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细胞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阿斯利康Gianluca Pirozzi博士:中国成全球罕见病研发“突破引擎” 高价值药物有望构建商业闭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4:08
"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罕见病患儿的父亲,我深知这个群体面临双重困境,既难以确诊,又无药可 治。"日前,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Gianluca Pirozzi博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袒 露心声。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知罕见病超1万种,但90%缺乏有效治疗手段,80%为遗传性疾病且多在儿童期 发病,平均诊断周期长达4.8年。这一严峻现状正在被全球医药巨头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所改变。 首先是临床试验速度与质量领先。Gianluca Pirozzi告诉记者,在阿斯利康的大部分三期临床试验中,中 国都是首个参与方,且患者入组速度全球领先。"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临床研究中心,能将分散在各地 的患者有效聚集,这解决了罕见病临床试验最大的难题,患者招募。"更重要的是,中国中心提供的数 据质量与全球标准完全接轨,"速度与质量的双重优势,让中国成为药物开发的加速器"。 其次是前沿技术创新与转化领先。在Gianluca Pirozzi看来,中国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IIT临床研究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等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这些技术突破不仅能加速本土研发,更能为全球 提供创新思路。"他解释道,技术创新与数据积累形 ...
药明康德涨2.01%,成交额32.5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236.8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9 05:5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9日盘中上涨2.01%至104.99元/股 成交额32.53亿元 换手率1.28% 总市值3098.7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236.82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1.09%和12.48%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55%和27.69% [1] - 年内累计涨幅96.76% 近5日/20日/60日涨跌幅分别为-3.40%/-5.61%/51.09%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99亿元 同比增长20.64% 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化学业务78.37% 测试业务12.93% 生物学业务6.02% 其他业务合计2.69%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0.6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04.0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3.55万户 较上期持平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3.02亿股 较上期增加5602.39万股 [3] - 华夏上证50ETF增持321.96万股至4899.78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新进持股4456.80万股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减持7.54万股至4602.91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减持328.93万股至4101.91万股 [3] 行业属性与业务范围 - 属于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行业 [2] - 概念板块涵盖细胞治疗/CRO/精准医疗/高派息/出海概念 [2] - 提供小分子化学药发现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服务 面向全球制药企业 [1]
2025年中国生物细胞资源产业链洞察报告(一):细胞存储技术
头豹研究院· 2025-09-28 12: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供明确的行业投资评级信息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细胞存储行业在政策支持、老龄化趋势及技术演进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行业竞争呈现多梯队分化特征 头部企业引领标准化与智能化发展 地方性机构依托区域资源形成局部优势 新兴企业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3][5][6] 行业总览 - 细胞存储通过深低温技术(-150℃至-196℃)长期保存活性免疫细胞或干细胞 用于疾病治疗、免疫力提升及家庭健康保障[9] - 干细胞存储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牙髓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 来源分别为新生儿脐带血、脐带/胎盘、儿童乳牙/智齿及成人脂肪组织[10] - 免疫细胞存储涵盖新生儿与成人免疫细胞 其中新生儿免疫细胞纯净度更高且拥有更强骨髓归巢功能 肿瘤患者来源的免疫细胞可用于靶向治疗[10] 技术发展 - 细胞存储技术分化为低温保存(短期代谢稳态维持)和冷冻保存(长期冰晶损伤控制)两大方向[13][16] - 低温保存通过抗冻蛋白稳定膜结构 并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调控能量代谢与氧化还原状态[16] - 冷冻保存需协同解决渗透压梯度调控、冰晶抑制及氧化应激平衡等多重挑战 纳米材料(如氧化石墨烯)应用拓展了物理保护领域[16] 经济发展环境 - 中国卫生总费用从2010年19,980亿元增长至2023年41,677亿元 其中政府支出占比显著提升 个人现金支出占比下降[22][25] - 政府卫生支出翻倍增长 社会卫生支出持续扩大 个人医疗负担减轻 为细胞存储等预防性健康投资创造有利支付环境[25] 社会需求环境 - 中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从2000年不足7%攀升至2024年近16% 人口预期寿命从72岁增至78岁以上[27][28] - 老龄化加剧推动年龄相关疾病防控需求 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技术在组织修复及疾病干预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28] 技术研发环境 - 中国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数量从2005年起步阶段持续增长 2019-2021年达到高峰 CAR-T细胞治疗试验占比最高[32] - 间充质干细胞(MSCs)临床试验数量居前 体现其在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领域的潜力[32] - 细胞存储作为细胞治疗基础环节 其技术优化与质量保障需求随临床试验增长而提升[3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分化为三梯队:全国布局头部企业(先发优势+自动化技术)、地方性机构(区域政策支持)、新兴跨界企业(美业转型为主)[37] - 头部企业引领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与标准化发展 地方机构形成区域影响力 第三梯队企业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37] - 消费者决策核心因素包括细胞处理技术、质量保障、品牌声誉与服务覆盖 价格非唯一考量[6]
专访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Gianluca Pirozzi:中国正成为全球罕见病研发“突破引擎” 高价值药物有望构建商业闭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4:55
