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煤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期货煤化工商品日报(2025年8月8日)-20250808
光大期货· 2025-08-08 03: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尿素期货价格周四偏弱震荡,09合约收盘价1737元/吨,跌幅1.36%,01合约收盘价1757元/吨,跌幅0.96%;现货市场偏弱运行,山东、河南地区市场价格分别为1780元/吨、1790元/吨,日环比分别跌10元/吨、持平;行业日产19.40万吨,日环比增0.19万吨,需求端跟进情绪放缓,主流地区产销率低位徘徊,印标最终采购量199.88万吨,中国可供20 - 30万吨,利于缓解国内供需压力;印标及出口政策落地后市场新增驱动不足,国内基本面支撑力度有限,短期期货盘面宽幅震荡、短期偏弱,后续关注出口订单兑现情况、现货成交氛围 [2] - 纯碱期货价格周四宽幅震荡,09合约收盘价1267元/吨,微幅下跌0.39%,01合约收盘价1357元/吨,微幅下跌0.44%;贸易商环节报价跟随盘面情绪波动,沙河地区重碱贸易自提价格1257元/吨,日环比跌12元/吨;本周纯碱行业开工率较上周提升5.15个百分点,产量周环比提升6.41%,需求端表现偏弱,浮法玻璃、光伏玻璃产能稳定,刚需维持稳定,月初价格调整后中下游观望情绪浓厚,采购积极性减弱,碱厂新增订单量减少,本周企业库存增幅3.86%;纯碱供需偏弱格局维持,外围因素对市场情绪提振逐渐减弱,市场缺乏新增驱动,预计期价延续宽幅震荡趋势、短期情绪偏弱,关注相关商品期价走势、宏观环境及政策动态 [2] - 玻璃期货价格周四宽幅波动,09合约收盘价1076元/吨,微幅下跌0.28%,01合约收盘价1220元/吨,跌幅0.73%;现货市场继续走弱,国内浮法玻璃市场均价1200元/吨,日环比跌14元/吨;玻璃在产产能暂无变化,行业日熔量稳定在15.96万吨,需求情绪未有明显好转,主流地区现货产销率多在80%左右,沙河地区有明显好转,但表现较差地区不足50%,区域间表现分化明显,本周企业库存增幅3.95%,出货压力再次提升;玻璃市场情绪依旧偏弱,市场新增驱动不足,预计期价短期宽幅震荡为主,关注9 - 1价差变化、商品市场整体走势、政策导向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信息 - 尿素:8月7日期货仓单3373张,较上一交易日无变化,有效预报200张;行业日产19.40万吨,较上一工作日增加0.1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6万吨,行业开工83.80%,较去年同期77.26%提升6.54个百分点;国内各地区小颗粒尿素现货价格方面,山东1780元/吨(-10)、河南1790元/吨(持平)、河北1750元/吨(-20)、安徽1790元/吨(-10)、江苏1780元/吨(-10)、山西1650元/吨(-10);截至8月6日企业库存88.76万吨,较上周 - 2.97万吨, - 3.24% [5][6] - 纯碱和玻璃:8月7日纯碱期货仓单数量3310张,较上一交易日 + 498张,有效预报量3117张,玻璃期货仓单数量1943张,较上一交易日 + 243张;纯碱现货价方面,华北轻碱1300元/吨、重碱1350元/吨,华中轻碱1200元/吨(-50)、重碱1300元/吨,华东轻碱1200元/吨、重碱1300元/吨,华南轻碱1400元/吨、重碱1450元/吨,西南轻碱1300元/吨、重碱1350元/吨,西北轻碱1080元/吨、重碱1080元/吨;截至8月7日的一周,纯碱行业产能利用率85.41%,周 + 5.15个百分点,本周产量74.47万吨,周环比 + 6.41%;截至8月7日纯碱厂家总库存186.51万吨,较周一增加1.33万吨, + 0.72%,较上周四增加6.93万吨, + 3.86%;8月7日浮法玻璃市场均价1200元/吨,日环比 - 14元/吨,行业日产量15.96万吨,日环比持平;截至8月7日国内浮法玻璃样本企业总库存6184.7万重箱,周环比 + 234.8万重箱, + 3.95%,同比 - 8.18%,折库存天数26.4天,较上周 + 0.9天 [8][9] 图表分析 - 报告包含尿素主力合约收盘价、纯碱主力合约收盘价、尿素基差、纯碱基差、尿素主力合约成交和持仓、纯碱主力合约成交和持仓、尿素2601 - 2509价差、纯碱2601 - 2509价差、尿素现货价格走势、纯碱现货价格走势、尿素 - 甲醇期货价差、玻璃 - 纯碱期货价差等图表,全部图表数据来源为iFind、光大期货研究所 [11][21] 资源品团队研究成员介绍 - 