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肥一体化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威海:化肥农药做“减法”,农业效益增“加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5 15:25
在化肥控量增效方面,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播种前和苹 果施肥前,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意见,引导农民按需施肥,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覆盖面保持在90%以上;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市建设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主要农作物 水肥一体化"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样板片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全市累计应用水肥一体化面积46 余万亩。 在农药减量增效方面,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力度。组织指导全市40多个测报点对162种病虫开展 调查监测,做好常规病虫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病虫预报,截至目前,已发布市级病虫情报90 期;加强科学精准用药技术指导。根据各时期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情况,及时印发技术指导意见,同时 在重大病虫和主要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电视报道、微信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农民群众示范推广重大病 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群众科学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发现一点、防控一面,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 暴发流行;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打造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示范推广生态调控、生 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指导农户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 ...
丰收节里看“丰”景 供销力量促“收”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6:58
金秋时节,沃野流金,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从东南沿海到东北平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各地供销合作社以"庆丰收·供 销合作社助农增收"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服务领域优势,搭建产销对接"快车道",助力农民把"田 间丰收"转化为"手中收成",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农服务初心。 北京市供销合作社搭建全国农特产品展销平台,内蒙古文旅资源进京推介。 沃野机声隆 服务促丰产 正值丰收季,稻谷飘香,农机轰鸣。各地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队穿梭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填涂农民丰收节的喜悦底色。从提供全程机械化托 管,到创新土地"三方共耕"经营模式,再到送农资农技下乡,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正让农业生产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五星村,广袤田野上的玉米褪去青绿、染上金黄,一场特殊的玉米单产提升观摩会在此拉开帷幕。在中国农资・(赤峰)为农 服务中心农技团队的全程指导下,2000亩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示范田,在遭遇前期不利气候影响下,仍实现湿粮平均亩产1200公斤的好成 绩。 "多亏了服务中心推广的新技术!" 五星村党支部书 ...
创新“现代农业主体+”金融支持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为增产技术推广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时报· 2025-09-11 06:3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吉林省委明确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聚焦科技兴农 推广水肥一体化与密植等增产技术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1] -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开展金融助推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地专项行动 通过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为技术推广注入金融活水[1] 信贷支持模式 -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担保物缺失问题 创新现代农业主体+信贷模式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2] - 通过县委组织部提供5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作为保证金 授信额度根据土地入社托管面积科学浮动[2] - 设立专项支农再贷款额度10000万元 并落实财政贴息政策 使相关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85%[2] 保险保障机制 - 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投保玉米种植完全成本保险或商业性玉米收入保险 构建风险保障屏障[3] - 完全成本险保险金额约1.12万元/公顷 保费约900元/公顷 覆盖生产成本风险[3] - 收入险保险金额约2万元至2.4万元/公顷 保费1000元至1700元/公顷 强化收益保障[3] - 保险机制提升信用等级 为还款提供增信凭证 降低信贷准入门槛[3] 期货工具应用 - 中信期货联合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安华农业保险开展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 将玉米期货工具融入收入保险[4] - 通过统一保单在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 解决零散农户抗风险能力弱问题[4] - 2024年因价格下跌触发赔付 价格端赔付金额达99万元 赔付率227.86%[4] - 累计投入6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 带动839户农户 为9000余吨玉米提供价格下跌及减产风险保障[4] 技术推广成效 - 金融支持模式有效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规模化应用 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和防灾抗灾能力[4] - 中信期货通过金融助农工具箱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性和农业安全性贡献期货智慧[5]
中信期货参与“吉林松原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项目”入选达沃斯论坛典型案例
期货日报· 2025-09-03 03:36
项目概况 - 中信期货参与的松原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项目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典型案例集 [1] - 项目于2022-2024年连续三年在吉林松原落地开展 由嘉吉捐赠100万美元与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发起 吉林省地方政府组织实施 中信期货与安华保险等多方参与推进 [2] 创新模式 - 构建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与"保险+期货"收入险的综合性农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2] - 项目改变了当地农户生产方式 重塑农业增收认知 在节水节肥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绿色成效 [2] - 通过模式创新、金融创新和跨部门协作提高农户抵御气候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2] 政策影响 - 项目撬动吉林省政策力量 2025年6月5日吉林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收入险可采用期货价格进行对冲 [2] - 标志着吉林扶余风险管理项目对当地农业保险起到引领作用 [2] 国际认可 - 世界经济论坛高度评价项目为中国及全球面临类似农业风险挑战地区提供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板 [2] - 获得国际权威平台对项目可复制性和市场导向性的高度认可 [1] - 彰显中国在运用水肥一体化及金融工具服务水资源及粮食安全方面的创新路径 [1] 战略意义 - 项目节约水资源 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性与实效性获得国际级背书 [3] - 展示中国金融业助力乡村振兴能力 [3] - 为全球农业风险管理提供可借鉴的中国经验与解决方案 [2]
