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

搜索文档
多部门再部署光伏反“内卷”;7月用电量超万亿度丨碳中和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5:44
光伏产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加强产业调控 强化光伏项目投资管理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会议明确遏制低价无序竞争 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 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和虚假营销等行为 [2] - 强调规范产品质量 打击降低质量管控和虚标产品功率等行为 并支持行业自律倡导公平竞争 [2] 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20.2%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10.7% [3] - 1-7月累计用电量5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第二产业用电量37403亿千瓦时同比增2.8%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132亿千瓦时同比增7.6% [3] CCER方法学扩容 - 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三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 新增生物质发电和油气甲烷回收领域共四个方法学 [4] - 新方法学突出"以减排促利用"导向 包括消纳农业秸秆等废弃物减少露天焚烧 以及促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4] - 方法学注重行业额外性 改进纯农林生物质发电等高投入低产出行业的收益率 提升减排积极性 [4] 上海碳市场改革 - 上海发布《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 提出16项举措打造国际碳交易与碳金融中心 [6] - 方案明确自2026年起降低石化化工等行业纳管门槛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8年将高等学校等公共机构纳入管理 [6] - 建立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的配额分配制度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并研究纳入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6] ESG实践进展 - 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案例征集收到近200个案例 涵盖能源、金融、制造等多元行业 [8] - 最终56个案例入围 其中环境友好类30个 社会责任类20个 公司治理类6个 案例将编入年度实践报告 [8] - 龙头企业以"链主"势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落实可持续发展 体现ESG实践深度拓展 [8] 绿电直连定价探讨 - 专家提出绿电直连两种定价方式:全额缴纳输配电价费用 或在调节资源丰富地区借鉴自备电厂模式 [10] - 项目经济性取决于地域特性 风光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压力较小 柔性负荷产业可降低配储需求 [10] - 针对东部出口外向型中小企业 江苏园区探索集中采购绿电再配电的新模式以解决分散项目难题 [10]
中央两办五方面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路线图
长江商报· 2025-08-26 04:27
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已建立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围绕五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 推动建设更有效、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1] 中长期发展目标 - 到2027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 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2] - 到2027年 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2]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积极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应用 [2]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针对可持续发展效益显著、社会期待高、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 有效服务社会自主减排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 碳市场活力提升 - 丰富交易产品 扩展交易主体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 [2] - 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建立完善碳定价机制 充分利用全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效的价格信号 [2] 碳市场能力建设 - 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2]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 组织实施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法规支撑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2] -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相关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公正转型 [2] 政策意义 - 《意见》彰显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3] - 加快建设更有效、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3]
中办、国办重磅发布,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
新华社· 2025-08-26 03:47
全国碳市场建设总体目标 - 到2027年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4]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4] - 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 方法统一 参与广泛 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 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1][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 数据质量基础 碳排放特征等 [5] - 建立预期明确 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 [5] - 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5] - 统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地方试点碳市场 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6]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针对可持续发展效益显著 社会期待高 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 [8] - 倡导党政机关 企业 社会团体等积极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 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 [8] - 完善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规则 提高国际认可度 服务行业企业国际履约和产品碳中和 [8] 碳市场交易机制完善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9] - 建立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规范开展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活动 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 [9]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9]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9] 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建设 - 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加快修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 条件成熟后转化为国家标准 [10] - 实施碳排放核算分类管理 完善基于排放因子法的核算体系 探索开展基于自动监测的碳排放核算 [10] - 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器具配备 使用和管理 依法进行检定或校准 制定计量技术规范 开展碳排放计量审查 [10] - 实施重点排放单位关键参数月度存证 [10] 市场监管与合规体系 -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明确核查要点和要求 规范核查流程 [11] - 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查机构实施认证机构资质管理 明确准入条件 行为规范和退出机制 [11] - 加强碳排放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管理 建立违规机构清出机制 [11] -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11] 政策协同与国际合作 - 加强全国碳市场与绿电 绿证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 制度衔接 [13] - 制定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和交易收费规则 完善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制 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13] -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相关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公正转型 [14] - 加强碳市场领域交流合作 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 数据国际互认 [14]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对外公布
