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搜索文档
山东垦利:创新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激活“渔光互补”新空间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13:27
2024年盛夏,这场立体确权迎来关键落子。6月28日,垦利区政府依法将青骏等4家企业原海域使用空间 调整为海床层,并为企业办理了海域分层立体使用权的不动产权证书;7月3日,自然资源部向国华新能 源颁发水面及底土层的产权证书——同一片海,两类产业终于在立体空间握手言和。 转机源自自然资源部2023年一纸新规——《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规〔2023〕8 号)。里面明确规定,"在不影响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工程安全及防灾减 灾等前提下,鼓励对跨海桥梁、养殖、温(冷)排水、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等用海进行立体分层设 权"。 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垦利分局工作人员敏锐意识到:这片争议之海,恰是实践新政的最佳试验场。 当国华(东营市垦利区)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渝洋站在垦利区海岸,眼前的海面即将铺满光伏板, 但他深知脚下这片蔚蓝曾深陷一场"死局"——同一片海域,养殖企业与光伏项目都手握合法的使用权 证,传统管理方式束手无策。如今,一场"向立体要空间"的创新实践,让阳光与海藻共享潮汐,也让山 东东营垦利区成为全国海域立体开发的破冰者。 "海域本就是立体空间,为什么一定要'抢地盘'?水 ...
山东:鼓足“蓝色动能”,向海洋强省进发
新华网· 2025-09-06 01:40
海洋经济规模与贡献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8万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1] - 海洋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23.9% [1] - 目标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4]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创新 - 自然资源部出台政策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2] - 东营市将海域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等立体空间并分别设立使用权 [2] - 光伏与养殖企业通过分层设权获得产权证书 破解用海矛盾 [2] 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 - 日照港岚山港区拥有6个木材专用泊位 年接卸能力1500万立方米 [3] - 形成300余家企业的木材产业集群 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3] - 日照港近5年累计投资近430亿元 纳税近76亿元 [3] - 港口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超85% [3] 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吸引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3] - 山东计划与"一带一路"及RCEP沿线地区共建海洋产业园区和蓝色经济合作项目 [4] - 目标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并构建国际竞争力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4] 海洋开发机制改革 - 山东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2] - 实施自然岸线占补制度并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 [2] - 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及海洋园区建设领域先行先试 [2] 海陆联动发展模式 - 山东统筹陆海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3] - 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机制 [3] - 构建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的港口枢纽经济圈 [3]
鼓足“蓝色动能”,向海洋强省进发
大众日报· 2025-09-06 00:46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8万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3.9% [2] - 日照港岚山港区形成300余家企业木材产业集群 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4] - 日照港近5年累计投资近430亿元 纳税近76亿元 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85%以上 [4]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目标到2027年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1][5]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推动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5] - 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 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海域开发利用创新 - 东营市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将海域分成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等立体空间 [2][3] - 创新"立体用海"模式 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和谐共生 [2] - 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3] 港产城融合发展 - 推行"前港后厂"模式 促进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 [3] - 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机制 构建港口枢纽经济圈 [4] - 实施设施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 实现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 [4] 海洋开放合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吸引六大洲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4] - 深度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 与沿线国家共建海洋产业园区 [5] - 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 高效利用全球资源 [5]
