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硬件

搜索文档
从“创新之都”到“未来商店” 深圳打造科技消费新样本 让未来生活触手可及
证券时报· 2025-08-14 18:03
深圳科技消费新业态 - 深圳通过"技术研发—场景淬炼—消费辐射"闭环重塑全球商业逻辑,将硬核技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消费产品 [1] - 深圳打造"未来商店"和科技消费"新样本",以"中国智造"重新定义城市消费魅力 [1] - 深圳提出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6] 智慧街区与机器人产业 - 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区开业,展示机器狗跳舞、人形机器人表演及咖啡拉花等技能 [2] - 龙岗区试点打造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包含机器人剧场、实验场和园区 [3] - 机器人6S店构建产业生态闭环,加速机器人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 [3] 华强北转型与全球供应链 - 华强北从电子零部件集散地转型为智能产品"方案孵化器",智能AI眼镜月均销量突破1万台,40%出口欧美和东南亚 [5] - 华强北以高性价比供应链为基石,成为新品试炼场和方案提供者,为国际创客快速做出样品并进行小批量试产 [6] - 华强北无人机和全景相机近半数销售量来自香港顾客 [4] 低空经济与消费增长 - 深圳瞄准"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目标,计划2026年开通千条商业航线 [6] - 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6] - 深圳在人工智能、5G、智能硬件等领域的科技优势推动消费市场创新发展 [6] 科技产品消费趋势 - "深圳制造"科技消费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科技感强、实用性高,吸引外国游客专门来"淘科技" [7] - 科技产品成为深圳的"伴手礼",是"可带走的中国体验"和最有传播力的消费名片 [7] - 全息投影鱼群等场景化展示拉近前沿科技与消费者的距离 [2]
零售巨头接连破产,危机正在蔓延
搜狐财经· 2025-08-14 12:55
最近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美股屡创新高,美国经济数据也一片大好,但与此同时,企业破产数量却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新高。这就像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 绅士,西装革履地站在街头,却没人注意到他脚上的皮鞋已经磨破了洞。 根据标普全球的最新数据,2023年前7个月,美国企业的破产申请总数已达446起。7月单月就有71家企业申请破产,创下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的新高。 Forever 21、Joann's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还有罐装食品巨头Del Monte Foods都赫然在列。 这些企业的"死因"出奇地一致:需求下滑、库存成本高企、债务压力山大。Del Monte Foods甚至因为高达百亿美元的债务而申请破产保护。这让我想起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场景——表面歌舞升平,暗地里危机四伏。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美联储的持续加息绝对是头号嫌犯。从2020年接近零利率的水平,一路飙升到现在的4.25%-4.50%。商业贷款利率更是翻倍增长, 直接要了很多企业的命。 银行现在放贷比相亲还挑剔,审核严格得像选妃。即便是经营良好的企业也难逃资金链断裂的命运。时尚首饰品牌克莱尔公司(Claire's)就是最新一个倒 下的"受害者 ...
美银调查:九成投资者看好亚洲股市,对中国经济前景更乐观
凤凰网· 2025-08-13 08:15
美国银行(BofA)8月份的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尽管基金经理们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但对 亚洲股市的信心却保持坚挺。 此外调查还显示,投资者们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增强,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股票市场成投资者第二青 睐市场。 九成投资者看多亚洲股市 印度市场因存在美国关税相关的担忧,而成为基金经理们最不青睐的地区市场。这与几个月前的情况形 成鲜明对比:今年5月时,印度股市还是基金经理们在亚洲最为热捧的市场。 调查显示,41%的受访者预计全球经济将走弱,显著高于上月的31%,原因是担心美国劳动力市场降温 和消费疲软。投资者对亚洲地区经济前景的悲观程度也有所加深:净31%的受访者预计亚洲地区(除日 本以外)经济增长将放缓,较6月份略有增加。 在行业方面,基金经理们对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股票市场的行业偏好偏向科技硬件、半导体和金融服 务,而材料和汽车则相对落后。 不过,这份调查还显示,约90%的投资者仍预计未来一年亚洲股市将走高,理由是企业盈利还有增长空 间。 调查显示,在日本股票市场,银行和半导体是投资者的首选。 调查还显示,投资者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有所增强。预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人数从7月的净10% 下降到 ...
