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

搜索文档
苏垦农发: 苏垦农发关于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09:12
业绩说明会安排 - 会议将于2025年5月28日15:00-16:00通过上证路演中心视频直播及网络互动方式召开[1][2] - 投资者可提前于2025年5月21日至5月27日16:00前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提问预征集"栏目或公司邮箱skiad_ltd@163.com提交问题[1][3] 参会人员 - 董事长朱亚东、总经理丁涛、财务总监袁晓斌、独立董事单锋及董事会秘书李政将出席说明会[2] 会议内容 - 公司将针对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成果、财务指标与投资者互动交流[2] - 说明会内容限于信息披露允许范围内回答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2] 投资者参与方式 - 实时参与需在会议时段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2] - 会后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说明会主要内容及召开情况[3] 公司公告信息 - 2024年年度报告已于2025年4月23日披露[2]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已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2] 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李政及联系人曹季鑫可通过电话025-87772107或邮箱skiad_ltd@163.com咨询[3]
夯实丰收 端牢饭碗!小麦主产区增强服务保障 全力护航“三夏”机收
央视网· 2025-05-20 05:39
小麦收获进度与效率 - 湖北小麦主产区襄阳市536万亩小麦进入收获高峰期,当地统筹调度近4万台(套)农机设备[1] - 湖北已收获小麦750.3万亩,进度47.9%,同比快2.6个百分点,每亩平均有效穗数达30.33万个,同比增加0.28万个[3] - 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已收获小麦307.5万亩,预计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以上[5] 农机装备与技术应用 - 襄阳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购入大喂入量收割机,喂入量达每秒12公斤,显著提升收获效率[1] - 江苏预计投入耕种收烘等主要农机装备50万台以上,包括收割机13万台、烘干机3.7万台,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9%左右[13] 区域收割动态与调度 - 河南南阳邓州罗庄岗坡地小麦因降水少、气温高已提前收获,平地小麦处于灌浆晚期,预计3到5天后大规模机收[8] - 南阳小麦收割期提前导致跨区机手改变原计划,直接转至南阳作业[10] 跨区农机服务优化 - 南阳将"三夏"服务台增至64个,提供爱心服务包(含风油精、毛巾等)及路线推荐、维修、供油咨询[11] - 江苏组织农机应急作业机具摸底与集中检修保养,确保夏收夏种顺利开展[11]
开着“飞机”去种田
金融时报· 2025-05-20 03:13
农业机械化发展 - 山东蓬莱种植大户孙亮祖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小块土地整合为765亩规模化农田,并投资150万元购置80余台大中型农业植保机械,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 [1] - 机械化作业显著提升效率,麦收季农机服务覆盖周边2500余亩农田,带动40多户劳动力就业,年产优质玉米与小麦突破13万斤 [2] - 农业植保无人机应用成为新趋势,具备40公斤载重、190公斤/分钟推料速度、9米播幅等性能,可减少作物损耗并替代人工完成撒药、播种、浇水等作业 [2] 智慧农业转型 - 孙亮祖在果蔬食品博览会上引入农业植保无人机技术,通过APP远程操控实现"轻快活"式田间管理,计划开展小麦、玉米与大豆联合种植 [2] - 烟台农商银行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智慧农业融合,提供选苗育种、农机购置、农资采购等全周期链式金融服务 [3] 金融支持农业 - 蓬莱农商银行3天内发放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决孙亮祖种苗化肥采购资金缺口 [3] - 烟台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达1087.75亿元,较年初新增17亿元,通过绿色通道极速审批春耕贷款,建立播种-仓储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 [3] - 长岛、栖霞农商银行开设专属服务窗口,保障春耕备耕资金结算需求 [3] 农业风险与应对 - 规模化种植面临自然灾害风险,例如大旱导致520亩土地仅收获1.4万斤麦子,次年通过农商银行贷款打10口机井解决灌溉问题 [1]
【私募调研记录】凯丰投资调研诺 普 信
证券之星· 2025-05-20 00:13
公司业务进展 - 蓝莓业务品牌化与渠道建设取得进展 渠道满意度提升 出口渠道逐步打开[1] - 蓝莓种植端存在技术突破空间 包括人才培养和保鲜技术提升[1] - 海外市场布局重点在东南亚 日本和俄罗斯等地区[1] 市场与价格趋势 - 蓝莓价格长周期内将缓慢逐步整体下行 市场更加良性[1] - 存在品种 品质 季节和空间上的差异化机会[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通过卖好 品牌 渠道和计划等营销策略应对价格波动[1] - 种植在最优区域以降低成本[1] - 最高端品牌"爱莓庄"主攻高端市场 品质更好且溢价较高[1] - 云南拿地存在难度但政府支持是最快方式 公司拿地有优势[1] 成本与产能 - 尽管产量增加 但种植质量提升 人才储备和科技研发创新导致成本上升[1] 核心竞争优势 - 科学技术创新优势显著[1] - 病虫害防治能力突出[1] - 结构化优势明显[1] - 合伙事业体系完善[1] - 系统化规模化工具应用领先[1] 投资机构背景 - 调研机构为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专注于全球大宗商品 债券和权益类资产的宏观对冲基金管理[2] - 公司管理的多只阳光化基金产品业绩与规模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2] - 拥有50余人的高水平投研团队 专注于宏观和产业基本面研究[2] - 产业研究覆盖国内外期货市场主要交易品种[2]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增至114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9 22:11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建设 - 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新建4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聚焦湿地生态修复 鹅健康养殖 大豆遗传改良和寒地作物高产技术等领域 [1] - 工作室将推动黑龙江省在农业和生态特色领域开展开创性研究 助力高质量发展 [1] - 截至目前 黑龙江省共有114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5] 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 保留原始面貌 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自然遗产意义 [2] - 保护区拥有2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2] - 武海涛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室将开展退化湿地修复 濒危物种保护 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方法 [2] 鹅健康养殖产业 - 黑龙江省鹅养殖数量达4000余万只 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 [3]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拥有2000余只籽鹅保种群 承担20余项课题 制定10余项地方标准 [3] - 刘春龙鹅健康养殖工作室将研究高寒地区鹅规模化舍饲模式 解决品种选育 饲料供给 疫病防控等关键问题 [3] 大豆遗传改良 - 孟凡立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工作室依托黑龙江圣丰种业建立 [4] - 圣丰种业拥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4] - 工作室将助力黑龙江省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提升大豆抗虫抗病育种水平 [4] 寒地作物高产技术 - 王洋寒地作物高产技术工作室依托北大荒农业庆丰分公司建立 [5] - 公司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 已开展大麦复种大豆栽培技术研究 实现"一地双收" [5] - 工作室将提升科研团队能力 加快高产技术攻关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
领军企业要当好科技创新发动机
经济日报· 2025-05-19 22:08
领军企业的科技创新角色 - 企业是打通技术和市场的关键角色,尤其是领军企业应肩负科技创新领头羊责任 [1] - 领军企业具有强大研发实力、核心技术优势、高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是创新体系重要力量 [1] -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1] - 广汽埃安联合上下游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实现零部件生产与整车制造紧密协同 [1] - 新希望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培育高蛋白玉米,减少对进口大豆依赖 [1] 领军企业的创新挑战 - 部分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中创新主导权不足,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 [1] - 部分企业间沟通机制和共享机制不完善,出现联手反而失手的现象 [1] 政府政策导向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2] 领军企业的创新策略 - 企业需从"追赶式"创新转向"定义式"创新,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2] - 资金方面需确保充足稳定的长期研发投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向创新链前端延伸 [2] - 人才方面需完善薪酬绩效、评价考核和容错机制,吸引技术骨干、复合型人才和国际专家 [2] 领军企业的产业转型角色 - 企业需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敢于承担高风险、长周期的科研项目 [2] - 需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2] - 需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和引领市场需求 [2] 领军企业的协同作用 - 企业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速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转化 [3] - 需发挥"链主"作用,拉动上下游协同技术攻关,形成"大企业搭台、小企业创新"的生态 [3] - 大企业可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向中小企业共享资源和能力,降低其创新成本 [3]
金融保险气象科技赋能,助力茂名荔枝防灾减损稳价
南方农村报· 2025-05-19 13:32
金融保险气象科技赋能荔枝产业合作 - 六方签署《金融气象科技赋能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包括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茂名市人民政府、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招商期货有限公司 [2][3][4] - 合作聚焦荔枝产业防灾减损、气象指数和天气衍生品、指数保险等领域,创建"农业+气象+金融+科技"新模式 [7][8] - 金融保险行业在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为茂名荔枝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6] 高州荔枝金融气象基地建设 - 六方将推进高州荔枝气象网站建设,联合开展荔枝生产科技攻关,建成国家级基地 [10][11][12] - 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优化茂名荔枝观测站网布局,汇聚金融机构、气象部门、科研院所等资源 [14][15] - 基地将开展荔枝生产评判、气象灾害评估、气候指数保险研发等工作,提供精准气象数据监测和灾害预警 [17][18] 各方协作支持基地建设 - 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科技项目、人才资源和科研经费支持,开发荔枝气象服务产品 [19][20]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荔枝生产、灾害防控、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21] - 茂名市人民政府统筹基地建设和运行保障,提供项目落地和政策支持 [22][23] 荔枝气象指数与衍生品开发 - 广东省气象局搭建荔枝气象指数,制定年景评价标准,推动成果纳入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 [26][27][28] - 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联合开发荔枝气象指数产品,推动保险产品落地实施 [29][30] - 招商期货有限公司设计荔枝气象指数衍生品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期货衍生品交易 [37] "保险+期货"创新服务模式 - 人保财险与招商期货开展"保险+期货"服务模式,形成风险分散闭环 [31][32] - 该模式结合保险保障功能与期货风险管理功能,有效管理荔枝大小年风险敞口 [33] - 茂名市政府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推动荔枝气象指数保险转为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种植户成本 [34][35] 金融创新助力产业振兴 - 招商期货提供投研、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等服务,推动期货衍生品交易 [36][37] - 通过金融创新手段,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37]
