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盈信量化(首源投资):周三关键一战!央行“降息信号”落空?主力或借机洗盘!
搜狐财经· 2025-06-03 09:08
政策环境 - 央行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两次强调"择机降准降息",并已落地550亿互换便利和首期3000亿大股东回购再贷款工具,释放强烈宽松信号 [1] - 6月MLF利率调整存在分歧,若降息预期落空可能引发短期抛压,2024年多次预期落空曾导致市场波动 [1] 海外变量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若延迟降息将压制新兴市场资金流向,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压制A股成长股估值,2022年加息周期曾导致A股成长股估值大幅收缩 [3] - 特朗普政府关税上诉案悬而未决,可能冲击光伏、电子等出口链行业,光伏产品出口成本增加或挤压海外市场份额 [3] 技术面与资金动态 - 上证指数在3347点附近试探,3300点关口为牛熊分界线,失守可能触发程序化止损盘 [3] - 节前融资余额单周净流出483亿,北向资金分歧加大,节后首日成交放量概率67%,若量能未达1.2万亿阈值则反弹力度有限 [4][9] 板块机会 - AI与半导体:CES展会催化AI硬件创新,国产算力芯片和光模块企业受益政策支持,需警惕PE>80x标的获利回吐风险 [7]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专项债扩容和卫星星座建设加速改善航天防务和卫星制造板块基本面 [7] - 高股息资产:国有大行股息率6%+,区域电力龙头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1.5%下配置性价比凸显 [7] - 必选消费:养殖(猪肉涨价预期)和食品加工行业业绩预喜率超60%,弱势市场中表现抗跌 [7] 风险领域 - 出口依赖型制造:美元指数突破106将加剧机械、电子代工企业汇损压力,2024年某电子代工企业汇兑损失达数千万 [7] - 绩差小微盘:退市新规下年报预亏股面临流动性折价,2025年初多家绩差小微盘股因预亏连续跌停 [7] 配置策略 - 科技成长(50%):聚焦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和AI应用(医疗/制造场景落地) [8] - 高股息(30%):银行、电力(现金流稳定+分红新规受益) [8] - 消费复苏(20%):生猪养殖、休闲食品(CPI回升预期) [8] 明日关键指标 - 早盘30分钟内沪指放量站稳3350点且券商板块涨幅>2%则技术性反弹可期,反之跌破3320点且跌停股>20家需减仓避险 [9]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河南经济数据里的“拼抢密码”
河南日报· 2025-05-24 23:26
河南经济表现 - 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1] - 4月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82.1%,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4.4% [4] - 全社会用电量4月同比增长6.83% [4] 政策支持 - 推出28条一季度"开门红"政策和24条二季度"双过半"措施 [4] - 工业投资前4月同比增长26.6%,高于全国14.9个百分点 [4] - 郑州一季度汽车产量达28.25万辆,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投用 [4] - 建立覆盖900家工业企业和600家服务业企业的包保服务机制 [5] 产业升级 - 洛阳轴承集团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70%,风电主轴承市占率超40% [5]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 [5] - 4月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8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70% [6] - 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7%,商务服务业增长14.6% [6] 消费与投资 - 省级安排1.5亿元资金发放消费券,4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4.9% [7] - 1-4月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0.6%,拉动全省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8] - 卢氏县1-4月农产品出口额达5.94亿元 [8]
集约发展促主导产业蝶变升级——来自长春新区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5-22 22:11
长春新区发展概况 - 长春新区是第17个国家级新区,设立于2016年2月,定位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1] - 主导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领域,集聚130余户装备制造企业(年产值533亿元)、360余户光电信息企业[2]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达530亿元,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6] 光电信息产业 - 长春禹衡光学研制国内首台工业编码器,光栅尺测量长度达30040毫米(精度5微米),填补国内空白[3] - 传感器领域上下游企业30余家,光电信息企业年均复合增长率30%[3] - 光华微电子激光调阻机国内市场份额超60%,打破国外垄断[9]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麦迪克智行研发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可减少40%部件、节能40%、减重30%,整车装配成本降30%以上[5] - 捷翼科技从汽车线束拓展至充电枪/座等产品,2022年销售额32亿元,入选"独角兽"企业[6] - 吉林大华机械双质量飞轮累计交付超100万套,正开发智能电动尾门系统[11] 医药健康产业 - 长春新区拥有亚洲最大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金赛药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5%-20%[12] - 迪瑞医疗打造"7+1"临床体外诊断产品组合,重点布局医疗AI领域[12] 显示材料技术突破 - 海谱润斯实现9种OLED有机发光材料国产化替代,拥有189项国内发明专利[7] - 奥来德光电打破国外蒸发源设备垄断,中标国内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订单[8] 产学研协同创新 - 依托吉林大学等11所高校及中科院"一院三所",推行科技成果"先投后股"等改革[8] - 长光卫星实现117颗"吉林一号"在轨运行,建成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14] - 长光博翔研发全球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适应零下40℃极端环境[14]