美股创新高之际:散户买盘退潮,对冲基金以四个月来最快速度做空
华尔街见闻· 2025-08-11 10:51
对冲基金交易活动 - 对冲基金上周净卖出美股10亿美元 其中超过90%集中在宏观产品(指数和ETF)[1][2] - 美国上市ETF空头头寸增长4% 月度增幅达5.7%[1][3] - 做空操作与买入比例达到3.5:1 宏观产品层面做空与多头卖出比例约4:1[2][3] 板块配置偏好 - 信息技术板块连续第三周遭净卖出 卖出速度为四个多月最快 做空与多头卖出比例达3.9:1[1][5] - 科技子板块全部遭净卖出 科技硬件 软件和半导体设备行业领跌[5] - 金融 工业和能源板块遭显著净卖出 消费者自由选择 通信服务 医疗保健和房地产获净买入[5] - 房地产板块出现3.5个月来最大规模净买入 完全由多头买入驱动 住宅REITs 房地产管理开发 办公REITs和医疗保健REITs领涨[5] 杠杆水平变化 - 基本面多空策略总杠杆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207.6% 连续第五周下降[6][9] - 净杠杆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52.5% 多空比率基本保持在1.676不变[6][9] - 当前总杠杆率位于过去五年第94百分位数 净杠杆率位于第34百分位数[6] 散户投资行为 - 散户上周净买入49亿美元 低于年内66亿美元的周均水平[1][2][8] - 散户继续青睐ETF(47亿美元)而非个股(2.76亿美元) 大盘股ETF获22亿美元净买入[10] - QQQ获7.24亿美元最大净流入 SPY和VOO分别获7.15亿和4.08亿美元[10] - 英伟达 亚马逊和Palantir成为最青睐个股 净买入分别为4.53亿 4.53亿和2.53亿美元[10] 市场表现特征 - 标普500成分股财报日平均波动幅度达正负5.3% 创15年新高 超过期权隐含波动率4.7%[11] - 60%公司EPS超预期幅度超过1个标准差(历史均值48%) 仅9%公司未达预期[11] - 科技板块关注苹果公司连续三天12%涨幅 软件板块表现极度疲软[11] - 消费板块价格反应普遍疲弱 工业板块上涨近100个基点但明显跑输大盘[11]
美股创新高之际:散户买盘退潮,对冲基金以四个月来最快速度做空
华尔街见闻· 2025-08-11 09:51
市场参与者行为分析 - 对冲基金上周以四个月来最快速度净卖出美股,卖空操作与买入比例达到3.5:1,净卖出规模达10亿美元,其中超过90%集中在宏观产品(指数和ETF)[2] - 美国上市ETF空头头寸增长4%,月度增幅达5.7%[5] - 长期投资基金同期净买入40亿美元,与对冲基金形成鲜明对比[2] - 散户投资者上周净买入49亿美元,低于年内66亿美元的周均水平和过去12个月56亿美元的周均水平[14] 行业板块资金流向 - 科技股成为对冲基金主要做空目标,信息技术板块连续第三周遭净卖出,做空与多头卖出比例达3.9:1,科技硬件、软件及半导体设备行业领跌[7] - 信息技术板块占对冲基金美股总敞口19.2%,净敞口16.4%,分别位于过去五年第71和第11百分位数[8] - 金融、工业和能源板块遭显著净卖出,消费者自由选择、通信服务、医疗保健和房地产板块获净买入[9] - 房地产板块出现3.5个月来最大规模净买入,住宅REITs、房地产管理开发、办公REITs和医疗保健REITs领涨[10] 散户投资偏好 - 散户上周净买入47亿美元ETF和2.76亿美元个股,继续偏好ETF投资[15] - 大盘股ETF获22亿美元净买入,货币市场基金和大盘成长股ETF分别获5.35亿和2.09亿美元流入[15] - QQQ、SPY和VOO分别获7.24亿、7.15亿和4.08亿美元最大净流入[16] - 个股方面英伟达、亚马逊和Palantir最受青睐,分别获4.53亿、4.53亿和2.53亿美元净买入[17] 财报季市场表现 - 标普500成分股财报日平均波动幅度达正负5.3%,创15年新高,超过期权隐含波动率4.7%的水平[19] - 60%公司EPS超预期幅度超过1个标准差(历史均值48%),仅9%公司未达预期[19] - 科技板块经历上涨周后市场关注苹果公司连续三天12%涨幅及软件板块疲软[20] - 消费板块股价反应普遍疲弱,工业板块上涨近100个基点但跑输大盘[21] 市场展望 - 本周市场焦点转向CPI、PPI和零售销售等宏观经济数据及贸易相关消息[22] - 财报季接近尾声,仅1%标普市值公司未公布业绩,标普500预期波动幅度仅1.25%[23]
美股创新高之际:散户买盘退潮 对冲基金以4个月来最快速度做空
华尔街见闻· 2025-08-11 08:42