张笑金为光大期货研究所资源品研究总监,长期专注白糖产业研究,多次参与郑州商品交易所重大课题、中国期货业协会系列丛书撰写工作,多次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最佳期货分析师评选“最佳农产品分析师”称号,多次获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高级分析师称号,2023年获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资深高级分析师称号,2024年获证券时报、期货日报第十七届中国最佳期货分析师评选“最佳农副产品首席期货分析师”称号,期货从业资格号:F0306200,期货交易咨询资格号:Z0000082 [23] - 张凌璐为光大期货研究所资源品分析师,负责尿素、纯碱、玻璃等期货品种研究工作,数次参与中国期货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大型项目及课题,多次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日报及证券时报等权威媒体及评选中获奖,2023年获郑州商品交易所纯碱资深高级分析师、尿素高级分析师等荣誉称号,2024年获第十七届最佳工业品期货分析师荣誉称号,期货从业资格号:F3067502,期货交易咨询资格号:Z0014869 [23] - 孙成震为光大期货研究所资源品分析师,云南大学金融硕士,主要从事棉花、棉纱、铁合金等品种基面研究、数据分析等工作,曾参与郑商所相关课题撰写,长期在期货及现货网站发表文章,2024年获郑商所纺织品类高级分析师称号,期货从业资格号:F03099994,期货交易咨询资格号:Z0021057 [23]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03:16
源头减排 - 公司通过技术革新削减化石能源消耗和高碳工艺排放,构建低碳内核 [1] - 2017年投运280T/H高效超低排放锅炉,显著提升能源转换效率 [1] - 2019年完成原有220T/H锅炉及"三废"炉的全面超低排放改造 [1] - 举措大幅削减燃煤环节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1] 末端治理 - 公司打造覆盖全流程、精准打击特征污染物的深度治理体系 [2] - 全厂新增12台高效除尘器,增设8套先进的废气治理装置 [2] - 2024年完成4号尿素尾气氨回收、原料输送扬尘回收、甲醇罐区非甲烷总烃治理等项目 [2] 长效机制 - 公司将绿色低碳理念内化为企业战略与长效机制 [2] - 2017年至2024年持续投入巨资进行环保升级 [2] - 治理范围从集中排放源延伸至无组织排放和特征污染物领域 [2] - 常态化、机制化的减排为公司探索降碳前沿技术提供动力 [2]
减排降碳需三管齐下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03:02
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与国家"双碳"目标刚性约束下,传统煤化工企业如何突破能耗与排放瓶颈、在 降碳行动中争当先锋?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的答案是:三管齐下,以持续的降碳治理实践让传统煤化工 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长效机制赋能绿色转型。技术是降碳的手段,而将绿色低碳理念内化为企业战略与长效机制,才是持续 转型的核心动力。临猗分公司2017年至2024年持续投入巨资进行环保升级,治理触角从集中排放源延伸 至更隐蔽的无组织排放和特征污染物领域。正是这种常态化、机制化的减排,为临猗分公司探索降碳前 沿技术提供了不竭动力,确保在绿色发展中跑出转型加速度。 作者: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尿素压缩班班长 田黎明 源头减排打造低碳内核。源头减排是实现深度降碳的根本之道,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革新削减化石能源 消耗和高碳工艺排放,构建低碳内核。临猗分公司将技术升级作为转型的核心驱动力,2017年率先投运 280T/H高效超低排放锅炉,显著提升能源转换效率;2019年完成原有220T/H锅炉及"三废"炉的全面超 低排放改造。这些举措大幅削减燃煤环节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为低碳生产体系奠定 坚实根基,直接推动主要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 ...
