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佑驾创新完成680万股配售,将加大中高阶辅助驾驶与L4级自动驾驶投入
IPO早知道· 2025-07-10 02:59
公司配售事项 - 公司于7月9日完成680万新H股配售 所得款项净额为1 55亿港元 配售价每股23 26港元 [2] - 配售股份占经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 67% 承配人为不少于6名独立第三方机构及企业投资者 [2] - 每股配售股份净价格约为22 81港元 所得款项总额1 58亿港元 扣除费用后净额1 55亿港元 [2] 资金用途规划 - 4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功能 支持中高阶辅助驾驶项目规模化落地 [3] - 30%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升级 推动载人载货场景商业化 [3] - 20%用于探索潜在策略伙伴及收购机会 10%用作营运资金 [3] 核心业务进展 - 智能辅助驾驶业务获多个定点 包括iPilot 4 plus域控制器搭载30万元级高端车型 年内量产 [5][7] - 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iRobo已以载人小巴形态多场景落地 未来拓展无人载货等新业务 [7] - 智能座舱业务全球化进展显著 DMS解决方案成为全球Tier 1指定供应商 [5][7] 客户与市场布局 - 累计为35家整车厂量产 客户涵盖上汽 长安 奇瑞 一汽及国际豪华品牌 [7] - 出口车型覆盖欧盟 澳大利亚 新加坡等市场 与国际Tier1巨头深度合作 [7] - 产品应用场景包括城区 高速 停车场 功能支持城市领航辅助 哨兵模式等 [7]
佑驾创新完成1.55亿港元配售:刚完成上市半年 吴泳铭是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7-10 00:18
公司配售情况 - 佑驾创新完成配售680万股新H股,每股净价格约为22.81港元,募资总额1.58亿港元,净额1.55亿港元 [2] - 此次配售距离公司上市仅7个月时间 [2] - 配售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从399,946,400股增至406,746,400股 [3] 股权结构变化 - 配售前未上市股份占比22.40%,其中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持股13.60%,一致行动人士集团持股10.96%,员工持股计划控股实体持股2.64% [3] - 配售后H股公众持股从77.60%增至78.02%,新增承配人持股6,800,000股(占比1.67%) [3] - 其他H股公众持有人持股255,976,067股(占比64.00%),配售后保持不变 [3] 募资用途分配 - 40%募资净额(约6205万港元)用于提升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功能表现及中高阶辅助驾驶项目落地 [3] - 30%募资净额(约4653万港元)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及商业化落地 [3] - 20%募资净额(约3102万港元)用于探索潜在策略伙伴及收购机会 [3] - 10%募资净额(约1551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上市及基石投资者 - 公司于2024年12月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7港元,IPO募资净额6.06亿港元 [4] - 基石投资者康成亨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认购5.29亿港元(占IPO总额72.5%),地平线认购1166万港元(占IPO总额1.6%) [4][5] - 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9,045,000股,占当时已发行股本7.3% [5] 主要股东背景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为早期投资者,曾通过股权转让套现3060万元并获利 [5]
比特币盘中首次触及112000美元刷新历史新高;跨境电商博览会即将开幕,出海链条延伸激活外贸新动能——《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0:09
重要市场新闻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涨0.49%,纳指涨0.94%,标普500指数涨0.61% [1] - 大型科技股普涨,英伟达市值盘中突破4万亿美元,Meta、亚马逊、谷歌、微软、奈飞涨幅均超1% [1] - 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11%,阿里巴巴、哔哩哔哩、京东跌超3% [1] - 比特币盘中首次触及112000美元,年内涨幅达19% [1] - 国际贵金属期货涨跌不一,COMEX黄金期货涨0.17%至3322.50美元/盎司,白银期货跌0.39% [1] - 国际油价微跌,美油主力合约跌0.06%至68.29美元/桶 [1] - 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上涨,德国DAX指数涨1.42%,法国CAC40指数涨1.44% [1] 行业掘金 跨境电商 - 2025全球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将于7月10日至12日在杭州举行,聚焦全产业链整合 [2] - 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平台策略转向"全域协同",下沉市场成为竞争焦点 [2] - 新技术如AI有望提升电商变现效率,概念股包括新国都、跨境通、小商品城 [2] 智能驾驶 - 比亚迪全球首发L4级智能泊车技术,承诺中国市场安全兜底,天神之眼车型保有量超100万 [3] - 2025年中国中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翻倍,带动350亿增量市场 [3] - 2020-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从875亿元增至4820亿元,CAGR达53.6% [3] - 概念股包括东土科技、中海达、通行宝 [3] 3D打印技术 -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开发出新型3D打印技术,可融合软硬材料 [4] - 西安交通大学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可动人工椎体植入术 [4] - 2024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突破630亿元,预计2029年超1000亿元 [5] - 概念股包括家联科技、汇纳科技、锐科激光 [5] 避雷针 - 中化岩土董事刘忠池拟减持0.46%股份 [6] - 科士达控股股东拟减持1%股份 [6] - 燕东微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京国瑞拟各减持1%股份 [6] - 思林杰股东拟减持3%股份 [6] - 江波龙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减持至4.99998% [7] - 映翰通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2.79%股份 [7]
