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

搜索文档
伟明环保(603568):环保业务稳健增长 新能源材料嘉曼项目已投入试生产
新浪财经· 2025-08-27 00:30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39.04亿元同比下滑5.1% 归母净利润14.25亿元同比增长0.13% [1] - Q2单季度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下滑10.04% 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下滑0.24% [1] - 综合毛利率49.0%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运营业务毛利率提升4.0个百分点至62.7% 装备制造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38.1% [2] 业务运营 - 垃圾焚烧项目垃圾入库量689.32万吨同比增长8.71% 其中生活垃圾655.68万吨 上网电量18.63亿度同比增长7.65% [2] - 环保运营业务收入17.11亿元同比增长6.2% 装备制造及服务业务收入21.75亿元同比下滑12.5% [2] - 装备制造新增订单35.59亿元大幅增加(2024H1为12.13亿元)收入下滑主要受确认节奏影响 [2] 现金流与费用 - 期间费用率增加0.4个百分点至8.1% 管理费用率(含研发)增加0.3个百分点至4.6% 销售和财务费用率稳定 [2] - 收现比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至79.8% 现金流持续改善因新能源设备业务现金流滞后好转 [3]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嘉曼公司年产2万金吨富氧侧吹生产线试生产 上半年生产2,306含镍金属吨产品 7月取得销售许可 [3] - 伟明盛青一期年产2.5万吨电解镍项目投产 二期调试中 上半年生产镍板4,445吨销售3,526吨 实现收入3.85亿元 [3] - 印尼布局13万吨富氧侧吹高冰镍冶炼项目 国内布局一体化锂电材料产能 拟出资8,000万元参与福建泉州年产6万吨碳酸锂项目10%权益 [3] 产能与分红 - 运营垃圾焚烧项目55个产能规模约3.73万吨/日 昆山及延安项目在建 [4] - 2024年分红比例提升至30.07%(2023年为20.67%) 未来资本开支稳定后分红比例有提升空间 [4]
爱克股份: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0:11
公司治理与会议 - 公司第六届第七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5日以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等文件 [1] 业务收入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LED行业占比69.68% [1] - 新能源材料行业收入占比17.49% [1] - 光伏风电行业贡献10.49%收入 [1] - 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占比1.94%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39% [1] 行业市场动态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1] - 宠物智能手机等创新产品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 [1] - 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上涨 [1]
今日视点:“A+H”模式成中企国际化重要资本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8-26 23:02
A+H上市趋势与驱动因素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官宣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 [1]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港交所IPO新规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公开认购部分推出"二选一"灵活分配机制 [1] 企业战略与模式优势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本杠杆 [1] - 资产规模大 资本开支高 国际化业务成熟的企业成为A+H模式主力军 [2] - 港股市场为企业跨国并购和海外建厂提供重要融资通道 [2] - 成长型科技企业通过A+H模式开辟更广阔资本配置空间 [2] 资金流动与估值影响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南向资金累计超7300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90%以上 [2] - 今年以来被动外资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 [2] - A+H架构能有效平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以宁德时代为例获得更充分价值认可 [2] 投资者结构变化 - 优质A+H公司通过双平台运作扩大投资者基础 [2] - 单个港股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作为基石投资者 [2] - 中东和北欧主权基金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2] 行业分布演变 - 新兴领域公司成为A+H上市新力量 包括新能源材料企业格林美和生物医药企业科兴制药 [3] - 与早期集中于金融 能源等传统行业形成明显对比 [3] - 反映中国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 [3] 发展前景与战略意义 - A+H双轨模式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将通过该路径实现资本与战略全球化布局 [3] - 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必然结果 [3]
“A+H”模式成中企国际化重要资本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8-26 16:24
