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新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洞察丨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共绘“深蓝”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25 05:5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3% [2][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表现突出 [4]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500万千瓦,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9]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已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4][5] - "十四五"期间沿海地区布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5] - 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关联效应提升产业链完整度,改善海洋产业同质化问题 [4]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以优良为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 [7] - 建成"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覆盖1621个近海监测站位和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区域 [7] - 坚持陆海统筹原则,加强陆源污染控制,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监管制度 [8] 海上风电发展 - 2024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 [9] - 实现2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应用,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 [10]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500公里外海风电场并网,输电损耗降至3%以下 [10] 清洁能源投资 - 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规模预计达3.3万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最大能源投资国 [15] - 光伏领域投资表现亮眼,屋顶光伏和公用事业光伏成为最大单一吸引投资能源技术 [15] - 世界银行解除核能融资禁令,将支持太阳能、风能等项目,挖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潜力 [16] 政策与规划 - 两部门发文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明确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电源 [19] - 福建发布氢能产业规划,计划打造沿海氢能经济走廊,形成全省加氢网络 [23] - 陕西推进虚拟电厂建设,要求强化接入管理并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24]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08 21:59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1][2] - 重点监测行业中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数量同比增长6 0% [1][2]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 2 较上年增长2 3% 以2015年为基期(100) [2] 区域海洋经济亮点 - 广东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8 3% 重点发展"海上绿电"和"海上装备" [2] - 浙江累计审批海域立体设权项目180个 面积约16 5万亩 实现经济、资源、生态三赢 [2] - 山东成立现代海洋产才融合发展创新联盟 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 [2] - 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从2022年2009 3亿元增至2024年2707亿元 年均增速16 1% [3] 海洋产业结构与创新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2% 在海洋经济中占比持续提升 [3]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 2万亿元 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3] - 海洋渔业、油气业、船舶工业等产业加速数智化、高端化转型 [3] - 海南"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正式运行 打造"智慧海洋"创新策源地 [3] 海洋生态监测结果 - 2024年监测覆盖14条近海断面、1621个监测站位及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区域 [4] - 近岸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 浮游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 [4] - 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优良比例超60% 红树林保护成效显著 [4][5] - 辽河口斑海豹春季最大日上岸量达352头 北部湾布氏鲸数量增加 [5] - 58 8%监测海岛状况优良 52%周边海域达一、二类水质标准 [5] 生态挑战与应对措施 - 2024年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 近海表层水温创观测记录新高(偏高1 2℃) [6] - 赤潮次数及面积超近10年均值 浒苔绿潮等生态问题仍存在 [6] - 自然资源部将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布局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7] - 计划建设卫星/无人机监测网络 研发新型预警技术 强化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修复 [7]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6-06 19:18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0022.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 [2] - 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2] - 2016—2024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1.4%,2024年指数为113.6,比上年增长1.2% [4] 海洋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呈现持续优化态势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贡献持续增强 [2] 海洋空间规划与政策 - 广东省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2] - 陆海联动布局"城、湾、岛、岸、堤",形成点上开发、适度聚集、优近拓远的海洋空间格局 [2]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专项 - 2018年以来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累计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业) [3] - 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攻克280项关键技术,2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项技术国际领先 [3]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装置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万平方千米 [3]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16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平方千米 [3] - 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海湾,获评"和美海岛"7个,建成各级涉海自然保护地124个,保护面积3900平方千米 [3] -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0.6% [3]
海南优化深海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3 03:08
海南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 - 海南印发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 围绕"向种图强 向海图强 向天图强 向绿图强 向数图强"五大方向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1] - 目标到203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明显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五向图强"领域新质生产力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升 [1] 向海图强战略部署 - 优化深海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加快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和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 [1][4] - 谋划涉海大科学装置 推动南山港成为全国重要深海科考基地 建设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服务载体 [1][4] - 率先推动深海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完善涉海数据共享机制 编制"智慧海洋一张图" [1][4] - 实施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 推动出台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2][4] - 培育壮大深海油气 海洋新能源 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生物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 [2][4] - 提升海洋渔业 海洋旅游 海洋运输等传统优势产业 超前布局深海资源开发等海洋未来产业 [2][4] - 构建"需求牵引 装备制造 示范应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主动对接国家深海工程 谋划"深海智造2035"战略 [2][4]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发展生物制造产业 突出生物育种和海洋生物制造两大特色 布局建设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 [2][5] - 争取海洋生物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 支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向生物制造方向延伸 [2][5] -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 高标准建设医学科学院 稳妥有序引进人体干细胞制备存储和检测等第三方服务平台 [2][5] - 实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推动国际创新药械引进转化 [2][5] 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 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深入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积极创建高A级旅游景区 [3][5] - 培育热带滨海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实施"X+旅游"战略 丰富"世界级""国字号"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 [3][5] - 高品质打造环岛旅游公路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产品 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新型旅游服务 [3][5] - 推动文化 体育 旅游 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3][5]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 构建多层级科技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6] - 加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3][6] -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加强财政金融扶持 加强资源要素支持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3][6] 国际海洋合作进展 - 闽马海洋渔业工程规划设计技术交流会在福州召开 马来西亚渔业发展局主席表示愿与福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7] - 马来西亚希望福建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投资与马来西亚企业共同壮大海洋经济产业市场 [7] - 福建省水产设计院展示在渔业经济区 现代渔业工程 渔踪融合项目以及工厂化养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7] 海洋产业调研活动 - 中国海洋学会组织15人专家团队赴辽宁大连 丹东 锦州开展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专项调研 [8] - 调研走访15家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 召开3场专题座谈会 收集60余条意见建议 [8] - 重点聚焦海洋产业技术攻关 科研创新 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短板 收集需国家层面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 [8] 海洋科学研究突破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海洋变暖驱动有害微藻向高纬度扩张的细胞生理与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9] - 研究发现温热带水域有害微藻正加速向高纬度冷水地区扩张 揭示了物种自身对低温环境的强冷适应能力 [9] - 研究以有害甲藻为对象 证实微藻通过建立两道细胞屏障适应冷胁迫 从细胞亚结构和基因水平阐析强冷适应机制 [9][10] 海洋科普推广成效 - 山东省举办2025年海洋科普讲解大赛决赛 选手申报总数比去年增长 社会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 [10] - 大赛围绕海洋生物 深海探测 海洋文化 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工程等领域进行讲解比拼 [10] - 山东省已创建82个省级以上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100余所海洋特色学校 认定13个海洋科普专家工作室 [10] 海洋文化教育活动 - 江苏科技大学开展"巧塑海韵·守护深蓝"主题创意活动 学子通过手工制作贝壳冰箱贴传播环保理念 [11] - 活动以手工制作+艺术展示为主线 设置材料制作区与作品展示区 创作独具海洋特色的艺术作品 [11] - 作品展示架和"蔚蓝宣言墙"展示创作者的手写环保承诺 部分作品赠予好友或师长传递祝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