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垃圾焚烧发电
icon
搜索文档
三峰环境股价微涨0.35% 控股股东累计增持1.07%股份
金融界· 2025-08-22 17:05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8.5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35% [1] - 盘中最高价8.58元 最低价8.47元 [1] - 单日成交金额0.53亿元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涵盖垃圾焚烧发电与环保装备制造 [1] -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重要企业 [1] - 在重庆等地区运营多个环保项目 [1] 股东增持动态 - 控股股东德润环境累计增持1787.55万股 占总股本1.07% [1] - 增持金额达1.51亿元 [1] - 增持计划始于2023年5月 总金额规划1.5亿至3亿元 [1]
大渡口由锈变绿
金融时报· 2025-08-21 02:34
大渡口区产业转型升级 - 重庆大渡口区因重庆钢铁厂设立 是重庆老工业基地 [1] - 2011年重钢生产流程迁离后 产业转型升级 集聚优质企业 绿色低碳成为新名片 [1] 国际复材绿色制造技术 - 公司是云天化集团旗下玻纤新材料支柱企业 专注高性能新材料生产 2017年获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认证 玻纤行业首家绿色工厂 [2] - 新建大型玻纤窑炉采用新型干法陶瓷滤管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技术 相比传统湿法脱硫技术不再产生废水 减少处理成本及环境影响 [2] - 通过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和梯级重复利用 源头减少污水产生量 生产废水降幅达50% [2] - 长寿厂区和大渡口厂区新建两座具备深度处理回用功能污水处理站 实现进站污水总量70%回用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国际复材产品应用与创新 - 玻纤产品应用于风力发电叶片和节能门窗等绿色领域 [3] - 风电实验室研发满足百米级大型叶片轻量化设计需求的玻纤材料 突破全球叶片回收利用技术难题 [3] - 开发适用于多体系配方、高速稳定连续拉挤、多维横向增强、高耐候涂装工艺门窗型材的玻璃纤维 提升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确保极低导热性能 [3] - 采用玻纤增强门窗的建筑综合能耗较传统门窗降低20%至30% [3] - 全国新建建筑全面采用高性能节能门窗 预计每年节约数千万吨标准煤 减少数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3] 三峰环境垃圾焚烧业务规模 - 公司提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EPC总承包、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服务 [4] - 2000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实现垃圾焚烧发电核心装备国产化 打破国外垄断 [4] - 在全国16个省市投资57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每天处理垃圾6.1万吨 [4] - 技术及装备应用于全球10个国家、260个项目、419条焚烧线 每天处理垃圾量超23万吨 [4] - 截至2024年底 累计处理垃圾超1.24亿吨 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36万吨 为地球新栽树木14.8亿棵 累计提供绿色电力445亿度 [4] 三峰环境环保技术与业务拓展 - 采用先进污染防治技术和严格标准 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11座垃圾焚烧厂获国家最高等级AAA级认证 [4] - 三峰御临项目采用烟气净化新技术 排放指标控制在欧盟2010标准限值10%内 实现超低排放 代表全球领先技术水平 [4] - 围绕固废产业链延伸 开拓垃圾焚烧供热供能、餐厨厨余、污泥、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矿业废水处理、焚烧飞灰和炉渣资源化利用等上下游业务 [5] - 2014年建成渗滤液膜系统制造基地 生产水处理业务核心技术装备 拥有独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和核心产品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集装箱式运行系统 [5] - 提供一体化垃圾处理解决方案 设备在24个省市和5个国家和地区应用 [5] - 生产直饮水设备和餐厨处理设备 服务学校、小区和酒店等人口密度较大场所 [5]
中国天楹越南河内项目扩容落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02:49
项目运营进展 - 河内朔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扩容验收 总装机容量由75MW增加至90MW 目前已全部进入商业运营 [1] - 扩容基于原有设施优化升级 不需要大规模新建基础工程 边际成本较低 [2] 财务与效率影响 - 扩容后项目年发电量及售电收入将明显增长 整体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1] - 单位垃圾发电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提升 叠加固定成本分摊减少 项目整体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 [2] 战略意义 - 项目扩容巩固公司在越南环保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 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1] - 海外业务是公司重要增长极 越南清化/富寿及新加坡大士等项目正加速推进 [2] - 河内项目成功落地向国际市场释放"中国环保技术+运营"的品牌影响力 [2] 运营表现 - 越南河内项目自投运以来始终保持稳定高效运营 [1] - 扩容提升垃圾发电总量 为越南河内电力市场贡献更多绿色电力 [1] - 扩容体现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精细化运营水平 [1]
