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

搜索文档
始祖鸟投资人赚翻了
投资界· 2025-09-01 07:42
收购交易与股东退出 - 2019年安踏集团联合奇普·威尔逊的Anamered Investments、方源资本及腾讯组成财团以46亿欧元(约360亿人民币)收购亚玛芬体育[2][5] - 奇普·威尔逊通过出售亚玛芬体育股票套现1.597亿美元(约11亿人民币)[2] - 方源资本减持3500万股套现13亿美元(约93.4亿人民币)[2][5] - 腾讯初始出资金额约2.6亿欧元,上市后持股4.5%实现账面浮盈约50亿人民币[6] - 安踏集团为绝对控股股东持股57.95%[5] 公司发展与财务表现 - 亚玛芬体育2024年纽交所IPO后市值达218亿美元(超1500亿人民币)[2][5] - 公司旗下拥有13个品牌包括萨洛蒙、威尔胜、始祖鸟等核心品牌[9]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上半年营收2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46%[10] - 公司从2018年净亏损1.2亿欧元改善至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9] 品牌运营与战略价值 - 安踏集团通过运营使始祖鸟成为中国中产社交符号并推动萨洛蒙品牌增长[10] - 亚玛芬体育被收购前长期亏损,安踏通过运营能力实现扭亏为盈[9] - 安踏集团通过并购获得品牌矩阵包括FILA、Kolon、MAIA ACTIVE及近期收购Jack Wolfskin[12] - 安踏可能参与竞购迪卡侬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13] 行业并购趋势 - 消费领域并购活跃案例包括红杉中国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德弘资本收购高鑫零售、博裕资本收购SKP、KKR收购大窑饮品[12] - 星巴克中国、Costco咖啡、哈根达斯中国等出售消息频传[13] - 投后运营能力被视为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13]
丁世忠的“大冒险”:激进并购、出海承压、李宁夹击
新浪财经· 2025-09-01 07:20
并购战略 - 公司今年完成对JACK WOLFSKIN的收购并投资MUSINSA中国 新成立时尚电商公司 并购动作激进 [1][2][4] - 潜在收购目标包括锐步 彪马 加拿大鹅(已否认) 以及2023年收购的瑜伽品牌MAIA ACTIVE [4][7][8] - 多品牌组合通过差异化与互补性驱动增长 过去十年FILA成功运作提供利润和资金支持 [4][8] 全球化与出海挑战 - 东南亚市场2028年流水目标15亿美元 但当前海外门店仅249家(占全球门店2%) 营收贡献较低 [11][12][13] - 海外营收估算约1亿多美元 叠加亚玛芬体育亚太地区(不含大中华)营收5.12亿美元 目标完成度不足40% [13][16][17] - 主品牌出海为核心战略 但FILA经营权限于中国及部分亚洲地区 限制全球化拓展 [14][15][18] 品牌表现与竞争压力 - 主品牌上半年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5.4%) FILA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8.6%) 与李宁148亿元体量接近 [22][24][25] - FILA增长遇瓶颈 2024年第三季度录得低单位数负增长 成为唯一负增长子品牌 [26][27] - 李宁获得2025-202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 对主品牌构成竞争压力 [6][23] 财务数据与运营表现 - 集团上半年收入385.44亿元(同比增长14.3%) 经营溢利101.31亿元(同比增长17%) [24] - 主品牌毛利93.08亿元(同比增长2.2%) FILA毛利96.37亿元(同比增长5.1%) 其他品牌毛利54.8亿元(同比增长63.9%) [24] - 其他品牌收入74.12亿元(同比增长61.1%) 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24][27]
李宁“掉队”,安踏“一骑绝尘”,国产运动“四巨头”大比拼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14:32
行业整体表现 - 国内体育用品四巨头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达659.04亿元 但企业间出现明显分化 [1] - 安踏营收规模达385.4亿元 超过李宁 特步与361度三家企业的总和 [1][2] 安踏业绩表现 - 安踏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 [1][2] - 归母净利润达70.31亿元 几乎等于其余三家总和的两倍 [3] - 核心品牌安踏收入同比增长5.4%至169.5亿元 FILA收入同比增长8.6%至141.8亿元 所有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增长61.1%至74.1亿元 [4] - 平均存货周转日数从114天增加至136天 库存压力隐现 [8]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8] 李宁业绩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3.3%至148.17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11%至17.37亿元 [1][3] - 研发投入增长8.7% 高于营收增速 [5] - 跑步 篮球 综训三大运动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67% [5] - 