中国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02:13
报告提出了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发展"三阶段"路径:一是低碳流程技术大规模应用期(2025—2035 年):需求侧结构调整和短流程技术(如废钢—电炉、再生铝)替代传统高碳路径,推动工业领域碳排 放率先整体达峰,为电力、交通等部门的低碳转型和终端需求增长释放排放空间。能效提升和短流程技 术发展是该阶段的核心减排手段,将贡献约55%的工业碳中和技术减排量。二是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应 用期(2036—2050年):该阶段是打破高碳路径依赖、推动工业体系深度重构的关键期。氢能技术、电 气化耦合清洁电力替代以及CCUS等技术规模化部署,持续扩大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覆盖。三是碳移除 托底技术深度应用期(2051—2060年):电力、交通、建筑等部门已经基本实现净零排放,为工业领域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争取时间。工业部门将依托CCUS等技术对难减排环节进行兜底,稳步推进全行业深 度碳中和。 中化新网讯 日前,由能源基金会资助支持,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 联合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煤化工、数字化等重点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撰写的《中国碳中和目标 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聚焦中国工业碳中和 ...
看一块煤如何“吃干榨尽”
人民网· 2025-08-08 02:05
项目概况与战略定位 - 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位于六枝特区 由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六枝特区政府于2022年5月签署投资协议[8] - 项目颠覆传统煤化工"黑、脏、乱"的刻板印象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3][12] - 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00亿元 带动就业约1500人[16] 资源基础与产业优势 - 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主焦煤基地 煤炭资源量245.28亿吨 储量52.89亿吨[8] - 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7.65米顶装焦炉技术 配套煤气净化回收装置[3] - 实现煤炭向冶金焦、氢燃料、化肥原料、清洁电力等多品类转化[3][12] 产能结构与产品矩阵 - 年产380万吨优质冶金焦 焦炉煤气经深加工转化为液化天然气、高纯氢及合成氨[12] - 煤焦油被精深加工为高端碳黑、改质沥青等高附加值产品[16] - 配套建设碳捕集装置、污水处理厂及加氢站 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循环[11][16][17]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项目内运行国内首台氢动力机车 体现氢能应用技术突破[9] - 通过"煤-焦-气-化-电-氢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树立新型煤化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标杆[16] - 实现煤炭"由黑到绿"的产业转型 形成资源"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范式[12][16]
华鲁恒升&宝丰能源
2025-08-07 15:03
华鲁恒升与宝丰能源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宝丰能源代表现代煤化工路径,主要生产聚合物等石化产品[1] * 华鲁恒升代表传统煤化工路径,产品多元包括化肥、有机胺等[1] * 两家公司都是煤化工领域龙头企业,具有成本优势[2] 宝丰能源核心观点 增长点 * 宁夏四企项目和新疆400万吨项目是未来主要增长点[1] * 新疆项目若获批将大幅提升产能,采用大连化物所三代技术有望降低成本[1] * 净利润或将翻倍,有望再造一个新宝丰[3] 市场环境 * OPEC减产支撑油价在60-75美元区间,为宝丰提供安全边际[1][3] *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油价构成长期威胁[3] 华鲁恒升核心观点 