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车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对抗是假,美联储收割是真!逼卖矿山、电网?这在中国行不通
搜狐财经· 2025-05-21 09:02
表面看中美摩擦是贸易战、科技战,但实质是全球化时代制造业产业链的主导权之争,随着中美竞争逐 渐加剧,美联储最近的一个动作暴露出美联储的真正目的。 尤其是美联储在中国的布局,非常狡诈,但是中方早已看清,那么美联储究竟想要干什么?中美博弈的 本质又是什么? 中美矛盾的本质:制造业竞争 vs 资产控制权争夺 中美两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并不冲突。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的廉价商品,中国也需要美国的技术和市 场,这种互补性决定了两国 "斗而不破" 的基本状态。 真正的问题,出在金融层面。当中国通过制造业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试图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矿石等战 略资源时,当中国推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时,这些动作触碰了美元霸权的根基。而美元霸权的维护者, 正是美联储背后的资本集团。 美联储名头上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管着印美元的。但很多人不晓得,这美联储的底细,可没那么简单, 它跟华尔街那帮玩钱的大佬们,那是勾勾搭搭,关系深着呢。这帮人,算盘打得比猴都精。 他们手里攥着美元这个全世界都认的"硬通货",就像捏着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全球各地的"财富大 门"。 他们的心思,说穿了,就是用这把钥匙,去"收割"全世界的好苗子——可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票子, ...
以旧换新政策有力拉动消费!港股消费ETF(159735)现涨0.48%,实时成交额超6800万元排名同指数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5-21 06:47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一季度社零总额增速因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升1.6个百分点[1] - 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26.9%[1] - 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7%[1] - 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19.3%[1]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18.1%[1] - 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5.8%[1]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6.4%[1]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7.2%[1] - 3月份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1]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 - 港股消费指数成份股中升控股涨超6%[1] - 安踏体育涨超6%[1] - 华晨中国涨超5%[1] - 阅文集团涨超5%[1] - 哔哩哔哩-W涨超3%[1] - 理想汽车涨超3%[1] - 中国儒意涨超3%[1] - 比亚迪股份涨超3%[1] - 港股消费ETF过去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超2000万元[1] 港股消费ETF特点 - 跟踪港股消费指数[1] - 电商、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新型消费比例高于A股[1] - 服务消费和大众消费占比较高[1] - 更能反映消费政策驱动下的景气复苏[1] 服务消费发展前景 - 我国服务消费占比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 - 文化娱乐、金融保险消费占比偏低有发展空间[2] - 居住、教育消费占比偏高[2] - 促进服务消费需针对性增收和减负政策[2] - 吸引外需和优化供给助力服务消费发展[2]
TrendForce: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合计销量达402万辆 同比增长39%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05:54
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全球新能源车(含BEV、PHEV、氢燃料电池车)销量达402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球汽车销售比例18.4% [1] - 2025年全年新能源车预估销量1,947万辆,同比增长19.6% [1] 纯电动车(BEV)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BEV销量267万辆,同比增长45% [3] - 比亚迪以15.4%市占率保持BEV销量第一,Tesla以12.6%居次 [2][3] - 吉利排名第三,销量同比大增443%,主因吉利星愿、银河E5等新车热销及熊猫mini低价策略 [3] - 小鹏凭借平价车型Mona M03贡献近半销量,排名第六 [3] - 小米首次上榜即位列第八,仅凭单一车型达成 [3] - Volkswagen销量同比增长41%,西欧市场增长抵消中国下滑,正与小鹏合作推出本土化产品 [3] - BMW依赖欧洲市场维持第七名,中国市场表现疲软 [3] - Hyundai受欧美市场推动排名第十,正扩大美国生产基地投资 [3] 插电混动车(PHEV)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PHEV销量135万辆,同比增长28% [4] - 比亚迪以38.7%市占率稳居PHEV榜首 [2][4] - 吉利因银河车系销量季增61%、同比增158%,首次升至第三名 [4] - 问界销量同比下滑47%,主因华为多品牌战略稀释其独特性 [4] 主要车企竞争格局 - 比亚迪在BEV和PHEV领域均占据首位,PHEV市占率(38.7%)显著高于BEV(15.4%) [2][3][4] - 中国品牌占据BEV前十名中六席,PHEV前十名中五席 [2] - 国际品牌中Volkswagen、BMW、Hyundai等依赖欧美市场对冲中国压力 [3]
