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视制作
icon
搜索文档
柠萌影视(09857):《子夜归》计划8月18日起登陆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8:36
公司新剧发布计划 - 柠萌影视与旗下青柠萌及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纯爱奇谭《子夜归》[1] - 该剧计划于2025年8月18日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1] - 主演阵容包括许凯和田曦薇 导演为侣皓吉吉 总制片人为齐帅[1]
柠萌影视(09857) - 自愿公告业务发展最新情况
2025-08-12 08:3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子夜归》计划于2025年8月18日起登陆腾讯视频全网独播[3] - 《子夜归》由柠萌影视及旗下青柠萌、腾讯视频出品[3] 公司架构 - 公司执行董事为苏晓先生、陈菲女士及徐晓鸥女士[4]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王娟女士及张嵘先生[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蒋昌建先生、唐松莲女士及梁宁女士[4]
郑州缘何成“竖店”
人民日报· 2025-08-12 07:49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 超过外卖用户5.92亿人和网约车用户5.39亿人 [1] - 微短剧制作企业超800家 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人 [1] - 每天超100部短剧开机 产能约占全国近四成 [1] 地理与基础设施优势 - 形成1小时覆盖省辖市 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 3小时通达长三角 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 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的"12345"高铁出行圈 [2] - 交通便利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 推动产业圈繁荣 [2]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 深厚历史赋予城市文化底蕴 包括古代聚落 都城遗址 特色街区和名人故居 [2] - 传承与发展流变 传统与现代碰撞 文化与经济交融构成取之不竭的影视富矿 [2] 生产模式与运营效率 - 7天可产出10部短剧 相比横店3个月产出1部长剧具有显著效率优势 [3] - 团队已迭代300个爆款套路 采用"早上写剧本 下午拍摄 晚上剪辑 第二天上线"的高效流程 [3] - 优化闲置资源如建材商铺和瓷砖展厅改造为拍摄场景 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定位 - 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 [3] -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3] - 通过产业升级 就业岗位创造和文旅融合放大行业红利 [3] 行业挑战与升级方向 - 面临同质化 荒诞化争议 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且企业各自为战 [4] - 产业链集中在生产制作环节 在剧本原创等高价值领域优势不明显 [4] - 通过"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剧本征集活动打造"少林功夫 天下黄河 黄帝故里 漫步商都 幻乐之城"城市特色 [4] - 推动从"短剧工厂"向"短剧之都"的产业升级 [4]
现言难爆,创作被现实甩了两条街
虎嗅· 2025-08-12 05:56
行业热度趋势 - 现代言情剧豆瓣打分人数呈现断崖式下降,从2019年《亲爱的,热爱的》52.5万降至2025年《滤镜》的19.1万 [1][2] - 2024年打分人数最多的《玫瑰的故事》为27.6万,较2023年《去有风的地方》40.8万显著下降 [2] - 暑期档已过大半,行业预期中的现言大年未至,整体表现不温不火 [3] 内容创作模式 - 近十年最具代表性的现言剧情感内核高度同质化,普遍沿袭“少女初恋”叙事,强调主角身体和精神洁净以体现爱情纯粹 [6][10] - 创作者在人设、职业、桥段上进行包装,但本质仍是程式化的“少女初恋”脚本,如《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 [6][7][8][9] - 故事多聚焦于男女主确认关系前的部分,关系确立后的叙事乏善可陈 [12] - 针对中青年女性的现言剧常与婚姻绑定,呈现“中女二婚”模式,如《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将爱情难题与婚姻、育儿、家庭挂钩 [15][17][18] 观众需求变化 - 