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领取!《2024生物制造产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4-27 13:25
蓝皮书概述 - 蓝皮书由花谷研究院发布,标题为《2024生物制造产业蓝皮书》,涵盖八个章节,包括行业现状、技术发展、区域发展、政策、投融资及未来趋势等内容,全文18317字,附图27张,附表14张 [2] - 数据支持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天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 [7] - 初稿经陈国强教授、胡瑞法教授、张以恒教授等多位专家修改,逻辑严密性及内容严谨性得到提升 [7] 蓝皮书核心创新 - 编写组提出六条战略性建议:国家层面成立生物技术与经济办公室、加快生态聚集、实施生物制造技术工程专项、以应用场景为政策着力点、打造生物经济世界工厂、培养产业人才 [7] - 建议旨在集合行业智慧与现实需求,推动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并开拓产业发展新局面 [7] 行业社群与资源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覆盖绿色化工、生物基、食品农业、美丽健康等领域,已有10000+产业同行加入 [10] - SynBioCon平台链接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品牌推广、企业专访、投融资等服务,目前产业人员加入量超50000+ [11] 数据来源与致谢 - 蓝皮书数据合作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睿兽分析等 [7] - 编写团队特别致谢参与修改的专家及支持机构 [7]
「北京微构工场」携手「都佰城」,PHA组份改性与分散体系联合研发签约!
synbio新材料· 2025-04-25 10:07
合作与技术创新 - 都佰城与北京微构工场开启深度协同创新加速模式,聚焦微生物PHA组份改性与纳米分散技术的加速产业化落地[2] - 合作将充分发挥都佰城在功能涂层配方与装备集成的优势,结合微构工场在PHA发酵与多碳源利用方面的技术积累,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全流程协同[5] - 双方研发团队围绕五大核心环节达成一致共识,包括碳源精准配制、发酵工艺优化、分离与提纯效率提升、组份共聚改性、纳米分散机制[7] 行业动态与项目进展 - 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底实现量产[6] - 河北沧州印发《沧州市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落实举措》,着力发展生物材料[6] - 华恒生物营收达21.78亿元,正在探寻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的战略合作[6] - 万凯新材营业收入172.32亿元,生物基呋喃聚酯项目已开展多次中试[6] 技术细节与工艺优化 - 碳源精准配制方面,筛选可持续、高转化率的碳源以提升PHA产率与分子量可控性[7] - 发酵工艺优化引入在线监测与智能调控,实现关键参数的动态优化,显著提高细胞产能[7] - 分离与提纯采用高效离心与膜分离等复合技术组合,确保PHA聚合物回收率与纯度[7] - 组份共聚改性通过接枝共聚与功能化助剂的协同作用,增强涂层的阻隔性与热封性能[7] - 纳米分散机制基于Bioten生物高聚物的高剪切乳化与界面调控技术,构建粒径窄分布的纳米级乳液[7]
着力发展生物材料!河北沧州印发《沧州市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落实举措》
synbio新材料· 2025-04-24 08:49
沧州市生物制造产业政策支持 - 沧州市政府印发《沧州市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落实举措》,重点发展生物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统筹产业链上下游 [2][4] -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100万元支持 [2][4] - 对企业自主研发或引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每项支持100-500万元 [2][4] 企业扩规与创新支持 - 对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市级财政奖励100万元 [4] - 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集中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5] - 对新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按国家支持经费的15%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5] 研发与成果转化 - 对生物制造企业引进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开展重大技术研发的,优先纳入市级科技计划支持 [5] - 对吸纳技术合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按年度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给予最高20万元支持 [5] - 支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对通过国审、省审的农作物新品种给予资金后补助 [5] 产业集群与园区建设 - 促进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重点建设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等四个科技创新平台 [8] - 持续推动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原料药制造优势 [9] - 积极承接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探索推进生物医药"共享工厂"模式 [9] 金融与人才支持 - 积极引导私募基金落户沧州,形成省市协调联动的股权投资体系 [10] - 争取省级银行机构融资政策倾斜,深化与银行的战略合作 [12] - 支持生物制造企业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对创新创业、转化科研成果的择优给予资金支持 [13] 行业动态与企业表现 - 华恒生物营收21.78亿元,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探寻生物基材料等领域战略合作 [7] - 万凯新材营业收入172.32亿元,生物基呋喃聚酯项目已开展多次中试 [7] - 金发科技营收605.14亿元,凯赛生物营收29.58亿元,多个生物基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7]
