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锂电深陷“内卷式竞争” 宁德时代世界500强排名跌53位
新浪证券· 2025-07-30 10:08
世界500强排名变化 - 中国上榜企业中有68家企业排名下降 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 汽车及能源领域 [1] - 宁德时代本年度排名第303位 较去年下滑53位 [1] 宁德时代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3620.13亿元 同比减少9.70% [1] - 这是公司2018年6月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下滑 [1] 行业竞争状况 - 光伏 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深陷"内卷式"竞争 [1] - 锂电池领域价格已经杀至"地板价" [1] - 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占比几乎触及天花板 业绩压力不容小觑 [1]
上海临港新片区首创试点新增四类租赁物
新浪财经· 2025-07-30 09:49
临港新片区金融租赁新政 - 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发布"金融租赁项目公司扩大业务范围试点"新政,将租赁标的物范围放宽至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等四种设备 [1] - 试点扩容的四大领域与临港新片区战略前沿产业高度契合,为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丰富载体支持 [1] - 业务主体放宽至全国范围金融租赁公司在临港设立的SPV(特殊目的公司) [1] - 新政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支持临港新片区融资租赁发展的创新举措 [1]
昔日“宁王”劲敌亿纬锂能,港股IPO能否逆袭?
搜狐财经· 2025-07-29 21:35
宁德时代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18年在A股上市后实现快速发展 2021年股价达到历史高峰 三年内增长27倍 [1] - 2025年5月公司在港股上市 6月股价一个月内飙升超过55% [1] - 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339.3GWh 同比增长31.7% 全球市占率37.9% [3]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110GWh 市占率36.5% 均居全球第一 [3] - 公司港股上市后融资渠道拓宽 全球化战略得到更强支持 [6] 亿纬锂能市场表现与挑战 - 公司2021年底市值曾达3100亿元 但随后股价暴跌近70% [3] - 2024年动力电池市占率仅3.4% 国内厂商排名第五 [6] - 2025年一季度账面货币资金134.35亿元 海外建厂资金缺口达40亿元 [6] - 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面临较大回款压力 [6] - 2025年6月30日提交H股上市申请 募资主要用于海外工厂建设和补充营运资金 [5] 行业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均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3][6] - 公募基金减持亿纬锂能同时增持宁德时代 [3] - 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6]
宁德时代子公司估值超百亿!
起点锂电· 2025-07-29 10:01
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智能融资及业务进展 - 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智能完成20亿元首轮融资,投前估值90亿元,投后估值超百亿[2] - 融资以定向邀请形式进行,投资方包括地方产业投资平台等多家国资机构[2] - 宁德时代转让时代智能9.99%股权予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创致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后者由兴业信托持股99.996%[2] - 宁德时代仍持有时代智能80.01%股份,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创致远持股9.9%[3] - 这是时代智能首次向宁德时代体系外资本开放股权,加速推进底盘业务落地[3] 时代智能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 - 时代智能成立于2021年7月,注册资本25亿元,聚焦新能源汽车底盘、三电集成、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3] - 公司提供以电池技术为核心的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产品和技术服务[3] - 2024年12月推出磐石滑板底盘,旗舰版Pro实现120km/h正面柱碰不起火、不爆炸的超高安全性[4] - 磐石底盘可实现上下车体软硬件彻底解耦,缩短整车量产周期,通过标准化接口设计适配多车型需求[4] - 时代智能产品矩阵覆盖A级到D级车,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车型开发需求[4] - 使用磐石底盘可将车型开发周期从3年缩短至12-18个月,BOM整车成本降低5%[4] 宁德时代战略转型与行业协同 - 宁德时代2018年开始研发一体化滑板底盘,2021年成立时代智能作为运营主体,2023年建设首个滑板底盘生产基地[3] - 公司通过CTC技术实现电芯到底盘一体化集成,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6] - 布局滑板底盘有助于宁德时代从"单一电池供应商"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7] - 宁德时代凭借技术、资金实力及与车企的话语权,为滑板底盘业务提供支撑[7] 市场合作与未来展望 - 时代智能已与阿维塔、北汽、江淮等企业达成合作,相关车型将于2026-2027年集中上市[5] - 海外项目进展中,近期或将披露新里程碑[5] - Robotaxi等新场景有望成为滑板底盘市场突破口[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车企自研滑板底盘技术(如大众MEB平台)可能限制第三方供应商市场空间[7] - 车企与第三方底盘供应商在利润和供应链安全方面存在分歧[8]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基金投资价值分析:电动车景气延续,新技术加速渗透