佑驾创新完成680万股配售 将加大中高阶辅助驾驶与L4级自动驾驶投入
智通财经· 2025-07-09 13:59
配售事项 - 公司完成680万新H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55亿港元,配售价每股23.26港元 [1] - 配售股份占经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数目的约1.67%,承配人均为独立第三方机构及企业投资者 [1] - 每股配售股份的净价格约为22.81港元,所得款项总额合共约为1.58亿港元 [1] 资金用途 - 约4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功能表现,满足中高阶辅助驾驶项目需求 [2] - 约30%用于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技术升级,支持载人载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2] - 约20%用于探索潜在策略伙伴、联盟及收购机会,10%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2] 业务进展 - 公司最新中高阶辅助驾驶域控制器iPilot4plus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等功能,覆盖城区、高速、停车场场景,将搭载于30万元级别高端车型并年内量产 [2] - 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iRobo以载人小巴形态在全国多场景商业化落地,未来拓展至无人载货等新业务 [2] 客户与市场 - 公司累计为35家整车厂量产,客户包括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一汽及全球知名车企旗下品牌 [3] - 出口车型销往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区,与国际Tier1巨头合作并切入国际车厂供应链 [3]
以五维安全体系构筑基石,中汽中心、清华、华为联合发布智驾技术白皮书
财联社· 2025-07-09 12:48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驾驶技术已进入商业化落地期,行业需以客观公正视角理性看待发展[1] - 智能驾驶经过百年发展,通过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融合改变出行体验[2] - 一季度新能源车险签单保费314亿元同比增44%,报案数增速36.3%低于保费增幅,反映技术带来的风险改善[2] - 65%以上用户使用高阶智驾频次超2次/周,智能驾驶成为购车重要因素[2] - 智能驾驶板块近一年涨幅超60%,成为资本市场最热门领域之一[3] 行业标准与概念定义 - 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国标GB/T 40429-2021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L5六级[6] - 辅助驾驶指L0-L2功能总称,自动驾驶指L3及以上功能,无人驾驶特指无驾驶员参与的L4/L5功能[7] - 智能驾驶是行业通俗叫法,覆盖L1-L5全级别,既非单纯辅助驾驶也非自动驾驶[8] 技术安全与创新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实现"边刹边让"优于"单一刹停",华为eAES升级为"刹车+换道避让"模式[9] - 华为ADS系统累计行驶35.41亿公里,泊车辅助使用2.3亿次,避免潜在碰撞超200万次[11] - 行业存在VLA大模型滥用现象,纯视觉方案难以满足需求,多传感器融合才是解决之道[14] - 华为多传感器方案可应对强光、暗光、雨天、雾天及低附着路面等极端场景[14] 商业化与产业生态 - 智能驾驶生态链涵盖技术研发、硬件制造、软件算法、整车集成等协同网络[12] - 多数车企"全栈自研"实为第三方代工,华为选择完全自研路线构建成本优势[12][13] - 鸿蒙智行进入规模效应期,带来更快迭代、更低成本和更优体验[13] 未来发展趋势 - 政策端需完善法规体系并规范市场宣传,产业端要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与核心技术攻关[15] - 消费端需提升认知教育并加强权益保护,整车智能正向"智能体"终极形态演变[15]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快讯· 2025-07-08 08:08
行业研究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与华为发布《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1] - 白皮书系统阐述智能驾驶产业未来发展图景 涵盖技术演进路径 产业化方案 应用场景 安全体系及生态协同[1] - 内容覆盖GB/T40429-2021标准定义的L0-L5驾驶自动化全场景功能体系[1] - 白皮书将"智能驾驶"定义为既不单纯指辅助驾驶功能 也不代表自动驾驶功能的通俗叫法[1] 技术标准 - 白皮书基于GB/T40429-2021标准 对L0-L5级驾驶自动化功能进行全场景覆盖[1] 参与机构 - 研究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 清华大学与华为共同参与撰写[1]
教智驾“读懂”路况 武汉一企业方案已用于国内约半数车企
长江日报· 2025-07-08 00:52
