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

搜索文档
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磅文件出炉,关注科创板50ETF(588080)等产品配置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7:45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提出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及软硬件协同技术攻关 并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1] - 政策要求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现有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1] - 中泰证券预计10月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十五五"规划 科技板块中期逻辑坚实 若9月出现调整视为战略性布局机会 [1] 市场表现与产品动态 - 科创板50指数由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科创板股票组成 具有显著"硬科技"龙头特征 [1] - 跟踪该指数的科创板50ETF(588080)年内规模增长超130亿元 [1] - 2024年初至8月末 科创板50ETF取得0.43%超额收益 在同类产品中居首 且跟踪误差控制效果领先 [1]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7:36
行业定位与目标 - 电子信息制造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2]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3]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超过1万亿元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4]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5] -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6]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11] - 推进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北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10] - 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及要素清单 [7] 产业链发展与金融支持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8]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8]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 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 提高企业根植性 [9] - 提升元器件、零部件等产品可靠性、安全性 强化计算等领域芯片、零部件、整机系统等研发应用和配套适配 [9][10] 市场拓展与国际合作 -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展会 指导举办RISC-V产业大会等活动 [12] - 深度参与电子信息领域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 [12] - 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13] -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优化跨境贸易结算 [13] 重点领域发展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 [6]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6] - 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14]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14]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来了,涉及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
第一财经· 2025-09-04 07:01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1] - 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2026年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1] - 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技术攻关方向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攻关力度 [1][2] -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2] - 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 [2] - 加快对多体系芯片、多类型软件、多元化系统的兼容适用 [2] - 提升协同攻关效率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 [4] - 加快推动RISC-V产业发展 促进技术研发和国际化合作 [4] 基础设施建设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 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2] - 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2] - 打造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 [2] - 推动光架构与现有电架构体系生态融合 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4] 产业布局优化 - 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推动差异化发展 [3] - 打造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 - 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3] - 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3]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3] 质量与标准建设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3] - 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 [3]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3]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 [3] 创新体系构建 - 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4] -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等领域科技创新 [4] - 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 推进卫星定位、导航、遥感、通信等协同发展 [4] - 突破多源融合定位、室内外无缝定位、低轨导航增强等北斗关键技术 [4] - 加快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架构体系研究 [4]
东坑、谢岗、高埗GDP增速占前三 塘厦外贸进出口同比增184%增速居首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23:12
东莞整体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东莞GDP达6067.84亿元 同比增长4.8% 高于全省增速0.6个百分点 [6] - 全市进出口贸易货值7492.8亿元 同比增长16.5% 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3.6和12.5个百分点 [1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5.55亿元 同比增长3.4% [10] 镇街GDP增长梯队 - 东坑GDP137.9亿元 同比增长24.2% 增速全市第一 [6][7] - 谢岗GDP79.44亿元 同比增长18.1% [6] - 高埗GDP96.28亿元 同比增长8.1% [6] - 寮步GDP217.8亿元 同比增长7.5% [7] - 沙田GDP140.42亿元 同比增长7% [7] - 洪梅GDP68.79亿元 同比增长7.1% [6] - 中堂GDP76.18亿元 同比下降0.8% 是唯一负增长镇街 [4] 工业与投资驱动 - 东坑规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 同比增长40.1% 增速连续5个月全市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464亿元 同比增长48.6% [7] - 东勤公司产值同比激增238% 拉动全镇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 [7] - 谢岗规上工业增加值52.6亿元 同比增长34.6% 固定资产投资43.1亿元 增长63.9% 其中工业投资41.6亿元 激增85.1% [6] - 黄江工业技改投资7.2亿元 同比增长46.2% 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 增长20.4% [16] 消费市场活力 - 寮步社消零总额172.1亿元 同比增长10.9% 其中限上汽车零售额64.5亿元 增长6.7% [10] - 东城社消零增速达15.9% 高于全市12.5个百分点 零售业增长48.4% [10] - 全市工商注册登记户数189.1万户 增长5.5% 其中新兴产业注册76.92万户 增长16.2% [11] - 虎门市场主体达16万户 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2.1% [11] 外贸表现亮点 - 塘厦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84% 总量全市镇街第三 增速第一 [13] - 东坑外贸进出口总额237亿元 增长124.4% 其中进口113.7亿元 激增261% 出口123.23亿元 增长66.3% [15] - 沙田支持香港空港中心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14% 货量增长106% [13] - 企石1-5月进出口总额54.46亿元 增长40.7% 实际利用外资5047万元 增速319.2% [14] - 虎门进出口总额957.18亿元 增长15.5% 总量全市第二 [14] 固定资产投资分化 -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9% 但扣除房地产投资后同比增长6.9% [16] - 东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8% 通过"拿地即开工"推动重点项目 [18] - 凤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2.5% [16] - 高埗 道滘 石排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下降50.3% 40.7% 14.3% [17]
国泰海通|宏观:前瞻“十五五”:预期目标与产业机遇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24 13:35