市场参与者行为分化 - 对冲基金以四个月来最快速度净卖出美股 净卖出规模达10亿美元 卖空与买入比例达3.5:1 [1] - 长期投资基金同期净买入40亿美元 与对冲基金操作形成反向对比 [1] - 散户投资者净买入49亿美元 低于年内66亿美元的周均水平 [1][7] 对冲基金做空结构 - 宏观产品(指数和ETF)占对冲基金净卖出规模的90%以上 [1] - 美国上市ETF空头头寸增长4% 月度增幅达5.7% [2] - 做空操作与多头卖出比例在宏观产品层面达到约4:1 [2] 板块资金流向 - 信息技术板块遭净卖出速度为四个多月最快 做空与多头卖出比例达3.9:1 [4] - 科技硬件 软件和半导体设备子行业领跌 所有科技子板块均遭净卖出 [4] - 金融 工业和能源板块遭显著净卖出 消费者自由选择 通信服务 医疗保健和房地产获净买入 [4] 杠杆率变化 - 基本面多空策略总杠杆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207.6% 连续第五周下降 [8] - 净杠杆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52.5% [8] - 多空比率基本保持在1.676不变 [8] 散户投资偏好 - 散户净买入ETF达47亿美元 个股仅2.76亿美元 [9] - 大盘股ETF获22亿美元净买入 QQQ获7.24亿美元最大净流入 SPY和VOO分别获7.15亿和4.08亿美元 [9] - 英伟达 亚马逊和Palantir成为最青睐个股 净买入分别为4.53亿 4.53亿和2.53亿美元 [10] 财报季特征 - 标普500成分股财报日平均波动幅度达±5.3% 创15年新高 [11] - 60%公司EPS超预期幅度超过1个标准差 仅9%公司未达预期 [11] - 科技板块关注苹果公司连续三天12%涨幅 软件板块表现极度疲软 [11] 市场展望 - 隐含波动率显示标普500本周预期波动幅度仅为1.25% [11] - 财报季接近尾声 仅1%标普市值公司尚未公布业绩 [11] - 市场焦点转向CPI PPI和零售销售等宏观经济数据 [11]
美股创新高之际:散户买盘消退,对冲基金以四个月来最快速度做空
华尔街见闻· 2025-08-11 08:04
市场参与者行为分化 - 对冲基金以四个月来最快速度净卖出美股 净卖出规模达10亿美元 卖空与买入比例达3.5:1 [1] - 长期投资基金同期净买入40亿美元 与对冲基金操作形成反向对比 [1] - 散户投资者净买入49亿美元 低于年内66亿美元的周平均水平 [1][7] 对冲基金操作特征 - 超过90%净卖出集中在宏观产品(指数和ETF) 美国上市ETF空头头寸增长4% [1] - 宏观产品做空与多头卖出比例达4:1 月度增幅达5.7% [2] - 基本面多空策略总杠杆率连续第五周下降0.5个百分点至207.6% 净杠杆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52.5% [8] 板块资金流向 - 信息技术板块遭四个月来最快净卖出 做空与多头卖出比例达3.9:1 所有子板块均被净卖出 [4] - 金融/工业/能源板块遭显著净卖出 消费者自由选择/通信服务/医疗保健/房地产获净买入 [4] - 房地产板块出现3.5个月来最大规模净买入 完全由多头买入驱动 过去5周有4周获净买入 [4] 散户投资偏好 - 散户继续青睐ETF(47亿美元)而非个股(2.76亿美元) 大盘股ETF获22亿美元净买入 [9] - QQQ获7.24亿美元最大净流入 SPY和VOO分别获7.15亿和4.08亿美元 [9] - 英伟达/亚马逊/Palantir成为最青睐个股 净买入分别为4.53亿/4.53亿/2.53亿美元 [9] 财报季特征 - 财报日股价平均波动幅度达±5.3% 创15年新高 超过期权隐含波动率4.7%的水平 [10] - 60%公司EPS超预期幅度超过1个标准差(历史均值48%) 仅9%公司未达预期 [10] - 科技板块关注苹果连续三天12%涨幅 消费板块价格反应疲弱 工业板块跑输大盘 [10] 市场结构与仓位特征 - 信息技术占Prime账簿总敞口19.2%(五年第71百分位) 净敞口16.4%(五年第11百分位) [4] - 当前多空比率保持在1.676 年内变化-4.6% 五年百分位数仅8% [5] - 标普500隐含波动率显示本周预期波动幅度仅为1.25% 财报季接近尾声 [10]
隔夜欧美·8月8日
搜狐财经· 2025-08-08 00:21