亚盛集团: 亚盛集团关于2024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9 09:16
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19日10:00—11:0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2024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 [1] - 公司董事长连鹏、总经理姜有军、独立董事张金辉、财务总监苟佛红、董事会秘书范可奕出席说明会并与投资者沟通交流 [1] - 说明会前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站"提问预征集"栏目及邮件方式提前征集投资者问题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种植农产品增产但受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净利润有所下降 [2][3] - 公司表示经营情况符合预期具体数据详见2025年4月26日公告的《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2][3] 未来盈利驱动因素 - 公司将聚焦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农业种植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 - 产业链前端加快微生物菌肥研发推广应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方式并布局多元化制种产业 [2] - 产业链后端积极开展马铃薯、辣椒、甜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强全产业链发展优势 [2] - 持续聚焦科技引领与智慧农业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业务 [2] 行业发展前景 - 农业种植业作为农业生产基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农业发展基石 [3][4] - 国家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高度重视每年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行业发展 [4] - 公司认为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4] 行业可比性 - 农业种植行业受地域、种植环境、产品结构、成本要素等因素影响较大行业间可比性较低 [3]
粮食ETF(159698)受益稳产政策与成本改善,机构看好农业链
新浪财经· 2025-05-19 01:59
市场表现 - 粮食ETF(159698SZ)上涨046%,关联指数国证粮食(399365SZ)上涨015% [1] - 成分股表现分化:荃银高科上涨208%,雪榕生物上涨417%,承德露露上涨431%,海大集团上涨068%,华绿生物上涨301% [1] 行业基本面 - 全国春灌面积达36亿亩,5230处大中型灌区灌溉25亿亩,山西河南等受旱区域供水超17亿立方米 [1] - 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达295亿,较2023年增加1370万,为连续第六年增长 [1] 券商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结构性复苏,乳制品和调味品板块需求温和修复,利好承德露露等食品加工企业 [2] - 头部农业企业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及锁价能力对冲原材料波动风险,逻辑适用于海大集团等龙头 [2] 关联标的 - ETF产品:粮食ETF(159698)及联接基金(A类021086,C类021087,I类022848) [2] - 成分股涵盖大北农、隆平高科、北大荒、荃银高科、海大集团等种业及农业企业 [4]
金融赋能 助力“湘米”更“香” 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向恒
金融时报· 2025-05-19 01:48
粮食安全与金融支持 - 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10亿斤左右,水稻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1] - 湖南监管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截至2024年末湖南银行机构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535.3亿元,同比增长20.7% [1] - 2024年湖南水稻保险金额460.1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湖南银行机构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413.6亿元,同比增加94亿元 [2] - 创新"高标准农田+"多种模式,解决抵(质)押不足问题 [2] - 探索开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险、农业工程安责险等保险服务 [2] 农业科技装备支持 - 2024年湖南银行机构累计向1.1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农机贷款52.6亿元 [2] - 鼓励发展农机装备融资租赁,促进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 [2] - 满足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研发、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合理融资需求 [2] 农业保险创新 - 建立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生产地域风险地图,划分14个市州为5类风险区域 [3] - 全面推行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创新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等产品 [3] - 建立保险、气象与应急等多元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 - 湖南辖内有信贷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建档评级全覆盖 [3] - 开展"百行联万户"融资对接,组织银行机构进村上门提供融资服务 [3] - 2025年一季度发放春耕备耕贷款205亿元 [3] 种业振兴支持 - 2024年湖南银行机构累计向4.2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种业贷款124.3亿元 [4] - 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将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信贷准入重要参考因素 [4] - 支持优质种业领军型企业和优势特色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4] 未来工作重点 - 持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投入,保障粮食生产信贷资金和保险保障需求 [5] - 加快产品服务创新,推出更多"接地气"的产品 [5] - 推动信贷与担保、保险形成合力,完善地方风险补偿机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