新华社· 2025-08-26 02:33
政策框架 - 全国碳市场被定位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政策工具[1] - 市场体系包含强制减排责任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自主减排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1] 发展目标 - 202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1] - 2027年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1] - 2030年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分配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 - 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且国际接轨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1] - 2030年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1]
688478 重要收购!碳市场重磅 这些概念股有望受益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1:30
晶升股份收购计划 - 公司正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为准智能科技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标的公司北京为准成立于2014年2月 注册资本1588.24万元 已为国内外主流手机品牌累计提供数亿部手机生产测试服务 [4] - 交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包括标的估值、交易金额及支付比例 公司股票自8月2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碳市场政策动态 - 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明确碳市场作为绿色转型核心政策工具 [5] - 政策目标到2027年实现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市场重点领域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碳定价机制 [7] - 生态环境部3月发布方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纳入全国碳市场 探索碳排放在线监测 [7] 碳市场运行成效 -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上线以来覆盖电力行业22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 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8] - 截至2024年7月15日累计成交量6.73亿吨 累计成交额462.5亿元 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8] - 当前碳市场管控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 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低成本减排机制 [9] 碳交易概念股表现 - A股碳交易概念股中恒生电子以738.55亿元市值居首 昊华科技、国网英大、深圳能源市值均超300亿元 [10] - 昊华科技上半年净利润6.2亿元位列概念股第一 协鑫能科5.24亿元、恒生电子2.61亿元分列二三位 [10] - 昊华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59.3%至75.5% 达5.9-6.5亿元 拥有10余项碳捕集专利及70余项工业装置应用业绩 [11]
解读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新华财经· 2025-08-25 23:44
全国碳市场政策与建设进展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旨在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 [1] - 文件彰显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要求加快建设更有效、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1] 全国碳市场运行现状 - 全国碳市场体系包括强制减排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自主减排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两者相互衔接 [2]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成交额467.84亿元,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 [2]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累计成交246.03万吨,成交额2.08亿元 [2] 市场功能与行业影响 - 碳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作用逐步显现,促进形成“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3] - 行业呈现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市场功能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减排 [3] 中长期发展规划 - 文件明确全国碳市场到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要求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4] -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4] - 加快构建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健全交易制度,丰富交易产品与主体,加强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衔接 [4] 市场机制与监管 - 政府重在构建制度框架与风险防控体系,设定碳配额目标、完善市场调节和加强监管 [6][7] - 市场聚焦资源配置效能释放,通过丰富交易产品和扩展主体提升活力,形成真实碳价信号 [6][7] - 平衡“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关系,既要激发市场活力,又要维护市场秩序 [7] 地方试点与国际合作 - 地方试点碳市场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功能,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调控机制和创新监管手段方面先行先试 [7] - 碳市场作为对外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制度保障,坚持国际标准并预留对外接口,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促进跨国合作 [7]
上证早知道|央行等三部门 最新印发!中办、国办 公布重要文件!上海楼市新政 今起施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23:31
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通知 要求加大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 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 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提质扩面 [1][2]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意见 明确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目前中国已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2] -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印发房地产新政 包括调减住房限购、优化住房公积金、优化个人住房信贷以及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等政策 将于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1][4] 产业发展 - 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 发布"2575N"成果体系 包括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及中国算力平台(山西)开通等创新成果 [3] - 海关总署通过创新监管模式 使进口矿产品、出口锂电池通关时长压缩80%以上 [3] - 广州市委金融办落实挂牌上市专项工作方案 重点对接专精特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 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广度深度 [4] -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儿童保育用品—通用安全—第2部分—机械危害》国际标准 针对儿童用品机械性隐患制定安全规范 [4] 创新药行业 - 创新药概念热度上行 海特生物涨20% 昂利康、灵康药业、塞力医疗涨停 多只个股涨超10% [6] -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中国医药产业规模全球第二 在研创新药数目达全球30%左右 "十四五"以来共批准387个儿童药品、147个罕见病药品上市 [6] 光伏行业 - 光伏概念走强 罗博特科涨停 大全能源等涨超8% 阳光电源等跟涨 [7]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倡议 坚决抵制低于成本价格恶性竞争 呼吁下游电站企业降低招投标价格权重 提高技术评标权重 [7] 公司业绩 - 章源钨业上半年营业收入23.99亿元同比增长32.27% 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54% [8] - 西藏珠峰上半年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53.53% 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35.08% [8] - 永鼎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24.07% 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917.66% 拟每10股派0.35元 [8] - 小方制药上半年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06% 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69% 拟每10股派7元 [8] - 华力创通上半年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下降9.56% 净利润296.59万元同比增长4.93% 其中二季度净利润2033.6万元同比增长12倍 [8] 企业合作与拓展 - 奥瑞金与斯莱克签署战略协议 在易拉罐生产设备、数码罐印刷等领域深度合作 预计未来五年设备采购及技术服务总金额5亿元 [9] - 华依科技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以满足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 [11] - 华达科技获得国内7家客户16个项目定点 预计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26亿元 子公司江苏恒义获得3家客户5个项目定点 预计总销售金额6亿元 另一子公司获得7家客户8个项目定点 预计总销售金额3亿元 [13][14] 产品研发与认证 - 一品红子公司获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滴剂药品注册证书 用于治疗抑郁症和惊恐障碍 [10] - 赛诺医疗子公司获得一次性使用微导管医疗器械注册证 用于神经血管内操作 [12] - 润都股份获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药品注册证书 适用于冠心病长期治疗及心绞痛预防 [14]
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解读《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8-25 22:59
全国碳市场政策发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彰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 [1] - 文件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 路线图和任务书 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主要目标 [4] 碳市场体系建设现状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构成碳市场体系 实现稳起步和稳运行 [2]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81亿吨 成交额467.84亿元 2024年纳入2096家重点排放单位 配额清缴完成率近100% [2]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出台6个方法学 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 累计成交246.03万吨 成交额2.08亿元 [2] 市场机制发展重点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建立预期明确的配额管理制度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4] - 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4] - 加快构建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丰富交易产品与交易主体 加强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衔接 [4] 市场功能与影响 - 碳市场推动形成排碳有成本 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促进行业高科技 高效能 高质量特征显现 [3] - 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市场功能实现全社会低成本减排 [2]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构建制度框架与风险防控体系 设定配额目标 完善市场调节 加强监管 [7] - 市场通过丰富交易产品和扩展主体提升活力 释放资源配置效能 形成真实碳价信号 [7] 地方与全国市场衔接 - 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 试点碳市场覆盖企业数量逐步减少 [7] - 试点碳市场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功能 在扩大覆盖 完善调控 创新监管和发展碳金融方面先行先试 [7] 国际合作与标准化 - 碳市场作为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制度保障 坚持国际标准并预留对外接口 [8] - 提升国际影响力 促进绿色发展跨国合作 推动国内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走出去 [8]
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新华网· 2025-08-25 21:44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成交额467.84亿元[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6.03万吨 成交额2.08亿元[2] - 2024年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达2096家 配额清缴完成率近100%[2] 市场机制完善措施 - 建立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并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4] - 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已出台造林碳汇和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2][4] - 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 为绿色市场机遇奠定供给基础[2][4] 行业覆盖与制度优化 -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碳排放特征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4] -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4] - 试点碳市场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功能 在扩大覆盖范围和碳金融创新方面先行先试[7] 国际合作与市场功能 - 碳市场作为对外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制度保障 坚持国际标准并预留对外接口[8] - 通过丰富交易产品和扩展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力 形成真实碳价信号[4][7] - 推动国内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走出去 发挥促进跨国合作的桥梁作用[8]
中办、国办发文: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支持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20:09
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 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1] 碳市场发展现状 - 2021年7月正式启动 成为全球覆盖碳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1] - 首批覆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 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1] - 2025年3月首次扩围 新增钢铁 水泥和电解铝三大高耗能行业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 [1] - 当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达到60%以上 [1] 配额管理制度 - 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及碳排放双控要求科学设定配额总量 [2] -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到2027年对排放总量相对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2]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2] - 建立配额储备和调节机制平衡市场供需 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 [2] 金融机构参与机制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3]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3] -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3] -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3] 市场监督与协同机制 - 加大对碳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联合打击力度 [3] - 加强全国碳市场与绿电 绿证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和制度衔接 [3] - 制定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和交易收费规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