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用地再开发

搜索文档
低效用地如何高效盘活?记者调研看各地如何“腾笼换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23:44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15.97% [1] - 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累计认定低效用地320.18万亩并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1] 浙江杭州衙前镇案例 - 镇域开发边界内已建成面积达98%且工业用地占比63% [2] - 通过存量工业用地提升改造将容积率从0.8提高到2.5 [3] - 项漾小微产业园总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至7万平方米且年租金收入预计超1000万元 [3] - 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使村集体年增收130余万元 [2] 福建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案例 - 改造107亩旧工业厂房并新规划400多亩产业园 [4] - 招引3个纺织辅料项目、33个成衣制造项目和14个电商销售项目 [5] - 圆通速递规划170亩福建总部 [5] - 智能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近30% [5] - 园区预计全年完成税收3650万元以上 [5] 湖北武汉向阳村案例 - 村集体投资教育产业园使资产增加12.6亿元 [6] - 项目利用110亩商业服务业用地 [6] - 建成后将容纳约2000名学生 [6] 其他地区实践 - 河北唐山运河唐人街改造为河头老街文化街区 [3] - 四川泸州盘活棚改闲置土地建成5个停车场和4处微公园 [7]
截至今年4月底相关试点城市累计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低效用地如何高效盘活
人民日报· 2025-08-26 01:51
全国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15.97% 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1] - 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累计认定低效用地320.18万亩 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1] - 土地利用方式从增量依赖转向存量挖潜 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激活沉睡土地 [1] 浙江杭州衙前镇全域激活模式 - 镇域开发边界内已建成面积达98% 工业用地占比63% 无增量空间可用 [2] - 通过存量工业用地提升改造 将全镇划分为5个特色产业片区和7个再开发单元 [2] - 项漾小微产业园改造后总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至7万平方米 容积率从0.8提高到2.5 年租金收入预计超1000万元 [3] -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 解决园区职工居住问题 村集体年增收130余万元 [2] 福建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产业升级 - 改造107亩旧工业厂房 利用批而未供存量建设用地新规划400多亩产业园 [4] - 新建标准厂房采用"大跨度 大平层 大层高 大荷载"设计 满足电商仓储和智能流水线需求 [4] - 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生态 招引3个纺织辅料项目 33个成衣制造项目 14个电商销售项目 [5] - 圆通速递规划170亩福建总部 园区厂房全部租出 预计全年税收3650万元以上 [5] - 新洲服饰智能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近30% [5] 湖北武汉向阳村公共服务补短板 - 在110亩闲置集体产业用地上建教育产业园 村集体资产增加12.6亿元 [6] - 采用"政—银—村—企"四方联动模式 引进知名办学团队 [6] - 项目建成后可容纳约2000名学生 村集体通过长期租赁协议获取稳定收益 [6] 其他地区创新实践 - 河北唐山运河唐人街改造为"河头老街文化街区" 成为文旅消费新地标 [3] - 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盘活棚改闲置土地 建成5个公共停车场 4处"微公园"及社区服务综合体 [7]
低效用地如何高效盘活(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40
全国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15.97% 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1] - 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累计认定低效用地320.18万亩 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1] 浙江杭州衙前镇案例 - 镇域开发边界内已建成面积达98% 工业用地占比63% 无增量空间可用 [1] - 通过全域统筹划分5个特色产业片区和7个再开发单元 [2] - 项漾小微产业园改造后总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至7万平方米 容积率从0.8提升至2.5 [2] - 年租金收入预计超1000万元 村集体通过租赁住房年增收130余万元 [2] 福建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案例 - 改造107亩旧工业厂房 新规划400多亩产业园 [3] - 引入纺织辅料项目3个 成衣制造项目33个 电商销售项目14个 [4] - 圆通速递规划170亩福建总部 园区厂房全部租出 [4] - 新洲服饰生产效率提升近30% 预计全年税收3650万元以上 [4] 湖北武汉向阳村案例 - 盘活110亩闲置集体产业用地 村集体资产增加12.6亿元 [4] - 建设教育产业园可容纳约2000名学生 补齐教育资源缺口 [5] - 采用"政-银-村-企"四方联动模式 村集体获取长期稳定租金 [5] 其他地区实践案例 - 河北唐山运河唐人街改造为"河头老街文化街区" 成为文旅新地标 [2] - 四川泸州盘活棚改零星土地 建成5个停车场/4处微公园/社区服务综合体 [6]
