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纳米管
icon
搜索文档
天奈科技:天奈锦城项目建设接近尾声,预计明年投产
巨潮资讯· 2025-09-15 09:52
项目进展 - 天奈锦城项目建设接近尾声 预计明年投产[2] - 项目结合先进碳纳米管制备技术与正极材料 旨在提升电池导电性能并实现高倍率充放电[2] - 计划分阶段建设年产10万吨新型正极材料 首期目标年产2万吨[2] 产能规划 - 预计今年三季度单壁相关浆料产品出货量1500-2000吨[2] - 明年上半年单壁粉体产能达130-140吨[2] - 明年单壁粉体出货量预计80-100吨[2] - 年产45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2] 业务发展 - 1-8月为固态、半固态相关客户累计供货近1500吨 其中单壁产品占比约70%[2] - 机器人、电子器件及复合材料等新型领域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曲线[2]
超纯工业气体,“掘金”万亿碳材料产业
DT新材料· 2025-09-12 16:07
超纯工业气体在碳材料产业的核心作用 - 超纯工业气体是碳材料研发、生产与应用全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隐形基础设施 贯穿金刚石单晶外延生长、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碳纳米管催化裂解及硅基负极碳包覆等关键环节 [2] 金刚石制造对气体纯度的要求 - 金刚石CVD制备和热管理应用需极高纯度甲烷和氢气 杂质浓度需控制在ppb级别 否则晶体缺陷将影响导热率和电学性能 [3] - 高品质气源和稳定供应与掌握核心生长工艺同等重要 是国内外金刚石厂商的关键竞争要素 [3] 石墨烯与碳碳复合材料的气体依赖 - 石墨烯CVD规模化工艺依赖甲烷、氢气和氩气的组合 气体流量比、纯度和动态调控能力直接影响薄膜层数、缺陷密度和均匀性 [4] - 气体质量控制成为制约石墨烯产业良率与成本的关键变量 龙头企业已与气体供应商展开联合开发 [4] - 碳碳复合材料CVD致密化工艺需多次气体沉积 [4] 碳纳米管产业化的气体供应瓶颈 - 碳纳米管催化裂解反应高度依赖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碳源气体及氢气 气体组合决定单壁管/多壁管产率及电导率、比表面积等性能 [5] - 天奈科技、OCSiAl等企业产能扩至万吨级别后 气体供应安全与成本优化成为产能爬坡的战略制约环节 [5] - 电池导电剂与高分子复合材料需求爆发 气体供应链与材料企业产能扩张高度绑定 [5] 硅基负极碳包覆工艺的气体角色 - 碳包覆CVD工艺需精确控制甲烷或乙炔分解速率 氢气与惰性气体承担还原与保护作用 [6] - 不同气氛下形成的碳层结构直接决定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快充性能 [6] 产业链相关企业 - 超纯工业气体供应商包括林德气体、华特气体、南大光电、金宏气体、杭氧集团、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等国内外企业 [8][9] - 配套设备与技术服务企业涵盖中泰深冷、凯美特气体、和远气体、全浦科学仪器等 [8][9] 行业活动与平台 - 2025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将举办碳材料相关展会 预计吸引5万+专业观众、3000家国内外企业、2000家终端用户、1000位行业CEO、1000支科研团队及500家政府园区与投资机构 [11][12] - 活动涵盖金刚石全场景应用、超精密加工、新能源碳材料(多孔炭/硬碳/硅碳)、先进电池(动力/储能/eVTOL/机器人)等议题 [14] - DT新材料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一站式服务 包括企业专访、会议演讲、需求对接及定制报告 [15]
碳纳米管龙头,入局机器人
DT新材料· 2025-09-07 16:04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天奈科技使用自有资金500万元在江苏常州设立全资子公司"常州天奈机器人",重点聚焦碳纳米管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材料研发与市场开拓 [4] - 公司过去主要作为材料供应商服务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如今通过将碳纳米管与机器人产业深度结合,在产业链纵向上延伸并横向打开新市场维度 [8] - 此举是对碳纳米管性能边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公司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实践,以规避动力电池行业周期对业绩的过度影响 [4][8] 碳纳米管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碳纳米管以其高强度、优异导电性及可编织、可复合的特性,成为机器人产业颇具潜力的材料选择,应用方向包括增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抗静电、键绳、人工肌肉和柔性传感器等 [6] - 在结构材料方面,碳纳米管与高分子或金属基体复合可大幅提升材料强度与韧性,同时维持轻量化优势,为机器人关节、骨架等结构件减重 [6] - 在人工肌肉与柔性传感器领域,碳纳米管纤维具备可拉伸性和可逆电致变形特性,可用于开发"电驱动肌肉"原型;碳纳米管薄膜与复合材料的柔性传感特性为触觉、压力及拉伸感知提供新路径 [7] 行业背景与发展机遇 - 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在50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在物流、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加速渗透,"具身智能"概念的兴起让机器人进入人机交互和日常生活成为可能 [5] - 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材料、能源与散热等底层环节,需要全新的功能材料介入以实现轻量化、高灵活度、长续航与高可靠性的平衡 [6] - 如果机器人产业沿"具身智能"路径快速发展,材料性能对整体产业的制约将愈发突出,为碳纳米管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8] 技术挑战与产业化能力 - 碳纳米管生产的一致性、分散性以及成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制约了其在前沿研究中的产业化应用 [7] - 天奈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之一,其规模化量产与分散浆料技术为跨界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具备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的产业化落地能力 [7] - 公司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完成碳纳米管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跃迁,在导电剂领域成为锂电池负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4]
