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政策体系 - 生态环境部构建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 涵盖标准规范 精准监管 环评改革 市场机制和绿色金融等方面 [1] - 全面落实分区管控制度 严把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准入关 环评审批权限上收至省级部门 [1] - "十四五"期间全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 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分别增长44.4%和31.3% [1] - 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 涉及总投资6.28万亿元 [1] 传统产业绿色改造 - 完成32项排放标准制修订 引领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和生产工艺改进 [2] - "十四五"以来1.98亿吨焦化产能和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2] - 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 [2] - 钢铁企业通过高炉煤气净化和焦炉煤气深度脱硫等技术实现清洁生产 [2] 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 - 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5000多项优秀科技成果 [2] - 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和短流程电炉炼钢技术 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2] - 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实现单件短袖节水25公斤 年节水量达10万吨 [2] 绿色金融支持 - "十四五"以来100多个生态环境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 授信金额2164亿元 发放贷款764亿元 [3] - 2024年建立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推介机制 首批项目贷款合同达143亿元 [3] - 鼓励各地探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实践模式创新 [3]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 以城市河流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 通过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升城市品质 [3] - 北京亮马河从劣Ⅴ类水质转变为风景优美的"城市会客厅" [3] - 亮马河综合治理后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 实现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3]
生态环境部:加强准入管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中国新闻网·2025-09-19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