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

搜索文档
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上话信心聊未来 科创板空轨星链公司:坚定看好发展潜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18:22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国内商业航天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民营火箭公司在火箭发动机和可回收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的跨越 [2] - 金属3D打印技术在加工商业航天大尺寸 结构复杂 耐高温材料零部件时具有先天优势 已助力多个商业航天客户完成发射和飞行任务 多个项目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 - 航宇科技航天锻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30% 已成功开拓天兵科技 蓝箭航天 九州云箭 星河动力等商业航天客户 [2] - 铂力特投资的增材制造专用粉末材料产线建设项目预计建成后产能将增至3000吨/年 将持续强化在优化设计 技术研发 设备能力和产品交付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力 [3] - 航宇科技将紧抓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向高效低碳转型及商业航天 燃气轮机等领域需求扩容的机遇 积极拓展半导体设备 深海装备等高端领域多元化布局 [3] 轨道交通技术创新 - 铁科轨道成立研发中心从事轨道扣件系统 轨道部件以及新材料 新工艺和3D打印技术等研发 持续深化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工作 加快推进黑灯工厂建设 [4] - 交控科技将研发资金重点投向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和轨道湿润环境下的列车控制系统等领域 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4] - 哈铁科技积极拓展海外和路外市场 中标马来西亚及塞拉利昂红外项目 哈萨克斯坦洗车机项目 核心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重要突破 [4] - 哈铁科技与香港地铁达成推广项目合同意向 实现地铁领域转向架构架自动清洗项目首次中标 路外和海外市场均取得新进展 [5] 低空经济业务拓展 - 交控科技低空业务在2024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025年上半年确认收入322万元 成功中标3个项目 新增签订合同金额达1172.50万元 [5] - 交控科技下半年将重点推进非暴露空间如隧道和地下管廊无人机的产品化与市场化 深化AI+低空融合以提升平台智能化能力 [5]
聚焦硬科技 湖南科创板公司向创新要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南省科创板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展示硬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聚焦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3D打印、生物医药、钛合金、锂电新能源、能源物联网等领域 [1] - 科创板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实现业务增长 例如铁建重工新签合同同比增长3.15% 威胜信息AI产品收入占比达47% [2][4] - 湖南湘江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培育体系推动科创企业上市 目前直管区上市公司47家 其中科创板企业占湖南省总数一半以上 [5][6][7] 企业业务进展 - 铁建重工新签合同/中标合计77.27亿元 同比增长3.15% 其中隧道掘进机业务41.99亿元 特种专业装备业务11.73亿元 轨道交通设备业务23.55亿元 [2] - 威胜信息上半年推出36款AI相关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实现收入6.42亿元 占总营收47% [4] - 金天钛业聚焦高端钛合金材料研发 参与航空及水下重大项目研制 攻关低成本返回料、高温钛合金等技术 [2][4] - 航天环宇布局卫星互联网领域 加快商业航天"通导遥"一体化产品研发 [4] - 圣湘生物设立湖南湘江圣湘生物产业基金 累计投资近30个医疗项目 推进"AI+医疗"融合及国际化战略 [6] - 华曙高科2024年12月启用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 建设工业级3D打印产业化基地 [7] 区域科创生态建设 - 上交所科创板培育中心(中部地区)形成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覆盖科技成果转化、股权融资、产业链并购等领域 [5] - 湖南湘江新区实施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计划 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和资本市场服务活动 [6] - 湘江新区直管区拥有47家上市公司 A股数量占长沙市49% 占湖南省29% 其中9家为科创板企业 [6] - 新区将围绕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大对硬科技企业支持力度 鼓励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 [7]
富册金科(FTFT.US)获超级高铁技术独家授权,携手Innovatelab破解马斯克Hyperloop瓶颈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1:02
公司合作与技术授权 - 富册金科全资子公司与Innovatelab LLC签署航速超级高铁项目合作书 获得列车真空包裹超级高铁技术的全球独家授权[1] - 在新合资公司中富册金科持股55% Innovatelab LLC持股45%[1] - 富册金科负责投资与对外融资 合作方负责技术与研发[1] 技术原理与优势 - 该技术为超高速地面运载系统 时速可达上千公里 采用开放式管道系统 列车在真空包裹状态下运行[1][3] - 通过移动真空包裹技术实现低空气阻力运行 从根本上解决传统Hyperloop管道全程低真空的能量聚集风险[3] - 系统将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超高速 低成本 安全舒适运行[3] 市场前景与产业影响 - 该技术有望创造万亿级的市场需求 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1] - 技术特性包括高速 低成本和更加安全有效 将在轨道交通产业建立世界最强竞争力[1] 技术比较与突破 - 不同于Hyperloop的全程低真空管道设计 本技术采用开放式常压管道 避免能量聚集问题[2][3] - 解决了Hyperloop存在的安全运行风险 筹建难度 热胀冷缩连接难度和乘客故障疏散难题[2] - 技术发明人刘马文博士拥有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US11,220,278 B2)[4] 项目进展与规划 - 已完成静态真空包裹实验 200米运动真空包裹实验和计算机仿真实验 均达到预期效果[4] - 项目开发分为四个阶段:模型试验 系统集成 性能极限以及商业可行性运行[4]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动该技术迈出商业化第一步[4] 行业背景与技术挑战 - 伊隆·马斯克2013年提出Hyperloop设想 但主要开发方Hyperloop One已因技术难题停业[2] - 传统Hyperloop需要维持管道全程低真空状态 存在多种尚未解决的技术瓶颈[2]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跟进开发Hyperloop技术[2]
