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

搜索文档
冠昊生物: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一季度营收、净利恢复正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4:0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77亿元 归母净利润2741.69万元 同比小幅下滑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479.71万元 同比增长3.67% 归母净利润1486.61万元 同比增长3.30% 经营状况改善 [1] 业务板块构成 - 构建生物材料 药业 细胞三大业务板块 拥有多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及1款化药1类新药 [1] - 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 B型硬脑(脊)膜补片收入7214.19万元 同比增长21.52% [2] - 细胞技术服务收入占比达10%以上 涉及自体软骨组织细胞移植 免疫细胞储存 干细胞储存等技术 [3] 核心产品进展 - 1.1类新药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纳入《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单独分类 [2] - 本维莫德拓展特应性皮炎 过敏性鼻炎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领域 特应性皮炎Ⅲ期临床试验积极推进 [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推动 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下展现活力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提升 高端医疗器械可及性增强 [2]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 规范细胞治疗产业化方向 [3] - 政策环境优化为细胞创新技术和产品转化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3] 研发管线布局 - 专注于提升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制备技术 临床前评估及临床试验评估体系 深化细胞研发应用平台建设 [3] - 生物人工肝项目推进细胞药物药学研究及第三类医疗器械性能研究 积极申请临床前研究 [4]
十万一针!有公立医院“擅自使用”!背后风险多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9 04:57
行业现状与市场潜力 - 山东济南天桥人民医院被曝擅自使用未获批的"NKT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单针费用超10万元,目前已被责令停止诊疗活动[1] - "魏则西事件"前多数三甲医院提供干细胞及免疫细胞治疗,价格2-3万元/针,现仅少数私立医院持续开展,但实际仍有"打干细胞针"现象存在[1] - 部分三甲医院以临床研究名义收费5-15万元/针,私立机构服务费1500-2500元/针,存在原料来源、制备工艺及产品活性等安全隐患[2] -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市场规模2019年达10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5] - 全球6448项细胞疗法临床试验中中国占2687项(41.7%),显示国内研发活跃度[5] 技术特点与商业化挑战 - NKT细胞兼具T细胞和NK细胞功能,通常用新生儿脐带血培养,属于定制化"活药物",需先进制造技术[4] - 干细胞注射制备成本不足3000元,市场售价超10万元/针,主要面向慢病、衰老及康复人群,但效果持续时间短且疗效难评估[5] - 行业面临技术不规范、细胞质量存疑等痛点,个体细胞差异导致标准化难度大,监管复杂性高[7] - 国内实行卫健委(技术)与药监局(药品)双轨制监管,加剧细胞治疗行业标准化困境[7] 政策环境与发展方向 - 国内尚无正式获批的NKT疗法产品,相关疗法仅限临床试验且禁止收费[7] - 《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要求临床研究机构备案,新药需完成探索性/确证性试验后提交上市申请[8] - 行业呼吁完善免疫疗法法规、缩短临床转化周期、推动医保支付创新,需解决产业链不完善及审批效率问题[8] - 企业需聚焦研发创新、人才引进及产业链整合,与监管部门协同突破技术瓶颈[9]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2024年报点评:细胞治疗业务解除合并报表,其余业务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光大证券· 2025-03-17 11: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收入5.94亿美元(YOY+6.1%),净利润约29亿美元,同比扭亏,主要因细胞治疗业务解除合并报表带来32亿美元收益 [1] - 生命科学业务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收入和经调整经营利润增长,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2] - 生物制剂及开发(CDMO)业务2024年下半年回暖,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15%-20%,业务有望回归增长趋势 [3] - 合成生物学业务快速拓展市场,收入和经调整经营利润表现良好 [3] - 更新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当前估值处于低位 [4] 各业务板块总结 生命科学业务 - 2024年板块收入达4.55亿美元(YOY+10.2%),经调整经营利润为0.90亿美元(YOY+15.5%) [2] - 通过平台创新和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高效优质交付,多地产能扩张且运营效率提升,欧美商务拓展稳健 [2] - 随着创新加速和产能提升,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2] 