“立体拼图”拼出用海新维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1 04:41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制度创新 - 海南创新推行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将海域空间精细划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四层 实现不同项目在同一海域和谐共处 [3][5] - 2023年3月海南率先印发试行通知 同年11月获自然资源部推广 2024年5月1日通过法规形式固化提升 [5][6] - 制度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二维向三维转变 缓解行业用海矛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典型项目落地案例 - 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用海面积14.46公顷 分层占用三层空间 底土空间仍保留待用 [4] - 三亚崖州湾跨宁远河工程分层使用1.81公顷海域 不动产权证首次标注重叠用海范围 [8] - 月亮岛市政接驳工程精准申请1.18公顷底土空间 证书首次明确标注具体用海空间层 [8] - 乐东县水产养殖取排水工程使用水体和底土两层 证书首次明确高程范围并划定楼层高度 [8] 配套市场化机制创新 - 建立"土地超市"平台实现云上选海 12个沿海市县上架155宗总面积28万亩净海 [11][12] - 推行净海出让模式 政府统一开展海域论证和环评 累计完成18宗3.86万亩海域出让 [11][12] - 简化用海审批手续 企业实现拿海即开工 有效增强发展信心 [11]
观海听潮丨空间省出来 效益提上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1 04:41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创新 - 海南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 将海域空间从平面利用转变为立体分层模式 解决过去粗放式平面用海造成的空间闲置与项目冲突问题 [1] - 政策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划分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空间 实现按需设权和技术突破 同时确保不同项目在互不干扰前提下共享同一片海域 [1] - 配套"土地超市"和"净海"出让服务机制 优化用海体验并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形成"好制度+好服务"的闭环体系 [1] 具体项目实践案例 - 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仅使用所需的三层空间 为底土留白 体现立体分层的高效利用 [1] - 跨宁远河连通通道项目在产权证上首次标注重叠范围 实现空间权属的精确界定 [1] - 水产养殖集中取排水工程项目精准界定高程 展示立体分层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实践 [1] 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 立体用海模式大幅提升单位海域产出效益 有效缓解行业用海矛盾 使全民所有的海洋资源价值得到更充分释放 [1] - 该创新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深挖海洋资源潜力 [2] - 海南在蓝色国土践行"亩均论英雄"理念 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探索出新路径 [2]
海南创新推行海域立体分层设权,解锁立体用海新模式
海南日报· 2025-07-28 01:07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创新 - 海南创新推行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将海域空间划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底土四层,实现从平面用海到立体用海的转变 [2][4] - 2023年3月海南印发《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试行)》,同年11月自然资源部推广该模式 [4] - 2024年5月1日实施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为立体分层设权提供法治保障 [5] 典型项目案例 - 陵水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用海面积14.46公顷,分层使用水面、水体、海床三层,底土空间保留 [3][7] - 三亚跨宁远河连通通道工程分层使用水面建桥、水体施工围堰,不动产权证首次标注重叠用海范围 [7] - 三亚月亮岛市政接驳工程仅使用1.18公顷底土埋管道,不动产权证首次明确标注"用海空间层" [7] - 乐东水产养殖取排水工程使用水体、底土两层,不动产权证首次划定"高程范围"明确空间界限 [7] 政策实施效果 - 立体分层设权解决了传统平面用海模式下项目"抢地盘"问题,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2][4] - 已推动海底数据舱、深水网箱养殖、海上风电等新业态发展,形成海洋新技术产业集群 [4] - 全省4个典型项目实现精准分层用海,不动产权证标注从重叠范围到空间层再到高程的精细化升级 [7] 未来发展方向 - 海南将深化节约集约用海政策,探索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 [7] - 目标紧扣"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持续释放立体用海的经济效益 [7]
联播+|激活蓝色经济
央视网· 2025-07-04 05:10
海洋立体开发政策演进 - 2014年和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和福建省福鼎市分别探索海域立体确权试点 旨在解决跨海桥梁用海与核电取水口用海重叠问题 [6] - 2016年10月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用海管理的意见》 鼓励海上风电项目与其他用海活动分层立体开发 [6] -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首次从中央层面提出"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 [6] - 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发布 鼓励对跨海桥梁 养殖 海底电缆管道等用海进行立体分层设权 [7] 地方实践与成效 - 平潭通过立体式海洋开发 2008年船舶载重量达1200万吨 航运物流成为支柱产业 [4] - 2024年浙江累计审批海域立体设权项目180个 面积约16.5万亩 实现经济效益 资源增值与生态保护"三赢" [8] - 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采用立体分层开发 年发电17.8亿度 节约煤50.38万吨 减少碳排放134.47万吨 [8] - 广东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 发展"海上绿电"和"海上装备" [8] 海洋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7.8% [8] - 平潭鲍鱼年产量近4.8万吨 产值超20亿元 "平潭鲍"成为地方特色品牌 [6] - 海域立体开发模式包括"海底电缆管道+码头""海堤+观海挑台"等组合类型 提升空间利用率 [8] 历史背景与理念 - 1994年习近平提出对海洋进行立体式 全方位 综合性开发的设想 强调开发海岸 海上 海面 海底资源 [4] - 我国海域资源具有立体分布特征 水面 水体 海床 底土均蕴藏不同资源 [4] - 传统"平面化"海域管理模式导致使用权矛盾日益凸显 需向立体化管理转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