服装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至51.9亿元 [9] - 经营现金净流入24.1亿元 现金循环周期为31天 [9] 特步业绩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7.1%至68.4亿元 [2] - 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至9.1亿元 创历史新高且增速居四家公司首位 [3] - 主品牌收入增长4.5%至60.53亿元 [5][10] - 专业运动分部收入增长32.5%至7.85亿元 占总收入11.5% [5][10] - 索康尼品牌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 但营收占比不足12% [10] 361度业绩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11%至57.05亿元 [2] - 净利润增长8.6%至8.6亿元 [3] - 儿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4%至12.61亿元 占总营收22.1% [6] - 电商业务呈现45%爆发式增长 [6] 公司战略重点 - 安踏坚持单聚焦 多品牌 全球化战略 户外赛道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4][5] - 李宁加大顶级专业运动资源投入 强化品牌专业运动形象 押注奥运周期 [5] - 特步持续聚焦跑步垂直赛道 索康尼品牌运营杠杆效应突出 [3][5] - 361度以专业化 年轻化 国际化为方向 儿童与电商业务快速增长 [6]
李宁“掉队”,安踏“一骑绝尘”,国产运动“四巨头”大比拼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14:26
行业整体表现 - 四家体育用品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659.04亿元,行业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2] - 安踏营收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超过李宁、特步与361度三家总和 [2][4] - 特步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至9.1亿元,增速位居四家公司首位 [5] 各公司财务数据 - 安踏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几乎等于其余三家总和的两倍 [5] - 李宁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11%) [4][5] - 特步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21.5%) [4][5] - 361度收入57.05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8.6%) [4][5] 品牌战略与业务构成 - 安踏实施"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核心品牌收入169.5亿元(+5.4%),FILA收入141.8亿元(+8.6%),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61.1%) [8][9] - 李宁加大专业运动资源投入,研发投入增长8.7%,跑步、篮球、综训三大品类占比达67% [9] - 特步专注跑步赛道,索康尼品牌收入增长32.5%至7.8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11.5% [10] - 361度聚焦"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儿童业务营收12.61亿元(占比22.1%,+11.4%),电商业务增长45% [11] 运营压力与挑战 - 安踏存货周转日数从114天增至136天,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13] - 李宁服装业务营收51.9亿元(同比下降3%),线下客流减少带来经营压力 [14] - 特步主品牌收入增速放缓至4.5%(低于去年同期6.6%),索康尼营收占比不足12%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5]
一代“鞋王”彪马要被卖了
虎嗅· 2025-08-31 07:33
核心观点 - 彪马主要股东皮诺家族正评估出售选项并接触潜在买家 市值过去一年大幅缩水 股价较2021年高位下跌超80% [2][14][17] - 公司面临高层动荡和业绩压力 三年内更换两次CEO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下降2%至19.42亿欧元 净亏损2.47亿欧元 [14][15] - 全球消费疲软背景下 消费品牌出售案例增多 贝恩公司调研显示60%消费品高管预计未来三年出售资产 [3][19][20] 公司发展历程 - 1924年由达斯勒兄弟创立 1948年正式成立彪马品牌 与阿迪达斯系出同源 [4][5] - 90年代后期与耐克及阿迪达斯并驾齐驱 巅峰时期年营收达84.65亿欧元 [2][6][8] - 2014年签约蕾哈娜担任创意总监 Creeper运动鞋成为爆款 推动股价累计上涨400% [7][8] 股权结构演变 - 1989年达斯勒家族出售72%股份给瑞士企业Cosa Liebermann SA [7] - 2007年被开云集团收购 2018年开云分拆彪马 皮诺家族通过Artémis持有29%股份 [7][13] - 当前股权结构为皮诺家族29% 开云集团9.8% 公众持股超61% [1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Speedcat OG系列经Blackpink成员带货后翻红 芭蕾鞋款成为中产追捧单品 [8] - 面临Lululemon、安踏等品牌挑战 