超亿元布局 “生物+AI”、生物基聚酯产业,华恒生物年报公布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4-23 15:4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8亿元,同比增长12.37%,主要系产品销量增加所致 [2] - 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下降57.80%,主要因经营规模扩大导致费用增加及缬氨酸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9亿元,同比下降33.71% [3] - 总资产达49.89亿元,同比增长25.67%;净资产25.65亿元,同比增长40.38% [3] 业务发展 - 持续推进合成生物平台升级,增设高通量平台并参与设立合肥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 [4] - 投资3.9亿元建设全球首个智能中试基地,布局5500吨高值原料生产,同时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 [5] - 在建项目包括赤峰基地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5万吨1,3-丙二醇,秦皇岛基地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等产能 [5] 战略合作 - 与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业务部签署协议,结合双方技术优势深化植物营养领域合作 [5] - 与东华大学共建生物基化学纤维联合实验室,开发1,3-丙二醇等新材料并推动全产业链协同 [6] - 牵头成立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资源促进技术突破与共同开发 [6] 行业布局 - 参与生物基产业多领域专场活动,涵盖生物基聚酯、尼龙、橡胶等材料及国际合作论坛 [10][12] - 计划在2025年上海生物基产业展览中展示1000+产品,覆盖化学品、设备、认证等环节 [12][13]
上海交大瞿旭东团队发现首例双氧杂Diels-Alder酶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4-23 15:47
研究突破 - 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团队在《Nature Chemistry》发表论文,首次揭示新型双氧杂Diels-Alder (HDA)酶的催化机制,该酶负责(-)-anthrabenzoxocinone中手性三环缩酮氧桥结构单元的形成 [2] - 研究团队包括瞿旭东教授、Mehdi Mobli教授、赵一雷教授等,博士后闫晓丽与贾新颖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2] - 双氧杂DA反应(同时涉及两个氧原子的[4+2]环加成)此前从未被报道,其催化机制与酶学基础完全未知 [3] 科学意义 - 鉴定出首例双氧杂HDA酶,填补多杂原子Diels-Alder酶研究空白,预示可能存在全新多杂原子HDA酶家族 [8] - 为理解广泛存在的缩酮氧桥结构提供首个酶学模板,解决该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8] - 代表近万种II型聚酮化合物中发现的第9个骨架类型,也是第2个手性骨架,为复杂芳香聚酮的理性设计奠定基础 [8] 技术细节 - VOC超家族蛋白Abx(-)F具有双重催化功能:先催化脱水反应生成邻醌亚甲基中间体,再立体选择性催化分子内双氧杂DA反应 [5] - 综合运用X射线晶体衍射、核磁共振及计算化学等方法,揭示"脱水-配位协同HDA"全新催化机制 [5] - 该机制为理解复杂结构的生物合成提供范式转变 [5] 应用前景 - 研究成果深化对HDA反应化学多样性的理解 [8] - 为天然产物的定向生物合成和酶工程提供创新工具 [8] - 相关技术有望应用于高价值含氧杂环化合物的绿色制造 [8]
三张“金字招牌”推动蒲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4-23 08:42
据介绍,近年来,蒲江县紧扣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差异化、特色化、追赶跨越发展,宜居宜业 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特质持续彰显。(李凌晨) 第一张金字招牌是现代农业。蒲江2019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蒲江县的三大"宝贝"——茶叶、柑橘、猕猴桃,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了让土地更 健康、产品更绿色,蒲江在全省率先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两个替代"工程,是全国唯一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均进入前40强的 县!"蒲江猕猴桃"是全国首个带"碳标签"的猕猴桃,"蒲江耙耙柑"拿到了国际"绿色通行证",这些"蒲字号"农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非洲,年农产 品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农产品卖得远,冷链物流功不可没,蒲江的冷链年周转量达100万吨,入选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县。 第二张金字招牌在工业上。蒲江是工信部批复设立的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始终坚持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道路,德国博世、美国 丝涟、日本东洋炭素、百岁山、牛栏山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比全省高7个百分点,真正挑起了大梁,尤其是生 ...