机构:2025年第一季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 年增39%
快讯· 2025-05-21 04:30
新能源车销量预测 - 2025年第一季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达402万辆 [1] - 销量同比增长39% [1] - 新能源车占全球汽车销售比例达18.4% [1] 新能源车类型 - 销量统计包括纯电动车(BEV)、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和氢燃料电池车 [1]
研报 | 2025年第一季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年增39%
TrendForce集邦· 2025-05-21 04:03
新能源车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全球新能源车(包括BEV、PHEV和氢燃料电池车)销量达402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球汽车销售比例的18.4% [1] - 纯电动车(BEV)销量为267万辆,同比增长45% [5] - 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销量为135万辆,同比增长28% [7] - 2025年全年新能源车预估销量为1,947万辆,同比增长19.6% [7] 纯电动车(BEV)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以15.4%市占率保持BEV销量第一,Tesla以12.6%市占率排名第二 [2][5] - 吉利(含吉利银河车系)排名第三,市占率6.9%,销量同比增长443%,主要得益于吉利星愿、银河E5和熊猫mini等车型 [5] - 小鹏排名第六,近半数销量由平价车型Mona M03贡献 [5] - 新上榜品牌小米凭借单一车型跃居第八名,市占率2.8% [2][5] - 非中系品牌中,Volkswagen排名第五,销量同比增长41%,西欧市场增长抵消了中国市场下滑 [5] - BMW排名第七,依赖欧洲市场稳定市占率 [6] - Hyundai排名第十,销量增长由美国、欧洲市场驱动,并增加美国投资以降低关税影响 [6] 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以38.7%市占率稳居PHEV销量第一 [2][7] - 理想排名第二,市占率6.7% [2] - 吉利排名第三,市占率5.9%,销量同比增长158%,主要得益于吉利银河车系 [7] - 问界排名第七,销量同比下降47%,因华为与其他车厂合作推出多款车型削弱其独特性 [7] - 深蓝和领克跌出前十,领克销量同比下降25% [7] 行业趋势与策略 - Volkswagen提出"In China, For China"策略,与小鹏、一汽合作加速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5] - Hyundai启用美国电动车生产基地并增加投资以应对关税影响 [6] - 华为鸿蒙智行方案推出多款车型(智界、享界、尊界),分散了问界的市场独特性 [7]
利率跌破1%!聪明钱都在做"哑铃对冲":左手港股高息率8%,右手科技股翻倍冲锋
金融界· 2025-05-21 03:35
市场表现 - 全球主要股市已修复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其中港股市场涨幅居前 [1] - 港股通流量自4月中旬起反复波动 显示南向资金转向谨慎防守 [3] - AH溢价指数跌至低位 港股头部互联网企业估值及股价回升至年内高点 [3] 投资策略 - 采用"防守反击"的哑铃策略 结合进攻端与防御端资产配置 [3] - 进攻端选择成长性突出的AI、半导体板块或技术壁垒高的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华为产业链 [3] - 防御端选择高股息银行股、公用事业龙头及受政策扶持的新能源、基建行业 [3] - 两端资产相关性越低越好 以实现风险对冲与收益平衡 [5] 配置案例 - 仓位管理采用进攻与防御"55开"比例 [4] - 50%配置防御端: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 SH)股息率8.2% 月分红机制 年内涨幅9.94% [4][6] - 50%配置进攻端:港股科技50ETF(159750 SZ)覆盖中国科技十雄 年内收益26.84% [4][6] - 动态平衡机制:定期调整两端比例 如进攻端超预期则部分获利了结补入防御端 [7] 交易工具特性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为两融标的 与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均支持T+0交易 便于策略调整 [7]
顶流私募调仓路径曝光!科技+消费受青睐,港股科技50ETF(159750)强势上扬
金融界· 2025-05-21 02:44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医药、互联网板块显著上涨,万国数据-SW涨幅超过12%,三生制药、康方生物、微创医疗等涨幅超过6%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涨0.79%,覆盖互联网、新能源车、创新药等高新技术行业 [1] 私募基金持仓动向 - 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一季度新进包括百度、理想汽车等10家公司,增持拼多多、网易、贝壳、京东、携程等8家公司 [1] - 景林资产新进持有阿里巴巴60.11万股 [1] - 高毅减持Meta八成持仓,转向中概消费股,增持华住、携程等公司 [1] 对冲基金及机构观点 - 美国对冲基金增持中概股,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和京东等 [1] - 高盛策略师指出对冲基金削减美股"科技七巨头"持仓,同时增持中概股 [1] - 高瓴创始人张磊强调"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1] - 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因结构改善及关税、盈利积极进展 [1] 资金流向与市场分析 - 资金"跷跷板"效应显示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中国资产性价比凸显导致资金从高估值美股科技股流出 [2] - 开源证券海外市场团队认为短期政策博弈型品种波动率高,中期需评估关税政策对港股市场涨幅的潜在压力 [2] - 震荡市重点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主线方向,包括互联网、汽车、半导体等 [2]
【汽车人】宁王挂牌,港股承载能力有限?