成功因素 * 多业联产模式和产品结构优化是成功关键[4] * 从单一尿素业务发展为综合性化工龙头[1] * 产品涵盖化肥、有机胺、醋酸、己二酸、新材料等[1] 核心竞争力 * 资源优势:自发电和自制蒸汽能力[7] * 一体化优势:部分产品具备完整产业链[7] * 工艺优势:水煤浆气化技术更具成本竞争力[7] * 地理优势:贴近煤炭产地(山西)及消费地(华东)[7] * 管理优势:高效供应链管理和卓越工程化能力[7] 业绩表现 * 行业高峰期ROE达33%,净利率27%[8] * 低谷期仍保持12%的ROE和超过10%的净利率[8] * 2020年后保持五大主业基础上开拓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5] 产品市场分析 尿素 * 权益产能约270万吨,国内消费约6,500万吨[10] * 国内价格约1,750元/吨,海外价格超过3,000元/吨[10] 醋酸 * 产能120万吨,国内消费量约900万吨[12] * 2024年开工率约80%,2025年新增产能较多[12] * 目前价格约2,200元,毛利处于历史底部[12] DMF * 产能40万吨,国内消费量66-70万吨[13] * 2024年开工率仅40%[13] * 价格价差处于历史底部[13] 己二酸 * 产能52万吨,国内消费量约180万吨[14] * 行业开工率50%-60%[14] * 未来两年无新增产能投放[14] 碳酸二甲酯(DMC) * 华鲁恒升具备工艺优势,盈利好于同行[16] * 需求增长快但进入门槛不高[16] 草酸 * 产能50万吨,计划再扩20万吨[17] * 价格约3,000元,盈利良好[17] * 具备煤化工工艺优势,成本竞争力强[17] 未来展望 华鲁恒升 * 基本面处于底部,产品价格下行空间有限[9] * 计划煤气化改造降低成本[9] * 投建30万吨TDI、20万吨甲酸等新项目[18] * 目前股息率2%-3%[19] * 长期看好其投资价值[20] 宝丰能源 * 新疆项目获批将带来显著增长[3] * 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是主要驱动力[2]
中泰股份:生产的设备可应用于煤化工行业深冷工艺段的分离、净化、液化环节
格隆汇· 2025-08-07 08:2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生产的设备可应用于煤化工行业深冷工艺段的分离、净化、液化环节 [1] - 公司主要提供装备 [1] 行业地位与业绩 - 公司在煤化工领域已积累众多业绩 [1] - 公司市占率已达国内领先地位 [1]
甲醇日评:焦煤仍带来情绪扰动-20250807
宏源期货· 2025-08-07 0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对甲醇基本面判断是偏弱预期,从估值看上游煤头利润高,沿海MTO利润下滑,内地下游利润差有修复空间,甲醇估值相对较贵;从驱动看反内卷政策对甲醇生产实际影响有限,下游MTO企业原料库存高难有建库需求,港口累库是大概率趋势,压制华东现货价格,近期焦煤情绪影响甲醇,但基于偏弱基本面预计甲醇反弹空间有限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现价格及其差 - 甲醇期货价格方面,MA01收盘价2503元/吨较前一日涨6元/吨(0.24%),MA05收盘价2453元/吨较前一日涨6元/吨(0.25%),MA09收盘价2396元/吨较前一日跌1元/吨( - 0.04%) [1] - 甲醇现货价格方面,太仓日度均价2387.5元/吨较前一日涨20元/吨(0.84%),山东2330元/吨持平,广东2382.5元/吨较前一日涨5元/吨(0.21%),陕西2122.5元/吨持平,川渝2235元/吨持平,湖北2375元/吨持平,内蒙古2105元/吨较前一日涨25元/吨(1.20%) [1] - 基差方面,太仓现货 - MA为 - 115.5元/吨较前一日涨14元/吨 [1] 上游成本 - 煤炭现货价格方面,鄂尔多斯Q5500为490元/吨较前一日涨2.5元/吨(0.51%),大同Q5500为562.5元/吨持平,榆林Q6000为572.5元/吨持平 [1] - 工业天然气价格方面,呼和浩特3.94元/立方米持平,重庆3.3元/立方米持平 [1] 利润情况 - 甲醇利润方面,煤制甲醇为457.8元/吨较前一日跌12.6元/吨( - 2.68%),天然气制甲醇为 - 500元/吨持平 [1] - 甲醇下游利润方面,西北MTO为49.2元/吨较前一日跌45.2元/吨( - 47.88%),华东MTO为 - 651.07元/吨较前一日涨10.5元/吨(1.59%),醋酸为211.42元/吨较前一日跌20.81元/吨( - 8.96%),MTBE为187.68元/吨较前一日涨20元/吨(11.93%),甲醛为 - 301.6元/吨持平,一曲歌为142元/吨持平 [1]
甲醇陷入震荡整理格局