2亿+入账,又一杭州“六小龙”获投
36氪· 2025-09-04 01:25
投资交易 - 道氏技术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纳以自有资金3000万美元(约2.13亿人民币)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获得少数股东权益 [1] - 强脑科技目前处于Pre-B轮融资阶段,市场传闻其正以超13亿美元估值洽谈约1亿美元IPO前融资,可能为后续在香港或内地IPO做准备 [4][5]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强脑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通过头皮表面采集信号,安全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3] - 公司已推出智能仿生肢体和脑机智能安睡仪等产品,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3] - 道氏技术主营新材料研发,包括固态电池材料、碳材料和陶瓷材料,其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产品具备优异导电性、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适用于电子皮肤等先进制造 [7] 战略协同 - 道氏技术入股强脑科技旨在借助其在医疗康复、教育消费和人机交互领域的脑机接口技术经验,增强"AI+新材料"生态赋能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7] - 道氏技术的碳材料产品与强脑科技在仿生肢体等设备研发中的需求高度契合,可推进碳材料在电子皮肤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应用 [7] 财务数据 - 道氏技术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营业成本29.04亿元,同比下降15.08% [9] - 研发费用为88.68百万元,同比大幅减少41.39%,主要因直接研发材料投入及人员费用减少 [7][9]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1.14%至2.36亿元,财务费用增长4.50%至2497万元,所得税费用增长34.21%至5259万元 [9] 融资历史与估值 - 强脑科技自2016年以来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16年天使轮、Pre-A轮550万美元、2019年A轮、2020年B轮(跻身独角兽)、2023年7月浙江东方领投2亿美元、2025年6月募集6.5亿美元 [10] - 公司累计融资超过10亿美元,当前估值可能达50亿美元 [10] 行业现状 - 脑机接口行业属于新兴行业,截至2024年底强脑科技尚未盈利 [9] - 行业在技术成熟度、商业化落地进度和市场发展格局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10]
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22:3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动态 - 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审议通过包括半年度报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关联交易额度调整等9项议案,所有议案均获全票通过(关联交易议案中关联董事郑涛回避表决)[22][23][32][34]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张美杰为职工代表董事,其原为非职工代表董事,此次变更后董事会构成及各委员会成员保持不变[18] - 张美杰现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拥有丰富能源材料行业经验,曾任职于加拿大NEC Moli Energy及多家国内能源材料企业[20] 关联交易管理 - 公司2025年累计新增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1,300万元,包括与镇江新纳环保(4,000万元)、常州硅源(500万元)及深圳新源邦(300万元)的交易,其中与常州硅源的交易新增委托加工业务500万元[5][6][8] - 关联交易决策均履行董事会、监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审议程序,关联方常州硅源因公司实控人郑涛持股14.6337%被认定为关联法人[7][9][34] - 所有关联交易定价遵循市场化原则,旨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不影响公司独立性[3][13] 股权激励计划调整 - 因2024年度利润分配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23.24元/股调整为23.09元/股[35][36] - 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归属期条件已成就,59名激励对象可归属100,240股,另因离职、绩效考核未达标及个人放弃等原因作废30,592股[39][42] - 调整及归属事项均经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38][41] 对外投资与业务拓展 - 公司以自有资金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常州天奈机器人,聚焦碳纳米管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发,包括增强复合材料、柔性传感器等新方向[47][48][52] - 新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由郑涛担任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与电子专用材料制造[51] - 