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按下“加速键”
江南时报· 2025-07-24 22:46
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构建"4916"发展体系 包含四大产业方向、九条产业链和16个集聚区 [1][2] - 2027年目标为规上数字文化企业突破3000家 营收达8000亿元 占规上文化企业总营收超40% [1][3] - 计划包含六大方向、17个方面和90余项具体举措 [3] 产业体系架构 - 四大产业方向为数字视听(2024年营收3158亿元)、数字信息传媒(2033亿元)、数字出版(322亿元)和数字文娱(416亿元) [2] - 九条产业链包括网络视听、广播电视、电影、动漫、互联网信息、数字传媒、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和数字文娱 [2] - 16个集聚区包含13个区域类和3个单体类集聚区 [5] 企业发展目标 - 2024年规上数字文化企业2270家 营收5929亿元 占规上文化企业总营收37% [4] - 2027年营收超十亿企业达120家 超百亿企业10家 [3] -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推动数智转型 包括"数智新华"行动和"荔枝智媒中心"建设 [4] 产业载体建设 - 重点培育无锡"国乐之城"、常州捷成视听AI科创园、南通东布洲动画基地等特色园区 [5] - 推动园区提档升级 建设国家级园区 [5] - 3个单体类集聚区分别由省广电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导 [5] 科技创新方向 - 强化关键技术攻坚 聚焦生成式AI、大数据、元宇宙等重点方向 [6] -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二 研发投入强度达3.3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0% [6] - 建设文化类重点实验室 目标为国家(部)级10个 省级30个 [3][6] 数据要素开发 - 实施"数字文物百宝箱"计划 建设"云上博物"数字博物馆 [7] - 探索数据产权分置机制 推动文化数据开发利用 [7] - 支持文化企业申报可信数据空间项目 [7] 产业生态优化 - 实施"四美江苏"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计划 [8] - 发展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8] - 强化金融服务 开发适合数字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 [10] 实施保障机制 - 建立统计监测体系 及时调整优化政策 [11] - 各设区市聚焦本地优势产业 实行"一区一策" [11]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10]
数字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江南时报· 2025-07-22 14:00
数字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全省2027年营业收入冲刺8000亿元 江南时报讯(记者 毛艳) 近日,《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 计划》)正式印发,为全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根据计划,到2027年,江苏规模以上数字文化企业 将突破3000家,营业收入有望达到8000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营收比重将超40%。7月21日,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 专题辅导解读会同步召开,对《行动计划》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为计划的有效落地保驾护航。 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江苏将充分发挥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专项工作机制作用, 统筹协调全省数字文化产业的规划布局、政策研究、项目建设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同时,建立数字文化产业统计监测体 系,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 各设区市将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在重点企业培育、产业载体建设等方面健全机制、落实举措。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所在 地(单位)则要按照"一区一策"原则,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细化落实举措,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行动计划》立足江苏文化产业现 ...
齐鲁文化大模型获国家网信办“双备案”,系全省文化领域首个
齐鲁晚报网· 2025-07-15 11:41
齐鲁文化大模型获批上线 - 齐鲁文化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审查,成为山东数字文化集团第二个获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大模型,也是全省首个获得"双备案"的文化大模型 [1] - 该模型以山东文化数据库为依托,采用"一底、三层、四库"架构,具备文化基因解码、知识问答、历史名人对话等八大重点功能和多种体验新生态 [1] - 项目已写入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入选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1] 山东省大模型备案情况 - 截至文档日期,山东省已有17个大模型通过备案,包括浪潮海若大模型、壹点天玑大模型、元法大模型等 [3] - 齐鲁文化大模型备案号为Shandong-QiLuWenHuaDaMoXing-202505140013,备案时间为2025年7月10日 [3] - 浪潮集团旗下多个大模型通过备案,包括海若大模型、知业大模型、海岳大模型等 [3]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技术布局 - 公司依托三个省级实验室(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省数字文化创新实验室、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开展技术研发 [4] - 已推出"壹点天元"元宇宙平台、"壹点天玑"传媒大模型、"壹点天眼"内容风控平台等多个拳头产品 [4] - 打造了"文渊"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繁星"智能体开发平台等数智应用平台 [4] 公司研发实力与资质 - 公司及权属企业已申请国家专利5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0余项 [4] - 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瞪羚企业等三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或资质 [4] - 承担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省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 [4]