川渝推出协同招引15条举措 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四川日报· 2025-04-23 06:19
协同招商机制 - 川渝两地联合招商确定5方面15条举措深化高质量协同招引[1] - 完善协同招商机制并探索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招商项目有效流转[1] - 对无法落地项目推荐至另一方承接共筑产业转移拦水坝和蓄水池[1] 产业协同发展 - 按照特色优势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现代服务业等不同赛道分类细化举措[2] - 聚焦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先进材料 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引进建链补链强链项目[2] - 协力招引空天信息 生物制造 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重点企业和项目[2] 招商品牌建设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将走出国门面向海外市场提出重大项目[2] - 推动境外知名企业 跨国公司投资川渝现代产业[2] - 联席会议首次在绵阳召开推动招商下沉吸引优质企业落地[3]
机遇湾区|深圳市科技创新局专职机关党委副书记文莉:大湾区“筑巢引凤”,打造国际人才缓冲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05:46
人才引进与现状 - 深圳高层次人才达2.62万人 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 各类人才总量超700万人[1] - 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深圳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1]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特区 建立重点人才清单 打造科研平台载体形成国际人才缓冲区[1]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 同比增长18.9% 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46% 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达93%[2] - 拥有鹏城国家实验室 1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4家广东省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2] 产业发展战略 -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 -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6G等未来产业 加快发展新型生产力[2] - 整合龙头企业 高校 政府等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2] 区域合作与资源整合 - 充分发挥前海 河套等平台作用加速集聚港澳及全球科创资源[2] - 河套合作区引进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的13个重点科研项目[2] -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累计引入60家香港科创机构和企业[2] 深港协同发展 - 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打造深港协同创新格局[3] - 以前海深圳国家高新区 光明科学城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国家战略平台为重点[3] - 共同打造深港科技合作园区深化科技创新领域合作[3]
海南优化深海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3 03:08
海南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 - 海南印发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 围绕"向种图强 向海图强 向天图强 向绿图强 向数图强"五大方向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1] - 目标到203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明显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五向图强"领域新质生产力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升 [1] 向海图强战略部署 - 优化深海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加快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和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 [1][4] - 谋划涉海大科学装置 推动南山港成为全国重要深海科考基地 建设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服务载体 [1][4] - 率先推动深海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完善涉海数据共享机制 编制"智慧海洋一张图" [1][4] - 实施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 推动出台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2][4] - 培育壮大深海油气 海洋新能源 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生物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 [2][4] - 提升海洋渔业 海洋旅游 海洋运输等传统优势产业 超前布局深海资源开发等海洋未来产业 [2][4] - 构建"需求牵引 装备制造 示范应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主动对接国家深海工程 谋划"深海智造2035"战略 [2][4]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发展生物制造产业 突出生物育种和海洋生物制造两大特色 布局建设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 [2][5] - 争取海洋生物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 支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向生物制造方向延伸 [2][5] -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 高标准建设医学科学院 稳妥有序引进人体干细胞制备存储和检测等第三方服务平台 [2][5] - 实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推动国际创新药械引进转化 [2][5] 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 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深入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积极创建高A级旅游景区 [3][5] - 培育热带滨海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实施"X+旅游"战略 丰富"世界级""国字号"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 [3][5] - 高品质打造环岛旅游公路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产品 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新型旅游服务 [3][5] - 推动文化 体育 旅游 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3][5]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 构建多层级科技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6] - 加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3][6] -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加强财政金融扶持 加强资源要素支持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3][6] 国际海洋合作进展 - 闽马海洋渔业工程规划设计技术交流会在福州召开 马来西亚渔业发展局主席表示愿与福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7] - 马来西亚希望福建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投资与马来西亚企业共同壮大海洋经济产业市场 [7] - 福建省水产设计院展示在渔业经济区 现代渔业工程 渔踪融合项目以及工厂化养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7] 海洋产业调研活动 - 中国海洋学会组织15人专家团队赴辽宁大连 丹东 锦州开展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专项调研 [8] - 调研走访15家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 召开3场专题座谈会 收集60余条意见建议 [8] - 重点聚焦海洋产业技术攻关 科研创新 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短板 收集需国家层面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 [8] 海洋科学研究突破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海洋变暖驱动有害微藻向高纬度扩张的细胞生理与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9] - 研究发现温热带水域有害微藻正加速向高纬度冷水地区扩张 揭示了物种自身对低温环境的强冷适应能力 [9] - 研究以有害甲藻为对象 证实微藻通过建立两道细胞屏障适应冷胁迫 从细胞亚结构和基因水平阐析强冷适应机制 [9][10] 海洋科普推广成效 - 山东省举办2025年海洋科普讲解大赛决赛 选手申报总数比去年增长 社会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 [10] - 大赛围绕海洋生物 深海探测 海洋文化 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工程等领域进行讲解比拼 [10] - 山东省已创建82个省级以上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100余所海洋特色学校 认定13个海洋科普专家工作室 [10] 海洋文化教育活动 - 江苏科技大学开展"巧塑海韵·守护深蓝"主题创意活动 学子通过手工制作贝壳冰箱贴传播环保理念 [11] - 活动以手工制作+艺术展示为主线 设置材料制作区与作品展示区 创作独具海洋特色的艺术作品 [11] - 作品展示架和"蔚蓝宣言墙"展示创作者的手写环保承诺 部分作品赠予好友或师长传递祝福 [11]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 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四川日报· 2025-04-23 00:24
4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 江专场。会上,"生态高颜值"成为高频词。 截至目前,田园生态商务区已吸引科技类、数字类等800余家企业落户,实现全口径税收超5亿元, 商务区所在的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10万元增至2024年的280多万元。 第二块"金字招牌"是工业。作为农业大县,蒲江工业也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蒲江拥有中国西部唯一 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赵钢特别提到生物 制造产业,其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生态价值转换如何,落户田园生态商务区企业的感受最有说服力。科大讯飞四川公司总经理祝伟杰 表示,蒲江在松林、茶园中规划和生长出一个融合乡野风、川西风、现代风的郊野CBD,"这里空气里 都是泥土气息和茶叶芬芳,我们的团队在这里可以心无旁骛,灵感不时从大脑中蹦出,效率杠杠 的!"(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生态是第三块"金字招牌"。蒲江在全国率先提出"田园生态商务区"理念,打造绿色发展新经济和总 部企业"乡野办公空间",生态价值转化的"蒲江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