公司概况 - 览易(武汉)智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5年前,由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张雪娇创立,依托该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团队 [1] - 公司入选"2025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认定名单",为智能驾驶行业提供数据标注、数据采集等服务 [1] - 公司方案已应用于国内约半数车企,包括吉利、理想、蔚来等品牌 [1][2] 技术能力 - 公司自研"AI大脑"能自动完成70%的预标注工作,相比纯人工标注成本降低40%,效率提升3倍 [1] - 通过内嵌AI算法的4D标注工具,将海量数据打包成包含300-500帧的"时空短片",实现"全能视角"标注 [2] - 技术方案助力某品牌实现端到端辅助驾驶上车,消费者反馈体验"丝滑" [2] 行业应用 - 数据标注涉及文本、图片、视频、点云、语音等多种数据类型,用于训练AI或机器学习模型 [1] - 智能网联汽车标注以往存在信息损耗、反应迟钝等问题,复杂路况下易"卡壳"或"罢工" [1] - 公司标注方案帮助车辆AI大脑连贯理解场景,使决策更趋近人类司机水平 [2] 人员结构 - 公司员工中"00后"占比超50%,研发人员占比超70% [1] - 标注工作简单易上手,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据标注师 [1] 业务案例 - 在复杂路口场景的点云数据标注中,AI能自动生成行驶预测轨迹线并识别目标物属性 [1] - 公司数据方案已服务国内大部分车企的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2]
徕木股份: 徕木股份关于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共同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08:12
关联交易概述 - 控股子公司湖南徕木科技与关联方朱新爱及其他主体共同投资设立湖南萨卡班科技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湖南科技以TSN专利申请权作价出资250万元 持有合资公司3.9683%财产份额 朱新爱以现金出资500万元 持有合资公司7.9365%财产份额 [1][2] - 朱新爱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过去12个月无其他关联交易 [1][3] 合资公司基本情况 - 合资公司名称为湖南萨卡班科技 主营业务为通用型高安全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的开发与销售 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 注册地址位于湖南湘江新区 [4]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各投资方尚未签署正式投资协议 合资公司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具体信息以后续签署的投资协议及工商注册登记为准 [4] 各投资方情况 - 常万里以专利技术出资3792万元及现金10万元 合计持有合资公司60.3492%财产份额 现任湖南大学教授 担任多个国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华为嵌入式系统领域首席科学顾问 [5] - 湖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专利技术出资948万元 持有合资公司15.0476%财产份额 为湖南大学全额投资的国有独资企业 [5] - 湘江国投以现金出资500万元 持有合资公司7.9365%财产份额 为湘江新区下属国有独资企业 注册资本80亿元 [6] - 曾志锋以现金出资300万元 持有合资公司4.7619%财产份额 现任多家科技及投资公司执行董事 [7] - 除朱新爱和湖南科技外 其他合作方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7] 交易标的评估与定价 - 关联交易定价公允 各投资方按投资金额取得等比例财产份额 TSN专利申请权经评估基准日2025年5月31日采用收益法评估 市场价值为250万元 [8] - 常万里及湖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以发明专利申请权及两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出资 经评估市场价值合计4740万元 其他合作方均以现金出资 [9] 交易必要性 - 主要合作方常万里教授及湖南大学拥有专业科研背景 在高阶辅助驾驶领域已实现丰厚技术成果 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 [9] - 公司及子公司以TSN专利申请权出资 该专利是对以时间敏感网络为骨干以太网的多域骨干网中央架构的研究 目标应用于智能汽车及机器人领域 将加快TSN技术在高阶辅助驾驶领域产业化进程 [10] - TSN技术处于产业应用初期 产业化成熟度有限 技术迭代迅速 需持续投入大量资本开支及研发资源 通过参与战略投资可整合行业优质资源 协同创新缩短技术商业化周期 [10] - 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21.46% 扣非后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7.33% 汽车类产品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32.18% 以知识产权出资代替现金投入 可将核心资源用于主业发展 投资体量设计得当 短期内不会对主业造成影响 [10] - 湘江国投、朱新爱、曾志锋以现金出资为标的公司初期建设提供关键支持 优化财务结构 降低财务风险 提高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1] 对上市公司影响 - 投资有助于整合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多方面资源 推进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产业化进程 加速公司战略布局 [11] - 以无形资产与合作方共同出资有助于减少后续资本开支压力 加速知识产权商业化进程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11] - 以自有知识产权作价 短期内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12] 审议程序 - 交易已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2025年第一次会议、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联董事朱新爱回避表决 [2][12] - 监事会认为交易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审批程序合法合规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2]
步入下半年,估值低位的恒生科技能否一触即发?
