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

搜索文档
找矿重大突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满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07:01
能源资源勘探开发 - 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2] - 石油年产量稳定在2亿吨 天然气年产量突破2400亿立方米 [2] - 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显著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2] - 海洋原油增量占2024年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成为增储上产主力 [6]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产业门类涵盖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5] - 海工装备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7]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9]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邮轮旅游和海洋研学热度高涨 [9] 海洋科技创新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钻深11000米 综合性能全球领先 [11]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11] -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和"奋斗者"号深潜器等重大装备相继投入使用 [11]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天津建成全国首条全国产化生产线 [8]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厦门生产全球纯度最高氨糖药品 [8] - 海洋能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并网时间和发电量居世界前列 [8] 林草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10万亿元 带动6000万人就业增收 [4] - 森林食物年产量突破2亿吨 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4] - 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万亩 茶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4] - 浙江安吉竹子产业创造192亿元产值 带动近4万竹农增收 [4] - 生态护林员队伍稳定在170多万名 实现家门口就业 [4] 不动产登记服务 - 实现抵押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 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登记服务高频事项全程网办 [3] - 交房即交证覆盖2200多个县市 化解1500多万套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3]
找矿重大突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满满……
证券时报· 2025-09-10 04:33
自然资源与能源发展 - 油气与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2] - 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突破2400亿方 [2] - 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有效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2] 不动产登记与民生改善 - 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实现抵押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 [3] - 交房即交证覆盖2200多个县市 化解1500多万套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3] 林草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10万亿元 带动6000万人就业增收 [4] - 森林食物年产量突破2亿吨 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4] - 油茶种植达7500万亩 茶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4] 海洋经济成就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国家之一 [5]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5] -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5] 海洋科技创新 -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品种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5]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9]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9] 重大装备与工程建设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9] - 首艘排水量42600吨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钻深11000米 [9] -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和大型养殖工船国信一号交付使用 [9]
“十四五”期间,我国11个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央视新闻· 2025-09-01 05:58
国家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规划 - "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11个现代海洋城市 形成分层次发展格局:上海/深圳/青岛强化核心功能 天津/大连/宁波/厦门做强优势领域 秦皇岛/连云港/北海/三亚向海发展[1] - 沿海城市积极布局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 培育大国重器与新业态[1] 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突破 - 上海以长兴岛为中心建设船舶海工研发设计制造高地 AI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入船舶装备研发制造环节[1] - AI技术使船舶设计效率显著提升:原需10-20人1-2月完成的工作 现仅需1-2人1-2周即可完成[1] - 深圳建立海洋大学 着力弥补海洋城市发展人才短板[1] 港口自动化与绿色转型进展 - 全国已建成23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29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4]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4] - 青岛港建成全国首个"氢+5G"智慧港口 氢能集卡车队规模全球第一 投用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和氢电拖轮[6] - 青岛港建设9座换电站与3座LNG加气站 实现集装箱码头港内短倒车辆100%清洁化替代 年度减少燃油消耗2.5万升 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6][8] 区域协同发展成果 - 宁波舟山实施双城联动创新模式 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10] - 两地共同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打造国家大宗商品战略资源配置枢纽[10] - 厦门港通过海铁联运拓展内陆市场 实现中欧班列与海上丝绸之路货轮直接对接 形成海陆无缝衔接国际物流新通道[12] - 厦门港打破业务协同壁垒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响应速度 形成产业聚集与港口发展双向引力[14] 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 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形成涉海区域增长极 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优秀范例[3]
釜山全力打造全球海洋枢纽城市
商务部网站· 2025-08-30 01:33
推进委员会汇集了当地产业界、海洋研究机构、海洋金融、大学、媒体和市民团体等60多个机构, 将通过设立分科委员会、运营委员会和政策协商会,提出涉及海洋新产业和研发的政策方案,并向政府 建言,发挥沟通与政策引领作用。 同时,该委员会还将兼任去年成立的海洋智库政策合作网络和北极航路开拓专门组织的控制塔,并 协助细化下月初公布的"全球海洋枢纽城市愿景战略"。釜山市政府表示,未来还将就相关特别法和立法 方案展开协调,力求推动法案统一和政策落地。 韩国《韩联社》8月20日报道,釜山市20日表示,已成立"全球海洋枢纽城市推进委员会",旨在发 掘全球海洋经济议题并确保主要政策动力。该委员会以"东北亚海洋首都愿景"25周年、釜山港开港150 周年以及海洋水产部及相关公共机构迁移为契机,推动釜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海洋枢纽城市。 (原标题:釜山全力打造全球海洋枢纽城市) ...
