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看4K 看东方!上海广播电视台争当超高清产业“链主”
第一财经· 2025-09-27 11:37
行业发展趋势 - 超高清技术是全球视听技术迭代演进的必然趋势 是文化科技融合的重点领域[1] - 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从单一应用迈向全链融合 加速与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1] - 超高清技术对引领广电视听体验革命 促进视听产业提质升级 牵引信息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6] 频道建设进展 - 东方卫视4K超高清频道于9月28日凌晨零点面向全球全渠道正式开播[6] - 上海广播电视台锚定"全技术系统迭代 全节目品类呈现 全终端渠道触达 全链群产业构建"的"四全"目标建设频道[6] - 通过建设智能中台 数据中台等六大中台及超高清融媒演播空间等四大物理空间推动内容创新[7] 内容生产规划 - 重点打造"新闻新看点 国传新视野 海派新纪实 经典新看法"四条日播精品节目带[7] - 凸显"全天覆盖 全品呈现 全维视听 全域体验"特色 全力打响"看4K 看东方"品牌[7] - 为观众奉献更加优秀的内容 更加沉浸的体验 更加多元的场景[7] 终端升级计划 - 推动有线电视 IPTV等超高清全终端升级适配[7] - 未来两三年内推动全市800万用户千兆入户[7] - 全市340余万有线电视用户每户可免费升级一台搭载AI智能体"东东"的超高清AI机顶盒[7] 技术体系构建 - 采用云计算 IP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能化 超清化 移动化的技术框架[8] - 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和工艺流程 参与行业联盟 打通HDRVivid接收终端链路[8] - 探索高质量 低成本运营的超高清技术系统模式[8] 产业生态建设 - 致力于成为超高清产业"链主" 推进全产业链的超高清传媒建设[8] - 打造上海国际光影节等沉浸式超高清消费体验新场景[8] - 构建更具引领性 示范性 开放性的超高清全链群产业生态[8] 人才培养与行业合作 - 发布超高清先锋计划菁英人才研修计划和《超高清100问》科普手册[1] - 持续发挥平台优势 深化与行业伙伴合作[8] - 聚焦超高清技术创新 内容创作 人才培养与场景应用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8]
资本南下、项目北上: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乘风”入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2:58
记者丨 孙燕 编辑丨陶力 "去年和《黑神话悟空》制作方图形科学在文投大会上认识后,现在我们已经开启了数字创意 新业务板块,拿到了很多游戏公司的合作订单。"9月25日,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 资大会(以下简称"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上海推介会现场,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文卓颇有感触地回忆了参加2024年大会时的经历。 在她看来,参会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主办方对于"项目找资金,资金找项目"理念的实践, 接触到了广州文投、广州城投等投资机构,这个是最核心的亮点。 与刘文卓一同出席上海推介会的近60家企业代表,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资源和资金的需 求,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获得更多新的机会和空间。 本次推介会,既为长三角文化企业了解大湾区投资机遇提供了窗口,也为两地在文化创意、金 融资本、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正如刘文卓所感受到的,参会企业不仅形成了实打实的合作,还获得了与大湾区头部文化产业 投资基金深入交流的机会,并掌握了最新政策。"我们在会上了解到广州南沙享受'双15%'税收 优惠政策,所以把广州子公司迁到了南沙,在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方面都享受到了好处。" ...
资本南下、项目北上: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乘风”入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0:01
与刘文卓一同出席上海推介会的近60家企业代表,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资源和资金的需求,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获得更多新的机会 和空间。 本次推介会,既为长三角文化企业了解大湾区投资机遇提供了窗口,也为两地在文化创意、金融资本、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去年和《黑神话悟空》制作方图形科学在文投大会上认识后,现在我们已经开启了数字创意新业务板块,拿到了很多游戏公司的合作订单。"9月 25日,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上海推介会现场,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 事会秘书刘文卓颇有感触地回忆了参加2024年大会时的经历。 在她看来,参会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主办方对于"项目找资金,资金找项目"理念的实践,接触到了广州文投、广州城投等投资机构,这个是 最核心的亮点。 正如刘文卓所感受到的,参会企业不仅形成了实打实的合作,还获得了与大湾区头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深入交流的机会,并掌握了最新政策。"我 们在会上了解到广州南沙享受'双15%'税收优惠政策,所以把广州子公司迁到了南沙,在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方面都享受到了好处。" 据了解,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文 ...
AI成为最大变量:一场大会如何试图重塑文化金融新生态
贝壳财经· 2025-09-25 02:42
文化是灵魂、科技是基因、金融是血脉,三者相遇会激起怎样的火花?9月24日下午,来自文化、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优秀 代表齐聚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共同探讨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遇。 构建新生态:金融活水、科技动能如何共同滋养文化沃土 作为文化、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实践代表,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朝晖在发言中也介绍了 最新成果。 胡朝晖表示,当前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用新技术赋能音视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建成了"云网算"公共服 务平台、数字影棚、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等;同时还构建起"多层次、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大模型应用已经非常普及的当下,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则从技术的视角提出,人工智能(AI)对行业和爱奇 艺而言,都是未来最大的变量因素。 大会以"金融润文化沃土 科技育产业新篇"为主题,旨在深化文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在嘉宾演讲环节, 参会的各位嘉宾聚焦文化新质生产力,结合各自领域分享了创新实践与深度思考,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北京数字经济国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江 ...
