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创新高,但厉害的还在后面!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45
半导体行业表现 - 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44.6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1] - 半导体板块出现集体上涨行情 中芯国际单日涨幅达7% [1] - AI算力需求暴增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推动行业发展 [1] 市场资金动向分析 - 股价上涨过程中出现连续4天获利回吐主导 表明机构借利好出货 [9] - 利空消息下股价反而上涨 因9天中有6天空头回补主导 机构借恐慌低吸 [11] - 量化数据显示红柱代表做多主导 黄柱代表获利回吐 绿柱代表做空主导 蓝柱代表空头回补 [5] 投资策略观察 - 牛市环境中适时换股策略优于盲目持股策略 [2] - 热门板块往往存在投资陷阱 需避免单纯追逐市场热点 [6] - 机构操作节奏与散户完全不同 普通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 [2][12]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芯片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1] - 腾讯高管公开站台支持半导体行业发展 [1] - 再优秀的公司也会出现阶段性调整 [12]
资金动向 | 北水火力加码!大买阿里巴巴超50亿港元,连续3日加仓美团
格隆汇APP· 2025-09-17 11:54
南下资金流向 - 净买入阿里巴巴-W 50.51亿港元、美团-W 21亿港元、长飞光纤光缆10.21亿港元、中芯国际4.07亿港元、华虹半导体2.36亿港元 [1] - 净卖出小米集团-W 6.39亿港元、康方生物2.64亿港元、商汤-W 2.17亿港元、优必选1.18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19日净买入阿里巴巴累计548.9089亿港元 连续3日净买入美团累计34.8823亿港元 连续3日净卖出小米累计19.2745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数据 - 阿里巴巴-W单日涨跌幅5.3% 净买入额21.56亿港元 成交额88.06亿港元 [3] - 中芯国际单日涨跌幅7.1% 净买入额1.42亿港元 成交额58.89亿港元 [3] - 美团-W单日涨跌幅4.9% 净买入额11.79亿港元 成交额51.92亿港元 [3] - 小米集团-W单日涨跌幅2.5% 净卖出额10.57亿港元 成交额32.59亿港元 [3] - 商汤-W单日涨跌幅15.8% 净卖出额1.52亿港元 成交额27.13亿港元 [3] - 长飞光纤光缆单日涨跌幅-0.1% 净买入额3.93亿港元 成交额20.15亿港元 [3] 机构观点与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获高盛目标价上调至179美元 基于其领先模型能力与47%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 看好国际化扩张前景 [4] - 美团闪购与大东鞋业达成合作 全国近7000家门店上线 支持300余城30分钟配送服务 [4] - 长飞光纤光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减少22% 第二季度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减少55% 主因去年同期非经常性收益1.94亿元 [4] - 长飞先进半导体武汉基地于2025年5月完成首片晶圆下线 建成碳化硅行业首家全自动化天车搬运工厂 [5] - 中芯国际被报道正在测试上海宇量昇制造的深紫外光刻机 采用浸没式技术 [5]
ST斥巨资,发力面板级封装
半导体芯闻· 2025-09-17 10:24
公司投资计划 - 意法半导体宣布在法国图尔工厂开发下一代面板级封装技术 并获得超过6000万美元资本投资 [2] - 试验生产线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投入运营 [2] - 投资是公司重塑制造足迹计划的一部分 重点关注法国和意大利的先进制造基础设施和长期场地开发 [2] 技术发展 - 公司自2020年开始开发采用直接铜互连(PLP-DCI)的面板级封装技术 用铜互连取代传统导线或焊料凸点连接 [2] - 该技术提高电气性能 散热和小型化 同时降低功率损耗 [2] - 马来西亚自动化PLP-DCI生产线目前每天生产超过500万块700x700毫米大面板 [2] 行业技术特点 - 面板级封装是先进芯片封装和测试技术 可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并实现更小 更强大 更具成本效益的设备 [2] - 项目预计受益于与当地研发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 包括CERTEM研发中心 [2]
三安光电(600703.SH):公司的射频芯片为模拟芯片
格隆汇· 2025-09-17 08:23
公司业务分类 - 射频芯片属于模拟芯片类别 [1] - LED芯片属于光电器件类别 [1] - 碳化硅MOSFET及二极管产品属于功率半导体类别 [1]
宏光半导体上半年营收3306.1万元,亏损为6600万元
巨潮资讯· 2025-09-17 03: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3306.1万元 同比下降3.48% 主要因LED产品销售收益减少[2] - 毛利增至321.4万元 毛利率从7.9%提升至9.7%[2] - 期内亏损6600万元 较去年同期5720万元扩大 主要因行政及其他开支增加[2] 业务结构 - 收益75%来自LED灯珠业务 25%来自GaN业务[2] - 保持LED灯珠业务运营 同时重点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2] - 完成氮化镓外延片设备生产调试 芯片产线核心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2] 行业前景 - GaN功率市场成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中产值上升最快类别[3] - 新能源汽车是主要增长动力 中国本土品牌占电动汽车市场超80%份额[3] - 国家政策支持与强劲市场需求推动GaN功率产品领域快速发展[3]
女子散步误踩“化骨水”身亡 罪魁祸首氢氟酸却可网购 危险化学品管理怎样才能更安全有效?
