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卖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均缴纳五险一金约2000元/月
证券时报· 2025-08-19 05:03
京东外卖业务发展 - 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 公司为所有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且承担全部费用 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 [1] - 京东外卖坚持3个100%:100%签订劳动合同 100%交齐五险一金 100%正式员工福利 [1] - 二季度京东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覆盖全国350个城市 超150万家餐饮门店入驻 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3] 京东外卖业务合作与战略 - 京东外卖与超15000家重点企业合作 提供多场景、高品质的企业用餐解决方案 [4] - 京东外卖坚持"反内卷"立场 杜绝不正当竞争和恶性补贴 强调"比品质""比服务" 以技术赋能和供应链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4] 京东整体业绩表现 - 二季度京东收入为3567亿元人民币(约498亿美元) 同比增长22.4% 远超市场预期 刷新近三年同比增速纪录 [5] - 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 经营利润率达到4.5% 创下公司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纪录 [5] - 用户流量、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买频次显著增长 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和外卖等新业务的持续发展 [5]
人民网三评“外卖大战”之一:谁在“卷” “卷”了谁?
人民网· 2025-08-19 03:01
外卖大战现状 - 各大平台自4月以来持续推出高额优惠券吸引顾客 累计补贴金额近千亿 [1] - 平台订单量屡破纪录 补贴策略初期带来鲶鱼效应 消费者获实惠 商家拉动销量 平台扩大市场份额 [1] - 补贴大战从营销策划演变为持久战 正在改变餐饮市场格局 [1] 对商家的影响 - 中小商家面临两难选择:参与补贴侵蚀利润 不参与则被边缘化 [2] - 流量分配机制使商家付出利润成本 但难以形成稳定用户忠诚度和品牌资产 [2] - 激增的低利润订单加大经营压力 营收过度依赖单一平台限制经营自主性 [2] - 行业利润空间压缩 竞争优势向具备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的大型连锁品牌倾斜 [2] - 特色小店可能因无法维持盈利而退出市场 [2] 对行业生态的长远影响 - 市场多样性可能降低 消费者选择更多局限于大型品牌标准化产品 [3] - 城市商业风貌和餐饮文化丰富性或受影响 [3] - 商家高度依赖少数平台 餐饮零售体系抗风险能力可能降低 [3] 行业呼吁与建议 - 平台需从流量思维向共生思维转变 构建让各类商家健康成长的生态 [3] - 行业竞争终点应是构建良性循环 保障消费者可持续优质服务 尊重骑手权益 [3] - 平台成功需与整个经济生态繁荣紧密相连 才能真正打破内卷 [3]
人民网三评“外卖大战”之二:为什么“卷”,“卷”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8-19 03:00
平台竞争模式分析 - 平台内卷本质是市场结构变化、消费行为变迁及平台增长内生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 - 市场供给趋同导致竞争聚焦价格层面[1] 对商家的影响 - 订单倍增引发原材料和人力剧烈波动带来管理挑战[1] - 未能及时调整应对会导致高昂成本[1] - 出现增量不增收的情况[1] 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 价格竞争无法倒逼商家提升供给质量或水平[1] - 不利于市场创新[1] - 平台线下履约队伍准备不足会导致不良消费体验和舆情[1] 可持续发展路径 - 以价格比拼为核心的外卖大战不可持续[1] - 需跳出低价陷阱并告别内卷式竞争[1] - 构建以技术效能与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新平衡实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1]
坚决“反内卷” 警惕超低价
搜狐财经· 2025-08-19 01:19
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平台及茶饮商家通过折扣、补贴、新品和联名活动展开竞争,导致部分茶饮店出现“爆单”现象 [2] - 部分消费领域出现“内卷式”竞争,手段包括非理性价格战、虚假补贴和过度促销 [2] - 部分头部平台凭借资本优势进行非理性补贴或“无底线”价格战,可能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生态 [4] 营销策略与潜在问题 - 商家采用虚标原价、低价引流等方式制造优惠假象,例如宣称“原价599元,现价99元”但原价从未成交 [3] - 促销活动如“全场5折”可能暗中抬高部分商品基础价格或限制低价商品库存,引导消费者购买高价替代品 [3] - 通过捆绑折扣、满减机制刺激非必要消费,诱导消费者为追求单价摊薄而超量购买 [3] - 以领取“无门槛券包”、“购物立减金”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开通小额信贷服务、办理联名信用卡或过度授权个人信息 [3] 对消费者的影响 - 低价诱惑可能导致商品质量“缩水”和服务质量降低,影响消费体验并导致售后维权困难 [2] - “内卷式”竞争长期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受限”和议价能力丧失 [4] - 过度消费营销手段催生非必要购买,使消费偏离满足需求的本质 [3]
“外卖大战 配送慢”上热搜 “15分钟达”订单可能要30多分钟?