A+H上市趋势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 [1]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叩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的高效途径 [1] 港交所制度优化 - 港交所IPO新规于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1] - 公开认购部分推出"二选一"灵活分配机制 降低制度门槛和合规成本 [1] - 新规让发行人在融资中更具主动权 并兼顾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 [1] 企业战略动机 - 企业通过A+H上市推进全球化战略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1] - 资产规模大 资本开支高 国际化业务成熟的企业成为模式主力军 [2] - 港股市场为企业跨国并购 海外建厂等动作提供重要融资通道 [2] 资金流动动态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南向资金累计超7300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90%以上 [2] - 截至8月20日EPFR口径显示被动外资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 [2] - 单个港股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 中东和北欧主权基金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3] 估值与流动性影响 - A+H架构有效平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2] - 双平台运作成功扩大投资者基础 优化国际股东结构 [3] - 以宁德时代为例 港股上市后吸引国际长线资金 估值合理性显著提升 [2] 行业结构变化 - 新兴领域公司加入A+H上市行列 包括新能源材料 生物医药等行业 [3] - 与早期集中于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形成对比 反映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3] - 硬科技企业通过香港市场获得与技术优势相匹配的长期资金 [3] 发展前景展望 - 政策支持加码和制度持续优化推动A+H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将通过该路径实现资本与战略全球化布局 [3] - 模式成熟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深化的必然结果和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3]
多氟多20250826
2025-08-26 15:02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下降6.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33万元,同比下降16.55%[4] * 新能源材料营收占比34.97%,新能源电池占比25.3%,无机新材料占比30.35%,电子信息材料占比5.5%[4] * 新能源材料销量同比增长31.4%,新能源电池销量同比增长136%,无机新材料销量同比增长12%,但电子信息材料销量下降45%[4] * 上半年公司盈利5000多万元,但扣非利润亏损400多万元,主要由于一些减值和账务处理所致[34] 六氟磷酸锂业务 * 六氟磷酸锂总产能6.5万吨,实际运行5.5-6万吨,计划2025年出货5万吨[2][5] * 上半年出货量23,000-24,000吨,月均约4,000吨,单吨净利润约为3,000-5,000元[18] * 有1万吨产能处于灵活调控状态,可根据需求快速启动生产[7] * 暂无新增产能计划,若2026年市场需求回升且碳酸锂价格稳定,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6] * 预计2026年产能有较大概率达到满负荷生产6.5万吨,相比2025年的5.5万吨增长约20%[25] 锂电池业务 * 2025年上半年锂电池出货量3G瓦,收入十亿多元,预计下半年增长50%以上,全年8.5G瓦[10] * 小动力电池需求旺盛,7月份单月出货量超过800万只,8月份预计超过1,000万只[10] * 年底产能达15G瓦以上,2026年底超20G瓦,毛利水平较好[10] * 小动力电池增速明显,从原来的10%增长到17-18%,储能部分接近20%[14] * 预计2025年电池板块可贡献约5,000万元净利润[15] 电子信息材料业务 * 受光伏行业影响亏损,光伏订单大幅收缩,重心转向半导体领域[3][24] * 拥有8万吨电子级氢氟酸产能,其中4万吨用于光伏,4万吨用于半导体[24] * 停止中宁等子公司的生产,转而通过贸易方式处理副产品[24] * 半导体市场认证周期较长(1-2年),导致2025年产能利用率约50%[24] 成本与价格策略 * 碳酸锂价格上涨缓解成本压力,预计四季度盈利能力改善[12] * 公司无主动涨价计划,仅跟随碳酸锂价格调整,以保供为主[2][12] * 长单周期较短,多为半年内框架协议,要求客户支付预付款[8][9] * 国内订单以短期为主,海外订单存在一年期战略合同[9] * 预收款主要集中在电池板块,六氟磷酸锂产品针对海外客户要求预付款[32]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规划好的2万吨六氟磷酸锂新增项目,厂房和土地已准备就绪[7] * 从下单到设备建设完成约需半年,再用三个月进行调试和测试[7] * 韩国产能进展不如预期,2026年底前不会显著产能释放,更可能在2027年之后[11] * 硼同位素项目主要应用于医疗、半导体和原子能领域,毛利率较高[29][31] * 山东子公司拥有200吨硼同位素产能,本部规划产能1,000吨[31] 市场与行业动态 * 小动力电池市场两轮车铅酸电池替代趋势明显,产品供不应求[14] * 布局东南亚市场的小动力需求[14] * 行业内约有10-12万吨六氟磷酸锂闲置产能[36] * 头部企业之间存在一定默契,不会快速涨价[16] * 碳酸锂价格7万左右是底部价位,10万以内都是合理价位[17] 技术布局与研发 * 一直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布局,主要瞄准产业化方向[20] * 更加关注材料端,尤其是如何使材料更好地匹配电池性能并降低成本[21] * 与国内知名院校如清华大学等有很多具体项目合作[20] 其他业务 * 氟基新材料板块包括氟化铝和冰晶石,上半年毛利水平高,收入占比约30%,净利润约3,000万元[34] * DFSI上半年出货量500-700吨,全年计划出货2,000吨,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18]
数智湖南移动“湘”伴|5G赋能!打造智慧工厂新高地
长沙晚报· 2025-08-26 11:57
