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国务院国资委: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雅下水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0:22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援藏工作 聚焦产业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帮扶 助力西藏稳定发展[1][2] 产业投资与基建 - 鼓励央企在西藏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2] - 重点推进雅下水电工程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2] - 持续扩大在藏投资兴业规模[2] 民生帮扶与就业支持 - 推动央企将帮扶资金重点用于基层民生项目 实施"小而美"惠民工程[2] - 通过消费帮扶和文旅产业扶持 使成果惠及农牧民群体[2] - 开展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 促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2] 综合发展措施 - 央企通过项目建设 产业合作 文化交流助力边疆稳固[2] - 将民族工作与援藏工作协同部署[2] -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央企力量[1][2]
电广传媒:上半年营收约20亿元实现稳增 “新文旅、大资管”驱动价值兑现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4: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68亿元 同比增长9.4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0万元 [1] - 长沙世界之窗上半年实现营收7911万元 同比增长16% 实现净利润975.68万元 同比增长71.51% [3] - 达晨财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 [6] - 游戏业务子公司上海久之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 [8] 新文旅业务发展 - 芒果文旅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412万人次 同比增长97% [4] - 湘潭万楼·芒果青年码头两年聚集游客750万人次 [4] - 衡阳青春·东洲岛开业9个月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 [4] - 安化茶马古道第一站开业 系文旅板块县域拓展重要落子 [2] - 长沙芒果未来艺术中心和衡阳东洲岛数字船山书院成为"文化+科技+旅游"融合新样板 [2] - 与湖南经视联合打造湖南省首届登山大会、三湘书画第一展等全新IP [2] - 圣爵菲斯大酒店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6059.39万元 连续九年盈利 [2] - "三湘星光行动"已在省内7个地市落地9个项目 怀化榆树湾项目最新签约 [5] 大资管业务布局 - 达晨财智上半年投资项目16个 投资金额11.25亿元 同比增幅25% [7] - 新增过会2家、新增上市挂牌1家、新增IPO申报5家 [7] - 管理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人民币 投资企业超800家 [7] - 80亿元达晨创程综合基金完成募集 [7] - 规模30亿元中小企业科技基金二期扩募完成认缴超35亿元 [7] - 与江西国控共同发起设立30亿规模产业基金 首期15亿元已认缴超15亿元 [7] - 新设立20亿元马栏山文化科技基金已完成认缴超12亿元 [7] 业务战略与创新 - 践行"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融合 探索"传媒+旅游"新模式 [2] - 通过芒果IP深耕在地文化IP和旅游资源 采用"节假日限定+全年龄段友好"主题文化活动 [3] - 芒果研习打造"传媒+文旅+教育+科技"芒系研学品牌 参与"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规划 [4] - 达晨财智深耕"投早投小投科技" 布局大模型、具身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算力算法等领域 [7] - 韵洪传播优化客户结构 信息流广告业务收入增长、传统广告业务毛利提升、高铁广告业务企稳回升 [8]
二次元火了!如何激活文旅新消费?
新华社· 2025-08-26 14:44
二次元文旅消费趋势 - 二次元文旅活动带动上海文旅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35% 来沪机票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0% 漫展周边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倍[3] - 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5.26亿人 较2017年2.1亿增长近1.5倍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群体[10] - 成都文殊坊与《恋与制作人》联动期间街区客流同比上涨10.53% 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54.37% 旅游消费提升5个百分点[8] 行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全国20多个城市核心商圈出现二次元主题商场 包括上海百联ZX创趣场/西安小寨银泰百货/武汉潮流盒子·X118商场[6] - 五一期间全国举办约200场漫展 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超2500家企业参展 观众超146万人次[5] - 社交平台"线下吃谷"话题浏览量达5.4亿 二次元商场打卡攻略形成规模化传播效应[6] 产业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支持开发原创IP品牌 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周边衍生品消费[14] - 上海推动数字娱乐IP与生产制造联动 广东明确发展动漫主题旅游和二次元IP衍生服务[14] - 中央及地方政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二次元融合 强化文化认同与产业协同[13][14] 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 - 国产精品IP如《黑神话:悟空》《原神》融合传统文化元素 实现从亚文化圈层到全龄化破圈[13] - 技术创新通过裸眼3D/全息成像/AR增强现实提升沉浸式体验 强化用户参与感与场景还原度[17] - 景区联动二次元IP开发主题旅游线路 如山西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 四川文殊坊设置游戏线下展陈[8][17]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部分项目因定位不准/运营不足导致昙花一现 缺乏文化共鸣与持续吸引力[15] - 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有机融合二次元要素 完善旅游景点服务配套与产业链协同[17] - 需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黄牛倒票等乱象 建立透明交易环境与维权渠道[17]