第一财经· 2025-08-18 22:42
行业现状与用户反馈 - 外卖配送问题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 近一周小红书相关吐槽帖超90篇 涉及京东、美团、淘宝闪购等平台 主要问题包括配送超1小时、订单超时、无骑手接单等 [2] - 行业从"补贴大战"转向服务能力竞争 用户对履约敏感度提升 此前低价促销掩盖的配送矛盾开始显现 [2][5] 平台运力投入与挑战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 其中众包骑手增长236% 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数量达去年2.8倍 8月骑手总量达去年3.5倍 [3] -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 [3] - 补贴降温后履约压力增大 平台需持续优化配送体系成熟度 包括骑手激励措施可持续性、高峰期资源调配等 [3][4] 配送系统优化需求 - 区域骑手密度不均 高峰期系统调配能力受考验 预订单时间显示不一致、导航路线不合理等技术问题影响时效 [4] - 新骑手和商家涌入提高系统复杂度 平台需处理更多精细化运营问题 [4] - 美团测试"15分钟达"配送模式 实际出餐+配送最短13分钟完成 但部分订单仍出现30分钟以上延迟 [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竞争焦点转向用户价值挖掘(存量博弈)、线下本地商家拓展、骑手资源争夺三大战场 [5] - 运力端成为最艰难环节 需综合考量资本实力与订单生态构建能力 [5] - 行业呈现"15分钟达"目标与现存配送慢问题的矛盾 平台需平衡时效野心与能力短板 [4][5]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 坚决“反内卷” 警惕超低价
深圳商报· 2025-08-18 16:49
行业竞争现状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席卷茶饮赛道 部分消费领域出现非理性价格战 虚假补贴 过度促销等"内卷式"竞争手段 [1] - 部分头部平台凭借资本优势开展非理性补贴或"无底线"价格战 长期将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生态 [3] 商家营销策略 - 部分商家通过虚标原价 低价引流制造优惠假象 如宣称"原价599元现价99元"但原价从未成交 [2] - 促销活动存在虚假宣传 如"全场5折"但暗中抬高部分商品基础价格或限制低价商品库存 [2] - 采用"多买更便宜"等捆绑折扣 满减机制刺激非必要消费 诱导消费者超量购买 [2] - 以领取优惠券名义诱导消费者开通信贷服务 办理信用卡 购买增值服务等 存在捆绑销售行为 [2] 消费者影响 - 低价竞争可能导致商品质量缩水 服务质量下降 售后维权困难 [1] - 过度促销使消费者面临非理性消费风险 购买不需要的商品 [2] - 信贷服务诱导可能导致消费者陷入"想停难退"的被动消费局面 [2] - 市场生态破坏后消费者选择受限 议价能力可能丧失 [3] 监管建议 - 消费者应选择兼顾公平竞争与创新服务的平台或企业 支持市场多元化经营主体 [3] - 建议消费者多渠道比价 查看历史成交价 警惕"限时特惠"等宣传 [2] - 消费者需仔细阅读优惠条款 对捆绑服务 强制授权等要求坚决拒绝 [2]
“外卖大战 配送慢”上热搜,“15分钟达”订单最终可能要30多分钟?
第一财经· 2025-08-18 16:30
外卖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平台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比拼阶段 用户对配送时效和服务敏感度提升 [2] - 近一周内社交媒体关于配送慢的吐槽帖超90篇 涉及美团、京东、淘宝闪购等平台 主要问题包括超1小时配送、订单超时、无骑手接单 [2] - 行业竞争焦点明确围绕用户黏性、商家拓展和运力争夺展开 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6] 平台运力投入与挑战 - 饿了么7月底骑手月活数量同比增长181% 其中众包骑手增长236% 月入超1万元骑手达去年同期2.8倍 [3] -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合同 [3] - 高峰期系统调配能力不足 存在预订单时间显示不一致、导航路线不合理等技术性问题 [4] 配送时效升级趋势 - 美团试点"15分钟达"服务 实际配送时间普遍放宽至20分钟 部分用户反馈实际送达需30分钟以上 [5] - 新骑手和商家大量涌入 对平台系统成熟度提出更高要求 需优化出餐协调、路线规划等细节 [4][5] - 补贴退坡后履约压力凸显 平台需持续提升配送体系成熟度和骑手激励措施可持续性 [3][4] 行业竞争结构变化 - 商家端竞争从线上实物转向线下本地生活服务 运力端成为差异化竞争核心 [6] - 骑手资源争夺考验平台订单生态构建能力 涉及资本投入和运营效率双重挑战 [6] - 配送时效与履约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关键指标 平台需平衡短期促销与长期服务能力建设 [5][6]
“外卖大战 配送慢”上热搜,“15分钟达”订单最终可能要30多分钟?