截至今年4月底,相关试点城市累计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低效用地如何高效盘活(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5 21:52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15.97% [1] - 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累计认定低效用地320.18万亩并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1] 浙江杭州衙前镇案例 - 镇域开发边界内已建成面积达98%且工业用地占比63% [2] - 通过存量工业用地提升改造将容积率从0.8提高到2.5 [3] - 项漾小微产业园总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至7万平方米且年租金收入预计超1000万元 [3] -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使村集体年增收130余万元 [2] 福建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案例 - 改造107亩旧工业厂房并新规划400多亩产业园 [4] - 园区招引3个纺织辅料项目、33个成衣制造项目和14个电商销售项目 [5] - 圆通速递规划170亩福建总部 [5] - 新洲服饰生产效率提升近30%且园区预计全年税收3650万元以上 [5] 湖北武汉向阳村案例 - 在110亩商业用地上建成教育产业园使村集体资产增加12.6亿元 [5] - 项目建成后可容纳约2000名学生 [6] 其他地区实践 - 河北唐山运河唐人街改造为文旅消费新地标 [3] - 四川泸州盘活零星土地建成5个停车场和4处微公园 [7]
自然资源部:全国单位GDP“地耗”“十四五”目标提前完成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情况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15.97% 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10] - 湖北省同期单位GDP"地耗"下降率达21.99% 居全国首位 [10] 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进展 - 2023年9月起自然资源部启动试点 截至2025年4月累计认定低效用地19.38万宗共320.18万亩 [10] - 已实施再开发5.05万宗共170.47万亩 占认定总量的53.25% [7][10] 存量土地盘活政策方向 - 采取政府收回收购、市场转让合作、企业优化开发三类措施处置闲置土地 [10] - 计划扩大试点范围 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探索政策法规体系创新 [10]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提升 - 盘活存量土地被定位为扩内需、畅循环的关键手段 尤其注重城市建成区成熟配套区域 [10] - 低效用地再开发直接增强区域发展动能 成效已获官方确认 [10]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王功慧:在南沙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5:19
2025年8月5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广东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功慧在会上表示,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支持南沙按程序优化城镇开发 边界,并简化详细规划调整审批程序;除规划为商品住宅用地外,自主实施改造的土地,可以协议出让 给原土地使用权人;允许以市场评估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地整理投入确定出让地价款;允许工业用地 可采取片区分摊方式计算成本价;支持工业、物流仓储和研发用地以及商业用地可在不改变用地主体和 规划条件的前提下转换地类。通过这些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政策,有效支持南沙 工业用地盘活成本的降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南沙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福建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公布,晋江三项入选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5:37
福建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凤山石材退出改造置换入市项目 - 项目位于磁灶镇大埔村、瑶琼村交界处 用地面积137亩 原为破旧石材陶瓷厂房 产业技术落后 部分设施用于租赁 [1] - 通过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政策 将2宗国有地与1宗集体地等面积置换 实现137亩地块整体打包入市 [1] - 2024年2月挂牌成交 成为全省首宗国有与集体土地置换案例 解决权属交错导致的开发整合难题 [1] 晋江市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 - 项目位于安海镇仁寿村、下洪村交界处 用地总面积112.59亩 其中存量建设用地103.45亩 边角地9.14亩 [2] - 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 