央广网· 2025-09-17 02:10
氢氟酸危险特性 - 氢氟酸属于急性毒性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 毒性最高 皮肤接触会致命[4] - 氢氟酸能够与钙结合形成难溶解的氟化钙 导致骨骼失去功能 浓度高的直接接触救回概率不大[4] - 1个70公斤的人仅需7ml纯氟化氢就能结合体内所有游离钙 浓度小于20%的灼伤症状可能延迟24小时显现[4][5] 工业应用与防护要求 - 氢氟酸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 高密电子元器件生产 玻璃刻蚀等行业[7] - 工业使用需做到双人双锁管理 穿戴特殊防护服 因氢氟酸易挥发造成皮肤吸收危险[7] - 浓度达到可闻到味道时应立即撤离现场 长期低浓度接触会导致严重骨质疏松[8] 电商平台销售乱象 - 电商平台销售氢氟酸溶液浓度从0.5%至40%不等 有商品销售数量超过10000件[10][11] - 商家销售时未充分告知危险性 仅个别提及戴手套操作 未说明需通风和安全面罩等详细准则[11] - 有店铺经营范围明确不含危险化学品 却销售20%浓度氢氟酸 称"稀释标液不是危险品"[14] 监管政策与法律进展 - 2022年七部门联合通知明确禁止电商平台提供危险化学品销售信息发布服务[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提及实行电子标识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21] - 法律要求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协作和联合执法 实现全链条无缝隙化管理[22] 废弃物处置挑战 - 危化品废弃物处置环节存在监管难度 普通人缺乏专业处理知识[21] - 化工企业有固定处理渠道和资质 但危化品进入千家万户后监管困难[21] - 需从源头控制并提高安全意识 明确告知危险性及后续处置要求[21]
ST:取消裁员计划!
国芯网· 2025-09-16 14:23
核心观点 - 意法半导体在意大利政府干预下放弃意大利工厂裁员计划 并缩减全球裁员规模 同时提出工厂扩建和投资计划 [2][4][5] 裁员计划调整 - 公司原计划全球裁员5000人 其中意大利阿格拉特工厂计划裁员1200人 [4] - 经意大利工业部长与工会协商后 公司放弃意大利所有工厂的结构性裁员计划 [4] - 法国工厂仍维持1000人裁员计划 [4] - 全球总裁员规模从5000人缩减至未明确数字 [2][4] 政府与公司协商结果 - 意大利政府通过20亿欧元拨款支持卡塔尼亚工厂建设 总投资达50亿欧元 旨在打造欧洲微电子战略枢纽 [4] - 阿格拉特工厂在2027年后可能扩建 但需通过可行性研究 [4] - 意大利与法国政府合计持有公司27.5%股份 意大利政府试图推动更换CEO [5] 产业战略调整 - 公司提出"工业重启计划" 维持意大利现有员工规模并排除强制裁员 [4] - 员工缩减将通过自愿离职计划实现 [4] - 意大利成为公司欧洲产能扩张的核心区域 [4]
意法半导体,被迫放弃裁员
半导体芯闻· 2025-09-16 10:33
公司裁员计划调整 - 公司承诺不在意大利进行裁员 旨在化解此前裁员传闻引发的争议[2] - 公司将在自愿离职方案中排除强制裁员 体现协商合作精神[2] - 2027年后可能根据市场发展扩大阿格拉泰工厂规模 取决于可行性研究结果[2] 裁员历史与计划 - 今年4月宣布在法国通过自愿离职减少1000个岗位[3] - 原定裁员总计划为2800个岗位 不包括自然流失岗位[3] - 意大利工会称公司计划在阿格拉泰裁员1200人 要求与政府紧急会面[3] 政府关系与股权结构 - 意大利和法国政府合计持有公司27.5%股份[2] - 意大利经济部长曾对首席执行官持批评和反对态度[3] - 罗马方面曾试图说服巴黎支持替换首席执行官的计划[3]
碳化硅功率模块:从技术突破到普惠性核心硬件的产业跃迁
36氪· 2025-09-16 05:28