中国延边民营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延吉开幕
搜狐财经· 2025-08-26 14:25
会议概况 - 中国延边民营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于8月26日在延吉开幕 州委书记胡家福致辞 州长洪庆主持开幕式 [1][3] 战略定位与开放优势 - 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 是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 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支点 [4] -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加快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4] 产业发展规划 - 坚持实体经济为基 制造业当家 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迭代升级 [4] - 聚焦打造十大产业集群 培育五新产业 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转型 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4] - 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空间巨大 [4] 文旅产业机遇 - 文旅市场热度连年攀升 来延游客呈井喷式增长 [5] - 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 打造有一种生活叫延吉文旅品牌 [5] - 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 发展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 [5] 资源禀赋与开发潜力 -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矿产资源品类多样 清洁能源储量充沛 [5] - 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资源开发价值极高潜力巨大 [5] 营商环境 - 秉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 提供如沐春风的周到服务 [6] - 把企业家当自家人 企业事当自家事 [6] 签约成果 - 现场26个项目集中签约 涉及金额44.5亿元 [8] - 涵盖食品 化工 物流 新能源 新材料等众多领域 [8] 参会规模 - 州领导 县市党委负责人 域内外民营企业家及商会代表近300人参加开幕式 [10]
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发展 山西发布15个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案例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案例 - 山西发布15个文化科技融合典型案例 涵盖考古发掘和数字文博等领域 包括10大典型案例和5个入围案例 [1] - 典型案例包括垣曲北白鹅墓地方舱考古 云冈石窟微生物矿化加固技术修复 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 山西文旅云 AIGC全流程动画电影《团圆令》等项目 [1] - 入围案例包括晋阳古城中子成像技术 陶寺遗址科技考古 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保护项目 [1] 数字技术应用成果 -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体现在文化生产 消费 传播 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1] - 大同花木兰数字人智能体融合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 已应用于城市文旅宣传 [2] - 项目采用3D超写实数字人技术 展现数字化手段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应用 [1][2] 产业发展方向 -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加强文物保护与传承 升级传统业态并培育新兴业态 [2] - 构建多元文化生态 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发展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 [2] - 利用现代科技和前沿技术 全方位展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最新成就 [1]
排球之乡江门:打出文体旅融合“好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6:43
核心观点 - 江门市以排球运动为核心 通过文体旅融合战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提升产业能级和文旅消费[2][8][10] 排球运动基础 - 台山市经常参与排球活动的市民近35万人 约占总人口38% 形成村村有球场和球队的独特景象[3] - 排球运动自上世纪20年代由华侨引入 已深度融入城市文化 建立以老带新的传承机制[3][4] - 技术融合欧美力量型与亚洲灵活特点 形成快准活的鲜明风格[4] 赛事运营能力 - 江门体育中心2018年启用以来承办超60场国际及国内顶级赛事 包括世界排球联赛和奥运会资格赛等[6] - 2025年4月继续被中国排球协会授予排球训练基地称号 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持续升级[6][7] - 2025年U21男排世锦赛吸引24个国家和地区队伍参赛 现场观赛氛围热烈[3] 文旅融合成效 - 2024年新招引文旅项目50个 总投资近100亿元 乡村酒店总数达196家[2] - 侨VA排球联赛吸引100支队伍参赛 举办360场比赛 70万人线下观看 直播观看量超200万人次[8]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2546.45万人次 旅游收入293.14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12.5%和17.2%[11] 产业经济拉动 - 现有体育产业重点企业70家 总营收约272亿元 文化体育娱乐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1%[10][12] - 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带动12000名运动员参赛 直接拉动消费约6000万元 间接消费超1亿元[10] - 咖啡节创造超50万人次客流和逾2000万元现场交易额[10] 区位优势 -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翼 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 1小时可达广州深圳澳门 2小时达香港[6] - 独特的侨乡文化形成城市品牌效应 海外华侨华人自发担任城市宣传大使[6]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构建跟着赛事去旅行新业态[10] - 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提出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和培育体育经济[11] 发展机遇 - 十五运会承办花样游泳自行车等8个项目 为史上承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最多的一次赛事[2] - 未来将聚焦做优赛事经济 做旺体育消费和做强体育制造业三大方向[13] - 通过体育赛事+侨乡文化+生态乡村主题策划文旅线路 推动游客深度体验侨乡文化[14]
