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成药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成药产量为87.5万吨 累计下降13%
产业信息网· 2025-08-20 03:33
中成药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6月中国中成药产量为15.6万吨 同比下降6 6%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成药累计产量为87 5万吨 累计下降13% [1] 主要上市企业 - 云南白药(000538) 同仁堂(600085) 片仔癀(600436) 白云山(600332) 太极集团(600129) [1] - 东阿阿胶(000423) 九芝堂(000989) 贵州百灵(002424) 葵花药业(002737) 吉林敖东(000623) [1] 行业研究报告 - 智研咨询发布《2025-2031年中国中成药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产业前景规划报告》 [1]
感冒中成药连花清瘟荣膺“2025健康中国?品牌榜”西普金奖
证券之星· 2025-08-20 01:01
公司获奖情况 - 以岭药业核心产品连花清瘟荣获"2025健康中国·品牌榜"西普金奖 [1] - 奖项评选基于产品价值、市场价值、盈利预期、用户赞誉四个维度的4D-BES体系评估 [2] 产品竞争力 - 连花清瘟是应用中医络病理论研发的创新中药 用于治疗感冒 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3] - 产品具有广谱抗病毒 抑菌抗炎 调节免疫作用 对多种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 [3] - 2011年"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3] - 2004年上市以来36次被列入国家级呼吸系统传染病诊疗方案或指南 [3] - 已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并在泰国新增治疗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适应症 [3] 行业活动背景 - 西普会被誉为"健康产业达沃斯" 已连续举办18届 [5] - 本届主题为"快蜕变 穿越新周期" 聚焦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5]
华润三九(000999):2025年中报点评:高基数下有所承压,创新布局高举高打
华创证券· 2025-08-20 00:24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36.4元(基于25年18倍PE)[2]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业绩**:收入148.1亿元(+5.0% YoY),归母净利18.2亿元(-24.3% YoY),扣非净利17.0亿元(-26.5% YoY)[2] - **内生业务**:剔除昆药和天士力并表后,1H25收入/归母净利同比-32.0%/-33.9%,2Q25同比-22.1%/-61.5%[2] - **未来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预计33.8/38.9/44.8亿元,增速+0.2%/15.1%/15.2%,对应EPS 2.02/2.33/2.68元[2][7] 业务板块分析 - **CHC业务**:1H25收入79.9亿元(-17.9% YoY),主因感冒药需求回落,但下半年旺季有望恢复增长[7] - **处方药业务**:1H25收入48.4亿元(+100% YoY),驱动因素包括天士力并表及原有业务增长[7] 创新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1H25研发费用4.6亿元(+40.6% YoY),新增8个药品注册证书,205项在研项目[7] - **重点项目**: - HiCM-188(心衰细胞治疗)获中美临床许可并推进II期 - BGM0504注射液(减重/糖尿病)进入国内III期 - ONC201(脑胶质瘤)获FDA加速批准[7] 并购整合动态 - **天士力**:1H25收入/净利增速-1.9%/+17.0%,成为处方药核心增长点[7] - **昆药集团**:1H25收入/净利增速-11.7%/-26.9%,聚焦"777"三七品牌和渠道改革[7]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估值**:25年PE/PB为15倍/2.3倍,总市值505.4亿元[4][7] - **股价表现**:近12个月跑输沪深300指数15个百分点[6]
天士力(600535):2025H1整体表现稳健,华润入主开启发展新篇章
国投证券· 2025-08-18 05:3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9.66元(当前股价16.18元)[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42.88亿元(同比-1.91%),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16.97%),扣非净利润6.40亿元(同比-12.87%)[1] - Q2单季度营收22.33亿元(同比-3.86%),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25.41%)[1]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0%、10.2%、10.8%,对应EPS 0.79/0.87/0.96元[9][10] 业务分项 - **医药工业**:营收38.79亿元(同比-0.45%),心血管及代谢领域营收21.10亿元(同比-2.98%),消化领域营收5.21亿元(同比+8.58%)[2] - **医药商业**:营收3.86亿元(同比-14.88%)[2] - **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销量上升但营收小幅下降,芪参益气滴丸、水林佳等快速增长,丹参多酚酸等中药针剂销售下滑[2] 战略合作 - 华润三九于2025年3月成为控股股东,完成董事会改组及"百日融合",推进研发/营销/生产协同[3] - 计划通过"四个重塑"(价值、业务、组织、精神)升级管理体系,强化战略协同[3] 研发进展 - 在研管线83项(创新药31项),新增立项8项,聚焦心血管/神经/消化三大领域[4] - **心血管领域**:青术颗粒Ⅲ期、芪参益气滴丸糖尿病肾脏病Ⅱ期完成受试者出组[8] - **神经领域**:安神滴丸通过生产核查,JS1-1-01国内完成Ⅱ期临床[8] - **消化领域**:B1344注射液进入Ⅰb期,连夏消痞颗粒处于Ⅲ期临床[9] 估值与预测 - 当前总市值241.72亿元,动态市盈率20.6倍(2025E)[5][10] - 预计2025年ROE提升至9.5%,净利润率13.4%[10]
昆药集团半年报:营收净利双降,富国、广发旗下基金持仓大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03:36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33.51亿元,同比下滑11.68% [1] - 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下降26.88% [1] - 核心业务承压 [1] 行业环境因素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执行延迟影响业务 [1] - 零售药店整合加速对销售渠道形成压力 [1] - 医保控费政策压制院外市场需求 [1] 机构持仓变动 - 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和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减持13,585,200股 [1] - 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减持2,548,100股 [1]
国金证券-昆药集团-600422-集采执行晚于预期,下半年趋势有望向好-250817
新浪财经· 2025-08-17 02:32
业绩简评 - 1H25公司实现收入33.5亿元,同比-11.7% [1] - 1H25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26.9% [1] - 1H25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5.6% [1] - 2Q25公司实现收入17.4亿元,同比-7% [1] - 2Q25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23% [1] - 2Q25扣非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68% [1] 经营分析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扩围续约各省执行落地节奏不一,湖北、江西两省自4月30日起官宣执行中选结果,其余多数省份计划在5-7月期间执行 [2] - 零售药店行业处于整合期,叠加公司渠道重构与团队调整短期影响终端覆盖效率 [2] - 已有20余省份发文公布国采执行时间,2H25集采放量有望更明显 [2] - 公司围绕"777"品牌提升核心品牌价值,正式发布777血塞通软胶囊焕新包装 [2] - 舒肝颗粒持续切入情绪健康蓝海市场,参苓健脾胃颗粒打造消化领域核心IP [2] 盈利预测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7.40/8.93/10.72亿元调整至6.27/7.68/9.67亿元 [2] - 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3%/+22%/+26% [2] - 25-27年EPS分别为0.83/1.01/1.27元 [2]
上海开通中成药集采首批扩围挂网通道,多维治理剑指价格虚高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00
中成药集采政策进展 - 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集采中选结果加速落地 上海于2025年8月开通首批扩围接续药品申报挂网通道[1] - 第三批集采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8% 多款产品降幅超90% 例如清开灵注射液从16.08元降至0.99元 降幅93.8%[1] - 集采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第三批集采包含19个独家品种 平均降幅47.38% 供应清单包含492条信息[3] 地方集采执行情况 - 宁夏于6月20日落地执行集采结果 涵盖34个采购组/52个品种/805个药品 预计年均为患者节约费用3100余万元[4] - 广东医保局强调加强价格管理/确保中选药品进院/规范采购管理等核心任务 为集采提供全流程保障[4] - 上海/广东/江苏/重庆/黑龙江/湖南/贵州/海南等多省份积极推进集采政策落地[3] 价格治理机制建设 - 建立分级预警机制:超过地区最低价3倍标黄/5倍标红/10倍暂停挂网 广西针对169个高价中成药要求以日均费用为基础折算[7][8] - 吉林公示价格调整案例:穿心莲片从110元降至38.9元 通宣理肺丸从144元降至62.3元[8] - 对未调价企业实施红标管理:小柴胡颗粒131.67元/牛黄上清丸198元因超最低价5倍被纳入红标[8] 