此次投资属总经理权限范围,无需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49] 募集资金管理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三类募集资金余额合计125,945.99万元:2019年IPO余额1,984.01万元、2022年可转债余额52,359.53万元(含33,000万元未到期理财)、2025年定增余额71,602.45万元(含66,000万元未到期理财)[58][59] - 募集资金使用合规,专户存储管理严格遵循监管协议要求,且报吿期内无使用违规情况[60][62][76] - 部分募投项目因不可抗力及优化调整需延长建设周期,如碳纳米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完工时间曾多次延期至2023年12月[69][70] 担保与资本运作 - 董事会通过为控股子公司天奈锦城新增担保额度的议案,以支持其业务发展需要[30][31] - 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已通过取消监事会及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新章程于2025年5月28日起生效[18]
天奈科技:拟设立子公司常州天奈机器人拓展碳纳米管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材料研发
格隆汇· 2025-08-29 10:24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500万元人民币在江苏省常州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常州天奈机器人 [1] - 对外投资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 对公司经营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1] 业务拓展方向 - 公司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公司产品碳纳米管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 [1] - 投资设立子公司旨在基于碳纳米管优异性能拓展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材料研发 [1] - 具体研发方向包括增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抗静电材料、键绳、人工肌肉、柔性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与市场开拓 [1]
天奈科技(688116.SH):拟设立子公司常州天奈机器人拓展碳纳米管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材料研发
格隆汇APP· 2025-08-29 10:09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500万元人民币在江苏省常州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常州天奈机器人 [1] - 对外投资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 对公司经营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1] 业务拓展方向 - 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旨在基于碳纳米管优异性能拓展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材料研发 [1] - 具体研发方向包括增强复合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 抗静电材料 键绳 人工肌肉 柔性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与市场开拓 [1] 主营业务背景 -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 生产及销售 [1] - 公司产品碳纳米管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 [1]
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硅碳、多孔碳、电容炭... 你关心的都在【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
DT新材料· 2025-08-23 16:05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高性能碳材料成为推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机器人、人工智能、风光氢及储能电池等战略性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2] - 碳材料在能源与装备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2] 展会概况与定位 - Carbontech 2025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特设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N2馆),实现碳材料产业链全覆盖 [2][3] - 展会汇聚全球碳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企业,集中展示碳材料在风光氢、空天、电池等高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应用 [2] - 展会预计展出面积20000㎡,汇聚全球800余家领军企业,吸引50000+专业观众、1000+行业CEO、2000+终端用户、1000+科研团队、3000+企业及500+政府园区与投资机构参与 [11] 展品与技术覆盖范围 - 材料端涵盖石墨(石油焦、沥青焦等原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硅碳、硬碳、电容炭、多孔炭、碳纤维、预制体、复合材料及碳/碳(陶)复合材料 [2][5] - 设备端包括高温炉、预氧化炉、碳化炉、石墨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切割机、铺丝设备、纤维缠绕机、拉挤成型设备、碳纤维热压成型机及回收技术与设备 [5] - 