将9.14亩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建筑占地面积从36.73亩增至61.62亩 密度从35.07%提升至54.75% [2] - 由泉州晋集产业园管理公司竞得 拟建标准化园区 预计年税收超2000万元 新增就业500人以上 [2] 晋江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 - 项目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 总面积100亩 含66亩围填海历史遗留用地和34亩陆地 [3] - 结合围填海历史处置政策 通过并联审查、模拟审批等创新方式 实现陆海统筹开发 [3] - 解决土地长期搁置问题 为产业集聚提供用地保障 [3] 政策创新与土地盘活成效 - 全省首宗国有与集体土地置换案例突破权属限制 提升137亩地块开发效率 [1] - 首宗农村低效用地"边角地"开发案例使建筑密度提升19.68个百分点 [2] -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政策释放100亩土地资源 支持园区集约化发展 [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我国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资源支撑
央广网· 2025-06-26 05:30
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 - 全国单位GDP"地耗"2021-2024年累计下降15.97%,"十四五"目标提前完成[1] - 湖北荆州监利市运用北斗定位和无人机技术建立耕地保护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违法行为萌芽期遏制[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2] 黑土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 东北83个黑土地重点县调查显示稳定与较稳定区占比86.34%,成果将用于分等定级及高标准农田建设[2] - 地表基质调查为黑土区水土侵蚀、沙化盐碱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 低效用地再开发与产业升级 - 青岛黄岛区通过"腾笼换鸟"释放500亩存量用地,引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2][3] - 截至2024年4月全国试点城市累计再开发低效用地170.47万亩[4] - 自然资源部计划扩大再开发试点并建立存量盘活政策体系[4]
拱墅“红茶议事会”迸发创新火花
杭州日报· 2025-06-03 02:24
城市更新与低效用地再开发 - 拱墅区通过"红茶议事会"形式汇聚政企研多方力量,围绕低效用地再开发展开深度讨论,形成"向存量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的共识 [1] - 2024年拱墅区计划完成2753.05亩低效用地改造和398.35亩工业用地升级,相当于激活260个标准足球场的土地资源 [1] - 杭钢半山基地通过"生态修复+国企运营"模式腾出1256亩土地,用于发展数字经济小镇 [2] 产业升级与空间规划 - 石塘片区打造"特别合作园",构建"总部智脑+研发中枢+制造基地"的立体产业社区 [2] - 智能船舶创新中心项目采用"工业上楼"模式实现垂直扩容,亩均产值预计达2000万元,较改造前提升310倍 [2] - 拱墅区推进《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3-2035年)》,将千年文脉与现代规划相融合 [1] 政策创新与实施保障 - 地方政府专项债被作为破解低效用地困局的创新工具 [1] - 规划部门承诺优化审批流程,打造"规资速度"以响应企业需求 [1] - 未来将深化政策宣讲"直通车"、模式创新"试验田"、机制保障"压舱石"三大工程 [2]
青岛 旧空间焕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5-16 21:53
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 - 青岛西海岸新区鱼湾路老旧工业园改造为创新产业园区"闯创驿·青年梦工厂",引入文创企业和科创公司,实现从工业园到科技时尚园区的转型 [1] - 崂山区张村河片区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将脏乱差城中村改造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化社区,设置多样化主题驿站吸引人流 [2] - 市北区欢乐滨海城通过"重点项目引领+配套政策赋能"策略激活低效海岸用地,打造滨海生活圈,提升居民休闲体验 [2][3] 新兴产业园区发展 - 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拆除220万平方米老厂房腾出1.5万亩低效用地,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园,吸引京东方、海信视像等17家企业入驻,总投资356.8亿元 [4] - 新型显示产业园2024年营收达449亿元(同比增长14%),京东方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本地就业 [4] - 张村河片区腾挪万亩空间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四大新兴产业,2023年以来落户130余个优质项目 [5][6] 创意空间与公共设施改造 - 青岛国信全民健身中心由闲置物资交易市场改造而成,保留苏式仓房历史痕迹,新增篮球馆、羽毛球馆等设施,试运营期间人流量近5000人次 [7] - 李沧区老碱厂工业遗存改造为"楼山创忆空间",融合产业服务、企业孵化和文化展示功能,即将对外开放 [8] - 青岛累计实施650余处"微更新"项目,推动低效用地向高品质空间转化 [8] 经济成效与产业集聚 - 2022年以来青岛低效片区实施269个产业项目,京东方、歌尔声学等37个项目投产,累计产值超500亿元 [6] - 王台街道新型显示产业园带动年轻人返乡就业,如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薪资更高的本地岗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