碳化硅技术范式转移 -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具有宽禁带(3.2eV)、高击穿电场强度(3.5MV/cm)、高热导率(4.9W/cm·K)等卓越物理特性 相比传统硅基器件性能显著提升[4] - 实际应用性能表现突出:光伏逆变器峰值效率达99%以上 比硅基逆变器98%提升1个百分点 开关频率从几十kHz提升至几百kHz甚至MHz级别 功率密度显著提高[4][5] - 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200℃以上 比硅基150℃提高50℃以上 支持无风扇设计 系统可靠性大幅提升[4][5] 多场景应用生态 - 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约5%行驶里程提升 支持15分钟充电至80%能力 有效缓解充电焦虑[6][7] - 光伏与储能领域转换效率提升至98% 每GW装机容量年减碳超过1万吨 充电基础设施2024年市场规模达25亿元[6][7] - AI数据中心功率密度达硅基器件2倍以上 5G基站能耗降低40%同时信号覆盖扩大30%[6][7] - 消费电子领域快速渗透 苹果140W GaN充电器采用碳化硅模块 预计2025年后成为新增长点[28] 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飞轮模型 - 晶圆尺寸从6英寸向8英寸过渡 单颗芯片制造成本降低30-40% 8英寸衬底可用面积是6英寸1.83倍[9][15] - 12英寸晶圆取得重大突破 可用面积提升约4倍 单位芯片成本降低30-40%[15] - 2024年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价格同比下降20-30% 预计2030年接近硅基IGBT价格水平[9] - 沟槽型MOSFET技术使比导通电阻降低40-50% 元胞密度提升近2倍[16] 中国市场应用爆发 - 新能源汽车主驱系统渗透率2024年接近15% 2025年预计达20%以上[9][22] - 800V高压平台快速普及 实现"充电5分钟 续航200公里"水平[22] - 2024年碳化硅功率市场规模达120亿元 带动全产业链发展[29] - 国产碳化硅模块已在120万辆新能源车上应用 2025年1-5月主驱模块占比提升至18.6%[37] 全球竞争格局 - 美国企业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 欧洲构建完整产业链 日本在终端设备和模块开发领先[34] - 国际巨头大幅扩产:意法半导体将碳化硅晶圆产能提高至2017年10倍 Wolfspeed全球首座8英寸晶圆厂投产[36] - 2023年以来碳化硅器件价格年均降幅15-20% 国际厂商通过价格战挤压后期玩家[35] 中国产业现状与突围路径 - 衬底材料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12英寸N型4H-SiC单晶衬底实现量产 良率从65%提升至82%[37][38] - 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低于10% 在可靠性、一致性和量产良率方面与国际存在4-5年差距[38] - 需构建"衬底自供—器件制造—模块配套"闭环体系 建立车企-模块厂-芯片厂-材料厂协同创新机制[39] - 预计2029年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40%以上 成为最大应用市场[11] 技术发展趋势 - 8英寸晶圆2025年国际大厂集中量产 芯片成本预计下降40-50%[43][44] - 混合碳化硅方案2025年量产 有效降低芯片用量而不牺牲性能[44] - 双面散热技术使散热效率提升30%以上 模块体积减小40%[17] - 智能功率模块集成传感、保护和驱动功能 向系统级优化方向发展[18] 产能与市场规模预测 - 2026年中国碳化硅器件产能规划达460万片 可满足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11] - 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预计2030年增长至66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39.0%[10] - 6英寸碳化硅衬底国产化成本较传统晶体降低70% 8英寸衬底有望进一步压缩成本[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