全球运动品牌"万年老三"地位受冲击 [9] - 2025年第二季度调整后息税前亏损1320万欧元 全球裁员500人 [14][15] 潜在收购方 - 接触对象包括美国同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及安踏体育、李宁等中国体育用品巨头 [14] - 李宁回应未进行实质性谈判 安踏表示不评论市场传闻 [16] - 参考案例:2019年安踏联合财团以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 2022年实现盈利 [21][22] 行业并购趋势 - 贝恩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并购交易将大幅增长 企业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9] - 2024年巴西3G资本以94亿美元收购斯凯奇 VERAWANG、范思哲等消费品牌相继出售 [20] - 消费疲软环境下 资产出售为买方提供抄底机会 [18][19]
安踏体育(2020.HK):25H1业绩亮眼 多品牌战略持续驱动增长
格隆汇· 2025-08-30 19:0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9%至70.3亿元,但剔除Amer相关非现金会计利得后同比增长14.5% [1] - 安踏主品牌营收同比增长5.4%,FILA品牌营收同比增长8.6%,其他品牌(迪桑特、可隆等)营收同比增长61.1% [1] - 公司更新全年收入指引,预计安踏/FILA/其他品牌2025年增长中单位数/中单位数/40%+,主要因7月以来消费疲软 [1][7] 分品牌业绩表现 - 安踏品牌2025H1营收169.5亿元(+5.4%),毛利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54.9%,经营利润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23.3%,主要因营销效率提升及政府补助 [2] - FILA品牌2025H1营收141.8亿元(+8.6%),毛利率下降2.2个百分点至68.0%,经营利润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27.7%,主要因产品投入加大及鞋类占比提升 [3] - 其他品牌2025H1营收74.1亿元(+61.1%),毛利率上升1.2个百分点至73.9%,经营利润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33.2%,迪桑特增速40%+、可隆增速80%+ [4] 渠道与运营 - 安踏品牌库销比维持在5左右,门店总数9909家(较年初减少10家),其中大货门店7187家(+52家)、儿童门店2722家(-62家) [2] - FILA品牌库销比约5个月,门店总数2054家(较年初减少6家),线上折扣加深但线下折扣稳定 [3] - 迪桑特门店241家(+15家),可隆门店199家(+8家) [4] Amer Sports表现 - Amer Sports 2025H1营收27.08亿美元(+23.5%),其中大中华区营收8.56亿美元(+42%),占比31.6% [5] - 安踏分占联营公司盈利4.34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1900万元) [5] - Amer上调2025年经调整后净利润指引至4.32-4.6亿美元,预计对安踏利润贡献超12亿元 [5][7] 费用与盈利能力 - 公司2025H1毛利率63.4%(-0.7pct),经营利润率26.3%(+0.6pct) [6] - 销售费用率34.6%(-0.6pct),管理费用率6.1%(+0.3pct),财务费用率-1.18%(-0.7pct) [7] - 其他收入(主要为政府补助)13.2亿元(增加5亿元),占营收比例3.4%(+1pct) [7] 战略与展望 - 安踏推进新业态门店布局,FILA换帅后强化高尔夫、网球系列及鞋类IP打造 [1][3] - 新收购品牌狼爪和Maia处于早期阶段,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40%)探索体育+时尚领域 [5] - 预计2025年利息收入下降,安踏和FILA经营利润率或略有下降,其他品牌利润率维持高位 [7]
10个NBA球星扎堆来中国,球鞋市场能否再掀热潮?
第一财经· 2025-08-30 13:44
球星中国行与品牌营销 - 阿迪达斯签约NBA球星安东尼·爱德华兹完成首次中国行 杰伦·威廉姆斯和詹姆斯·哈登也先后到访 哈登已参与过七次中国行活动 [3] - 两个多月内超十位NBA球星来华开展活动 包括凯尔登·约翰逊 尼古拉·约基奇 贾·莫兰特等 背后由阿迪达斯 李宁 安德玛等体育品牌推动商业营销 [3] - 品牌通过球星中国行开展新品营销 球星配合当地文化活动如学方言 打咏春拳 尝美食等提升粉丝互动热度 [3] 篮球业务战略布局 - 阿迪达斯2024年末与NBA球星达米安·利拉德签下终身合同 其2014年曾签10年1亿美元长约 品牌从2015年起推出签名鞋至第9代 [6] - 利拉德成为现役第四位拥有终身合同的球星 前三位为耐克的勒布朗·詹姆斯 凯文·杜兰特以及安德玛的斯蒂芬·库里 [6] - 安德玛围绕库里布局篮球业务 为其开设Curry Brand支线 收入从2013年23.3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57亿美元 球鞋销量收入翻三倍 从2.99亿美元增至13亿美元 [6] 球星代言商业价值 - 耐克与乔丹合作的Jordan品牌近年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28亿美元 2019年31亿美元 2020年37亿美元 2021年48亿美元 2022年51亿美元 2023年66亿美元 [8] - Jordan品牌正成为北美第二大鞋类品牌 耐克每年向乔丹支付品牌销售收入5%的特许权使用费 商业收入远超NBA赛事薪酬 [8][9] - 李宁韦德系列球鞋曾现炒作天价 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标价达48889元 