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车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车股多数走高 特斯拉(TSLA.US)涨超2.5%
智通财经· 2025-09-19 14:28
新能源车股多数走高,截至发稿,特斯拉(TSLA.US)涨超2.5%,蔚来(NIO.US)涨0.4%,小鹏汽车 (XPEV.US)涨超1%,理想汽车(LI.US)跌1%。消息面上,Baird将特斯拉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该 机构认为,尽管特斯拉短期内基本面或有波动,但市场情绪已呈现积极倾向。该行分析师Ben Kallo团 队提出,投资界正越来越普遍地将特斯拉视为"实体人工智能"(physical AI)领域的领导者。他们认为, 特斯拉未来的核心催化剂包括:下一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美国市 场的扩张、更亲民价格车型的推出,以及即将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薪酬方案举行的股东投票。 ...
美股异动 | 新能源车股多数走高 特斯拉(TSLA.US)涨超2.5%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4:27
智通财经APP获悉,新能源车股多数走高,截至发稿,特斯拉(TSLA.US)涨超2.5%,蔚来(NIO.US)涨 0.4%,小鹏汽车(XPEV.US)涨超1%,理想汽车(LI.US)跌1%。消息面上,Baird将特斯拉评级从"中性"上 调至"增持"。该机构认为,尽管特斯拉短期内基本面或有波动,但市场情绪已呈现积极倾向。该行分析 师Ben Kallo团队提出,投资界正越来越普遍地将特斯拉视为"实体人工智能"(physical AI)领域的领导 者。他们认为,特斯拉未来的核心催化剂包括:下一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 (robotaxi)在美国市场的扩张、更亲民价格车型的推出,以及即将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薪酬方案举 行的股东投票。 ...
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超1%,近10日净流入超3.2亿元,机构:关注美联储连续降息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2:32
港股科技聚集了一批中国科技核心资产,被称为"东方硅谷"。港股科技ETF(513020)标的指数(中证 港股通科技指数)中既有年初爆火的互联网,也有新能源车、芯片、生物医药和创新药等,在行业分布 上更加均衡,代表了港股科技资产的整体投资价值。从2018年开始观测可以发现,港股通科技指数长期 跑赢恒生科技指数,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或可持续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机会。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015739),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 ETF发起联接C(015740)。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预示 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考,不 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选择与风险等级相 匹配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日,港股科技ETF(513020)盘中涨超1%,近10日净流入超3.2亿元。 相关机构表示,美联储在9月FOMC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4.25%,并释放出10月极 有可能继续降息 ...
美联储或连续降息,持续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1:09
美联储降息政策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4.25% 并释放10月极有可能继续降息的信号 [2] - 最新点阵图显示今年将有三次降息 部分委员因近期劳动力市场疲弱转鸽 会议声明强调就业风险上行 [2] - 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位为"风险管理型降息" 历史经验表明此类"保险型"降息通常连续执行 [2] 港股与美股联动性 - 由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港股流动性与美国货币政策相关性较大 [2] - 恒生指数和标普500相关系数接近95% 自1964年以来港股与美股表现出很强联动性 [2] - 非衰退式降息(1995年、2020年、2008年)后恒生指数震荡走强 衰退式降息(2002年、2008年)后恒生指数下探三个月左右之后震荡上行 [2] 行业表现历史数据 - 降息重启后12个月科技行业平均上涨88% [2] - 预防式降息情形下(1995/12/19)科技行业在重启降息后6个月上涨14.9% 12个月上涨20.6% [3] - 应对风险降息情形下(1998/9/29)科技行业在重启降息后6个月上涨57.9% 12个月上涨78.3% [3] - 应对衰退降息情形下(2008/10/7)科技行业在重启降息后6个月下跌23.0% 但12个月上涨15.9% [3] 港股科技行业前景 - AI是科技行业最核心赛道 美股七姐妹表现支撑美股主要涨幅 [4] - 中国科技企业多在港股上市 包括芯片制造龙头、头部云厂和运营商等 [4] - 2015年后港股头部科技企业业务模式成熟 业绩增速改善明显 国产算力发展趋势确立 [4] - 港股科技行业有望呈现基本面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充分受益降息带来的流动性改善 [4] 港股科技ETF投资价值 - 港股科技ETF(513020)标的指数为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涵盖互联网、新能源车、芯片、生物医药和创新药等行业 [4] - 行业分布更加均衡 代表港股科技资产整体投资价值 被称为"东方硅谷" [4] - 自2018年观测以来 港股通科技指数长期跑赢恒生科技指数和港股通互联网指数 [4]
印尼混乱经济学:暴动、怒火与热钱
创业邦· 2025-09-18 10:08
以下文章来源于霞光社 ,作者岭南人鱼机 霞光社 . 赋能企业全球化 来源丨霞光社(ID: Globalinsights ) 作者丨 岭南人鱼机 编辑丨 李小天 图源丨Midjourney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横跨三个时区,由1.7万多座岛屿组成,栖息着360个不同的族群,使用着 719种语言—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统一得起来的国家。这是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印尼, 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想象的共同体"。 印 尼素来有"万岛之国"之称,地理分散、文化多元,外加在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与资源掠夺, 这个国家就如同一 座随时会喷发的"火山":族群裂痕、信仰冲突、财富鸿沟与权力博弈,如潜流暗 涌,平静表象下潜伏着撕裂的危机。 8月底,这座"火山"终于喷发:位于西爪哇地区的万隆议会大楼遭纵火,中爪哇梭罗市的议会大楼秘 书处被烧毁,纵火、游行、示威等系列冲突事件正在印尼上演。事件起因是媒体曝光国会议员每月可 领约5000万印尼盾的住房补贴(约合人民币2.175万元,10倍于雅加达最低工资),引发民众不 满;而一名21岁的送货员阿凡·库尔尼亚万(Affan Kurniawan),在雅加达抗议期间被警察的装甲 车碾压致死 ...
