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

搜索文档
158家首店涌入福建:厦门狂揽40%,福州贴身猛追
36氪· 2025-08-11 02:35
首店经济概况 - 首店经济作为商业市场的重要活力引擎,能有效吸引客流并通过差异化经营推动商业格局升级,已成为衡量区域商业繁荣度的重要风向标 [1] - 2025年Q2福建重点监测商场共落地158家品牌首店,从首店层级、区域分布及业态构成等维度分析 [1] 首店层级结构 - 首店层级呈现"金字塔式"结构:城市首店96家占比61%,省份首店59家占比37%,区域首店3家占比2% [2] - 3家区域首店分布于福州2家、厦门1家,凸显双核城市对高能级品牌首店的吸引力 [4] - 福建首店中厦门35家占全省59%,福州18家,两地合计贡献福建首店总量的90% [4] 时间分布特征 - 首店开业呈现"月度集中+单日井喷"特征:4月32家占20%,5月81家占51%(其中5月1日单日55家),6月45家占29% [5] - 节假日消费对品牌拓店策略影响显著,项目与品牌借势营销精准布局 [7] 商业项目表现 - SM厦门、厦门蔡塘爱琴海购物中心、漳州碧湖万达广场Q2引入首店均突破10家,其中后两者以14家并列领跑 [8] - SM厦门与厦门蔡塘爱琴海各有7家福建首店,碧湖万达广场福建首店仅1家,形成明显层级梯度 [8] - 另有7个项目引入5家及以上首店,包括厦门万象城、福州东百中心等 [8] 区域分布格局 - 厦门以63家首店占全省40%强势领跑,福州38家占24%居次席,漳州24家占15%跻身前三,三城合计贡献全省近80%首店资源 [10] - 首店分布呈现"核心集聚、梯次递减"特征,头部城市对优质商业资源虹吸效应显著 [12] 厦门市场表现 - 厦门首店规模同比暴增约163%(2024年Q2仅24家),其中福建首店超半数达35家 [13] - 厦门蔡塘爱琴海引入14家首店居首,包括7家福建首店;SM厦门引入13家位居第二,含7家福建首店 [13][15] - 零售业态28家占44%,餐饮24家占38%,文体娱等配套业态11家占18% [16] - 零售业态以服装品牌为主达21家,时尚生活类7家中美妆护理占4家 [18] 福州市场表现 - 福州首店规模同比下降约30%至38家,含2家区域首店、18家福建首店和18家福州首店 [19] - 餐饮首店18家占47%居首,零售13家占34%,二者合计贡献超八成份额 [19] - 福州东百中心引入6家首店领跑,东二环泰禾广场与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各引入5家 [19] 其他城市表现 - 漳州首店规模同比暴涨167%至24家,碧湖万达广场以14家占全市58%,餐饮品牌15家占63% [23] - 泉州保持平稳引入14家首店,中骏世界城以7家占50%;莆田引入10家首店,城厢和秀屿万达各引入4家 [24] - 宁德、南平、三明三城累计首店仅9家,其中宁德4家、南平3家、三明2家 [25][27]
深圳知名地标商场“上架”法拍平台 皇庭广场30.53亿元起拍
深圳商报· 2025-08-10 22:39
拍卖公告 -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于9月9日至10日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皇庭广场及相关附属设施 起拍价30 53亿元 评估价43 61亿元 [2] - 竞买人需额外承担标的物欠缴的管理费1631 87万元和水电费740 06万元 合计2371万余元 [2] 标的物详情 - 皇庭广场宗地面积42348 37平方米 证载建筑面积80608 64平方米(含地上商业14377 3平方米 半地下商业46417 76平方米 地下商业19813 58平方米) 测绘总面积136895 89平方米 土地使用年限至2042年10月7日 [4] - 该资产为皇庭国际子公司融发投资所有 位于深圳CBD核心区 被誉为"钻石之心" [4] 债务与法拍背景 - 2021年5月中信信托因借款合同纠纷申请查封皇庭广场不动产 查封期36个月 但商场经营未受影响 [5] - 融发投资2016年向中信信托借款30亿元 截至2021年3月逾期未偿还本金27 5亿元 债权后由光曜夏岚受让 [7] - 2022年皇庭国际两次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 参考价从74 93亿元降至56 2亿元 均未成交 [5] - 本次法拍涉及光曜夏岚与皇庭系企业(含融发投资 皇庭国际等)的借款合同纠纷 [6] 公司发展历程 - 皇庭国际成立于1983年 从零售商业转型地产开发 曾开发国企大厦 港逸豪庭等项目 [7] - 2013年公司首个商业地产项目皇庭广场开业 标志着进入商业地产运营领域 [7]
