覆 [1] - 电芯制造环节关注等静压/制痕绝缘/高压化成分容/铝塑膜技术 [1] - PACK环节关注PACK生产设备与气动执行器领域 [1]
中信证券:2025—2026年将迎来密集的全固态电池上车路试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0:24
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2025年以来SolidPower和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逐步开启全固态电池上车路试 [1] - 2025至2026年将迎来密集的全固态电池上车路试阶段 [1]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全固态电池上车面临核心问题是膨胀与循环寿命衰减 [1] - 车企与电池企业共识通过固固界面改善及车端加压缓解问题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电芯材料环节关注导电剂、功能性添加剂、固态电解质及掺杂、材料表面包覆 [1] - 电芯制造环节关注等静压、制痕绝缘、高压化成分容、铝塑膜技术 [1] - PACK环节关注PACK生产设备与气动执行器领域 [1]
中信证券:全固态电池路试开启 关注界面改善与车载加压
第一财经· 2025-09-23 00:21
行业技术发展 - 2025年以来SolidPower和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的全固态电池逐步开启上车路试 [1] - 2025-2026年将迎来密集的全固态电池上车路试阶段 [1]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全固态电池上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膨胀与循环寿命衰减 [1] - 车企与电池企业共识通过固固界面改善及车端加压缓解技术问题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电芯材料环节需关注导电剂、功能性添加剂、固态电解质及掺杂、材料表面包覆 [1] - 电芯制造环节需关注等静压、制痕绝缘、高压化成分容、铝塑膜技术 [1] - PACK环节需关注PACK生产设备与气动执行器领域 [1]
固态电池负极行业深度:材料体系、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
材料汇· 2025-09-22 15:07
文章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显著提升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潜力,成为全球电池技术前沿热点和关键突破方向,负极材料作为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电池整体表现 [2] - 传统液态锂电池受限于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快充瓶颈,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易燃易泄露隐患,为能量密度提升开辟新路径 [2] - 短期石墨与硅碳负极凭借成熟技术占据主流,硅基负极因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锂金属负极拥有极高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电化学势,能实现能量密度质的飞跃 [2] - 固态电池行业受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技术落地势在必得,半固态电池已量产,产业正向全固态推进 [22][30] 行业背景 - 传统液态锂电池存在三大痛点:能量密度局限影响续航,当前能量密度逐步逼近上限,优化路径包括提升电极比容量和优化电池结构 [8][9] - 安全性痛点凸显,液态电解质体系成风险根源,电解液主要成分为可燃有机物碳酸酯类,燃点低于200℃,易发生热失控 [10] - 快充性能不足影响使用效率,电池内部阻抗对快充性能起决定作用,快充时锂离子迁移速率受电解液扩散阻抗和电极界面阻抗限制 [14] - 固态电池安全性优势突出,采用固态电解质可从根本上解决电解液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能量密度可超500Wh/kg,远超液态电池300Wh/kg极限 [16][19] - 政策驱动明显,GB38031-2025新国标将"不起火、不爆炸"设为强制要求,工信部和财政部或投入60亿元鼓励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21][22] - 动力电池市场快速攀升,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达1545.1GWh,其中动力电池1051.2GWh,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同比增长超47% [22] - 低空经济发展带动固态电池需求,对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发展助推固态电池需求,预计2035年锂电池出货量达72GWh,市场规模360亿元 [24][28] - 