分析仪器覆盖XRD、TEM、SEM、比表面积测试仪、热重分析仪、粒度仪、光谱仪、电导率仪及电阻率仪 [5] - 应用场景涉及航空航天(eVTOL)、压力容器、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风电叶片、光伏热场、机器人、锂电/钠电、超级电容器及环境治理 [5] 市场数据与增长趋势 - 2024年全球金刚石市场接近1000亿美元,其中合成金刚石在工业与高科技领域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元 [10] - 2024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超过43亿美元,需求量为15.6万吨,十年CAGR接近12% [10] - 中国2024年碳纤维产能达13.55万吨,占全球需求的87% [10] - 多孔碳市场需求高增,预计2030年需求量达4.85万吨,市场空间超70亿元 [10] 参展企业代表 - 部分参展企业包括圣泉集团、中电科电子、元力新能源、木林森活性炭、厦门华碳、NETZSCH耐驰、林德气体、儒佳科技、五矿集团等 [5] 同期活动与论坛 - 展会同期举办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新能源碳材料(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先进电池(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等专题论坛 [12] - 特色活动包括新品发布、供需对接、科技成果展示、应用产品展示及用户端巡馆 [12]
道氏技术(300409.SZ):提供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粉体及浆料,可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的核心结构
格隆汇APP· 2025-08-13 08:08
产品技术特点 - 公司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产品应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核心结构 碳纳米管与弹性体复合形成可拉伸导电网络并通过印刷工艺集成到柔性基底上构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阵列 [1] -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微图案化结构可检测亚毫米级压力变化 响应速度达毫秒级且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材料 [1] - 石墨烯具备高稳定性可在宽温域下保持性能 通过双层结构设计抑制湿度干扰确保复杂环境下可靠感知 [1] - 单壁碳纳米管高导电性实现微秒级电信号响应 配合AI算力优化驱动算法可减少肌肉收缩误差 [1] - 石墨烯高机械强度特性可延长电子肌肉使用寿命 [1] 应用领域 - 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压力传感阵列领域 具备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1] - 技术方案适用于电子肌肉等需要高精度感知的复杂应用场景 [1]
倒计时7天!去网红「重庆」免费参加「2025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DT新材料· 2025-08-06 16:05
大会概况 - 2025年8月14-16日在重庆举办"2025(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为"智汇新材 链动重庆" [2] - 采用"1+3+N"模式设置日程框架,包括1场全体大会、3场专题论坛及多场特色活动(产业需求对接、产品展示、学术海报等) [2] - 目标为促进重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汽车、电子等重庆明星产业 [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 - 协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电科碳基电子重点实验室等8家机构 [3] 参会阵容 - 邀请工信部、重庆市政府领导、两院院士、行业专家学者及新材料/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领域头部企业代表 [2] - 2024年大会吸引中石油、中石化、方大炭素、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200余位行业代表参会 [8] 核心议程 8月15日大会报告 - 新型轻质碳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探索(成会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4] - 基于增材制造与人工智能的新材料创新(吕坚,香港城市大学) [4] - 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及新材料需求(张海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 [4] 产业专题:石墨烯及新材料 - 一维碳纳米材料填充改性高性能复合材料(王勇,西南交通大学) [4] - 氧化石墨烯二维大分子构象调控(许震,浙江大学) [4] - 高能射线辐照制备石墨烯环保应用(李吉豪,中科院上海应物所) [4] 应用专题: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 - 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车应用(王旭东,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 [4] - 单壁碳纳米管吨级量产装备(简贤,电子科技大学) [4] - 高功率蓄电池碳纳米导电剂研究(李新禄,重庆大学) [5] 学术专题: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 稀土新材料在半导体领域应用(王宁,有研稀土) [5] - 碳纳米管基高分子热电材料(张贻川,西南大学) [5] - BN陶瓷纤维气凝胶隔热材料(杨文彬,西南科技大学) [6] 特色活动 - 设置产业需求对接、产品展示、学术海报等同期活动 [6] - 2024年大会曾创新采用闭门会议、项目签约、引才长廊等形式 [8] 会议配套 - 举办地点为重庆岱江花园饭店,协议价370元/间/晚 [9] - 提供赞助、展位、媒体合作通道,联系人董经理(1804209990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