新模式、新业态“多点开花”!浦东消费场景持续焕新
搜狐财经· 2025-08-10 17:22
夜间经济与全民健身融合 - 浦东首次在夜间举办"全民健身日"主会场活动,并大规模加入市集项目,吸引市民体验,助力文旅商体展融合 [1] - "热力星光夜 88燃动趴"活动汇聚专业体育俱乐部资源,提供滑冰、光感射击、搏击等十余种运动项目体验,同时设置趣味运动项目如九宫格足球、发电单车等 [2] - 市集结合非遗展示(刺绣、瓷刻等)与特色手作、咖啡餐饮,联动周边商家推出乐购优享活动,丰富夜间文旅生活 [4] 体育消费综合体创新 -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暑期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6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1万人,夜场客流占比30% [6] - 耀雪冰雪世界举办全国首创室内雪地电音节"撒雪电音节",水世界"趣浪电音节"周末场均吸引超3000人参与 [6] - 港澳台及外籍游客占比同比提升300%,配套酒店周末入住率持续保持90%以上,暑期场内餐饮人均消费较平日增长20% [6] 星级酒店消费场景拓展 - 紫金山大酒店开设"社区食堂",以五星级品控标准提供平价餐饮,预约群增至七个,食材常提前售罄 [7][9] - 洲际集团旗下VOKO酒店推出社区摊位,手作大肉包等亲民餐饮打破"酒店高不可攀"刻板印象,强化情感链接 [9] 商业体文化IP创新 - 浦东嘉里城推出"诗行嘉里"夏日活动季,将《长安三万里》盛唐意象融入商业空间,通过"行、醉、观、留"四大篇章复刻电影美学场景 [10][12] - 活动设置李白NPC对诗擂台、唐代舞蹈表演及主题周活动(避暑宴、文酒会等),强化商业空间文化枢纽价值 [12] - 浦东嘉里城连续三年打造传统文化IP(2023年皮影季、2024年甲骨文季),本次活动将持续至9月7日 [14]
全球最大地铁商业万家丽尊客有道,引爆全球消费新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8-10 13:38
公司商业模式与定位 - 首创第四代新型商业模式“大而专、专而全、全而精” [4] - 打造日均客流超百万的世界级地标商圈 [4] - 全网话题阅读量超21亿人次,长期稳居各大平台商场热门榜TOP1 [4] 业态与规模优势 - 拥有全球最大地铁商业集群:包括黄金珠宝城、服饰城、建材家居装饰城、国际化妆品城、儿童用品城及超18万方地铁美食城 [7][10][25] - 11楼世界文化大观园承载人文底蕴,28楼停机坪为城市地标打卡点 [7][10] - 构建公交、地铁、高架及停机坪的立体交通网络 [10] 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合作 - 被商务部认定为“万家丽模式” [25] - 吸引世界贸易中心主席及CEO到访并签订合作协议 [25] - 接待德国前总统、新西兰前总理、塞尔维亚前总统等多国政要及皇室成员 [25] 消费者服务与活动 - 提供免费寄存、爱心服务驿站(雨伞/轮椅/药品)、强力冷气系统等无微不至服务 [17] - 家居建材广场承诺全市最低价,生活超市每周三会员专享8.5折 [19] - 定期举办“全民免单节”抽奖活动回馈消费者 [17][19] 文化传播与荣誉体系 - 向国际消费者及网红代表(如600万粉丝博主妙陈、巴拿马代表加西亚)颁发“购物文化达人”奖项 [7][10][12] - 通过达人创作在各大平台传播商业与文化魅力 [12] - 累计为245位消费者颁发7月份购物文化达人奖项(含45名最佳奖、100名优秀奖、100名参与奖) [12][13][15]
内地一半商场的租户销售额下降,高端商场恒隆广场走下“神坛”?