文化产业迎融资热潮:”AI+文化“成新引擎,三大瓶颈待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23:45
当前,在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文化出海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正借助政 策红利与技术赋能,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冯紫彤 "无论从政策环境、新技术驱动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文化产业都进入到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期。"9月24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 发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中作出上述判断。 尽管市场热度回升,报告也指出,当前文化产业投融资生态仍面临三重问题。 报告显示,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已突破19.1万亿元,投融资市场自 2024年下半年起显著回暖。然而,A股文化企业估值机制滞后、科技类企业培育支持不足、多元退出渠 道尚未畅通等结构性问题,仍制约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一是A股上市文化企业的整体估值未能充分反映文化科技、文旅融合等新业态的成长性,影响资本定价 与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在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方面,政策与金融支持的衔接仍存在断层,对初创及成长期 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三是多元退出机制尚未完全畅通,尽管政策层面推动文旅公募REITs、S基金、 ...
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城市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4 23:34
论坛的科技应用还体现在组织形式上,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和国内外嘉宾的便捷参与,提 升了论坛的思想性和国际影响力。 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系列创新,本质上反映出文化在城市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进一步凸显。文化产业已成 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着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催生了 城市经济的新形态。北京拥有16家国家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2024年,文化核心领域 实现收入20951.5亿元,同比增长7.6%。这种优势在本届论坛中得到充分展现,论坛举办的文化产业投 资人大会等配套活动,将进一步促进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合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24年度十件大事"也反映了合作的基础和优势。 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进入了 新阶段。从论坛形态的创新到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从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北 京正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构建着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生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景俊美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 员、北 ...
重要文化成果集中发布
经济日报· 2025-09-24 23:00
9月23日晚,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举行,集中发布《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 交流报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文化成果,促成一批重要项目签约,更好促 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分为思想引领、实践拓展、未来启示三个部分,聚焦科学指 引、政策机制、文化活动、文化遗产等领域,对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进行全面总结。报告认为,2024年 中外文化交流不断迸发新活力,正在形成多维立体发展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文化动 力。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成果丰硕;首届世界古典学 大会深化中外文明对话;北京打造长城保护实践新样本;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彰显古都新韵;"240小时 过境免签"带火国际文化游;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多项重要突破;"爆款文创"引领文博新潮流;首届国 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推动中国诗歌走向世界;"全球Z世代逛北京"感受中华文化;北京率先实施 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成果科研分量重、行业价值高、辐射效应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创新性突出。中 ...
激活产业繁荣“增长极”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9
文化产业的繁荣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文化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力。9月24日,以"金融润文化沃土科 技育产业新篇"为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举办。与会嘉宾就数字时代的文化发展 方向、金融赋能文化科技的创新路径及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等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北京数字经济国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江小涓认为,数智技术极大提升了摄 取、处理和生成各种文化元素的能力,与文化产业生产方式高度适配。同时,数智化赋能文化平权与共 享,突破了时间空间、交流模式的障碍,为群众提供了低门槛欣赏文化项目的机会。 "数智时代,政府与市场应协同努力全方位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文化发展原野广袤、高原隆 起、高峰耸立。"江小涓建议,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支持的同时,也要做好内容管控和指引;平台 应利用数字技术的强大分析能力,为文化消费者推送应有尽有的全方位消费信息,衍生出更多新业务体 系和商业模式。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场景丰富、产业基础扎实,拥有5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84处不可移 动文物、2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78家老字号、37座博物馆、36家剧场。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陈献森介绍,东 ...
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金额增速达88.9% 文化科技融合领域成投资重点
北京商报· 2025-09-24 13:17
9月24日,以"金融润文化沃土 科技育产业新篇"为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在京举行。聚焦文化新质生产力,大会集中展示多项前沿研 究成果、重磅产业合作项目与创新实践案例,旨在深化文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会上发布的《文化 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5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次数与融资金额增速显著提升,分别达到63.2%和88.9%。文化科技融合 领域成为投资重点。2025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市场"人工智能+文化"创新融资项目数量占比提升至44.5%。未来,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将从供给 端为文化消费市场提供新产品、新体验和新场景,将形成以"银发品质""中年刚需""青年尝鲜""乡村消费"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新生态。 "人工智能+文化"融资项目占比提升至44.5% 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政策利好和产业向好的带动下,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加速回暖,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据《报告》,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快速恢复的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显著扩大。2024年全年融资次数与融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和29.4%, ...
《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发布,文化科技领域受投资市场青睐
新京报· 2025-09-24 12:31
9月24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期间,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成功举办。在此次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 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了《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 文化产业迎战略机遇期,投融资市场需补足短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文化产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产业发展态势良 好,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也日趋活跃,但挑战依然存在。一是当前A股上市文化企业综合经营表现未能 有效反映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等新业态的良好发展态势,影响市场价值评估的效率。二是在文 化科技企业的培育机制方面,在政策与金融支持衔接方面可进一步深化。三是政策层面持续发力,推动 文旅公募REITs发行,完善并购重组的支持政策,支持S基金发展等。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但政策全 面落地还需一些过程,如S基金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REITs首单未破冰等,市场需要更清晰的制度指 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展望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过程 中将呈现四个趋势:一是文化产业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二是体制机制改革与要素市场建设联动发力。三 是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和文商旅体融合协同并进。四是文化出海战略将持续深化。 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