宝城期货· 2025-08-07 0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随着前期政策利多预期被市场消化,煤化工板块回调,甲醇成本支撑减弱,基本面主导期货盘面走势;当前国内甲醇检修装置复产,供应压力回升,进口充足,港口库存累积预期大增;在供需偏弱背景下,预计后市甲醇期货2509合约维持震荡整理格局 [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甲醇期货价格走势 上周甲醇期货2509合约因成本支撑逻辑崩塌,价格从2525元/吨跌至2370元/吨;本周止跌企稳,回归基本面交易 [2] 供应情况 - 国内供应回升,7月初产区集中检修但现货价格未明显上涨,7月下旬起前期停车装置陆续复产,截至8月1日当周,国内甲醇平均开工率为81.92%,周度产量均值为193.02万吨,短期供应回归量大于检修损失量 [3] - 进口方面,三季度以来中东、东南亚和南美等地供应充足,虽天气影响到港和卸货,但整体有限,7月卸货不及预期致部分货物推迟至8月,市场上调8月进口预期,预计若无天气干扰,8月进口量将达155万吨创月度新高 [4] 需求情况 - 近期浙江烯烃装置停车使华东港口累库压力骤增,内地CTO外采可改善港口表观需求,但8月进口预期大增时沿海烯烃装置未提负,港口累库预期增加或使货源流向内地 [5] - 截至8月1日当周,华东和华南地区甲醇港口库存65.03万吨左右,环比增6.32万吨,累库压力大、贸易商接货意愿低等因素使现货成交量下降 [5]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智能化工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科技日报· 2025-08-07 01:15
智能化工大模型与DMTO技术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科大讯飞联合研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0Pro是我国化工行业首个大模型 旨在实现"实验室一步跨入工厂"的技术突破 [1] - DMTO技术单套装置甲醇处理能力达360万吨/年 已签订36套技术实施许可合同 总产能超2400万吨烯烃/年 其中20套装置已投产 [1] - DMTO技术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较传统煤炭利用方式降低约50% 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路径 [1] 能源结构转型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5% 预计成品油需求在2028-2030年达峰后加速萎缩 2050年需求量将降至1亿吨(不足目前30%) [2] - 国内乙烯当量自给率不足60% DMTO技术以煤为原料 来源稳定且成本可控 能耗与原料单耗持续下降 [2] - 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技术将支撑化学品供给 绿电成本下降有望推动绿色甲醇成为新型原料 [3] 甲醇经济战略价值 - 甲醇作为跨越油气时代的能源载体 具有储能密度高和便于储运优势 可直接替代燃料保障能源安全 [4] - 甲醇可连接清洁能源与煤化工/石油化工 生产上百种化学品 我国现有甲醇产能达1亿吨/年 [4][5] - 甲醇经济战略可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工业低碳化发展 保障能源安全和产业链稳定 [5] 能源转型技术挑战 - 能源工业体系高度复杂 受技术经济性 系统稳定性及国际能源格局多重因素影响 [6] - 可再生能源 裂变能 聚变能等技术路径尚未明确 需推进工业流程再造实现低碳目标 [6] - 人工智能与化工领域融合仍处探索阶段 需通过数据驱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6] 催化技术创新与能源安全 - 催化技术可实现"油化切换" 通过石油炼制 煤化工等过程的分子转化兼顾油品与化学品生产 [8] - 电解水制氢 甲醇合成等关键过程依赖催化技术发展 以应对石油用量减少与石化需求增长的矛盾 [8] 氢能与CCUS技术布局 - 需打通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 加快电解水制氢催化剂 储运材料及燃料电池研发 [9] - CCUS领域需优先部署低能耗捕集技术 突破CO2加氢制甲醇/烯烃关键技术 构建"电-氢-碳"协同路径 [9] - 绿氢融合煤化工可取代水煤气变换工艺 实现源头减碳并提高碳原子利用效率 [10] 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协同 - DMTO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历时30年 2010年实现世界首套180万吨/年工业装置投运 [12][13] - 技术产业化收益反哺基础研究 设立1亿元专项基金支持甲醇转化与煤代油新技术研发 [13] 人工智能赋能化工研发 - 化工技术开发受逐级放大制约 传统研发周期超10年 智能化工旨在突破该约束 [14] - 通过构建智能化工数字底座 实现"实验室小试-虚拟工厂-实际工厂"的新研发范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