观众不满现言剧内容悬浮、女性觉醒意识不够、不够接地气,导致看剧缺乏共鸣 [4] - 随着人生阅历增长,部分女性观众对“少女初恋”的爱情脚本不再信服,而“中女二婚”叙事因社会对婚姻态度的转变也吸引力下降 [14][21] - 宏观数据显示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1346.9万对降至2024年610.06万对,十年间近乎腰斩,婚姻不再是人生必经之路,冲击以结婚为奖励目标的现言叙事 [22][23] - 观众期待现言剧能输出成熟的爱情观,呈现尊重差异、共同成长的健康亲密关系模式,如韩剧《Run On》所示范的成长治愈型爱情 [33][34] 行业破局方向 - 现言剧破局关键在于生成适应社会观念变化和女性观众期待的爱情新脚本,输出成熟的爱情观 [31][34] - 未来观众追求更纯粹、本质的情感联结,现言剧需摆脱旧叙事套路,通过爱情故事帮助观众探索自我、建立联结 [30][35]
利润薄回款难 剧集公司爆款频出却难赚钱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行业整体表现 - 剧集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下滑 A股和港股主要企业中多数利润下降超50% 亏损现象较为普遍 [1][2] - 电影行业受益市场回暖 制作及放映企业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与剧集公司形成鲜明对比 [1] - 仅少数剧集公司如慈文传媒 力天影业实现收入增长 但行业整体增长乏力 [2] 企业具体财务数据 - 稻草熊娱乐上半年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0.3%)净利润从7330万元降至390万元(降幅94.7%)[2] - 百纳千成上半年收入1.15亿元(同比下降28.34%)亏损扩大至3605万元 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 [2] - 定制剧收益率仅8%-10% 扣除宣发及超支损耗后收益可能低于银行理财 [2] 商业模式变革 - 视频平台成为内容生产主导方 定制剧占比持续提升 利润空间被压缩至10%-20% [3] - 剧集公司从版权剧转向承制方角色 失去二轮播映 IP授权 衍生品开发等后续收益渠道 [4] - 爱奇艺2022年内容成本165亿元(同比下降20%)显示平台采购预算持续收缩 [4] 资金周转压力 - 视频平台回款周期延长 项目播出后仅能收回50%款项 造成剧集公司资金链紧张 [1][4] - 版权剧投资动力减弱 因单部投资常超亿元 且面临政策 市场 资金多重风险 [5] 行业竞争格局 - 定制剧过会门槛提高 平台优先选择有合作历史的企业 新进入者面临更高壁垒 [6] - 稻草熊娱乐定制剧收入从2021年5.4亿元降至2022年4.96亿元 显示业务增长见顶 [6] 转型探索举措 - 剧集公司通过数字化制片体系 强化预售管理 精细化制片等措施提升盈利能力 [8] -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推动"南海平台"建设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点播付费透明化 [8][9] - 新平台计划第四季度上线 已有14部首发剧集 采用初期付费+后期免费广告模式 [9] 内容生产困境 - 平台集中资源押注少数爆款 内容投入持续压缩 导致优质内容供给不足 [10] - 行业生存关键取决于内容质量突破 需通过超越同行的制作水平获取生存空间 [9][10]
2300个短剧剧组涌入横店,演员“供不应求”
证券时报· 2025-08-12 05:06
微短剧行业增长态势 - 微短剧市场规模从2021年3.6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505亿元 首次超过电影票房[7] - 横店影视城前7个月接待竖屏微短剧剧组超2300个 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1190个剧组[1][2] - 单部微短剧投入成本从早期30万元提升至80万元左右 部分精品剧投入达120-150万元[7] 横店影视城核心地位 - 横店目前是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基地 2024年接待523个长剧剧组和1190个微短剧剧组[2] - 专门成立竖屏剧运营中心 每日需对接200-300个剧组 单日同时存在70个在拍剧组和90个筹备剧组[3] - 全面开放大小拍摄场景 包括改造华夏文化园专用于微短剧拍摄 办公楼也被改造为航站楼等场景[2][3] 产业链人才供需状况 - 演员出现严重供不应求 头部演员档期按天计算 部分顶流档期已排至10月份[6] - 群演成为最紧缺工种 演员公会需通过岗前培训新增近百人 并增加办证频次保障供给[4][5] - 选角公司持续为剧组输送人才 二十余名管理员需实时进行跨剧组人员调配[5] 行业提质升级趋势 - 微短剧制作标准向专业化发展 已采用专业灯光/马匹/车辆等设备 完全按大剧组模式运作[7] - 主管部门出台多项举措 将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按同一标准管理[8] - 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发展 形成"微而不弱 短而不浅 剧有品质"的精品导向[8]