搜狐财经· 2025-08-09 15:03
核心观点 - 恒隆地产管理层认为"最坏的时候已过去",但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收入49.68亿港元(同比下滑19%)、股东应占纯利9.12亿港元(同比下跌14%),为2021年以来首次收入利润双下滑 [1][2][3] - 公司核心业务物业租赁收入46.78亿港元(同比下滑3%),物业销售收入1.61亿港元(同比暴跌87%),酒店业务收入1.29亿港元(同比增长84%但规模微小) [4][5][6] - 恒隆广场面临消费降级压力,部分商场租金下调导致收入下滑(如武汉恒隆广场收入跌36%、沈阳市政府广场跌37%),租户销售额最高跌幅达58% [8][9][10] - 公司债务压力显著,截至2025年6月现金69.05亿港元,借贷总额547.67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64.07亿港元),通过100亿港元银团贷款缓解流动性 [19][20][21] - 逆周期扩张策略下重金押注杭州市场,以30亿港元总租金拿下杭州百货大楼20年租约,但杭州恒隆广场预租率仅77%(商场)和22%(办公楼) [12][15][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9.68亿港元(同比-18.81%),营业总支出20.22亿港元,营业利润29.46亿港元(同比-4.78%),净利润9.12亿港元(同比-14.04%) [3] - 物业租赁营业利润33.46亿港元(同比-3%),内地市场贡献21.76亿港元(同比-2%),香港市场11.70亿港元(同比-4%) [6] - 物业销售营业亏损5700万港元(同比扩大418%),内地亏损2600万港元(同比-30%),香港亏损3100万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900万港元) [5][6] - 母公司恒隆集团收入52.02亿港元(同比-18%),股东应占纯利6.97亿港元(同比-22%) [24][25] 业务动态 - 恒隆广场取消内地商场"高端"与"次高端"分类,通过下调租金维持平均94%出租率,但天津/武汉/沈阳等商场收入下滑2%-37% [1][8][11]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增长10%(收入+1%),大连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增长13%(收入+10%),但武汉/沈阳市政府广场租户销售额分别下滑31%/58% [10] - 杭州项目为战略重点,武林商圈百井坊地块投资107亿港元(溢价率118.5%),计划建设购物商场、5座甲级写字楼及文华东方酒店 [12][17] - 在建项目包括无锡恒隆广场二期、上海恒隆广场三期扩建(2025年6月封顶)、香港寿山村道37号豪宅重建等,需持续资金投入 [21] 行业环境 - 杭州高端商业竞争加剧,除现有华润万象城、银泰in77外,SKP、新鸿基IFC等项目将于2025年后陆续开业 [17] - 消费降级趋势下奢侈品零售承压,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普遍下滑(5座商场跌幅1%-58%),租金策略转向"高入驻率优先" [9][11] - 港资房企普遍面临债务压力,公司通过217.53亿港元未提取信贷及188.26亿港元未提取票据补充流动性 [21][22]
深圳知名地标,30亿元起拍!曾被称“钻石之心”
南方都市报· 2025-08-09 05:53
深圳皇庭广场法拍事件 - 深圳地标商场皇庭广场将于9月9日在京东法拍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相当于评估价43.61亿元的7折 [1][2] - 标的物宗地面积42348.37㎡,证载建筑面积80608.64㎡,测绘总建筑面积136895.89㎡,土地使用年限至2042年10月7日 [2][3] - 竞买人需额外承担暂欠管理费1631.87万元和水电费740.06万元,合计约2372万元 [3] 项目背景与价值 - 皇庭广场位于深圳福田CBD核心位置,是地铁1、4号线上盖物业,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定位高端购物中心 [4] - 项目由国际知名设计团队打造,汇聚奢侈品牌、旗舰店、高端餐饮等业态 [4] - 2013年开业,是皇庭国际首个商业地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2016年30亿元信托贷款 [8][9] 债务与法拍原因 - 因30亿元贷款到期未还清,皇庭广场2016年已抵押给中信信托,2021年被查封 [7][8] - 2022年皇庭国际两次尝试转让项目股权,价格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均未成交 [6] - 本次法拍涉及借款合同纠纷,被执行人包括皇庭系6家关联公司,所得款项将用于清偿光曜夏岚27.5亿元债权 [8] 皇庭国际财务状况 - 公司连续5年亏损(2020-2024),累计亏损超44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亏1.4-2亿元 [9] - 截至2025年3月,总负债77.7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 [11] - 母公司皇庭集团被执行总金额53.58亿元,董事长郑康豪涉案金额达299.52亿元 [12] 历史交易与资产处置 - 2022年3月首次挂牌转让价74.93亿元,5天后降价25%至56.2亿元 [6] - 本次法拍起拍价30.53亿元,较2022年报价再降25亿元,降幅达45% [6][7]
耗资29亿港元私有化 大悦城地产拟港股退市
中国经营报· 2025-08-08 19:35