官网售价仅1499元 [9] 球鞋市场趋势变化 - 球鞋交易平台Stock X报告显示 2024年仅47%球鞋能高于发售价交易 低于2020年的58% [11] - 中国市场炒鞋热曾引发金融风险警示 2019年央行上海分行发布简报指出炒鞋平台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 [11] - 消费习惯改变导致球鞋市场降温 通宵排队购鞋盛况减少 高价购鞋需求下降 [11][12] 行业竞争与产品策略 - 马拉松流行推动ON昂跑 HOKA等新兴品牌崛起 耐克 阿迪达斯 安踏 李宁等传统品牌加大跑鞋类产品投入 [13] - 李宁管理层强调篮球品类为不可或缺的核心业务 将继续加大运动资源投入但更注重质量而非销量压力 [14] - 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全球首发爱德华兹二代篮球鞋和哈登第十代签名鞋 体现对中国市场重视 [14] 篮球鞋长期价值 - 篮球鞋被视为鞋类中的"皇冠" 代表运动鞋技术和潮流趋势最高端定位 即使市场下行品牌仍持续投入 [16] - 高端篮球鞋具有技术含量和品牌基因门槛 是体育品牌的"护城河" 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涉足 [16] - 天价炒鞋时代过去使价格趋于理性 更多人可购买 但品牌需推出有吸引力产品维持市场活力 [16]
李宁赌上三把牌
虎嗅· 2025-08-30 11: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1.0%至17.37亿元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5%至30.13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放缓至3.3% 2024年收入同比仅增3.9% [1] - 毛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0% [2] - DTC直营门店收入同比下降3.4% 特许经销商渠道增长4.4% [1] 竞争对比 - 安踏2024年收入同比增速达13.6% 年内溢利增超五成至169.89亿元 [1] - 李宁收入增速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1] 战略转型 - 从国潮流量转向专业壁垒定位 聚焦跑步篮球训练三大核心领域 [4][7] - 鞋类收入占比达55.6%成为营收支柱 [4]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7% 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7] - 推出䨻科技超轻赤兔飞电等明星产品线 [7] 渠道优化 - 门店总数净减少51家 实施渠道外科手术 [11][12] - 关闭低效门店 聚焦一线新一线核心商圈 [12][13] - 大货店铺平均面积242平方米 平均月店效30万元 [13] - 高层级市场流水贡献接近60% 核心商业体进驻率约90% [13] 多品牌布局 - 以4200万年薪聘请Zara前高管Victor Herrero负责多品牌运营 [16][17] - 非凡领越控股平台2024年营收104.86亿港元 Clarks贡献90亿 [17] - 旗下品牌包括Clarks堡狮龙Testoni 聚焦休闲皮具领域 [17] 营销升级 - 营销重心转向科技性能专业运动员故事赛事体验 [8] - 签约苏炳添谢震业等奥运运动员 成为2025-2028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 [8] - 中国李宁系列转向文化符号定位 控制曝光频率与产量 [7] 新业务拓展 - 器材配件业务增速达23.7% [7] - 拓展户外网球匹克球等新兴运动品类 [7] - 将航天技术应用于运动服开发航天速干航天防晒等产品 [7]
吴亮:轻资产模式的ESG如何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3:13
公司碳排放管理挑战 - 公司80%碳排放量来源于供应商 面临排放责任与管控权限错位困境 [1] - 作为品牌轻资产运营商 自身不拥有工厂 需突破传统甲乙方关系进行全价值链管理 [1] 供应链合作模式创新 - 将供应商定位为减碳战役中的命运共同体 而不仅是生产伙伴 [1] - 需要与供应商共同合作实现全价值链碳排放管理 [1] 可持续材料应用实践 - 采用再生聚酯纤维替代传统棉材质作为原料 [1] - 再生聚酯纤维相比棉制品显著减少水资源消耗 化学污染 温室气体排放和微塑料释放 [1]
“安踏膜”对标国际大牌防水面料,背后有东华团队身影
中国青年报· 2025-08-29 13:29
核心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发高性能无氟防水透湿材料成功破解世界级难题 实现技术自主化[1] - 通过分子设计和微纳米结构调控技术显著提升材料透湿性至7000g/m²每24小时[3] - 无氟防泼水表面改性和无氟粘合剂技术确保防水稳定性 静水压达18000mmH₂O[3] 产品性能表现 - 防水性能达到专业级水平18000mmH₂O 可抵御暴风雨并适用于登山徒步滑雪等极限运动[5] - 透湿率7000g/m²每24小时 核心指标媲美国际先进水平[3] - 采用20%生物基高分子替代石油基原料 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3] 产学研合作 - 东华大学与安踏2021年共建创新研究院 聚焦服装创新材料领域研发[5] - 科研团队全程参与应用测试良品率优化及量产工艺开发 开展逾百次量产实验[5] - 技术团队随科考专家深入户外环境进行实境验证 为技术落地提供数据支撑[5] 市场应用规划 - 搭载无氟安踏膜的风暴甲冲锋衣将在全球市场发售[8] - 材料突破打破国际大品牌对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的垄断格局[1] - 户外运动装备成为各大品牌竞争青年消费者的重要领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