欧盟发展新能源车却对华征收反补贴税 商务部:希望欧方不将关税武器化 消除市场壁垒
第一财经· 2025-09-18 09:09
近日,大众集团宣布将推出2万欧元的小型电动汽车。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宝马、奔驰、雷诺等多家 欧盟车企也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和概念车。 何亚东称,首先,中方祝贺欧盟车企即将推出2万欧元低价小型电动车,这符合市场的选择和消费者的 期盼。欧盟消费者需要种类更多样、性能更先进、价格更优惠的产品。中国电动汽车推动了行业电动 化、智能化转型,欧盟车企完全有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参与行业变革。 其次,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合作带来的超高性价比,正是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同时,也 是中国电动汽车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根本原因,更是助推包括欧盟在内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动力。 再次,欧方不能一手高举气变大旗,一手又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欧方仅因为中国电 动车高性价比,就毫无根据地给中国车企贴上"补贴"标签,并以莫须有的"损害威胁"名头滥用反补贴措 施,实质是设置市场壁垒,干预自由竞争。实践证明,保护主义挡不住市场的强大力量,更拦不住欧盟 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最后,何亚东称:"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欢迎欧企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愿意推动电动车领域合作。大 众和小鹏,斯特兰蒂斯和零跑等合作,正在激发欧盟市场的创新活力,中国电池也为 ...
刘晓曙解读“反内卷”:本质是打破零和博弈,推动高质量价值创造
新浪财经· 2025-09-18 06:50
专题:《金融新启航》丨反内卷进行时 当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反内卷"已从社会热议的高频词成为关乎经济全局的战略议题。 历经多年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在传统动能趋缓与新兴动能培育的衔接期,部分行业出现供需错配与无序 竞争,"内卷"现象不仅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重要挑战。本期《金融新 启航·反内卷进行时》对话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就本轮"反内卷"新趋势、银行业"内卷"应对 之策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刘晓曙认为,其与2015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1.0相比,呈现出三大新趋势特征:目 标升级、治理对象扩展、政策工具演变。"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但当竞争不再创造社会增量价值, 便异化为'内卷'。"刘晓曙明确指出,反内卷的本质并非反对竞争,而是通过重构市场规则与竞争范 式,打破"存量争夺"的零和博弈,推动行业从"低水平重复竞争"转向"高质量价值创造",实现社会总福 祉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谈及反内卷的长期治理,刘晓曙强调,核心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 府"的协同发力。良好的市场秩序无法自发形成,需政府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
暴涨!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01:37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超过4% 创近四年新高 恒生指数收涨1.78% 逼近27000点关口 创四年多新高 [1] - 科技股全线上涨 商汤和百度均涨超15% 阿里巴巴涨5.28% 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1] -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持续创阶段新高 引发市场热议 [1] 驱动因素分析 - 外部环境扰动降低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顺利 地缘政治风险降低 带动港股风险偏好提升 [5]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被市场定价 美元货币宽松预期支撑港股流动性环境 [5] - AI进展加速 互联网龙头公司中期报告显示AI业务加速 自研算力芯片崭露头角 刺激股价修复 [5] - 港股估值处于全球重要市场指数"洼地" 具备投资性价比 [6] - 美联储降息有望推动资金回流 吸引海外资金注入港股市场 [6] - 互联网电商中报业绩亮眼 国内AI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6] - 