"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罕见病患儿的父亲,我深知这个群体面临双重困境,既难以确诊,又无药可 治。"日前,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Gianluca Pirozzi博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袒露心 声。 据统计,目前已知罕见病超1万种,但90%缺乏有效治疗手段,80%为遗传性疾病且多在儿童期发病, 平均诊断周期长达 4.8 年。这一严峻现状正在被全球医药巨头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所改变。 罕见病定义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研发挑战。Gianluca Pirozzi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 在显著差异,中国目前尚未出台监管机构明确的罕见病清单,这对制药企业研发方向选择带来了一定难 度。这种差异与政策衔接问题,在世界罕见病保障体系中普遍存在,从国家部门间到地方之间均有体 现。 Gianluca Pirozzi博士表示,全球罕见病诊疗面临诊断难、用药贵的痛点,中国凭借临床试验入组效率、 前沿技术创新及疾病数据积累的独特优势,已从全球研发版图的重要参与者升级为"突破引擎",而针对 高致死率疾病的高价值药物策略,正破解罕见病研发的商业可持续性难题。 万种疾病九成无药,诊断困境凸显医疗缺口 以渐冻症为例,Gian ...
复星医药跌2.01%,成交额1.8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62.9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1:4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下跌2.01%至29.69元/股 成交额1.82亿元 换手率0.29% 总市值792.8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62.99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755.4万元 大单净卖出707.59万元 [1] - 年内累计上涨21.02% 近5日下跌4.01% 近20日上涨2.95% 近60日上涨18.23% [1] 主营业务构成 - 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 覆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 [1]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占比45.68% 抗感染核心产品17.53% 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13.83% [1] - 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9.80% 原料药和中间体核心产品6.43% 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产品5.21% 其他业务1.52%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同比减少4.63%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同比增长38.96%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3.00万户 较上期减少4.3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119.38万股至7588.07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181.48万股至2267.92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减持171.17万股至2128.64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3] 分红历史与行业属性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5.9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6.91亿元 [3] - 属于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行业 涉及细胞治疗、精准医疗、麻醉概念等概念板块 [2]
华海药业跌2.02%,成交额5.3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349.4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05:34
股价表现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2%至21.88元/股 成交额5.32亿元 换手率1.61% 总市值327.6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349.47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2255.40万元 大单净卖出1000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4.17% 近5日下跌5.24% 近20日下跌0.41% 近60日上涨0.69% [1] - 年内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9日净卖出5310.11万元 买入总额2.92亿元(占比13.12%) 卖出总额3.45亿元(占比15.50%)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16亿元 同比下降11.93% [2] - 归母净利润4.09亿元 同比下降45.30%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成品药销售61.86% 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36.75% 其他业务合计1.40%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6.73万户 较上期增加28.47% [2] - 人均流通股21624股 较上期减少22.16% [2] - 十大流通股东变动: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增持1223.39万股至3324.68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491.59万股至1889.75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215.80万股至1341.76万股 [3] 公司基础信息 - 隶属于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行业 涉及AI医药、仿制药、创新药、细胞治疗等概念板块 [2] - 成立日期2001年2月28日 上市日期2003年3月4日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9.89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0.16亿元 [3] - 主营业务涵盖多剂型仿制药、生物药、创新药及特色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华海药业涨2.03%,成交额3.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114.7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3:1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4日盘中上涨2.03%至22.14元/股 成交额3.08亿元 换手率0.97% 总市值331.4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114.70万元 特大单买入4070.47万元(占比13.22%) 卖出1660.06万元(占比5.39%)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5.65% 近5日下跌6.27% 近20日上涨1.00% 近60日上涨12.21% [1] - 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9日净卖出5310.11万元 买入总额2.92亿元(占比13.12%) 卖出总额3.45亿元(占比15.50%) [1] 财务业绩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16亿元 同比减少11.93% 归母净利润4.09亿元 同比减少45.30% [2] - 股东户数5.24万户 较上期减少16.37% 人均流通股27781股 较上期增加18.7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9.8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0.16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3324.68万股 较上期增持1223.3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1889.75万股 较上期减持491.59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1341.76万股 较上期增持215.80万股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涵盖仿制药、生物药、创新药及特色原料药研发生产销售 [1] - 收入构成:成品药销售61.86% 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36.75% 其他0.78% 技术服务0.62% [1] - 所属申万行业: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概念板块包括AI医药、仿制药、创新药等 [2]