中国天楹越南河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装机扩容COD验收“全球战略+产能加码”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40
项目扩容与运营 - 河内朔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由75MW增加至90MW且全部进入商业运营 [1] - 扩容后每月上网电量增加1400-1500万度全年发电总量突破6亿度生活垃圾年处理能力提升至约165万吨 [3] - 扩容后每年可贡献利润增加超4000万元人民币规模化运营进一步降低单位发电成本 [3] 海外战略与市场地位 - 越南河内项目是全球第二大单体一次性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2] - 公司在越南形成日处理量超4000吨的河内项目与三个日处理量各1000吨项目的"一超三强"产能布局 [3] - 海外业务从点状突破转向面上开花垃圾焚烧成套设备出口至马尔代夫印度法国等国家 [3] 政策环境与市场机遇 - 越南城市化率超40%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50% [2] - 越南政府目标2030年城市固体生活垃圾标准化处理占比达95%直接填埋占比仅为10%并出台垃圾处理费补贴及电价优惠政策 [2] - RCEP关税削减及物流通道效率提升显著降低中国环保企业设备出口与技术输出成本 [2] 技术优势与运营表现 - 项目扩容基于原有设施优化升级体现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精细化运营水平 [1] - 公司通过全周期服务实现"技术溢价+运营溢价"双重收益 [2] - 河内项目自2023年投运以来毛利率始终高于国内同业平均水平 [3]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河内项目全部商业运营是公司海外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及"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标杆 [1] - 项目为工程出海转向价值出海提供可靠样本深度绑定当地民生需求有效规避海外政治风险 [2] - 公司有望凭借海外布局先发优势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环保新能源综合服务商 [4]
113亿市值,湖南长沙冲出一家IPO,做垃圾焚烧发电生意
36氪· 2025-08-18 10:17
公司概况 - 军信股份主营业务包括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置、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和灰渣处理处置等,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25年8月18日总市值为113亿元 [1][3] - 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前身成立于2011年,2022-2024年累计派息超12亿元(3.69亿/3.69亿/5.07亿),控股股东戴道国家族控制64.92%股权 [3] - 2024年末完成对仁和的收购,新增生活垃圾中转处理与转运、餐厨垃圾处理业务,业务覆盖湖南长沙、浏阳、平江等地 [5][16] 业务结构 - 收入构成:电力销售占比从2022年42.7%降至2025Q1的29.4%,废物处理服务收入占比从51.9%降至32.9%,新增生活垃圾中转业务2025Q1占比22.1% [5][6] - 核心盈利模式:垃圾焚烧通过上网电费+处置费盈利,餐厨垃圾通过处理费+沼气发电+生物柴油销售获利 [5] - 技术流程:生活垃圾经焚烧发电后,烟气经多道净化处理,飞灰螯合填埋,尾气达标排放 [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22-2024年分别为15.48亿、18.37亿、24.11亿元,2025Q1达6.97亿元,增长主因浏阳/平江项目建筑服务收入及收购仁和 [10] - 净利润:2022-2024年分别为5.87亿、6.53亿、6.86亿元,2025Q1为2.36亿元 [10] - 毛利率:2022-2024年从55.9%下滑至41.5%,2025Q1回升至53.9% [11] 行业分析 - 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生活垃圾产量2.6亿吨,垃圾焚烧处理量2.2亿吨(2020-2024年CAGR 10.8%),预计2029年达3亿吨(2025-2029年CAGR 7%) [11][13] - 餐厨垃圾处理市场:规模从2020年97亿增至2024年195亿(CAGR 19.1%),预计2029年达639亿(CAGR 20.1%) [13] - 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低(CR10仅30%),军信股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全国第四,餐厨垃圾单体项目处理能力全国第三 [14][15] 经营特点 - 客户集中度: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93%,主要为地方政府及电网公司,贸易应收款从2022年5.94亿增至2025Q1的20.64亿,周转天数从111.8天升至271.4天 [9] - 供应商集中度: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2年22.8%升至2025Q1的34.9% [9] - 债务情况:截至2025年7月总债务约29.6亿元 [9] 战略规划 - 海外扩张:已启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奥什市等4个海外项目 [16] - 募资用途:拟港股IPO资金用于国内外废物处理项目、研发创新及一般营运 [16]