美国股市表现 - 美国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51%,标普500指数跌0.08%,纳指涨0.35% [1]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苹果涨超3%,英伟达涨0.75%,特斯拉涨0.74%,亚马逊涨0.37%,谷歌涨0.22%,微软跌0.78%,脸书跌逾1% [1]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名创优品涨超3%,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京东涨超1%,哔哩哔哩跌超1% [1] 欧洲股市表现 - 欧洲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德国DAX指数涨1.12%,法国CAC40指数涨0.97%,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69% [1] 贵金属市场 - 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涨,COMEX黄金期货涨1.44%报3482.70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涨1.66%报38.53美元/盎司 [1] 原油市场 - 美油主力合约收跌0.82%,报63.8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跌0.81%,报66.35美元/桶 [1] 外汇市场 - 纽约尾盘,美元指数跌0.13%报98.0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涨43个基点报7.1805 [1] 基本金属市场 - 伦敦基本金属多数上涨,LME期锡涨1.37%报33835.00美元/吨,LME期锌涨0.97%报2815.50美元/吨,LME期铅涨0.63%报2007.00美元/吨,LME期铜跌0.06%报9670.50美元/吨 [1] 债券市场 - 美债收益率集体上涨,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04个基点报3.728%,3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94个基点报3.689%,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90个基点报3.792%,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62个基点报4.252%,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80个基点报4.828% [1] - 欧债收益率多数下跌,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2.1个基点报4.544%,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1.6个基点报3.294%,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个基点报2.628%,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4个基点报3.420%,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8个基点报3.198% [1]
中金公司 政治局会议联合解读
中金· 2025-08-05 0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运用财政政策,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聚焦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等政策,虽美国关税政策增加出口不确定性,但上市公司以内需为主,稳增长政策落地有望支撑企业盈利,二季度债券收益率预计下行,投资可关注内需、科技等板块[1] 各部分总结 宏观政策 - 财政政策加快运用,2025 年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截至 4 月 25 日,进度分别为 25.6%和 25.8%,预计 5 - 6 月债券发行提速,以防范风险和解决欠款问题[1][3] - 货币政策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创新结构性工具,美元贬值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为降息提供空间[1][5] - 消费领域通过金融工具加强支持,以“两新”为抓手推动消费增长[6] - 房地产聚焦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住建部计划扩大规模,提出高品质住房供给及优化收储政策[1][7] -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足财政和货币政策[10] 