华海药业跌2.01%,成交额1.6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98.8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2:0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3日盘中下跌2.01%至21.97元/股 成交额1.66亿元 换手率0.51% 总市值328.9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298.83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873.49万元 大单净卖出425.33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4.68% 近5日下跌6.91% 近20日下跌1.96% 近60日上涨12.95% [1] - 年内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9日净卖出5310.11万元 买入总额2.92亿元(占比13.12%) 卖出总额3.45亿元(占比15.50%) [1]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5.24万户 较上期减少16.37% 人均流通股27,781股 较上期增加18.71%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16亿元 同比下降11.93% 归母净利润4.09亿元 同比下降45.3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9.8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0.16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增持1223.39万股至3324.68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491.59万股至1889.75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增持215.80万股至1341.76万股 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3]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多剂型仿制药、生物药、创新药及特色原料药研发生产销售 [1] - 收入构成:成品药销售61.86% 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36.75% 其他业务合计1.40% [1] - 所属申万行业: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概念板块涵盖AI医药、仿制药、创新药、细胞治疗、生物医药 [2]
120万天价治疗费有解?体内CAR-T有望降本至1/10
第一财经· 2025-09-22 12:09
目前多家中国企业布局体内CAR-T赛道。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CAR-T疗法,确实为部分癌症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但其高昂费用也成为可 及性的障碍,尤其对普通民众而言,这种"天价治疗"能否走入平常百姓家? 在近日举行的2025第二届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分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指出,下一代"体内CAR- T"技术正在快速崛起,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用不起、等不及"的难题。 在长期缺乏根治性治疗手段以及无法治愈的血液肿瘤领域,CAR-T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CAT-T技术 的传统方式需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在实验室中改造后再回输体内,整个过程耗时数周、成本极高。 因此,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体外制备流程限制了CAR-T技术的普及。 "CAR-T细胞治疗需要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改造,再回输体内。这种'活药物'的生产流程 无法像传统药物一样大规模标准化,导致单次治疗成本超过百万元。" 科济药业(02171.HK)创始人李 宗海博士在论坛上表示。 "当前CAR-T疗法正从体外生产转向体内生成。"君联资本投资人董奥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伴随递送系 统的创新,体内CAR-T已成为资本和产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据介绍, ...
药明康德跌2.06%,成交额33.9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6: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6%至105.22元/股 成交额33.97亿元 换手率1.28% 总市值3105.5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84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2.31%和16.33%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8.24%和29.63% [1] - 年内累计涨幅95.90% 近5日/20日/60日涨幅分别为-0.24%/11.94%/59.84%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99亿元 同比增长20.64% 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化学业务78.37% 测试业务12.93% 生物学业务6.02% 其他业务合计2.69% [1]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130.2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3.73亿元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3.55万户 较上期持平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02亿股 较上期增加5602.39万股 [3] - 华夏上证50ETF增持321.96万股至4899.78万股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减持7.54万股至4602.91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新进持股4456.80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减持328.93万股至4101.91万股 [3] 行业属性与业务定位 - 属于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行业 [2] - 概念板块涵盖细胞治疗 CRO概念 精准医疗 创新药和出海概念 [2] - 提供小分子化学药发现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服务 面向全球制药企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