生物制剂及开发(CDMO)业务 - 2024年实现收入0.95亿美元,同比减少13.2%,经调整经营亏损为0.43亿美元,同比扩大46.1% [3] - 业绩下滑原因包括市场环境不佳、价格下降、竞争加剧以及新建GMP设施产能利用率较低 [3] - 抗体蛋白药2024年新获28个项目,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0%项目来自中国以外市场;细胞与基因治疗新获33个项目,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3] - 预计2025年业务收入增长15%-20%(不含礼新分成),2025年上半年有望确认礼新对外授权首付款5.88亿美元的40%,业务有望回归增长趋势 [3] 合成生物学业务 - 2024年实现收入0.54亿美元(YOY+24.6%),经调整经营利润约为210万美元,同比持平 [3] - 成功拓展关键客户群,来自大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0%,中国和海外饲料及工业酶市场业务扩张推动收益及经调整毛利增加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842|594|917|773|879| |营业收入增长率|34.6%|-29.5%|54.3%|-15.6%|13.7%| |归母净利润(百万美元)|-95|2962|248|235|505| |EPS(美元)|-0.05|1.38|0.12|0.11|0.23| |PE|NA|1|14|15|7|[5][10] 股价表现 |收益表现|1M|3M|1Y| |----|----|----|----| |相对|3|4|-71| |绝对|13|24|-27|[8]
合成生物学周报:上海召开合成生物学赋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常州发布合成生物学技术需求项目
华安证券· 2025-03-04 13:0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 [1] 核心观点 - 合成生物学领域受到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 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生物经济万亿赛道正在形成 [3] - 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本周上涨6.17%至1531.63点 显著跑赢上证综指7.90个百分点和创业板指11.05个百分点 [4] - 行业呈现多领域融合发展态势 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 [4] 二级市场表现 - 合成生物学领域个股本周整体上涨6.17% 在行业中排名第一 [14] - 涨幅前五公司:金字火腿(+10%)、联泓新科(+10%)、普洛药业(+8%)、百济神州(+6%)、平潭发展(+6%) 分别来自食品生物医药、化工、医药、生物医药和工业领域 [16] - 跌幅前五公司:诺禾致源(-11%)、康龙化成(-10%)、华大基因(-9%)、圣泉集团(-8%)、莲花健康(-7%) 主要来自生物医药和化工领域 [20] 公司业务进展 - 中源生物35万吨/年绿色甲醇一期10万吨/年EPC总承包项目中标 预计工期24个月 [22] - 隆基绿能与中能建合作投资60亿元年产30万吨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落地连云港 [22] - 恒辉安防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一期1万吨已于2024年8月开工 力争2025年四季度实现稳定生产 [23] - 道达尔能源在法国投运第8个生物甲烷装置BioNorrois 年产153吉瓦时生物甲烷 可满足3万居民用能需求 [24] - Win Win Water推出100%聚乳酸瓶装矿泉水 采用道达尔能源科碧恩的Luminy聚乳酸材料 在商业堆肥设施中90天内可分解 [25] 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伊始国内外已有近百家企业完成新融资 [28] - 南京森奇新材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 老股东美天晟创投持续加注投资 [28] - 精准发酵乳制品公司Vivici完成3250万欧元A轮融资 由Invest-NL和APG领投 [28] - 凯米生物完成超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由国投创业领投、中科创星跟投 [29] - 玛士撒拉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由中金资本、弘盛资本等领投 [29] 公司研发方向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非金属催化团队在生物质高值转化领域取得突破 揭示5-羟甲基糠醛生成链醇的构效关系 [31] - 万华化学发布生物基1,3-丁二醇新产品 采用非主粮原料来源 碳减排显著优于传统石化路线 [31] - 合成生物学公司Debut实现胭脂虫红生物合成突破 中试生产纯度达95% 远超行业30%平均水平 [32] - 阿科玛推出100%生物基复合材料Rilsan®聚酰胺11 以可再生蓖麻籽为原料 碳足迹较化石基聚酰胺减少80% [32] 行业科研动态 - 《Cell》发表多篇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 包括溶质载体蛋白功能研究、RNA损伤反应机制研究以及遗传性心肌病治疗进展 [35] - 天津大学和山东大学研究团队建立新的生物合成途径 通过共培养体系高效生产12种黄酮类化合物(61.15-325.31 mg/L)和36种黄酮苷(1.31-191.79 mg/L) [42][44][46] 重点公司研究 - Enveda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开发制药的生物技术公司 利用大规模代谢组学和AI加速天然产品发现过程 [36] - Enveda首个候选药物ENV-294获FDA批准IND申请 用于特应性皮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 [37] - Enveda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 总融资额达3.6亿美元 由Kinnevik和FPV领投 [38] - Enveda与微软合作开发PRISM基础模型 用于"读取和解读"化学信息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