5G技术应用成效 - 运用UPF下沉技术实现大带宽传输与超低网络时延 确保生产数据园区内闭环流转 [1] - 通过5G连接AGV与智能立库实现物料自动分拣 叫料及跨区域运输 [3] - 关键设备数据采集率达100% 生产全流程可追溯 良品率进一步提升 [3] - 集成5G+AI安防和能源监控应用 实现人员行为智能预警与能耗动态优化 [3] 生产效率提升 - 整体产能提升5%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且成本显著降低 [3] - 建设生产信息化MES系统 实现柔性生产 仓库系统与物料系统无缝对接 [3] - 智慧工厂项目为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战略转型树立新标杆 [5] 行业示范效应 - 助力长远锂科 三一重工 惠科光电3家单位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5] - 三一重工和惠科光电获评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称号 [5] - 三一重工项目获2024年绽放杯先进制造及5G+应用安全双赛道三等奖 [5]
大东南:公司锂电池隔膜已停产,新能源包装材料供货量及客户均比较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1:03
核心业务动态 - 锂电池隔膜业务已停产 [2] - 新能源包装材料供货量稳定 [2] - 新能源包装材料客户群体稳定 [2] 投资者关注重点 - 公司未提及新的大额订单落地 [2] - 公司未提及有意向合作正在推进 [2]
爱克股份:谢明武累计质押2369.7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0:48
股权质押情况 - 谢明武累计质押股数2369.7万股,占其持股比例37.33% [1] 业务收入结构 - LED行业收入占比69.68% [1] - 新能源材料行业收入占比17.49% [1] - 光伏风电行业收入占比10.49% [1] - 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收入占比1.94%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39% [1] 公司市值 - 当前市值41亿元 [1] 行业背景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行业上市公司普遍上涨 [1]
厦钨新能: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2025年半年度科创板新能源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8:11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5年9月3日下午15:00-17:00 [1][2] - 会议地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 [1][2] - 会议召开方式为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1][2] 参会人员 - 董事长杨金洪参会 [2] - 总经理姜龙参会 [2] - 财务总监张瑞程参会 [2] - 董事会秘书陈康晟参会 [2] - 独立董事陈菡参会 [2] 投资者参与方式 - 投资者可在2025年9月3日下午15:00-17:00通过互联网登录上证路演中心在线参与 [2] - 投资者可在2025年8月27日至9月2日16:00前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站"提问预征集"栏目提问 [1][3] - 投资者可通过公司邮箱xwxn@cxtc.com进行提问 [1][3] 会议内容 - 公司将针对2025年半年度经营成果及财务指标与投资者交流 [2] - 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1][2] - 说明会召开后投资者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会议召开情况及主要内容 [3] 公司信息 - 公司证券代码为688778 [1] - 公司证券简称为厦钨新能 [1] - 公司全称为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4]
厦钨新能8月25日获融资买入6675.94万元,融资余额3.7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01:29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1.08% 成交额达4.74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6675.94万元 融资偿还7040.26万元 融资净流出364.32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81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3.75亿元(占流通市值1.32%) 融券余额596.59万元[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余量10.61万股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 当日融券卖出800股(金额4.50万元) 无融券偿还[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7万户 较上期增加3.41%[2] - 人均流通股28584股 较上期减少3.29%[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39.85万股至309.45万股(第七大股东)[3] 机构持仓变动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31.07万股至254.31万股(第八大股东)[3] - 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新进持股198.95万股(第九大股东)[3] -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新进持股165.70万股(第十大股东)[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5.34亿元 同比增长19.58%[2] - 归母净利润3.07亿元 同比增长28.36%[2] - 上市后累计派现7.3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12亿元[3]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1] - 收入构成:钴酸锂50.32% 三元材料(含磷酸铁锂)45.89% 氢能材料3.07% 其他0.72%[1] - 注册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6年12月成立 2021年8月上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