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兴海
icon
搜索文档
锚定“人海和谐”建设海洋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9-17 22:07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海洋生态关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和未来。近日,自然资源部 南海局联合多部门发布的《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海洋生态建 设方面成效显著,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与示范样板。粤港澳大 湾区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与跨境合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积极构建海洋生态治理新格局,为全国乃 至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扎实深入海洋生态建设,经过不懈努力,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珊瑚礁 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珠海全方位构建海岛生态系统,整 治修复受损岸线累计3.9千米、边坡复绿5公顷、裸地复绿24公顷,全岛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生物多 样性持续恢复。中华白海豚、海龟等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2017年至2021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数量稳 定在约2600头,种群数量稳中有进。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创新海洋生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海洋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须牢固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应坚持优先保护生态的原则,统 ...
潮州饶平:“潮”向深蓝,让“饶平鱼”游向世界餐桌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6:03
文章核心观点 - 饶平县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和全产业链融合的方式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实现从传统渔业向高质量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 [15][16][19][67] 科技赋能海洋种业 - 建成省级首个花鲈良种场 培育出生长速度提升18.2%的"南饶1号"花鲈新品系 [22][23][26] - 研发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 苗种成活率突破性提升21.6% [26][27] - 累计产出花鲈鱼苗8000万尾填补省内空白 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 [25][30] - 虾苗养殖场年产值达4.77亿元 鲍鱼苗养殖场年产值达6亿元 [35][36] 生态化养殖改造 - 开展"木改塑"示范项目 新型塑胶网箱解决木质渔排易损坏、污染大问题 [6][7] - 分期分批拆除改造5.9万格传统木质渔排 腾出近岸浅水养殖用海空间约20万亩 [39][47] - 投放317口周长63米的深水塑胶网箱 投放鱼苗420万尾 预计年产值达6.5亿元 [11][12] - 520口重力式深水网箱全面投产 投放鱼苗近500万尾 预计产值近7亿元 [51][52]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 推进总投资2.12亿元的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 培育万佳、健源等龙头企业 [60][61] - 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 应用牡蛎肽生物酶解等技术提升附加值 [57][61] -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和冷链仓储物流 推动"饶字号"水产品走向世界 [62] - 打造滨海旅游新目的地 西澳岛风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63][64]
连云区勇闯海洋经济“无人区”
新华日报· 2025-07-14 06:29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 连云区2024年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88.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8.3% [1] - 海洋渔业增加值达18.66亿元,较2020年增长154.6%,年均增速26.3% [3] - 传统海洋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开拓前沿技术和市场 [3]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连云港科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合作实现南蟹北繁,48只种蟹培育出200万尾优质苗种 [1] - 推广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养、三倍体牡蛎延绳式挂串平养等新技术改善生态环境 [2] - 近3年累计获得国家和省市立项项目17个,获财政扶持资金1913万元,省科学技术奖2项 [4] 新兴产业布局 - 仓潮智绘科技研发的M8无人船可在8级风4级浪下稳定作业,自主驾驶误差小于1米 [3] - 布局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 [3] - 引进江苏深蓝远洋渔业开发南极磷虾全产业链 [2] 科技人才与平台建设 - 为9家企业精准匹配科技人才,新签技术合同122万元 [4] - 加强与涉海高校合作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5] - 重点突破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关键技术 [5]
如何锻造海洋经济“金引擎”
金融时报· 2025-07-08 01:4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模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2] - 2024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2] 产业结构与趋势 - 2024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4.6%(第一产业)、35.8%(第二产业)、59.6%(第三产业) [3] - 传统产业(渔业、船舶、油气等)持续发展,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快速崛起 [2] - 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引擎,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 数字经济催生海底数据中心、海洋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海洋产业数字化 [3] 金融支持与产品创新 - 海洋信贷总量规模较小,银行贷款主要覆盖传统海洋产业(如渔业) [4] - 银行业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海洋科技易贷等特色产品 [4] - 全国现有超10只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海洋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4] - A股海洋经济板块上市公司80%集中于主板,前十大市值公司占板块总市值70% [5] 金融体系完善建议 - 建议扩大海洋信贷质押物范围,实施税收减免、贷款利息补贴等激励政策 [6] - 提议成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初始资金由国家财政提供,后续依靠海洋资源税费等 [6] - 保险业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包括专业海洋保险机构、政府政策支持及"蓝色保险"共保体 [7]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6-06 19:18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0022.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 [2] - 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2] - 2016—2024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1.4%,2024年指数为113.6,比上年增长1.2% [4] 海洋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呈现持续优化态势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贡献持续增强 [2] 海洋空间规划与政策 - 广东省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2] - 陆海联动布局"城、湾、岛、岸、堤",形成点上开发、适度聚集、优近拓远的海洋空间格局 [2]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专项 - 2018年以来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累计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业) [3] - 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攻克280项关键技术,2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项技术国际领先 [3]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装置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万平方千米 [3]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16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平方千米 [3] - 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海湾,获评"和美海岛"7个,建成各级涉海自然保护地124个,保护面积3900平方千米 [3] -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