搜狐财经· 2025-07-07 01:52
港股科技板块市场状况 - 港股核心科技板块(如互联网科技和智能驾驶)因AI叙事降温和关税扰动进入盘整阶段,而新消费、生物医药等板块接棒引领市场行情 [1] - 经过近一个季度的调整,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压力已充分释放,风险情绪改善与流动性充裕为下一阶段上涨奠定基础 [1] - 市场正等待一个有力的主题叙事作为催化剂,以点燃港股科技板块的新一轮热潮 [1]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与拥挤度 - 截至7月2日,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的最新估值(PETTM)仅20.04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约8.51%的估值分位点,即当前估值低于指数发布以来91%以上的时间 [3] - 恒生科技指数拥挤度相较于3月已明显回落,下降幅度较大,降至30%左右的级别 [3] - 互联网、半导体、智能驾驶等核心科技板块当前拥挤度水平适度偏低,向上弹性空间相对较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行情的重要受益者 [4] 南向资金流动情况 - 6月南下资金重新开始大幅净流入港股市场,单月净流入额高达803亿港元 [8] - 截至6月底,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7312亿港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净流入规模的91%,且远超前几年同期水平 [8] - 今年南向资金主要流向人工智能和新消费等核心资产,这两大赛道体现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稀缺性,有望进一步吸引资金加码 [8] 美联储降息预期 - 鸽派声音渐强,支持7月降息,认为关税对通胀影响是一次性的,而数据体现通胀整体受控 [10] - 鹰派坚守阵地,鲍威尔表示关税带来的通胀冲击将在夏季更明显,暗示最早降息可能在9月份 [10] - 根据CME FedWatch Tool数据,市场对7月降息预期的概率为25.3%,9月降息概率则高达72.5% [12] 外部环境与市场情绪 - 地缘局势总体可控,外溢风险相对有限,关税谈判暂停至7、8月份,为市场提供缓冲期 [13] - 美国与非美国家的关税谈判陷入僵局,短期内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可能性不高,关税问题继续推迟并逐渐弱化的可能性较大 [13] - 特朗普政策重心因减税法案等内政议题出现“由外向内”切换,进一步降低了外部政策冲击的可能性 [13] 相关投资产品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 高度聚焦港股整车板块,乘用车含量在同类指数中领先,拥有相对A股稀缺的造车新势力,前5大权重股合计权重超56% [15]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聚焦人工智能、平台经济、造车新势力、芯片等热门概念,龙头汇聚,成长性高,指数第一大权重股为小米集团,权重占比8.94% [15] -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聚集互联网平台经济,涵盖腾讯、阿里、美团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巨头权重占比高达90%,指数AI含量高达97% [16]
自动驾驶之心求职辅导推出啦!1v1定制求职服务辅导~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6 12:11
辅导服务概述 - 推出1v1定制求职辅导服务 目标人群为希望转型智能驾驶方向的应届生和职场人士 周期约2个月 [2] - 课程特色为以求职成功为导向 聚焦目标岗位需求 快速补足知识能力短板 [2] 服务内容 基础服务 - 收费8000元/人 包含至少10次线上1v1会议 每次不低于1小时 [4] - 包含8次答疑+1次面试前复盘+1次正式面试后复盘 [5] - 服务涵盖学员能力评估 定制学习计划 提供学习资料 定期会议答疑 简历优化 岗位内推 [5][6] 进阶服务 - 项目实战需额外付费3000元 提供可写入简历的实际项目参与机会 [6] - 模拟面试需额外付费2000元 包含HR面试和业务面试全流程模拟 [6] 可辅导岗位范围 - 覆盖智能驾驶全链条岗位 包括产品经理 系统工程师 算法 软件开发 测试工程师 智能座舱产品经理 行业分析师等 [6][8] 师资力量 - 辅导老师均为行业专家 包括智驾产品专家 系统架构专家 算法专家等 平均从业经验超8年 [7] - 专家团队来自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和主机厂 主导过头部车企智能驾驶产品方案 参与早期座舱方案开发 [7][9] - 具备算法/软件/测试全领域实战经验 输出过多份行业重量级研究报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