军信股份港股IPO,聚焦垃圾焚烧发电,客户集中度较高
格隆汇· 2025-08-18 09:44
公司概况 - 军信股份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主营业务包括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置、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和灰渣处理处置等,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截至8月18日总市值为113亿元 [2][5]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11年,201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3月底共有1610名员工 [5]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累计派息超12亿元,控股股东为戴道国、李孝春及相关实体,合计控制64.92%股权 [5] - 核心管理层包括董事长戴道国(62岁)、总经理冷朝强(59岁)等,均拥有固废处理及绿色能源行业经验 [5][6]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包括垃圾焚烧发电(长沙、浏阳、平江项目)、污泥处置、污水处理等,2024年收购仁和后扩展至生活垃圾中转及餐厨垃圾处理 [8][9] - 收入结构:电力销售占比从2022年42.7%降至2025年29.4%,废物处理服务收入占比从51.9%降至32.9%,新增生活垃圾中转业务占比22.1%(2025年1-3月) [9][10][1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48亿元、18.37亿元、24.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7亿元、6.53亿元、6.86亿元,毛利率从55.9%下滑至41.5%,2025年1-3月回升至53.9% [18]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5.94亿元增至2025年20.64亿元,周转天数从111.8天升至271.4天,客户集中度超93% [15] 行业与竞争格局 - 中国2024年生活垃圾产量2.6亿吨,垃圾焚烧进厂处理量2.2亿吨(2020-2024年CAGR 10.8%),餐厨垃圾处理市场规模195亿元(2020-2024年CAGR 19.1%) [18][21] - 行业集中度低,前十大企业市占率仅30%,军信股份按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排名全国第四,餐厨垃圾单体项目能力排名第三 [21][22]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光大环境、康恒环境、旺能环境等,竞争要素为特许经营权获取能力、技术创新及资金实力 [22] 战略与风险 - 计划出海拓展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项目,拟通过港股IPO募资用于国内外废物处理项目及研发 [22] - 业务高度依赖湖南区域政策,海外扩张面临政策、文化及汇率风险,债务水平较高(总债务29.6亿元) [16][22] -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城市化进程、历史填埋垃圾处理需求及垃圾分类政策,预计2025-2029年餐厨垃圾处理市场规模CAGR 20.1% [18][21]
重庆大渡口十年蝶变:“工业锈带”如何产业重生?|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16 08:41
大渡口区产业转型 - 大渡口区曾以重庆钢铁厂为核心工业基地,2011年重钢搬迁后经济总量下降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下降三分之二 [3] - 建桥工业园成为新产业载体,形成电子制造、智慧医疗、环保、高端摩托车、食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 [3] - 2021年工业总产值超越重钢搬迁前峰值,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6.2%、工业投资增速28.3% [4] - 当前主导产业为高端制造、智慧医疗、食品加工,特色产业为新材料和汽摩配套,拥有785家科技型企业 [4]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 - 自主研发低介电玻璃纤维(LDK),膨胀系数约3ppm/℃,批量应用于5G基站和AI服务器 [5] - 玻纤产品覆盖风电叶片、节能门窗等领域,突破全球叶片回收技术难题 [7] - 智能化生产基地位于大渡口建桥工业园,产品出口多个国家 [7] 三峰环境集团 - 垃圾焚烧炉排装备出口泰国、印度等国家,国内市占率领先 [7] - 焚烧炉总装基地2008年投产,总投资1.1亿元,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 [9] - 2018年建成锅炉膜式壁堆焊制造中心,可将锅炉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 [9] - 截至2024年底运营57个垃圾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超6.1万吨/日,技术应用于全球260个项目 [9] 产业升级成果 - 大渡口区GDP突破500亿元,环保与新材料产业替代传统钢铁工业 [4][10] - 国际复材和三峰环境分别成为新材料与环保领域标杆企业 [7][9] - 区域产业结构从高耗能转向绿色低碳,形成新质生产力集群 [3][10]