“穿越”三千年 “触摸”甲骨文
河南日报· 2025-07-11 23:20
文化科技融合 - 河南日报社联合原力数字科技公司制作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殷商文明 [2] - 作品强交互性设计允许观众"亲手"挑选龟甲、观看占卜预言、体验商代生活场景,增强沉浸感 [2] - XR技术将甲骨文从历史遗存转化为"数字生命体",结合"溯源·见证"和"活化·焕新"展区形成时空走廊 [2] 文化IP开发 - "了不起的甲骨文"是河南日报社自主打造的重点文化IP,系列报道通过全媒体矩阵传播,海内外阅读量超80亿次 [2] - 展览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重要活动,吸引大量香港市民及青年参与体验,现场排队持续至夜晚 [2][4] - XR电影首映后引发广泛反响,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评价其为"活化"甲骨文的文化教育教材 [2] 市场反响 - 8岁儿童梁柏熙等体验者通过XR设备与甲骨文互动,产生"触摸历史"的直观震撼效果 [2] - 香港现代水墨画会会长陈成球体验后表示有意向实地探访河南,体现文化共鸣转化为潜在旅游需求 [3] -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梁珈翘等青年群体惊叹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呼吁更多同龄人参与体验 [4]
多地加码数字文化产业 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证券日报· 2025-07-06 16:20
政策支持 - 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对委托在渝企业提供数字内容技术服务且费用达2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给予15%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 - 多地出台新政策举措加速数字文化资源规模化和集成化进程,利好文化消费新场景解锁 [1] -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企业发展 [2] 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约为48684亿元,预计2024-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2029年将达到97464亿元 [3] - 数字文化产业涵盖网络视听、数字动漫、游戏电竞等多个细分赛道 [2] - 当前产业呈现微短剧强势"出海"、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等特征 [3] 地方发展举措 - 多地将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发力点放在企业上,包括促成文化企事业单位项目合作、给予高额补贴、成立科技项目鼓励技术攻关等 [1] - 地方相关部门通过多元化举措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2] 行业挑战与建议 - 产业面临技术应用碎片化、产业集聚效应弱、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短板 [3] - 建议建立"政策引导、平台赋能、龙头企业引领、协会服务"联合工作机制,推动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3] - 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数字版权保护力度 [3]
新疆克孜尔石窟加强数字化保护 科技复原壁画光彩
人民日报· 2025-06-30 21:58
克孜尔石窟现状 - 克孜尔石窟是我国现存开凿时间最早的大型石窟,现存洞窟349个,其中107个洞窟有壁画,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探险队劫掠导致近500平方米壁画被揭取,涉及59个洞窟 [1] - 现存壁画面临残缺、烟熏等严重保存问题,修复难度大,四五平方米壁画需耗时两个多月 [1] 壁画复原技术进展 - 2002-2016年研究人员从海外20余家博物馆收集487块壁画高清图片,通过数字化拼图技术完成图像复原,2020年出版《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收录1200余幅图版 [2] - "探元计划"联合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等机构,运用太赫兹、X射线、大语言模型技术实现烟熏壁画的智能识别与补全 [2] - 浙江大学团队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第161窟烟熏壁画进行无损检测,成功提取被覆盖的颜色层信息 [2] 数字化修复实践 - 第38窟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补全大面积残损壁画,突破传统人工修复效率瓶颈 [3] - 数字新疆集团通过AI技术开辟石窟数字化保护新路径,解决修复效果不理想问题 [3] - 现代科技应用使龟兹风格壁画元素(如菱形格、同心圆)得以数字化重现 [3]
供需合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出海
经济日报· 2025-06-26 22:07
政策支持 - 国务院明确提出发展游戏出海业务 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 发行 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 [1]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海外年轻用户喜爱的产品 [3] - "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开拓海外文化市场 鼓励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2163.35亿元 同比增长3.31% [2] - 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9% [2] - 2024年第一季度微短剧出海市场海外热门短剧应用下载总量超过3766万次 环比上涨92.3% [2] - 广东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40% 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海南自贸港数字文化出海产业园聚集近2000家游戏企业 预计年营收额近400亿元 [2] 行业挑战 - 部分企业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 海外市场推广 运营及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 [3] - 兼具文化素养 技术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3] - 数字文化产品创新性有待提高 部分产品对中华文化内涵挖掘尚浅 [3] - 欧美 日韩等国家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起步早 发展成熟 我国企业文化品牌溢价能力较低 [3] 发展建议 - 推出高质量数字文化精品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产品创新性与科技含量 [4] -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打造更具中国特色 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4] - 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海外市场调研 提高本地化运营水平 [4] -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加强宣传推广 提升消费者认知度与认同感 [4] - 鼓励高校开设数字文化国际传播课程 支持社交媒体达人 留学生等成为民间文化使者 [4] - 鼓励海外用户建设文化产品社区 将受众体验反馈纳入创作循环 [4]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快讯· 2025-06-23 08:26
平台上线与业务范围 -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支持马头琴演奏和昆曲演绎等声音资产注册确权[1] - 平台当前专注于国有声音资产整合 涵盖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声音文物及昆曲秦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 交易环节包括注册和购买版权等权益 并利用AI大模型开发含声音元素的新文化产品[1] 资产类型与转化机制 - 声音资产经评估后可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文化产品 形成数字化资产交易体系[1] - 平台整合盘活文物级声音资产 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未来发展计划 - 平台计划明年向企业和个人开放 实现声音相关数据资产与数字资产的注册交易功能[1]
大众报业集团培育壮大数字文化产业再发动员令
齐鲁晚报网· 2025-06-20 15:49
大众报业集团数字文化产业战略 - 大众报业集团召开数字文化产业推进会 深入探讨前沿趋势并明确发展思路 为集团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中央宣传部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作专题辅导报告 集团党委书记毕司东出席并讲话 [1]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成立与定位 - 大众报业集团对旗下齐鲁传媒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剥离传统业务并注入数字文化资产 改建为山东数字文化集团 于4月1日正式挂牌 [2]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定位为省属大型文化企业 承担全省数字文化新基建使命 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文化产业集团 [2] - 集团以"传媒+文化"为主线 依托三大实验室 发力智慧媒体 数字文化 数字经济 数字科技 文化交易与投资五大业务板块 [2] 战略发展与目标规划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计划用3-5年成为大众报业集团重要增长极 实现"三个突破 两个升级 一个引领" [8] - "三个突破"指产业规模 技术创新 业务布局突破 "两个升级"指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升级 "一个引领"指成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标杆 [8] - 集团聘任高书生担任战略发展顾问 高书生长期参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制定 在数字文化领域有深厚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 [4][6] 业务发展方向与策略 - 集团重点在七个方向攻坚:产业布局 文化新基建 产品竞争力 盈利模式 深化合作 投融资 人才引育 [9] - 具体措施包括研发迭代科技硬核产品 探索平台型盈利模式 深化与央媒 科技企业 高校合作 实施"战略投资+产业整合"双轮驱动 [9] - 强调业态创新盯前沿 技术变现是重点 政府项目强底盘 市场开拓求发展的基本思路 [9] 组织保障与实施路径 - 要求建立适应数智化时代的领导班子 发挥"领"的效能 永葆"创"的精神 锤炼"专"的本领 [10] - 形成全集团支持数文集团发展的合力 强化资源配置 加强协同合作 数文集团需勇于担当 [10] - 强调数字文化产业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举措 需创新干 用力干 同心干 [7][10]
南通数字文化产业园开园 首批14家企业入驻
江南时报· 2025-06-18 14:40
园区开园及企业入驻 - 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崇开园)于6月16日开园,首批14家企业签约入驻,包括江苏广电、腾工智能、伏羲科技等 [1] - 入驻企业涉及AI影视制作、数商支付平台等前沿领域 [1] - 园区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以数字文化为核心产业 [3] 产业发展规划 - 园区计划未来十年集聚上百家企业,构建全链条数字文化生态圈 [3] - 聚焦AI+应用,涵盖上游内容创作、中游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下游平台分发等全产业链 [3] - 目标打造南通乃至长三角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1] 政府及合作方支持 - 南通市委常委陈冬梅强调园区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务实之举,将为数字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 [1] - 中关村信息谷创始人石七林表示园区是南通对数字文化、数字影视、AI+应用产业高度重视的体现 [1] - 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提出"视听崇川"计划,承诺提供暖心政策、舒心配套和贴心服务 [2] 技术与创新展示 - 《2025崇川游览记》AIGC视频展示AI虚拟主播"苏小游"与城市地标融合的新型传播模式 [2] - 数字影视产业发展恳谈会吸引海直播传媒、一起拍电影等企业探讨行业趋势与合作机遇 [2] 区域优势与定位 - 崇川区拥有江海风光与都市风貌交织的"天然影棚",定位为流量高地、成本洼地和掘金宝地 [2] - 园区由崇川区与中关村信息谷联合打造,旨在成为南通数字文化新地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