我国加快建设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06:23
数据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还多 [1]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1] - 数据交易规模从2015年亿元级增长至2024年千亿元级 预计2025年突破3000亿元 [4]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据基础制度意见 明确市场制度建设框架 [2] - 上海浙江贵州等省份开展数据交易试点 形成场内交易与场外协商并行模式 [2] - 全国挂牌或运营数据交易机构超50家 构建"国家级+区域级+行业级"立体化矩阵 [4] 数据基础设施发展 - 2025年1月三部门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开启新一轮布局 [3] - "东数西算"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部枢纽节点利用绿色电力降低算力成本 [3] - 计划到2029年基本建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 [3] 行业应用成效 - 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 供应链金融中数据链向上下游延伸 [3] - 中国海油构建海洋立体感知体系 依托340多座海上设施和8600公里海底管道 [6] - 国家能源集团煤炭设备诊断大模型覆盖27类设备 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0% [6]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江扬电缆生产效率提升25% 万魔耳机研发周期缩短40% 瑞达国际作业效率提升80% [5] - 步科电气通过数字化转型缩短制造周期86% 成品库存降低40% 库存周转率提升30% [5] 市场发展挑战 - 数据确权缺乏国家标准 各地产权登记规则差异显著 [7] - 数据定价缺乏权威基准 买卖双方价值认知差异大 [7] - 数据流通存在技术标准和安全问题 企业2023年弃用数据达38.93% [7] - 算力资源分布不均 跨域调度体系缺失 供给需求匹配度均值仅0.41% [7] 未来发展重点 - 需加快出台数据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明确三权分离与行使规则 [8] - 重点发展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 提升数据流通安全性与可信度 [8] - 培育专业化数据服务商 形成采集清洗标注评估交易完整产业链 [8]
深汕“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长12.4%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4:23
地区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4%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 [3] -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 [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4% [3] 重点行业增长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3% [3]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7.3% [3]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5.0%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2% [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5.4%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以比亚迪为龙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4] - 比亚迪工业园总投资超300亿元 涵盖四期项目 [4] - 一期项目16栋厂房174条产线全面投产 [4] - 二期项目西地块日产整车1300辆 2024年生产整车超25万辆 [4] - 三期四期项目主攻电池组装 构建全产业链闭环 [4] - 四期电池包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半年 [4] - 汇聚近30家知名企业包括京西智行 佛吉亚 东风李尔等 [4] 产业投资与布局 - 产业投资促进大会签约15个项目 涵盖新能源热管理系统 汽车特种涂料 半导体精密设备等领域 [5] - 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为深圳首个华南唯一 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6] - 产业园引进瑞华泰 华特鹏 博纯材料 德方纳米 高发气体等项目 [6] - 鲘门片区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 引进华睿丰盛 显控科技等机器人企业 [6] - 加快建设红海湾海上风电陆上集控中心及海洋牧场项目 [6] - 联动中集集团 中海油集团布局临港海工装备产业 [6]
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11:06
政策方向 - 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1] - 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区、市)建设相关政策文件 [1] -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1] 金融支持 - 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1] - 持续推动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更新 [1] - 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的实现路径 [1] 产业建设 - 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 [1] - 持续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
城市24小时 | 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大学梦”,终于要圆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4:23
榆林学院更名榆林大学 - 陕西省教育厅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榆林学院更名榆林大学"事项,进入社会监督阶段[1] - 榆林学院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2018年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2] - 升格计划始于2013年陕西省委政策支持,目标在"十四五"末完成更名,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一流应用型大学[3] - 榆林作为中西部非省会经济强市(2022年GDP占陕西14%),高教资源薄弱,升格将助力解决科技创新与人才短缺问题[3][4] 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 - 广州安排20亿元专项债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基金,占新增72.5亿元专项债的27.6%[5] - 江苏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5] - 北京6月发行100亿元10年期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用于创业投资项目及子基金[5] 海洋经济政策动向 - 国家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海洋强省支持政策[6] - 重点推动百兆瓦级潮流能工程建设,落实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指导意见[6] - 拟出台海水淡化、海洋药物等产业专项政策,完善海洋新兴产业服务平台[6] 消费与产业动态 - 河南省8-9月面向全国发放五档文旅消费券,最高满900减300[7] - 绍兴首次参与杭甬双城记市级联席会,签署跨区域科创合作协议[8] - 云南提出打造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建设低空飞行应用与出口基地[9] 宏观经济数据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7%,1-7月累计增6.3%[11][15]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28.8万亿元,同比增1.6%,制造业投资增6.2%,房地产开发投资降12%[15]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同比增3.7%,1-7月累计增4.8%[13] 高等教育排名 - 2025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内地222所高校上榜,13所进入百强[17][20] - 清华大学首进全球前20(第18位),北京大学(23)、浙江大学(24)等5校排名较去年提升[19][21] - 中山大学(65)、华中科技大学(73)等7校保持百强,22所内地高校首次上榜[20][21]
【独家】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2:36
国家层面海洋经济发展政策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国家将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并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建设政策文件[1] - 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 持续更新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1] - 落实《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1] -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1] - 持续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 地方层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山东省新版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即将出台 为新时期海洋强省建设提供空间支撑[2] - 辽宁省计划编制《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2] - 海南省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2] - 福建省实施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 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七个专项行动计划[2] - 青岛市研究推动"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加强海洋重点项目和企业调研[2] - 珠海市以海上新基建为牵引 重点建设信息 融合 创新三类设施[2] - 湛江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海洋产业向集聚化 高端化 品牌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2] - 河北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推动海上风电 海上光伏规范有序建设[2] - 三亚市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2] 海洋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推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海洋渔业 海洋船舶等[2]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命健康 海水淡化 滨海旅游等[2] -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深海装备制造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1][2] - 建设海洋信息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2] - 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特别是百兆瓦级潮流能工程[1] - 构建空天陆海潜一体化融合平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