中成药价格虚高成因 - 中药材受气候/种植面积影响大 新型制剂如滴丸/软胶囊成本较高 部分价格达传统剂型5-8倍[6] - 独家品种垄断导致定价权集中 同方异名现象普遍造成同药不同价[7] - 流通环节层层加价 资本囤积居奇 品牌利用中医文化概念溢价[7] 长效治理方案 - 建议建立集采执行期间合理涨价机制 通过简易公式/可变系数调整价格 补贴从集采结余资金列支[5] - 推行全国协同治理:建立统一挂网规则 要求同名同方药价差限合理范围 建全国价格数据库监测异常波动[9] - 强化监督问责:推行医保+纪检协同检查 对虚高定价机构吊销医保资格 将违规企业列入黑名单[10] 历史集采成效 - 2021年首批19省联盟集采: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 平均降幅42.27%[3] - 2023年30省联盟集采:63家企业/68个产品中选 平均降幅49.36%[3]
中国医药:8月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1:05
公司动态 - 公司第九届第30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8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2] - 会议审议了《关于修订的议案》等文件 [2] 财务数据 - 2024年1至12月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医药商业占比77.31%,医药贸易占比14.35%,化学制剂占比4.47%,原料药占比2.78%,中成药占比1.47% [2]
紫鑫药业签订表决权委托协议 国药兆祥成控股股东
北京商报· 2025-08-08 06:59
控制权变更 - 紫鑫药业控股股东康平投资与国药兆祥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 将持有的2.85亿股(占总股本22.28%)对应表决权委托给国药兆祥行使 [1][3] - 国药兆祥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取得控制权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待股份变更后确认) [1][3] - 国药兆祥具有国资背景 从事中药材经营、进出口、种植及中成药生产业务 [3] 业务合作基础 - 双方于2021年4月21日签署《原材料购销协议书》 约定紫鑫药业向国药兆祥采购年度总额3亿元的原材料 [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以中成药(占比93.58%)和人参产品(占比2.47%)为主 中成药覆盖风湿免疫、心脑血管等疾病领域 [2][4] 财务表现 -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亿元 其中中成药收入1.18亿元(毛利率61.79%) 人参系列产品收入310.1万元(毛利率-45.13%) [2][4] - 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预计亏损3.05亿-3.5亿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2.77亿元进一步扩大 [5][6] - 公司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20年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66.7%) 归属净利润-7.06亿元 [6] 资产与债务状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存货账面价值68.39亿元 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为存货)52.53亿元 [4] - 截至2021年9月15日 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金额合计26.23亿元 占净资产70.16% 占总资产24.96% [6] 经营挑战 - 2020-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主营业务遭受严重冲击导致经营性资金紧张及市场份额下降 [5][6] - 公司人参产品收入占比仅2.47% 与52.53亿元人参存货规模形成显著反差 [4]
感冒灵、感冒清热、板蓝根等成为应对发热等症状的合规储备药品
广州日报· 2025-08-06 05:21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 - 国家卫健委将"对乙酰氨基酚"列为推荐退热镇痛药物 用于缓解高热和关节疼痛等核心症状 [1] - 佛山市对47种药品实施实名登记销售制度 包括感冒灵 感冒清热颗粒和板蓝根等口服剂型 [1] 中成药价值分析 - 白云山感冒灵颗粒核心成分含对乙酰氨基酚 可有效缓解高热 头痛及四肢酸痛 复方制剂还能改善咽痛等伴随症状 [2] - 白云山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能抑制病毒复制 其独家高含量吲哚类成分兼具抗病毒和抗炎作用 [2] - 白云山感冒清热颗粒针对风寒束表症状 如恶寒 无汗 头痛身痛 组方能疏风散寒并解表清热 [2] 产品质量控制 - 白云山和黄中药采用GAP基地种植药材 从源头确保感冒灵 板蓝根等产品的安全性 高品质和药效稳定性 [2] - 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对生产全过程严格质控 保障每一批次产品的高质量与一致性 [2] 防蚊产品市场动态 - 广州深圳佛山三地防蚊产品销量环比增长超2倍 显示市民防蚊需求显著攀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