"十五五"规划预期目标 - 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GDP年均增速目标可能设定为区间4.5%-5.0%之间或底线4.5%以上 [2] - 创新驱动目标值较"十四五"有较大幅度提升 更加强调国家创新体系、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人才基础支撑 [2] - 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民生福祉中有望新增住房、医疗、养老、托育相关目标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3] - 全面深化改革 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和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抓手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4] - 全面绿色转型 设立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目标 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提升 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5] 重点产业机遇 - 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看好市场渗透率较快提升、技术路线相对清晰的电子信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及产品初步落地、技术有望取得突破的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 [6] - 服务消费存在提升空间 零售、医疗卫生、养老、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等服务消费有潜力 科学技术、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有望在与制造业融合中加速发展 [7] - 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规模占优、快速增长和政策聚焦的海洋旅游、交运、船舶、电力、生物医药等领域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8] - 绿色低碳领域持续推进 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等领域的2030年发展目标已形成清晰框架 "十五五"或将接续规划和推进落地 [9] 区域与主体机遇 -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具备契合国家战略的区位优势 有望在关键产业发挥重要作用 [5] - 关注科技民营企业、新兴产业国企等潜在受益主体 这些主体有望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 [1]
前瞻“十五五”:预期目标与产业机遇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4 09:13
经济目标与增长预期 - "十五五"期间GDP年均增速目标设定为4.5%-5.0%或底线4.5%以上,以确保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远景目标[8] - 2024年实际GDP增速为5%,"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达5.3%,2026-2035年需保持年均4.5%以上增速[8] 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6万亿元,实际增长8%,高于7%目标值;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2020年为6.3件)[10]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0%,完成"十四五"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高于实际GDP增速0.6个百分点[10] - 政策聚焦国家实验室体系、民营企业创新(如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和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12] 绿色转型目标 - "十五五"碳排放强度需较2025年累计下降23%,年均降幅5.2%,高于"十四五"要求;202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仅下降7.5%[19]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25%;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目标15万亿元(2022年为8万亿元,年增速10%以上)[25][37] - 抽水蓄能装机目标1.2亿千瓦(2024年底为5850万千瓦,完成率48.8%)[37] 产业机遇领域 - 海洋经济2024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7.8%;海洋旅游(占比37%)、交运(19%)、船舶(增速14.9%)、电力(增速14.7%)为重点领域[33] - 节能环保产业2025年规模预计达10.6万亿元,"十五五"需释放4万亿元增长空间,年均增速6.4%以上[37] - 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2024年规上增加值增速11.8%)、创新药(2024年上市和在研新药全球第二)[28] 民生与消费升级 - 2024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9%,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释放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需求[14] - 政策推动个人所得税抵扣(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育儿补贴、学前教育费用减免[14] 区域与安全战略 - 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17]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300多项改革举措,2029年前完成,与"十五五"规划重合4年[16] 服务业发展 - 中国居民消费中批发零售、信息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占比低于美国,存在提升潜力[30] - 生产性服务业(科学技术、金融、信息服务)感应力系数偏低,政策推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30] 风险提示 - 政策理解偏差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风险[3][39]
贵州智造新引擎:数字新基建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环球网· 2025-08-21 07:01
核心观点 - 贵州依托数字新基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通过智慧物流、智能工厂和新能源汽车生态圈等案例体现数字化对产业升级的赋能效果 [1][3][4] 贵州磷化集团智慧物流 - 构建双通道三港口智慧物流体系 实现磷产品出口与硫磺进口的多式联运调度 [1] - 磷硫对调模式每年节省制造业物流成本超4000万元 [1] - 计划升级物流系统 通过大数据算法优化供应商选择、智能调度和运力组织决策 [3] 贵阳海信智能化转型 - 生产车间实现高度自动化 覆盖24至85英寸液晶电视全流程生产 [3] - 2016年推进智能化转型后通过智能制造能力三级认证 [3] - 7年间年产量从190万台增至332万台 年产值从65亿元增至95亿元 [3] 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 - 智能生产体系支持每1分多钟下线一辆新车 银河E5纯电SUV上市20天交付破万 [3][4] - 截至2024年7月银河E5全球销量突破15万辆 [4] - 自研神盾电池项目10个月投产 带动40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 本地化配套率达48% 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4] 数字新基建支撑体系 - 贵州人工智能昇腾云适配中心牵引60余家企业形成训练在贵州、推理在全国模式 适配验收率100% [4] -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推出939个高质量数据集 应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 [4] - 数据开发加工基地研发AI自动标注技术 提升数据标注精度与效能 [4]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上半年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19 03:17
卫星互联网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 采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 为长征系列第590次飞行任务 [2] 电子信息制造业 - 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4.7和1.6个百分点 [2] - 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2] - 主要产品产量:智能手机5.63亿台(+0.5%)微型计算机设备1.66亿台(+5.6%)集成电路2395亿块(+8.7%) [2] - 行业营收8.04万亿元(+9.4%)利润总额3024亿元(+3.5%) [2] 半导体产业 - 英伟达启动自研HBM Base Die设计计划 采用3nm制程 预计2027年下半年小量试产 [3] 智能港口 - 天津港实现拖轮辅助作业全流程智能航行 涵盖自动离泊/靠泊、自主航行、自动避碰等功能 [4] 数据服务 - 提供2万+LP数据、10万+基金数据、1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及产业图谱分析 [6]
国家数据局:今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将扩大到50个左右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00:38
8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 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据在推动"人工智能 +"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至关重要。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 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对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预 计到今年底,我国数据流通节点城市规模将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为数据规模化跨 域流通奠定设施基础。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刘烈宏说,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 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 此外,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 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 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为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奠定基础 对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夏冰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 数据局制定 ...
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中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今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将扩大到50个左右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22:18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 数据流通节点城市规模预计年底扩大至50个覆盖80%省区市 [1][3] - 已建成25个城市节点布局16个省区市数据基础设施架构 [3]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去年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 [2] - 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2] -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接入各类主体超2000家 [3] - 支撑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 [3] - 数据交易机构挂牌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4] 人工智能数据发展 - 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总体量超400PB [4] - 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1][4] - 试点数据语料作价入股模式引导企业将数据集折算为股权 [4][5] - 已布局成都沈阳合肥等7个数据标注基地 [5] 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 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2]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2] - 数字经济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 [2] - 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