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业
icon
搜索文档
七问美股海外经营状况:全球化“退潮”下美股海外业务的隐忧
华创证券· 2025-06-09 06:12
海外收入占比 - 标普500指数中非美收入占比约30%,美国小型企业非美收入占比约20%[3] - 科技、材料、医疗、通讯业海外业务敞口最大,占比分别为51%、38%、35%、34%[22] 权重股情况 - 标普500权重股海外收入占比普遍高于行业均值,海外业务利润率也高于本土[22] - 科技业苹果、英伟达等,通讯业alphabet、Meta等海外业务占比高于行业均值[5] 海外市场结构 - 亚洲、欧洲收入占非美收入比重分别为45%、40%,是主要海外收入来源[47] - 科技、能源行业亚洲收入占比高,消费、金融行业欧洲收入占比高[47] 收入增长情况 - 2023 - 2024年标普500非美收入增长普遍高于总收入增长[8] - 通讯业海外收入增速持续高于总收入增速(2020年除外)[8] 海外业务利润 - 必选消费品、非必选消费品、材料、科技行业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本土[56] 中国业务情况 - 科技与通讯业中国营业收入比重高于整体均值,但近2年来自中国收入增长慢于整体[22] - Mag7成分股中特斯拉、苹果、英伟达2024年中国营业收入增速慢于整体,占比下滑[10]
反弹,如期而至!
格兰投研· 2025-05-29 13:54
美国关税政策裁决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川普4月2日宣布的关税政策无效,认为其滥用《国家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相关全球关税、报复关税及芬太尼关税应废止 [1] - 法院判决依据三点:贸易逆差属长期现象非紧急状态、IEEPA历史上未用于加征关税、宪法规定关税权属于国会而非总统 [2] - 基于232条款和301条款的关税仍有效,但川普政府已上诉并申请紧急停止令以维持征税 [2][3] 法律程序与政治博弈 - 一审法官由不同党派总统任命(里根、奥巴马、川普),但一致认定川普违法,紧急停止令获批概率低 [3] - 最高法院虽由保守派主导,但近年倾向限制行政扩权,可能不支持川普 [4] - 国会曾两次审查川普IEEPA关税均未通过,反映立法与行政分支长期博弈 [5][6] 市场影响与资金动向 - A股普涨:沪指微涨近1点,深成指与创业板指涨超1%,全市场成交额放量1795亿至12134亿元,超4400只个股上涨 [9] - 港股同步上涨:恒生指数涨1.35%,恒生科技指数涨2.46% [9] - 板块分化:科技股(无人驾驶)领涨,消费股(食品)下跌,因市场放量后资金转向新热点 [9] - 消费板块抱团瓦解特征:散户与游资快速撤资导致股价骤跌,不同于银行板块的机构资金缓慢流出 [9] 长期市场观点 - 上证指数处于面向3600点的周线主涨阶段,科技板块被认定为未来主线 [10]
中美对抗是假,美联储收割是真!买矿山、买电网?这在中国行不通
搜狐财经· 2025-05-22 02:28
中美经济关系 - 中美双边贸易额动辄达到七八千亿美元,显示两国经济深度捆绑[3] - 美国消费者依赖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从全球市场和技术交流中获益[3] - 两国关系保持"斗而不破"的状态[3] 美元体系与金融竞争 - 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包括石油和矿产的人民币结算以及数字货币跨境支付[5] - 美联储和国际资本集团维护美元全球霸权地位[7] - 国际资本通过美元控制全球关键资产如能源、矿产、粮食和高科技公司[8] 金融危机与资产重组 - 全球金融危机呈现10-15年的周期性特征[10] - 国际资本利用危机低价收购各国核心资产,包括拉美矿山和亚洲科技公司[10] - 美国过去五年货币发行量相当于此前240年总和,可能为下一场危机布局[13] 中国经济防御体系 - 中国对电网、高铁等命脉资产保持强控制力,形成体制壁垒[17] - 贸易摩擦促使中国完善产业链并加强自主创新[19] - 中国在新能源、5G通信领域快速发展,提升全球经济地位[19]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中国与沙特实现石油本币结算,与巴西等国开展本币互换[19] - 中国推广跨境支付系统,扩大人民币使用场景[19] - 中国与俄罗斯签订长期天然气合约,布局非洲锂矿资源[19] 资产配置策略 - 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并减持美债,反映对金融体系的担忧[22] - 建议配置高评级债券、贵金属和核心城市优质房产[24] - 持有能持续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被视为穿越周期的关键[24]
【西街观察】一揽子金融政策也是一揽子市场信心
北京商报· 2025-05-07 15:21
政策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协同推出涵盖货币政策、监管改革、资本市场支持的一揽子政策 旨在通过稳楼市、稳股市、促消费、稳外贸和强科技五方面提振市场信心 [1] - 政策背景为美国高额关税冲击全球产业链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国内经济面临压力 [1] - 预计后续还将推出财政发力、扩内需、稳外贸等增量政策 [4] 房地产市场稳定措施 - 需求端政策包括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预期下行 减轻居民房贷负担 [1] - 供给端加快完善适配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融资制度 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缓释风险 [1] 股市稳定机制 - 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在市场波动时适时出手形成托底效应 [2] - 2024年"924新政"后上证指数从2700点攀升至3400点 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同比增长4% [2] - 医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配置重点 5月7日三大股指集体大幅高开并收涨 [2] 消费促进政策 - 设立5000亿元服务与养老再贷款专项额度 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激活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服务业需求 [2] - 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归零 降低负债成本 直接刺激汽车消费与设备更新投资 [2] 外贸支持措施 - 将外贸企业全部纳入融资协调机制 对受冲击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续贷支持 [3] - 政策从融资纾困、出口保险加码、内外贸一体化三个方面应对外贸挑战 [3] 科技创新支持 - 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 支持金融机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创债券 [3] - 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形成"投早投小"的市场生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