半固态电池已量产,液体含量5-10wt%,全固态是终极目标,技术瓶颈包括离子电导率低和固-固接触界面性能较差 [30][32] 负极材料主要体系 - 负极材料直接影响电池容量、首效、循环等性能,在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不超过15% [35][38] - 固态电池负极短期以石墨和硅碳为主,长期预计使用金属锂,碳族负极技术成熟但理论容量低,氧化物负极可能造成巨大容量损失和体积变化 [39][40] -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约为石墨10倍,主要问题是体积膨胀,碳包覆和金属氧化物包覆是优化策略,惨硅比例有望从当前5-10%提升 [41][43] - 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3860mAh/g,远高于石墨负极372mAh/g,拥有最低电化学势-3.04V,可使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但存在体积膨胀、锂枝晶生长等问题 [45][46] - 技术迭代路径清晰:2025-2027年石墨/低硅负极+高镍正极体系,目标能量密度200-300Wh/kg;2027-2030年高硅负极+高镍正极,目标400Wh/kg;2030年后复合锂负极+高比容正极,目标500Wh/kg [48][49] 锂金属负极的制备方法 - 挤压/压延法是最成熟工艺,可将锂金属加工到250-400μm,辊压工艺可降低至20μm,但制备超薄锂带存在难度,厚度不均、断带和起皱等缺陷 [54][55] - 电沉积方法可通过调控反应动力学控制超薄锂负极厚度,具有厚度可控、镀层均匀优点,但尚未成熟 [57][58] - 液相法(熔融法)将锂熔融后涂覆在集流体上,能将锂箔厚度控制在10-50μm,关键问题在于锂金属与铜集流体浸润性较差 [59][60] - 气相沉积法中蒸发镀最具前景,可制备超薄锂层,厚度范围从纳米到几十微米,已用于生产薄膜电池锂金属负极,沉积速度超过100纳米/秒 [62][67] - 无负极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650Wh/kg和体积能量密度1300Wh/L优势,对金属锂需求减少,制备流程简化,有效降低电池成本 [69] - 压延法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长期关注蒸发镀、液相法,5-6μm是理想锂层厚度,压延法可制备20μm锂箔,但向超薄突破有难度 [71][76] 锂金属负极改性方案 - 电解液体系优化包括选择合适的溶剂、锂盐和添加剂,高浓度电解液与多盐协同作用形成更稳定SEI层,固体电解质可抑制锂枝晶生长 [82] - 3D结构化设计为金属锂构建三维导电骨架,引导锂离子均匀沉积,采用结构化基底作为稳定锂沉积宿主是解决锂枝晶问题的有效途径 [85][86] - 电解质/负极界面改性通过人工涂层增强固-固接触,降低界面电阻,如在锂金属表面预先构建含氟、氮等元素的稳定界面,提升锂金属稳定性 [87] 负极路线进展与格局 - 海外企业LG、SKOn、Solid Power、Factorial Energy均采用锂金属负极路线,国内大多数企业仍以硅碳负极为主,头部厂商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等采用锂金属负极 [89] - Solid Power第二代锂金属全固态电池重量比能量密度可达440Wh/kg,体积比能量密度930Wh/L,Factorial Energy与梅赛德斯-奔驰联合开发全固态电池Solstice,能量密度达450Wh/kg [89][92] - 形成锂企驱动、负极厂布局、箔材厂切入的多方竞合格局,锂企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拥有原材料优势,负极厂如璞泰来、贝特瑞拓展锂金属负极领域,箔材厂如英联股份、中一科技延伸精密箔材加工技术 [96][97] 相关公司 - 天铁科技主营轨道减震产品,锂化物产品通过昌吉利和安徽天铁研发生产,年产5.3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项目2024年10月投产,与欣界能源合作压延法锂金属负极,年采购量不低于100吨 [100][102] - 赣锋锂业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生产能力,金属锂产能排名全球第一,已实现300mm宽度超宽幅超薄锂带量产,铜锂复合带中锂箔厚度达3微米,布局固态电池技术 [105][107] - 英联股份是消费品金属包装产品提供商,跨界布局复合集流体和锂金属负极,依托溅射工艺技术储备研发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材料 [110] 市场规模预测 - 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逐年快速攀升,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达1545.1GWh,其中动力电池1051.2GWh [22] - 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过1亿元,2035年出货量达72GWh,市场规模360亿元 [28] - 低空经济发展明显带动固态电池需求,全国超20省份或地市发布低空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