搜狐财经· 2025-05-21 02:35
宁德时代携万亿市值登陆港股,其引发的"虹吸效应"将影响本已两级分化的流动性格局。 文 / 张恒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在A股和H股两地完成双重上市的中国电池巨头。 其H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63港元,总募资额达356.57亿港元,吸引认购资金超过2800亿港元。宁德时代此 次上市在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也成为检验港股市场承载能力的一次重要观察窗口。 "流动性命题"再被提及 谈到香港资本市场,流动性困局几乎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据统计,2024年港股日均成交额约合1180亿元人民币,仅为同期A股的约十分之一。港股的资金分布也 极度集中,约80%的成交额集中在200只大盘股中,留下的数千只股票则交投稀疏。 类似的案例此前并非没有出现。如,比亚迪H股自2022年起被巴菲特旗下公司多次减持,经16次披露 后,历时近两年才将持股比例从20.04%降至4.94%,其间H股价格一度回撤45%,成交额一度仅为其A股 的15%左右。这一样本也反映了港股市场在应对"巨无霸"股份波动时承接能力的不足。 宁德时代"为融资而来"? 从公开信息看,宁德时代此次赴港募资金额约4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90%)拟投入其位 ...
帮主郑重:5月21日财经热点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5-21 02:15
各位老铁,这里是帮主郑重的财经热点解读。今儿的资本江湖,可比珠江夜游的浪头还汹涌——黄金破关、科技分野、政策明牌,二十年老炮带你穿透 迷雾,抓住中长线布局的真章。 一、国际战场:避险与科技的冰火对决 昨夜美股那根阴线,活脱脱是六连阳后的"中场补水"。但水面下的暗流才叫精彩: - 黄金狂飙:Vista黄金18%的旱地拔葱,科尔黛伦矿业5%的跟涨,分明在演绎"炮弹一响,黄金万两"的老戏码。以色列剑指伊朗核设施的传闻,让3300美 元的金价成了资本避风港,这场景像极了2019年美伊对峙时的疯狂。 - 科技分野:谷歌AI发布会翻车跌1.5%,特斯拉却凭马斯克的"五年之约"逆势收红。最绝的是苹果,开放AI生态这步棋,堪比当年App Store改写手机格局 的野心。 二、债市惊雷:美债收益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0年期美债收益率蹿升6个基点至4.48%,交易员们押注5%关口的疯狂,让我想起2013年"削减恐慌"的至暗时刻。2025年9.2万亿到期美债如同悬顶利剑, 这出戏码比《权力的游戏》还刺激——当美债收益率破5%,成长股的估值体系将迎来大考。 三、国内棋局:政策底牌接连亮剑 廿年老炮的忠告 - 早盘紧盯北向资金:50亿 ...