“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9月10日将在上海举行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07:04
会议概况 - 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 将于9月10日在上海举行 [1] - 年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导下举办 聚焦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1] - 会议将汇聚监管部门、科创板龙头上市公司、高端智库及市场机构等120余位重磅嘉宾 [1] 会议形式与内容 - 设置主题演讲及圆桌对话环节 [1] - 特别安排创新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新材料六大产业链主题闭门研讨 [1] 奖项发布 - 主办方将发布"2025硬科硬客杯"优秀案例 表彰具备硬科技实力、实现创新引领的科创板公司及个人 [1]
国睿科技股价跌5.14%,中航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60万股浮亏损失8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06:03
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下跌5.14%至27.51元/股 成交额4.03亿元 换手率1.15% 总市值341.64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78.61%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11.74% 智慧轨交8.32% 其他业务1.33% [1] - 公司业务涵盖空管雷达、气象雷达及应用系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微波器件、特种电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1] 基金持仓变动 - 中航军民融合精选A基金二季度减持30万股 当前持有60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8.79% 位列第六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89.4万元 最新规模5510.98万元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20.61% 近一年收益89.43% 成立以来收益64.61%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韩浩累计任职7年265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17.88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16.02% 最差基金回报-21.47% [3]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1:27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国内外参展企业1029户 [5] - 45个国家和地区20733名嘉宾参会 包括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 [1][3] - 累计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参展企业涵盖东北亚 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275户 兄弟省市375户 省内379户 [1][5] 展览结构与特色 - 创新采用"4+2"展览框架 包含4个主题展馆和2个特色展区 [5] - 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汇聚43个国家地区264户企业 展示优势产业与文化旅游 [9] - 设置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 展示吉林省特色产业新标准与新技术 [9] 行业技术展示重点 - 现代化产业馆集中呈现汽车零部件 石化 轨道交通 卫星 碳纤维 生物制药 氢能等领域最新产品 [7] - 开放合作馆展示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成果 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创新 重点区域产业链承接成效 [7] - 新消费馆展出智能穿戴 智能家居 冰雪装备 首店首秀 养老装备及G331沿边旅游特色产品 [7] 展会成果与亮点 - 举办34场主体/主题/系列活动 构建多层级宽领域交流机制 [3] - 采用"展示+体验"融合模式 7万余种国内外品牌商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5] - 前沿科技展示密集 包含人工智能全生态链 智能机器人 航空材料 低空经济等最新技术 [1][7]
刘德军:双核引领双圈协同
经济日报· 2025-09-01 00:04
完善共育共建机制,推进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济南的大数据、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 医药,与青岛的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海洋装备等优势产业链重叠度不高、互补性强,可通过共建产业 示范园区,沿"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打造"研发—制造—测试—总装"全链条分工,形成山东版"硅谷—先 进制造走廊",实现由同质竞争走向梯次互补。 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双圈协同发展,有助于发挥山东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 略,加强与沿黄流域省份战略协同,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互动合作,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粤港 澳大湾区战略协作等,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打造国家优化南北布局、培育 北方新增长极的战略支点。 推动济青双圈产业协同,对于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 力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济青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刚刚起步,培育历史短,面临多重问题和挑战。产 业布局多从各自利益考量,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普遍、资源跨区域整合不足,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度不足 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济青双圈产业协同绝非简单的项目搬迁,而是需要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的系统性 重 ...