农垦系统应用面积达2500万亩左右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13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 农垦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2500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850余万亩 [1] - 带动地方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约700万亩 [1] - 形成涵盖玉米 小麦 大豆 油菜等作物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1] 技术模式创新成果 - 发布26项集成创新的技术模式 覆盖前期规划至节本增效全环节 [1] - 吉林农垦和大兴安岭农垦的大豆水肥一体化模式采用微灌施肥 无人机航拍建模 三级管网布局和智能灌溉系统 [1] - 实现亩均增产20%左右 增收150元以上 [1]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扩大技术应用范围 [2] - 优化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 分作物选择适用施用方式 [2] - 通过垦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 [2] - 采用设施共建 技术输出 设备共享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技术应用 [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国深入推广应用 农垦系统应用面积达2500万亩左右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05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 水肥一体化技术从农垦系统发端并逐步推广至全国,目前已成为提升粮油作物单产的关键技术 [1] - 农垦系统应用面积达25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50万亩,并带动地方应用约700万亩 [1] - 已形成涵盖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1] 技术模式创新成果 - 活动期间发布26项集成创新技术模式,覆盖前期规划、工程建设、系统运维等全环节 [1] - 吉林农垦和大兴安岭农垦的大豆水肥一体化模式采用微灌施肥、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技术,实现亩均增产20%、增收150元以上 [1] 未来推广计划 - 农业农村部将聚焦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扩大技术应用范围,推动粮油单产提升 [2] - 农垦系统将优化工程设计、分作物选择施用方式,并加强垦区与科研院所合作 [2] - 通过"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以设施共建、技术输出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技术应用 [2]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千里沃野展新姿
内蒙古日报· 2025-08-12 09:48
核心观点 - 阿荣旗通过现代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和打造产业集群 实现经济稳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1][3][9][10][13] 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37.72亿元 同比增长7%[3]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3]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4%[3]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9%[3] 农业科技应用 - 大型智能精准喷雾控制系统实现毫米级精度喷洒 覆盖19垄农田[3] - 植保无人机日作业面积达1200亩 取代传统背负式喷雾器[5] - 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12个乡镇18个村 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8] - 玉米亩均减少化肥用量2-3公斤 节水120-150立方米 单产提高100公斤以上[8] - 大豆亩均减少化肥用量2-3公斤 节水50-100立方米 亩均增产20-50公斤[8] 特色产业发展 - 发展柞蚕 大鹅 道地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9] - 借助呼伦贝尔区域品牌推动冰香稻 烤鹅等农副产品走向全国[9] - 搭建网红孵化+电商培训+企业供需合作平台 发展电商产业[9] - 大力发展沙棘 中草药 全产业链食用菌种植等林下经济[9] 产业集群建设 - 打造粮食 乳肉 绿电等百亿产业集群[10][13] - 粮食产业集群扶持淳江油脂 新发米业等企业开发大豆蛋白 稻米深加工产品[13] - 乳肉产业集群推动伊利扩能升级 今牧乳业投产运营 开展奶公犊育肥试点[13] - 绿电产业集群与华能 中国能建 江西赣锋等企业合作 推进100万千瓦风电 40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13] - 配套发展风光制氢 绿色甲醇等下游产业 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13] 服务体系创新 - 搭建旗乡村三级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10] - 生产端开展耕种防收全程社会化服务 供销端配送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10] - 信用端发放助农贷款 创新推行一村两作区模式[10] - 开发智能终端阿农宝APP 实现地块信息 价格评估 交易签约全流程线上化[10] 畜牧业升级 - 依托奥群优质肉羊产业集群 恒奥畜牧业生态一体化交易市场等项目引进优质种羊[10] - 推动肉羊向改良+育肥模式转变 实施肉牛交易+育肥[10] - 加快中荣牧业肉牛繁育基地续建 沃金牧业肉牛云牧仓基地 恒奥畜牧业一体化二期等项目建设[10]
科技追“丰”正当时 打赢“三夏”关键仗
科技日报· 2025-05-21 01:23
科技助力农业抗旱 -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种植大户采用耐旱小麦品种"洛旱22",其根系可达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在河南、陕西、山西等旱作区大面积推广[2] - 吉林省大遐畜牧场农业公司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传感器实现精准灌溉,每亩地可节约26吨水,提升水肥利用率[3]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马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高标准农田,灌溉条件便利,已浇灌4遍水,托管流转1.8万亩土地[4] 水利工程与水资源调度 - 河南省水利厅组织大中型水库下泄11.51亿立方米水量,235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23.9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843.44万亩次[4]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利用引洮供水工程,建立精细化调度体系,灌溉覆盖面积扩大至120万亩,缓解农作物"干渴"危机[4] - 定西市安定区采用覆膜保墒技术和智慧水利工程,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实现科学精准灌溉[4] 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 - 吉林省大遐畜牧场农业公司采用精密播种、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 -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双城村农技人员开展"一对一"指导,涵盖水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5][6]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指导农户科学浇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