先进制造业,奋斗者们有绝活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0 22:39
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4600多家 具有专业化 精细化 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 在产业链中发挥强链 固链 稳链作用 [2]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专注锌铁液流电池技术 通过创新电极设计和电解液配方控制锌晶体生长 实现长时储能 已投建高度自动化智能产线 [2] -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在微波陶瓷材料和元器件领域通过300多次试错 实现车载通信器件关键性能指标达标 并通过标准化手册降低50%以上试错成本 [3] 先进制造技术突破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研制国内首颗民企0 5m分辨率遥感卫星和X波段商业SAR卫星 卫星总装涉及几十道工序和数百测试项 需严谨处理细节 [4] -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攻克链式刀库技术 通过183次试验实现效率大幅提升和成本显著下降 其产品可提升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与效率 [5] 生物医药创新进展 -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自研双抗新药临床数据获国际认可 两款治疗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已纳入医保 新一代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靶点实现协同效应 [6][7] 行业人才特质 - 制造业一线奋斗者普遍具备敢于试错 潜心钻研和跨界学习能力 需快速适应技术迭代 如储能行业需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掘创新点 [3][7] - 卫星制造领域要求工程师兼具设计能力和现场问题解决能力 需严格执行工艺标准 如螺钉分三次交叉对称拧紧等细节操作 [4]
鸿海投资欧洲要砸2.5亿欧元 建造先进封测厂 同步投入卫星制造领域
经济日报· 2025-05-19 23:25
半导体先进封装与测试 - 鸿海宣布投资2.5亿欧元在欧洲设立合资公司,与Thales SA及Radiall SA合作,投入半导体先进封装与测试(OSAT)[1] - 合资工厂将采用扇出型晶圆级封装(FOWLP)技术,成为欧洲首座FOWLP先进封装测试厂[1] - 初期销售以欧洲市场为主,客户涵盖汽车、太空科技、6G移动通信、国防等产业[1] -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公司研究发展方向包括异质整合,并将先进封装技术引入欧洲[1] 卫星制造产业链 - 鸿海与Thales在卫星领域策略合作,共同发展高质量、高附加价值的卫星量产能力[1][2] - 合作旨在为大规模星链计划提供先进技术内容与多元解决方案[2] - 鸿海2023年11月发射自制低轨卫星珍珠号,此次合作是太空产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2] - 鸿海子公司及合作伙伴已布局卫星通信产业链,包括低轨卫星使用者终端、地球观测相机模组、太空用连接器等[2] 低轨卫星与通信技术 - 鸿海集团B5G政策组处长赵元瀚预测,低轨卫星可能在10至15年内成为5G或6G通信的重要环节[2] - 未来低轨卫星与地面基站数量可能远超预期,鸿海计划以标准化、产业化方式提供代工生产服务[2]
索罗斯基金重仓投资英伟达及其SpaceX竞争对手,并抛售超微电脑
快讯· 2025-05-15 22:12
投资组合调整 - 亿万富翁投资者索罗斯旗下的投资基金重仓投资卫星制造商AST SpaceMobile Inc(SpaceX的竞争对手)[1] - 投资基金同时增持英伟达股份[1] - 抛售了在高歌猛进的超微电脑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股份[1] 新增投资 - 披露了对摩根大通的新投资[1] - 新增对比特币矿商Cipher Mining Inc的投资[1]
在太空造芯片?更进一步!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5 01:07
融资与资金用途 - 英国初创公司Space Forge获得2260万英镑(约3000万美元)A轮融资,创下英国太空科技公司A轮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1][3] - 融资由北约创新基金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世界基金、国家安全战略投资基金和英国商业银行等全球战略财团 [3][5] - 资金将用于加速第二代卫星ForgeStar-2的研发,并支持首颗制造卫星ForgeStar-1于2025年发射 [1][3] 技术优势与应用领域 - 公司利用太空的微重力、真空和极端温差等独特条件,制造地球上无法生产的材料 [1][3] - 这些材料在半导体、量子计算、清洁能源和国防技术领域有广泛应用 [1][3] - 太空制造的材料可减少关键基础设施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60%的能源使用量 [3][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公司美国子公司Space Forge Inc计划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改革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增强供应链弹性 [2] - 全球90%的先进半导体来自台湾,地缘政治风险凸显供应链脆弱性,Space Forge技术可提供替代方案 [2][5] - 该技术为半导体生产供应链提供新途径,减少对地球制造系统的依赖 [4] 投资者观点与行业支持 - 北约创新基金认为Space Forge技术将推动欧洲太空探索和供应链独立性 [5] - 世界基金指出Space Forge半导体可将能耗降低75%,解决计算能力需求每两个月翻倍的问题 [5] - 英国政府官员和航天局高度评价Space Forge对英国航天工业和半导体领域的贡献 [6]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正在与Sierra Space和Northrop Grumman等行业领先企业开展合作 [6] - 目标是引领低地球轨道空间制造的商业化 [6] - 首颗可返回重复使用的制造卫星将于2025年发射执行首次在轨演示任务 [2][3]