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闭幕 为各方深度合作搭台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14:29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733名嘉宾参会参展 [1] - 吸引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及大型跨国公司高管参与 [1] - 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涵盖国际组织、中外知名商协会及采购商代表 [1] 展示领域与技术亮点 - 中外汽车及零部件、石化、轨道交通领域最新发展成果集中亮相 [1] - 卫星、碳纤维、生物制药、氢能领域最新产品展示 [1] - 人工智能全生态链、智能机器人、航空材料、智能控制系统及低空经济领域最新技术展示 [1] 会议活动与产业对接 - 共举办主体活动、主题活动和系列活动34场 [2] - 俄罗斯商务日、中日氢能产业对接会、中韩经贸交流会深入开展项目推介 [2] - 第九届东北亚智库对话会、长三角企业家走进吉林活动、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接会形成系列合作成果 [2] 平台定位与历史沿革 - 博览会为全球唯一东北亚区域六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 [1] - 创办20年来已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经贸合作平台 [1] - 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精神,持续推动东北亚区域贸易投资合作 [1]
高华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0 23: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84亿元 同比上升16.6% 归母净利润3093.51万元 同比上升1.03%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19亿元 同比上升43.37% 归母净利润2714.39万元 同比上升129.26% [1] - 毛利率49.8% 同比减14.07% 净利率16.78% 同比减13.35% 每股收益0.17元 同比增6.25% [1]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6元 同比增83.77%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808.65% [1][2]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3.94% 财务费用/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171.07% [2] - 每股净资产9.23元 同比减1.81% 现金资产非常健康 [1][2] 投资回报与成本结构 - 2024年ROIC为2.86% 历史中位数ROIC为13.72% 净利率16.09%体现高附加值 [2]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072.02万元 三费占营收比11.24% 同比减14.79% [1] 业务驱动与行业背景 - 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需关注研发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2] - 营业收入增长受益于航空航天行业蓬勃发展及铁路投资增长、客流复苏 带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产品需求上涨 [3] 净利润波动原因 - 市场环境变化及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生产成本增加 [4] - 研发团队扩充、薪酬提升、新增研发立项及子公司设立导致研发费用总额增加 [4] - 政府补助同比下降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4] 机构持仓与关注 - 鹏华高质量增长混合A基金持有197.50万股 进行减仓操作 该基金规模10.17亿元 近一年上涨95.85% [3] - 机构关注2024年营业收入微增但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 [3]
【媒体解读】广州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升级版”
广州日报· 2025-08-30 01:32
政策资金规模 - 未来三年惠企政策资金总额超过10亿元 [1][2][10] 政策框架与目标 - 从七大方向提出25条扶持措施 包括强化梯度培育 激发创新活力 强化金融支持 深化数智化改造 促进融通发展 优化综合服务 强化组织保障 [2] - 推进创新赋能 数字赋能 集群赋能 要素赋能 服务赋能等五个赋能 [10] - 打造10个以上国家级 30个以上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1] 梯度培育体系 - 健全小微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4] - 对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4] - 对新认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 [4] 创新支持措施 - 专精特新企业平均专利数8.66件 小巨人企业平均专利数40.93件 [5] - 对符合新品先试首用装备产品按不超过单台套销售价格30%给予奖励 [6] - 对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额外奖励 [6] - 对符合条件增资扩产小巨人企业额外给予100万元奖补 [6] - 对数字化转型项目按核定投入50%给予最高150万元补助 [6] 金融支持措施 - 启动益企共赢计划 提供更高授信额度和更优惠贷款利率 [7] - 三家试点银行累计签约企业超590户 签约金额超250亿元 [7] -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融资服务 供需对接等活动 [7] - 对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7] - 对专精特新园区运营主体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7] 土地与人才保障 - 向专精特新企业出让土地时考核标准可调低不超过30% [8] - 提供长期租赁 弹性年期出让 先租后让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 [9]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级管理及核心技术人员优先纳入人才计划 [8] - 推动具备条件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 [8] 数字化转型目标 - 两年内推动1000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以上 [11] - 将人工智能应用赋能纳入奖补范畴 [11] 企业服务举措 - 定期举办中小企业圆桌会构建政企沟通机制 [12] - 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扬帆行动 成立出海联盟和服务中心 [12] - 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走进证券交易所活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