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离子电池及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南都电源: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12: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23亿元,同比下降31.6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2亿元,同比下降225.4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下降414.09% [2][24] - 营业成本34.94亿元,同比下降32.27%,毛利率有所改善 [23]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力储能业务收入9.47亿元,同比下降18.46% [24] - 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收入未披露具体数字但提及重大项目中标 [5][8] - 资源再生业务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65.74% [24] - 锂离子电池产品产能10GWh,产能利用率70.40% [25] - 铅蓄电池产品产能4GWh,产能利用率62.50% [25] 市场拓展与重大项目 - 中标万国数据1.2GW高压锂电数据中心项目 [19] - 中标美国数据中心5.2亿元高压锂电项目 [19] - 获得粤港澳大湾区2.8GWh半固态独立储能项目 [19] - 中标印度1.4GWh储能项目、英国230MWh储能项目、希腊130MWh独立储能项目 [19] - 进入美国前五大数据中心优选供应商名单 [8] 产能建设与技术进展 - 华拓二期4GWh锂电池电芯产能建设中 [20] - 扬州10GWh集成产线建设有序推进 [20] - 开发783Ah、587Ah超大容量铁锂储能电芯 [21] - 量产314Ah半固态电芯的长电箱5MWh液冷储能系统 [21] - 发布20尺8.338MWh储能系统Center L Max [21]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40-160Wh/kg,循环寿命超万次 [2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2.06亿元,同比增长6.35% [23] - 开发第三代高压锂电产品,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 [21] - 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达350Wh/kg,通过多项安全测试 [22] - 锂回收率95%,位居行业前列 [9] - 累计获得460余项全球安全认证 [5][1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94.91GW/222GWh,增长29% [4] - 全球BESS新增装机容量86.7GWh,同比增长54% [4] - 预计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突破69GWh [6]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特别是在"双碳"目标指导下 [8] 公司战略定位 - 全球储能领域领先者,业务覆盖160余个国家和地区 [1][9] - 打造从"原材料-产品应用-运营服务-资源再生"的全产业链闭环 [9][17] - 聚焦新型电力储能、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民用储能三大领域 [9] - 与国内外发电集团、能源服务公司等形成战略联盟 [17]
从试验田到创新基座:科创板六载淬炼中国硬核科技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20:16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六年来已汇聚589家硬科技企业,覆盖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车等新质生产力领域[1] - 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成功上市,形成"科创友好"生态[2] - 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2024年),研发强度中位数12.6%,107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占比超20%[4] 制度创新突破 - "科创板八条"政策发布后新增产业并购超110单,交易金额超1400亿元[7] - "1+6"政策设立科创成长层并扩容第五套标准,首单第五套标准IPO已落地[7] - 优刻得成为A股首家同股不同权("W")上市公司,特殊表决权架构获资本市场认可[3] 企业成长路径 - 54家未盈利企业中22家已实现盈利并"摘U",拓荆科技上市首年即盈利且持续增长[2] - 派能科技上市后研发投入超千万元建设EMC实验室,测试设备达600台,2022年登顶全球户储行业第一[4][5] - 超380家公司850余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爱博医疗推出首款国产人工晶状体打破外资垄断[6] 资本赋能成效 - 芯原股份等企业通过"轻资产高研发"标准加速再融资,资金灵活投入技术升级[6] - 沃兰特航空等低空经济企业积极筹备IPO,政策拓宽技术驱动型企业融资通道[7] - 联影医疗完成全球首台"零噪声"DSA手术,盛美上海实现技术研发与团队建设多维提升[6]
派能科技2024年扣非转亏 2020年上市两募资共71.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4-14 05:1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0.05亿元,同比下降39.24%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0.73万元,同比下降92.03%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13.14万元,上年同期为4.48亿元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5亿元,同比下降34.26% [1][2]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营业收入19.85亿元,同比下降39.27% [2] 募资情况 - 2020年12月30日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3871.12万股,发行价格56.0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21.68亿元,净额20.14亿元 [3] - 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2006.018万股,发行价格249.2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49.77亿元 [4] - 两次募资金额合计71.7亿元 [5] 权益分派 - 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转增4股并派发现金红利10.40元,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6月20日,除权(息)日为2024年6月21日 [5] 资金用途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拟用于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生产基地项目、2GWh锂电池高效储能生产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