5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经济日报· 2025-05-14 23:09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 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 在产业中发挥强链 固链 稳链的重要作用 [1] 生物制药行业 - 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与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创新药物 近10年为超过1 6万例肿瘤晚期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1] - 生物制药研发行业国际竞争激烈 团队在双抗药物研发上取得核心开发方案 [1] 工业装备制造行业 - 江苏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专注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刀库 主轴 转台等产品研发生产 2018年带领团队攻克链式刀库核心技术 效率大幅提升 成本大幅下降 [2] -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童建喜带领团队突破微波通信领域电子陶瓷材料技术瓶颈 开发出10余款陶瓷材料 应用于5G通信 网络通信 消费类电子及卫星互联网等领域 [2] 储能技术行业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葛群团队实现液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 建成生产全过程数智化的液流电池产线 推出液流电池脉动式系统集成线 产能效率提升数十倍 [3] 卫星技术行业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热工程部杨兴德带领团队参与多颗卫星总装 实现多个"国内首颗" 在国土监测 应急救灾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3]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太空算力有啥用?还面临哪些考验?
央视网· 2025-05-14 22:04
发射任务与卫星技术 -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首批12颗卫星,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1] - 卫星搭载国星宇航自研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配备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和高速路由器等载荷[2] - 每颗卫星具备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实现太空计算和互联能力,组网后形成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2] 太空计算系统架构 - 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稳定组网和分布式算力调度,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4] - 系统将完成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4] - 相比传统应用型卫星,算力卫星单星计算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卫星间互联互通[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2023年在轨卫星约7000颗,未来3-5年预计增长至8万颗,增幅达10倍以上[5] - 当前太空算力严重不足,导致数据回传效率低、无效数据多、时效性差等问题[7][8] - 计算卫星作为第四类卫星出现,解决遥感卫星孤立运行、仅能地面通信的痛点[8] 应用场景与价值 - 为近地轨道航天器、月球火星探测提供关键算力支持[9] - 将对地观测数据响应时间从月/周/天级缩短至秒级,实现林火秒级监测和低空飞行器实时定位[11] - 支持卫星数据从二维到三维的实时处理,赋能数字孪生、低空导航、机器人训练等场景[11] - 作为太空智能中枢处理深空探测数据,优化任务规划[11] 产业发展前景 - 催生卫星制造、星载AI芯片、星间通信、在轨计算平台等新兴领域[12] - 构建覆盖全球的分布式算力网络,支撑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应用[12] - 预计2035年太空经济规模达1.8万亿美元[12] 技术挑战 - 太空极端环境对计算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高要求[14] - 星间通信需突破高带宽和低延迟技术瓶颈[14]
锚定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5-13 20:33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这些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在产业中发挥强链、固链、稳链的重要作用 [1] - 五位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代表围绕创新药物研发、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微波通信材料创新、储能电池研发制造、卫星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分享了技术突破和市场突破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1] 创新药物研发 - 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创新药物,目标是创建先进的疗法及新药 [1] - 该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实现1+1>2的疗效,其中一款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双抗新药在Ⅲ期临床试验中疗效接近翻倍 [2] 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研发 -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数控机床和核心功能部件刀库、主轴、转台等产品研发生产,突破了刀库重要零件加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难题,产品性能好且成本大幅下降 [2] - 刀库是工业刀具的仓储中心,能够将手动换刀转化为快速精准的自动换刀,是机床的"弹药库" [2] - 该公司长期保持专注,不盲目扩张,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与高校院所保持合作以提升研发及创新能力 [2] 微波通信材料创新 -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助力5G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核心陶瓷器件实现大批量应用 [3] - 该公司认为产品研发要面向行业发展方向,在了解产品应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研发,并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学习和借鉴现有技术再进行创新 [3] 卫星制造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需要具备设计能力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 [3] - 该公司在培养技术骨干时让新人直接参与卫星型号,完整体验全部工艺流程,进行针对性和实战性锻炼 [3] 储能电池研发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AI技术研发新材料,管控产线和管理供应链,将储能的度电成本从5毛钱降低到4毛钱左右 [4] - 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储能行业和先进制造业,该公司抓住了这一机遇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