公司私有化计划 - 大悦城地产拟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3][4] - 私有化对价为每股0.62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0.37港元溢价67.57%,总代价约29.32亿港元 [5][6] - 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持股比例将从64.18%升至96.13%,得茂持股3.87% [4][5] 私有化原因 - 当前架构增加公司治理复杂性并阻碍决策效率 [4] - 股价长期较每股净资产2.081港元折让,流动性偏低 [7][8] - 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且预计未来无实质性改善 [7] 交易细节 - 回购47.3亿股计划股份,占已发行股份33.24% [5] - 注销价较5日/10日/30日/60日/120日均价溢价68.94%-150%以上 [6] - 资金来源于内部资源及/或外部债务融资 [6] 公司业务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拥有或管理32个商业项目,覆盖24个内地城市及香港 [4][10] - 2024年营收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7.79亿元,总资产1067.71亿元 [10] - 业务板块包括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运营及管理输出 [10] 母公司影响 - 私有化将优化大悦城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 [9] - 增厚母公司权益,提升归母净利润 [10] - 大悦城2024年营收357.91亿元(同比降2.7%),净亏损29.77亿元 [11] 市场表现 - 停牌前股价0.37港元/股,总市值53亿港元,显著低于162.42亿元净资产 [8] - 公告次日股价单日上涨45.95%,复牌后最高达0.53港元/股 [4][8]
陆家嘴股价微跌0.34% 中报显示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
金融界· 2025-08-08 18:31
股价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8.7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34% [1] - 当日成交额0.66亿元,换手率0.24%,总市值439.07亿元 [1] - 8月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03.5万元,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1797.35万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上海本土老牌国企,成立于1992年 [1] - 主要从事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业务涵盖商业地产、商业零售和金融服务三大板块 [1] - 在上海陆家嘴、前滩等核心区域拥有多个标志性项目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5.98亿元,同比增长33.91% [1] - 归母净利润8.15亿元,同比下降7.87% [1] - 毛利率为50.8%,同比下降15.94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融资情况 - 8月7日成功发行6.1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1.78% [1]
大悦城: 中证鹏元关于关注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子公司拟撤销上市地位事项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16:24
公司核心事件 - 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子公司大悦城地产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2] - 本次交易涉及注销4,729,765,214股计划股份,回购资金来自大悦城地产内部资源及/或外部债务融资 [4] - 交易生效后大悦城持股比例将从64.18%提升至96.13%,得茂公司持股从2.58%变为3.87%,计划股东持股清零 [4]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前总股本14,231,124,858股,交易后缩减至9,501,359,644股 [4] - 大悦城地产股权集中度显著提升,母公司控制力增强 [4] 子公司财务概况 - 大悦城地产2024年末资产总额1,067.71亿元,占公司合并口径59.79% [5] - 负债总额735.78亿元(占合并53.7%),归母净资产162.42亿元(占合并153.29%) [5] - 2024年营业收入198.31亿元(占合并55.41%),归母净利润7.79亿元 [5] 业务运营情况 - 大悦城地产运营32个商业项目,持有三亚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等多家酒店 [4] - 拥有北京中粮广场、香港中粮大厦等优质投资物业及多个销售物业项目 [4] 评级维持情况 - 中证鹏元维持公司主体信用等级AAA,评级展望稳定 [6] - 维持"22大悦02"等四只债券信用等级AAA [6] - 评级依据包括母公司中粮集团69.28%控股及强支持意愿 [8]
10座荟聚购物中心将被打包出售?英格卡购物中心:一直在评估和关注市场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6:39
核心交易动态 - 媒体报道英格卡计划打包出售国内10座荟聚购物中心 首批涉及无锡 北京 武汉三座项目 交易金额达160亿元 接盘方为保险机构领投的基金[1] - 公司回应称不对市场传言及推测发表评论 但强调中国始终是最重要市场之一 目前在中国拥有10座荟聚购物中心和4个荟聚办公项目[1] 业务布局与投资 - 英格卡购物中心为英格卡集团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2009年进入中国 全球15个市场运营38家聚会体验中心[1] - 2023年新开业西安荟聚和上海荟聚 其中上海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 为公司在中国最大单体投资项目[1] - 上海荟聚为首个综合体项目 包含聚会体验中心 宜家家居和办公楼 公司持续评估市场投资机会[1][2] 战略方向与市场定位 - 公司现阶段专注于现有购物中心焕新升级 并与宜家家居探索新商业模式和项目[2] -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未完全释放 政策提振消费带来发展机遇 总裁朱洁敏强调荟聚通过文化融合活动提供功能便利和情绪价值 差异化应对商业地产同质化竞争[2] 交易条款细节 - 报道称交易后单体项目运营团队不变 英格卡保留项目运营权 承诺保险机构投资回报率接近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