国盛证券· 2025-07-29 01:55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69]。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空间为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排除ST、*ST证券,科创板证券和北交所证券需满足上市时间要求[69]。 - 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70]。 - 按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选取前50名证券作为指数样本[70]。 **模型评价**:该模型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股,主题特征鲜明,具备较好的流动性和机构认可度[7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模型**: - 前十大权重累计占比55.29%,聚焦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等龙头股[71]。 - 行业分布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汽车、基础化工为主,权重占比72.55%[75]。 - 市值分布均衡,1000亿以上成分股权重占比38.40%[79]。 - 概念暴露度高,如民营企业综合(82.74%)、新能源汽车(77.67%)、碳中和(71.75%)[81]。 - PE和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83]。 - 预期2025年营业收入24518亿元,同比增长24.31%;归母净利润1839亿元,同比增长55.04%[8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动力电池装机量等指标,反映行业景气度[9][2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渗透率44.3%[9]。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401.3GWh,同比增长38.5%,宁德时代市占率38.1%[28]。 -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占比81.4%,创历史新高[32]。 **因子评价**:该因子能有效捕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成长性和龙头竞争优势[67]。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因子**: -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0.3%,渗透率提升3.4pct[9]。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8.5%,宁德时代市占率提升0.2pct[28]。 -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占比81.4%,同比增长73.0%[32]。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展现强大韧性
人民日报· 2025-07-28 19:07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中国风光发电装机突破12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2030年目标,2025年一季度累计达到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 [1] - 全球一半以上电动车行驶在中国,截至2024年底总数超过3000万辆,海南、广西、天津新能源车渗透率领先,广东、浙江、江苏保有量领先 [1] - 中国经济电气化进程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新能源+电气化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路径 [1] 区域产业发展特点 - 江苏省芯片、光伏、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山东省在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有显著发展 [1] - 京津冀在"区域气候行动力指数"评价中领跑,长三角和粤港澳紧随其后 [1] - 京津冀在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和政策创新方面突出,长三角区域协同水平优势明显,粤港澳能源低碳化和产业转型优势显著 [1] 政策建议 - 建议全国一盘棋推进碳达峰,坚持目标导向,落实国务院碳排放双控及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要求 [2] - 建议为"十五五"设定总量控制目标并推动向省级分解 [2]
解码县域经济“常熟模式”:三大优势傍身 拟培育万家科创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4:47
县域经济发展 - 常熟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79.10亿元,同比增长6.2% [1] - 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声学)2024年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5.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 [1] 产业与资本表现 - 常熟已形成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涵盖高端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 [3] - 常熟拥有15家A股上市公司,占苏州222家上市公司中的6.8% [3] - 众捷汽车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13亿元、8.22亿元、9.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8亿元、0.83亿元、0.95亿元 [3] - 正力新能估值180亿元,2025年4月港交所上市,动力电池装机量国内排名第9 [4] 创新与企业培育 - 常熟拥有7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8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42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目标三年内培育1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20家国家级"小巨人"、65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4] - 计划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000个,培育科创型企业10000家 [4] 区位与产业优势 - 常熟位于长三角核心区,拥有常熟港及三条高铁线路,辐射上海都市圈及长三角 [6] - 工业企业超1.5万家,规上企业197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 [6] - 董浜镇规上工业总产值135.23亿元,近三年年均增幅超10% [6] 营商环境与支持政策 - 提供100万平方米创新载体、最高3000万元创业资金、1亿元技术攻关支持 [6] - 设立100亿元基金池、超500亿元企业综合授信额度 [6] 新锐项目布局 - 推介五个新锐项目,涉及绿色纤维、人工智能连接件、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 [7]
资本“活水”为何涌入这座城? “政策+产品+平台”组合拳培育产业矩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6 03:17