雪浪环境:公司董事、总经理宋昕辞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8:0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宋昕因个人原因辞去全部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2]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占比47.83% 工业废物处理占比28.84% 钢铁行业占比22.55% 其他业务占比0.78% [2] 信息来源 - 新闻来源为每日经济新闻 [3]
绿色低碳成为园区招商引资“金名片”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07:43
园区绿色转型成效 - 重庆数智产业园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集聚企业近500家 形成新型显示 新型光电子 智能装备制造 消费品工业等多个产业集群 [1] - 园区通过绿色低碳转型吸引高质量企业 去年签约落地项目19个 总投资额超过170亿元 [1] - 建成重庆市首个标准厂房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 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 碳排放强度较传统园区降低40%以上 [1] 绿色基础设施与循环经济 - 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废水利用率超过90% 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1] - 构建覆盖"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工厂建设标准体系 [2] - 依托绿电供应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和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提升低碳供应链管理能力 [2] 产业集聚与招商引资 - 绿色低碳优势帮助入驻企业满足国际客户ESG审核和碳足迹要求 降低生产运营能耗与排放成本 [2] - 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聚集体外诊断产业链企业155家 形成研发 生产 第三方检测完整链条 [2] - 上半年建桥工业园区签约引进低碳产业项目8个 总投资额85.5亿元 [2] 环保产业体系发展 - 建桥工业园区打造"国家环保产业基地" 构建垃圾焚烧发电 土污治理为主导的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3] - 建成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56个 低碳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8% [3] - 重庆市已建成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 吸引高质量高附加值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投资 [3]
光大环境20250813
2025-08-13 14:5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污水处理[1][2] * 公司为光大环境,国内领先环保央企,三大业务板块:光大环保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光大绿色环保(生物质发电)、光大水务(污水处理)[3] * 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业务,2024年底运营产能14万吨/日,行业规模第一,第二梯队企业产能5-10万吨/日[3][4] 核心业务发展 **垃圾焚烧发电** * 产能利用率接近100%,吨垃圾上网电量326度/吨,行业中上游水平[4][14] * 资本开支从高峰期200亿降至2024年50亿,预计进一步缩减至20-30亿[2][6][15] * 海外拓展:越南和乌兹别克斯坦各1,500吨/日项目,总投资约10亿人民币/个,预计2025-2026年开工[5] **生物质发电** * 2024年几乎全部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仅1个未纳入[8][18] * 国补回款改善:广东省拨付1.27亿(占欠款25.01%),广西省拨付0.7亿(占欠款28.98%)[8][9] * 运营成本高:度电单价0.75元,依赖国补[10][11] **水务业务** * 污水处理能力超600万吨/日,单价从2017年1.22元涨至2022年1.70元[2][7] * 回款率从2017年102%降至2022年72%,2023年略回升[7] 财务与现金流 * 2024年自由现金流转正(约40亿),资本开支48.7亿[2][17] * 应收账款总额超100亿,其中国补欠款146亿(垃圾焚烧50.8亿,生物质95.3亿)[10][18] * 负债近1,000亿,主因生物质业务成本高[10] * 2025年中报预期:利润两位数下滑(建造收入占比下降、减值、汇兑损益),但现金流改善[12] 行业趋势 * 全国垃圾焚烧产能110万吨/日,利用率70%,新建产能减少[2][6] * 可再生能源补贴预算:2025年1,200亿(2024年1,000亿),覆盖风电/光伏/生物质[20] 其他关键信息 * 区域布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江苏27%、山东10%、浙江8%),经济发达地区产能利用率高[13][14] * 分红提升:2024年分红比例从30%+增至42%,未来有望继续提高[15] * 创新项目:IDC与垃圾焚烧协同项目(天津/杭州/苏州),落地节奏较慢[21] 风险提示 * 国补回款节奏慢(2024年回收19.11亿,需年补38-40亿平衡应收)[18][19]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影响水务回款[7] * 生物质业务成本高,依赖政策[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