港股聚集稀缺资产 包括互联网龙头 创新药企和回流中概股 因质量和成长性高具备配置价值 [7] - 港股上市制度升级 推出"科企专线" 为生物科技和硬科技公司提供上市指导 [7] 降息周期影响 - 美联储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标志新一轮宽松周期起点 [9] - 港股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 能较A股更先获得资金流入 [10] - 美联储降息可能带来美元走弱 放大港股上市公司以港币计价的盈利 提升资产吸引力 [10] - 中国资产重估背景下 全球资金面临再平衡需求 资金流向新兴市场意愿增强 [10] - 历次降息后12个月内 恒生指数均实现上涨 涨幅均值为31.7% [10] - 预防式降息对各类大类资产更为利好 [10] - 港股对外部流动性敏感度高于A股 科技板块有望表现更高弹性 [11] 投资机会与板块 - 港股估值仍有一定吸引力 科技 医药 新消费等热门资产依然不贵 [2][13] - 港股上市公司结构在分红稳定回报和新消费 AI科技 创新药等结构性机会主线相对更具优势 [13] - 南向资金不断涌入 因国内过剩流动性缺乏好的资产 [13] - 关注成长板块中盈利改善和对流动性敏感的行业 如互联网 科技硬件 新能源车和创新药 [13][14] - 恒生科技指数综合估值水平明显低于A股 日股 美股和欧洲股市 [14] - 创新药产业链 新能源 汽车以及TMT中算力以外的互联网等细分方向值得关注 [14] - 历次降息12个月内 半导体 汽车及零部件 制药和生物技术 生产技术设备等高端科技制造行业表现亮眼 [14] - 科技成长赛道代表弹性机会 消费板块可作为长线资金搏反转机会的选择 [14]
多重利好刺激港股全线大涨!后市怎么走?多家基金火线解读
天天基金网· 2025-09-18 01:2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1.78%至26908.39点,逼近27000点关口,创四年多新高 [3]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4.22%至6334.24点,创近四年新高 [3][4] - 科技股全线上涨,商汤、百度涨超15%,阿里巴巴涨5.28%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3] 行业与板块表现 - 香港半导体板块涨5.06%,电气板块涨4.87%,可选消费板块涨4.41% [4] - 蓝宝石指数涨7.45%,在线教育指数涨6.66%,电力设备指数涨6.56% [4] - 港股ETF中,XL二南方恒科报7.090,XL二南策略报64.440 [4] 驱动因素分析 - 中美经贸谈判顺利降低地缘政治风险,提升风险偏好 [7] - 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概率高,宽松预期支撑港股流动性 [7][8] - 互联网公司AI业务加速,自研算力芯片进展打消市场担忧 [7][8] - 港股估值处于全球重要市场"洼地",具备投资性价比 [8] - 港股聚集稀缺资产如互联网龙头、创新药企及回流中概股 [8] 降息周期影响 - 美联储降息标志新一轮宽松周期起点,历史降息后12个月内恒生指数涨幅均值31.7% [11][12] - 港股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降息后或先于A股获得资金流入 [12] - 美元走弱放大港股盈利吸引力,资金再平衡利好新兴市场 [12] - 预防式降息对大类资产利好,港股科技板块弹性更高 [12][13] 投资机会与板块 - 科技、医药、新消费等热门资产估值仍具吸引力 [15][16] - 关注互联网、科技硬件、新能源车、创新药等盈利改善行业 [16] - 创新药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TMT细分方向(如互联网)为港股特色优势 [16] - 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制药与生物技术等高端科技制造行业历史表现亮眼 [16]
外资如何看待本轮中国牛市?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09-18 01:21
(在过去几周,大摩的宏观研究团队在欧洲的论坛和美国路演回来,密切接触了一线欧美基金,以下是他们分享的主要观点) 欧洲的长线资金仍在观望,美国的投资者更积极。 其中,量化和宏观对冲基金对A股更感兴趣,传统基本面主导的基金对港股和中概更感兴趣。 但是总体还在 萌芽期 ,兴趣和水温一般,不是特别兴奋。 大家好呀,我是佩妮。 最近A股美股账户都叒新高了!好Happy ~ 去年和今年其实收益都还不错,二级就是这样,要扛, 闪电来的时候你得在场。 怕高都是苦命人,我目前是 7 成仓位左右,为了保留利润所以要好好学习研究哈哈哈。 最近仔细学习了大摩和高盛最新的宏观策略分享,尤其是关于外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观点。 把我个人觉得有收获的地方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一. 外资目前如何看待中国市场? 外资也发现了从去年924开始中国市场表现比较优异,但是目前还是中性配置,没有错过一定不行。 对冲基金现在更强调选股,而不是指数层级的配置。更对是一些和通缩/消费关联度不高,有成长性比如 出海,AI,创新药 的行业等等。但是 这些比较难吸引大规模长线资金。 反内卷政策,欧洲投资者普遍认为,只靠减供给不够,需要从需求侧发力,比如社保,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