微短剧剧组数量激增,横店影视城“横竖皆有戏”
新浪财经· 2025-08-11 23:43
行业需求与供给动态 - 横店影视城前7个月接待竖屏微短剧剧组数量超过2300个 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1] - 微短剧行业出现导演 演员 群演全面供不应求的局面[1] - 剧组大量涌入叠加制作要求持续提升加剧人才短缺[1]
郑州缘何成“竖店”(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8-11 22:01
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独特的生产模式。影视拍摄产业集群,前有浙江横店、河北涿州。失去了先发优 势,如何弯道超车?横店3个月产出1部长剧,郑州7天可交出10部短剧,甚至有从业者坦言:"传统影视 剧一部三年,郑州团队已经迭代了300个爆款套路。"不搞同质化竞争,郑州有鲜明的产业发展思路。优 化闲置资源,卖建材的商铺、摆瓷砖的展厅,摇身一变就是"总裁办公室""重症监护室";提升运营效 率,"早上写剧本、下午拍摄、晚上剪辑,第二天就能上线",制作成本大幅降低。人有我优,正是"竖 店"能与横店相媲美的底气。 此外,"有形之手"也在"四两拨千斤"。去年,《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 策的意见》发布;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推动产业升 级、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文旅融合……不断放大用好行业红利,"竖店"是认真的。 只不过,微短剧"量大管饱",也在饱受同质化、荒诞化争议,郑州同样面临高光之下的隐忧。比如,行 业尚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企业各自为战;产业链集中在生产制作环节,在剧本原创等高价值领域优势不 明显,等等。如何避免"旺火"成为"虚火"?郑州也在探索破局之道。在今 ...
微短剧剧组数量激增 横店影视城“横竖皆有戏”
证券时报· 2025-08-11 17:38
微短剧行业爆发式增长 - 横店影视城前7个月接待竖屏微短剧剧组超过2300个 远超2024年全年的1190个 [1][2] - 微短剧市场规模从2021年3.68亿元飙升至2024年505亿元 首次超过电影票房 [7] - 单部微短剧制作成本从早期30万元提升至80-150万元 精品化趋势显著 [7] 横店影视城产业升级 - 横店专门改造华夏文化园并开放全部场景应对微短剧拍摄需求 [2] - 成立竖屏剧运营中心 日均对接200-300个剧组 单日需协调70个在拍组+90个筹备组 [3] - 办公楼等非传统场景被高频利用 如玻璃幕墙改造为航站楼拍摄地 [3] 产业链人力资源紧张 - 演员档期按天计算 头部演员档期已排至数月后 [6] - 群演缺口严重 演员公会需临时调配学校资源并增加办证频次 [4][5] - 第三方选角公司日均发布"找人"需求 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5][6] 政策与行业规范发展 - 国家广电总局将微短剧纳入网络剧同等管理标准 推动"短而不浅"的精品导向 [8] - 专业设备使用率提升 灯光/马匹/车辆等配置已接近传统大剧组水平 [7] - 横店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占据微短剧生产中心地位 [2][8]
上市公司扎堆微短剧 做出新意是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8-11 17:35
微短剧市场发展现状 - 国内主要影视公司及平台型企业如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快手均已布局微短剧业务 [1] - 行业态度从质疑、观望转变为接纳并参与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公开呼吁全行业共同投入微短剧 [1] -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超过电影票房 用户规模接近6亿 [3] 上市公司参与模式 - 掌阅科技将微短剧作为业务转型方向 上半年短剧等衍生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1] - 更多上市公司将微短剧视为新兴方向 作为主营业务补充 希望从快速增长市场中分一杯羹 [2] 大型企业入局影响 - 大型影视公司资金实力强 内容创作和制作能力突出 有助于提升微短剧整体质量 [2] - 大型企业对作品品质要求更高 可扭转微短剧"粗制滥造"的负面印象 [2] - 上市公司主导的微短剧应用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微短剧成为文化出海重点领域 [2] 行业发展挑战 - 部分企业采用"走量模式"追求短期规模增长 可能忽视内容质量把控 [2] - 流量题材吸引用户难以持续 行业需投入耐心打造精品内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