魏建军谈国产车高端化:中国车企缺乏文化和调性,从未考虑过要放弃魏牌;小米15S Pro被曝无法收回研发成本;美的原副总裁跳槽海信
雷峰网· 2025-05-21 00:21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徐军指出行业正处于焦灼期,玩家在减少,经销商卖新能源车不挣钱,库存、人员和房租是三大成本压力 [4] - 零跑汽车两年前经历至暗时刻,订单水分很大,存在假单问题,公司通过引入华为DSTE战略模型和结构性降本实现降本增效,并打破传统压货模式,以订单匹配库存 [4] - 徐军认为行业仍有很多可优化空间,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营销体系每个环节打标签,实现精准高效运营 [5]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谈国产车高端化,认为中国车企缺乏文化和品牌调性,仅靠技术支撑难以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并以哈雷摩托的文化价值为例 [9] - 魏建军表示长城汽车从未考虑放弃魏牌,尽管该品牌销量有起伏且曾面临口碑质疑,但造车是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9][10] - 一汽-大众对销售体系进行全面调整,集中市场、服务、客户运营等分散职能形成合力,旨在支撑未来10款新一代新能源车的销售 [16][17]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但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3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0.1亿元大幅收窄 [21] 小米集团及相关业务 - 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回应目前工作,自2021年1月起主要负责应对国际地缘政治挑战,包括风控合规工作,但仍更喜欢琢磨技术和产品 [7] - 高通CEO回应小米自研3nm芯片,表示高通与小米有长期稳固合作关系,仍是小米旗舰机的主要供应商,此情况类似高通与三星的合作关系 [11] - 小米15S Pro被曝无法收回研发成本,该机从里到外全方位堆料,搭载小米自研第二代3nm制程SoC玄戒O1,并配备UWB技术以联动小米汽车 [12][13] - 原小米汽车集团营销高管文飞转投奇瑞汽车,出任副总裁,将负责FR品牌及捷豹路虎协同等工作 [22] 人工智能与芯片产业 - 英伟达CEO黄仁勋批评美国AI限制令是个错误,认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无法阻止中国在AI领域取得进展,并称赞DeepSeek是不错的产品 [24] - 黄仁勋指出,认为通过禁止向中国出售H20芯片就能切断中国AI发展能力的观点非常无知 [24] - 高通宣布进军数据中心市场,计划通过定制处理器连接英伟达的机架式架构,但尚未公布具体产品路线图 [11] - 高通计划在2029年将PC市场份额提升至12%,预计带来40亿美元营收,目前在美国消费类PC市场渗透率约10%,在欧洲前五大市场市占率约9% [11] - 英特尔考虑出售其网络与边缘计算业务部门NEX,以专注于PC和数据中心芯片核心优势,此举是新任CEO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29] 公司战略与人事变动 - 海信集团邀请原美的集团副总裁殷必彤出任海信空气产业总裁,旨在加强商用和家用空调业务,目前海信家用空调市场表现一般,而商用空调表现较好 [13][14] - 美的集团高管薪资水平显著高于海信,2024年海信家电总裁薪酬为406.1万元,而美的集团董事长和副总裁年薪均超过千万元 [14] - 理想汽车辅助驾驶"端到端"模型负责人夏中谱将离职,可能与公司技术路线变更有关,理想已押注VLA模型路线 [15] -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未来5年内仍将担任CEO,除非死亡,此表态是针对董事会寻找其继任者传闻的回应 [25] 资本市场与业绩表现 - 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开盘价296港元,较发行价263港元上涨12.55%,总市值达1.35万亿港元,此次IPO预计募资总额40亿至50亿美元 [17] - 宁德时代2024年营业收入3620.13亿元,同比下降9.70%,但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 [18] 国际科技巨头动态 - 谷歌发布AI全家桶Google AI Ultra,每月收费249.99美元,整合了公司最佳模型和高级功能,并提供30T云存储 [25] - 富士康计划在印度投资15亿美元以扩大制造能力,此举有望提升iPhone产能,支持苹果供应链多元化目标 [26][27] - OpenAI披露其独特的非营利控制结构吓跑了许多投资者,公司只能通过承诺改变结构来获得投资,最新估值达3000亿美元 [27] - 苹果公司正在内部测试自研AI聊天机器人,高管认为其当前版本已与ChatGPT最新版本相当,但暂无计划在WWDC 2025上公布Siri重大更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