产融合作大会与宜宾模式 - 深交所与北交所高层同时出席四川宜宾产融合作大会,凸显该城市作为国家级产融合作示范城市的地位[1] - 宜宾工业总量居四川省第2位,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构建白酒+数字经济+绿色新能源的多元化产业体系[1] - 金融资本被视为产业革命加速器,银河航天创始人提出产业、技术、金融为科创时代新三角[1][11] 交易所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 深交所与四川省联合推出国内首个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系统,实现企业-政府-交易所数字化协同[3] - 创业板注册制下90%上市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60%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披露增长215%[3] - 北交所268家上市公司中超50%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超5%,四川企业占比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6] 金融数据与政策支持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4.9万亿元,增速高于整体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6]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助企融资超1.2万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8500亿元[6] - 科创板、创业板为硬科技主引擎,北交所专注专精特新,制造业上市公司占A股总量超2/3[6] 宜宾产业转型实践 - 动力电池产业依托宁德时代形成完整生态链,连续两年产值超千亿元,占全国份额16%、全球10%[7] - 宜宾上市公司总数28家,五粮液占市值90%以上,但新兴产业布局提升未来权重预期[7] - 实施"政策+产品+平台"组合拳,包括担保补助、贷款贴息、"科创贷"等创新金融工具[8][10] 资本运作与基金矩阵 - 宜宾通过"宜融通"平台服务52万市场主体,促成600多个项目融资超千亿元[10] - 建立600亿元基金矩阵,发布首期190亿元合作榜单,形成全国最活跃的产业基金布局之一[10] - 成立资本招商合伙人联盟,吸引中金、中信证券、IDG等顶级机构,推动"4+4+N"产业体系发展[10] 工业革命与金融体系演进 - 历史经验显示工业革命需匹配金融体系支撑,当前需数字革命、区块链、稳定币构成的新金融体系[11] - 产业、技术、金融被定义为科创时代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12]
宜宾实施“产业链+基金+场景”协同发展战略 探索更多良性循环的“宜宾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14:09
大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主题为"产融联动创新合作共创价值",聚焦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2] - 参会方包括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等千余名代表,共同探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路径 [1] - 大会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等金融工具包,并签约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3] 宜宾经济与产业表现 - 宜宾2024年GDP突破4000亿元,位居四川省第三,工业总量全省第二,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1][4] - 四大主导产业:优质白酒产值超千亿、动力电池连续两年产值超千亿(占全球产量10%)、晶硅光伏建成全省最完备产业链、数字经济引进150家头部企业(智能终端占全省产量超50%) [6] - 未来产业布局: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4年有望突破百亿,拓展AI、低空经济等新赛道 [6] 金融支持措施 - 宜宾创新"产业链+基金+场景"模式,建立超600亿元基金矩阵,2024年首期发布190亿元合作榜单,吸引60余家上市公司及30余家世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 [6] - 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科创贷""碳账户低息贷款"等,全市上市企业6家,总市值超5000亿元 [5] - 政策支持:出台《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担保补助、贷款贴息撬动金融资源 [5] 全国产融合作进展 - 截至2024年6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万亿元,同比增长8.7%,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 [2]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800多项服务产品,试点城市通过路演活动年均授信超1万亿元 [3] -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中长期贷款投放,推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3] 宜宾招商引资成果 - 2024年7月北京推介会签约122个数字经济、新型储能项目,投资额超400亿元 [7] - 营商环境优化:实施"一对一"包干服务,建立观察员制度,存贷款余额增速连续全省第一,年均增量超千亿元 [6]
动力电池二线厂商求解“活下去”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11:34
锂电池行业现状 - 行业价格战激烈,方形磷酸铁锂动力电芯均价已低至0.32元/Wh [1][6] - 2025年全球锂电池组均价降至115美元/kWh,中国价格仅为94美元/kWh [6] - 2024年A股104家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中,65家净利润下滑,超60家毛利率下降 [6] 市场格局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超过65%市场份额 [3] - 第二阵营企业(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单家份额在2%-8%之间 [3] - 宁德时代2024年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22.27%,远超第二阵营企业 [9] 企业盈利状况 - 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2024年净亏损15.87亿元 [4][9] -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业务2024年毛利率14.2%,低于储能电池(14.7%)和消费电池(27.6%)业务 [9] - 中创新航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超70% [5] 技术路线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同比增73%,市场份额超81% [8] - 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下滑10.8% [8] - 蜂巢能源坚持"三元和铁锂并行"战略,方形三元动力电芯均价0.39元/Wh高于磷酸铁锂 [18] 企业应对策略 - 蜂巢能源计划2026年扭亏为盈,80%盈利贡献来自成本降低 [3][14] - 通过制造降本(良率超90%)、设计降本(BOM成本预计降14%)、管理降本(订单精准率提升至90%)实现成本控制 [14] - 差异化技术路线押注,蜂巢能源海外出货量占比预计达30% [20] 行业发展趋势 - 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导致行业"内卷" [7] - 第二阵营企业依赖股东支持(国资背景、整车厂绑定)和业务协同(消费电子、储能电池)维持运营 [10][11] - 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筹划港股上市以获取融资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