祥源文旅(600576):精益化运营提振并购景区业绩
东莞证券· 2025-08-26 04:07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4] 核心观点 - 并购带动业绩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35.41%),利润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57.18%),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54.15%),扣非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37.16%)[4] - 精益化运营推动景区业绩提升:通过"线上+线下"全链路营销,莽山五指峰营收同比跃升76%,丹霞山和齐云山营收分别增长37%和33%[4] - 资源型景区升级转型:通过硬件焕新、内容扩容和体验升维策略,打造全时段消费场景和沉浸式体验项目,强化二次消费潜力[4] - 盈利预测乐观: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29元(对应PE 33.90倍),2026年每股收益0.39元(对应PE 25.74倍)[4][6] 财务数据 - 当前股价7.93元,总市值83.63亿元,总股本10.55亿股,ROE(TTM)6.15%[1] - 盈利预测:2025年预计营业总收入14.01亿元,归母净利润3.10亿元;2026年预计营业总收入16.64亿元,归母净利润4.09亿元[6] 运营策略 - 复制成熟运营经验:依托控股股东祥源控股集团自1992年的文旅产业经验,通过全链路营销实现景区业绩爆发[4] - 创新产品矩阵:齐云山景区升级"复古游齐云"和"白岳夜逍遥"双IP,丹霞山整合游船、索道和夜游项目,碧峰峡引入5G+VR+无人机科技[4]
国务院国资委: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雅下水电工程、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不断加大在藏投资兴业力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1:53
产业投资与建设 - 国资央企深化产业援藏 鼓励央企在西藏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1] - 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力度 推进雅下水电工程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1] - 不断加大在藏投资兴业力度 [1] 民生与消费帮扶 - 推动央企将帮扶资金更多用于民生和基层 实施进村入户的"小而美"惠民工程 [1] - 大力开展消费帮扶 积极扶持西藏文旅产业发展 [1] - 帮扶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 [1] 就业与人才支持 - 通过专场招聘活动和央企市场化促就业项目促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 [1] - 积极做好干部人才援藏工作 [1] 民族团结与边疆建设 - 指导中央企业将民族工作与援藏工作同谋划同部署 [1] - 通过项目建设 产业合作 文化交流等方式助力边疆稳固和边境安全 [1] -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1]
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陕西日报· 2025-08-26 00:06
文旅产业表现 - 陕西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4.6亿人次 [1] - 文旅产业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1] - 实景演出《长恨歌》《延安保育院》《赳赳大秦》市场反响热烈 [1] 文化消费新趋势 - 文化IP与沉浸式体验场景结合引领消费新趋势 [1] - 唐风主题演出和汉服体验营造盛唐文化沉浸式场景 [1] - 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从2021年1.4次提升至2024年3.47次,增长147.86% [4] 数字化文物保护 - 西安城墙布设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和1300多个智能传感器 [2] - 数字方舱管理平台实现从抢救式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2] - 通过AI深度学习算法提升结构病害预测准确率 [2] 文化品牌建设 - 文学陕军与西部影视合作推出《主角》等改编作品 [4] - 长安画派、陕西戏剧、陕北民歌等文化品牌持续焕发活力 [4] - 培育40个省级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包括乡村戏曲大舞台和阅读文化节 [4] 政策支持体系 -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原则打造文化阵地 [5] - 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4] - 通过文艺创作生产服务机制优化文化产品供给 [4]
截至今年4月底,相关试点城市累计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低效用地如何高效盘活(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5 21:52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15.97% [1] - 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累计认定低效用地320.18万亩并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1] 浙江杭州衙前镇案例 - 镇域开发边界内已建成面积达98%且工业用地占比63% [2] - 通过存量工业用地提升改造将容积率从0.8提高到2.5 [3] - 项漾小微产业园总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至7万平方米且年租金收入预计超1000万元 [3] -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使村集体年增收130余万元 [2] 福建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案例 - 改造107亩旧工业厂房并新规划400多亩产业园 [4] - 园区招引3个纺织辅料项目、33个成衣制造项目和14个电商销售项目 [5] - 圆通速递规划170亩福建总部 [5] - 新洲服饰生产效率提升近30%且园区预计全年税收3650万元以上 [5] 湖北武汉向阳村案例 - 在110亩商业用地上建成教育产业园使村集体资产增加12.6亿元 [5] - 项目建成后可容纳约2000名学生 [6] 其他地区实践 - 河北唐山运河唐人街改造为文旅消费新地标 [3] - 四川泸州盘活零星土地建成5个停车场和4处微公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