行业影响 - 美国关税增加中国出口不确定性,但上市公司对美出口占比 3% - 4%,整体海外收入占 10%,部分领域有关税豁免,稳增长政策落地有望支撑盈利[12][13] - 二季度债券收益率有下行空间,可能出现交易窗口期,受货币政策放松、财政供给变化等因素影响[14][16] - 内需相关板块如消费类龙头、电信板块,以及中长期科技进步和国产替代概念值得关注[15] 不同行业情况 - 家电行业 2025 年政策延续补贴,新增产品,提升空调补贴台数上限,优化参与门槛;中国家电产能和产业链优势明显,将加强海外布局[36][38] - 建筑建材行业实物工作量落地理想,3 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长 2.5%,地方化债政策改善企业现金流,推荐水泥、消费建材、建筑央企等板块[28][30][31] - 科技硬件行业受政治局会议支持科技创新等指示影响,中美关税加速国产替代,关注自主可控、消费电子、端侧 AI 硬件等方向[32][33] - 有色金属市场面临需求、供应、货币等多方面挑战与机遇,投资策略优先选黄金,再考虑工业金属和小金属[39][41] - 大宗商品市场呈风险偏好和成本支撑状态,国内需求政策对冲外部冲击,工业金属消费受外部冲击有压力,稳增长政策有托底作用[44][45] - 国内能源供应受关税反制影响有限,石油消费预计提前见顶;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部分谷物进口下滑,需注意巴西干旱影响[46][48]
大摩闭门会-政治局会后,中美变局前?-原文
2025-08-05 03:1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宏观策略、科技硬件、AI芯片、房地产、出口贸易 - 公司:英伟达(NVIDIA)、AMD、华为、Meta、微软、苹果、中通、Sunny Optical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中美市场变盘风险** - 短期市场调整:6月底以来中美股市调整,主因经济基本面走弱预期及政治局会议政策真空[1][2] - 离岸中国市场(港股、中概股)表现弱于全球新兴市场及标普500,A股韧性更强[3][4] - 政策预期差:7月政治局会议未出台增量政策,市场情绪受挫[5] **2 中美关系与贸易风险** - 短期不确定性:美国对中俄贸易关系施压,威胁加征100%关税;印度关税条款含对俄惩罚性成分[6][7] - 中长期可控:稀土牌、科技领域谈判(如芯片)或缓和冲突,但无显著改善预期[8][9] - 贸易协议脆弱性:美欧、美日协议框架性为主,能源采购量超美国供应能力,易引发毁约或关税反弹[16][17] **3 科技与AI竞争** - 芯片供需:英伟达中国AI芯片需求约15-20B USD,AMD约3-5B USD;国产GPU(如华为)性价比提升但性能仍存短板[43][44][45] - 产业链迁移:2018-2024年美进口中国科技硬件占比从88%降至80%,组装环节向东南亚转移(Phase 1),零部件区域化生产(Phase 2),但美国本土化生产难度高(Phase 3)[50][51][54][55] **4 中国经济与政策** - 反内卷深化:政策重心转向财税改革、消费再平衡,但短期见效慢;社会福利改革(如生育补贴)加速[18][19][22] - 房地产分化:一二线土地成交稳健,三四线库存高压;政策门槛高致政治局会议未提增量措施[30][31] - 出口放缓:7月对美集装箱货运量骤降,PMI新出口订单近12月次低,关税压制下二次探底风险[28][29] **5 美国经济与资产** - 经济下行压力:非农就业大幅下修,内需增长仅1.1%;关税推升CPI压制消费[24][25] - 资产溢价动摇:货币宽松、财政刺激、全球化三大支柱减弱,长期估值溢价或受冲击[25][26] --- 其他重要内容 - **社会感知指数**:二季度再次下滑,反映通缩压力与企业利润走弱,推动政策调整[37][38] - **科技供应链三阶段迁移**:组装→零部件区域化→美国本土化(仅高附加值产品可行)[53][54][56] - **投资建议**:短期规避新消费板块抄底,关注8月后政策窗口(如四中全会、中美谈判进展)[13][14] --- 数据引用 - 美国进口中国科技硬件:2018年88B USD → 2024年80B USD(-10%)[50][51] - AI芯片需求:英伟达15-20B USD,AMD 3-5B USD[43] - 美国上半年内需增长: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