第一财经· 2025-08-18 16:23
外卖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降温后,用户对配送时效和服务能力的敏感度显著提升,近期社交媒体关于配送慢的吐槽帖超90篇,涉及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多个平台[2] - 行业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能力比拼,履约配送成为核心战场,高峰期配送混乱现象频发,低价促销曾掩盖部分履约问题[2][3] 平台运力投入与挑战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众包骑手增长236%),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达去年2.8倍,8月骑手总量为去年3.5倍[3] -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3] - 运力区域性分布不均、高峰期系统调配能力不足、新骑手/商家适配问题成为配送时效的主要瓶颈[3][4] 配送时效升级趋势 - 美团试点"15分钟达"配送服务,实际体验中商家出餐3分钟+骑手配送10分钟可完成,但系统仍将预计时间放宽至20分钟以降低违约风险[5] - 部分"15分钟达"订单实际配送超30分钟,反映时效承诺与落地能力存在差距[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用户端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博弈,提升用户黏性和消费份额成为关键[6] - 商家端竞争从线上实物商家向本地生活服务商家扩展[6] - 运力端骑手资源争夺成为独特挑战,需构建订单生态综合能力而非单纯资本投入[6]
“配送慢”上热搜,外卖战降温配送压力反变大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8-18 14:50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外卖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能力比拼 进入履约配送深度竞争阶段 [1][2] - 补贴降温后用户对配送时效和履约敏感度上升 配送慢问题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近一周相关吐槽帖超90篇 [1] - 高峰期配送混乱现象频发 包括订单超时 无骑手接单 配送时间超一小时等问题 [1] 平台运力投入现状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 其中众包骑手增长236% [2] - 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数量达去年2.8倍 8月7日整体骑手数量达去年3.5倍 [2] -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 [2] 配送体系面临挑战 - 区域性和时段性骑手密度不均 高峰期系统调配能力承受考验 [3] - 系统性问题影响时效 包括预订单时间显示不一致 导航路线不合理等技术问题 [3] - 新骑手和新商家大量涌入 对平台系统成熟度和精细化运营要求提高 [3] 未来竞争焦点 - 配送时效和履约能力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维度 [4] - 平台需持续优化配送体系成熟度 维持骑手激励措施可持续性 [2] - 运力资源调配和系统优化成为平台需要重点投入的"细活" [3]
“配送慢”上热搜,外卖补贴战降温,配送压力反变大了?
第一财经· 2025-08-18 13:22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外卖行业竞争从价格补贴转向服务能力比拼 用户对履约和配送时效敏感度上升 [1] - 近一周内社交媒体出现超90篇配送问题吐槽帖 涉及京东 美团 淘宝闪购等平台 主要反映一小时以上配送 订单超时和无骑手接单等问题 [1] - 低价促销曾掩盖用户对履约不满 但反内卷趋势下服务能力成为新焦点 [1] 平台运力投入与增长 - 饿了么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 其中众包骑手增长236% 7月收入超1万元骑手数量达去年2.8倍 [2] - 截至8月7日饿了么骑手整体数量达去年3.5倍 京东二季度日订单达2500万单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 [2] - 运力投入成为平台竞争重心 但补贴降温后配送资源调配和激励措施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2] 配送系统优化需求 - 区域性和时段性骑手密度差异考验系统调配能力 预订单时间显示不一致和导航路线不合理等技术问题需优化 [3] - 新骑手和新商家大量加入对平台系统成熟度要求更高 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3] - 配送时效和履约能力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 [3] 时效竞争与实操差距 - 美团推出"约15分钟达"配送服务 部分店铺通过快速出餐和骑手配送实现十分钟内送达 [5] - 实际支付页面将预计送达时间放宽至20分钟 部分订单实际送达时间达30多分钟 存在宣传与实操差距 [5] - 行业同时面临攻坚高时效和补足全面能力的矛盾 竞争焦点集中在用户价值挖掘 商家拓展和运力生态构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