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匈牙利基地设备正式进场!
鑫椤锂电· 2025-09-29 05:56
项目进展 - 匈牙利德布勒森电池生产基地于9月20日进入机电设备进场阶段 项目全面进入机电安装与调试阶段 [1] - 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9亿元人民币 规划年产能达28GWh 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 [2] - 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可为当地创造超1000个就业岗位 [2] 技术产品 - 生产基地将主要生产46系列大圆柱电池 专供宝马集团德布勒森工厂的电动汽车平台 [2] 战略布局 - 匈牙利基地是亿纬锂能欧洲战略的核心项目 于2024年6月正式公告启动 [2] - 项目将打造为欧洲区域集制造、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中心 [2] - 公司正构建"全球制造、全球交付、本地服务"的国际化体系 强化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布局能力 [3] 政府关系 - 荆门市政府积极推动与德布勒森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深化两地产业协作 [2] - 项目被视为荆门市产业国际合作的典范 政府将持续优化本地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2]
德赛电池股价涨5.19%,广发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01.13万股浮盈赚取139.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05:18
股价表现 - 9月29日股价上涨5.19%至27.95元/股 成交额3.68亿元 换手率3.50% 总市值107.51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智能手机类业务占比31.93% 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出行类占比19.92%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类占比15.47% 智能穿戴类占比11.71% 储能产品类占比10.73% 其他业务占比10.25% [1] 机构持仓情况 - 广发中证1000ETF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101.13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26%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39.57万元 最新规模307.18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广发中证1000ETF今年以来收益25.44% 近一年收益53.3% 成立以来收益7.29% [2] - 基金经理罗国庆任职期间最佳回报80.65% 最差回报-48.08% 管理规模675.65亿元 [3]
安孚科技(603031):并购南孚电池优质资产,现金流稳定、增厚盈利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9 05:1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市值142亿元 较当前股价有25%向上空间 [1][6][8] 核心观点 - 安孚科技通过并购南孚电池实现业务转型 依托其稳定现金流和高分红能力拓展外延投资 包括参股国产GPU企业象帝先 [6][7][32] - 南孚电池为国内碱性电池龙头 内销市占率85.9% 凭借产品技术、品牌营销和渠道优势建立高护城河 [6][7][67] - 外销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2022-2024年出口收入CAGR达60.3% 2025H1同比增长60.7% 产能扩张突破瓶颈 [6][8][81]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46.38亿元 2016-2024年CAGR为10% 其中碱性电池收入占比77.3% 内销收入占比82.8% [6][7][46] - 盈利能力突出 2024年毛利率48.8% 净利率19.7% 亚锦科技ROE达81.2% 2025H1年化ROE提升至115.7% [6][7][63] - 经营现金流持续优于净利润 2023-2024年分红率分别达70%和84% 现金流稳定 [63] 行业分析 - 全球锌锰电池市场稳健增长 2024年市场规模116亿美元 2018-2022年CAGR为3.2% 预计2031年达153.2亿美元 [6][99] - 中国为主要生产国 2024年产量占全球76.4% 出口金额137.75亿元 碱性电池出口占比54%且持续提升 [6][92][99] - 国内碱性电池渗透率仅54% 较发达国家80%仍有提升空间 户均家电数量增长支撑需求 [6][11][94] 增长驱动因素 - 产能扩张:新建4条年产2.5亿只生产线 自动化水平提升突破产能瓶颈 [6][8][81] - 出口发力:凭借制造优势拓展代工业务 2025-2027年出口收入预计增长62%/34%/30% [9][81] - 股权整合:对南孚电池穿透持股比例将从39.1%提升至46% 进一步增厚利润 [6][9][2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26/4.05/4.40亿元 同比增长34.6%/78.8%/8.8% [6][8][9] - 对应每股收益0.90/1.61/1.75元 市盈率50/28/26倍 [5][6] - 关键假设:内销碱性电池销量年增3% 毛利率稳定63.6%;出口销量年增57%/34%/30% 毛利率提升至21%/22%/23% [9]
宁德时代股价涨5.01%,财通证券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100股浮盈赚取2.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04:52
股价表现 - 9月29日宁德时代股价上涨5.01%至399.46元/股 成交额达103.95亿元 换手率0.62% 总市值18221.98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系统占比73.55% 储能电池系统占比15.88% 电池材料及回收占比4.41% 其他业务占比4.28% 电池矿产资源占比1.88% [1] - 产品涵盖乘用车 商用车 表前表后储能 以及工程机械 船舶 航空器等应用场景 [1] 基金持仓情况 - 财通资管鑫逸混合A(004888)二季度减持2500股后持有110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73%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2.1万元 最新规模2039.01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22.67% 近一年收益28.79% 成立以来收益69.62%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李晶累计任职3年333天 管理规模2.3亿元 最佳回报97.75% 最差回报9.68% [3] - 基金经理石玉山累计任职3年149天 管理规模28.9亿元 最佳回报21.73% 最差回报-1.18% [3]
宁德时代AH股齐涨,AH股均涨超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3:06
股价表现 - 宁德时代A股和H股在9月29日均出现上涨 涨幅均超过5% [2]
宁德时代港股开盘涨超3%,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1:53
股价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9月29日开盘涨超3% [1] - 股价报549港元创历史新高 [1]
亿纬锂能20250927
2025-09-28 14:57
公司概况 * 亿纬锂能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电池制造商 从锂原电池起家并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于2009年IPO上市后开拓消费电池赛道 并从2015年开始切入动力和储能电池赛道[9] * 公司通过全路线布局策略迅速崛起 在技术路线未确定前进行全面布局 包括与SK合作三元软包 并逐步发展三元方形、碟片肌理、大圆柱等差异化路线[2][9] * 公司创始人刘金成博士拥有40多年的电池研发经验 管理层背景深厚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 实控人刘金成及其爱人合计持股约39.85% 并实施员工持股和股票激励计划以留住人才[10][11] 储能业务发展 * 亿纬锂能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 2025年预计出货超80GWh 2026年预计超120GWh[2][5][14] * 储能业务高增长受益于国内自主配政策超预期和海外市场需求增加 目前60%以上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海外 客户包括华为、阳光、POWIN、瓦锡兰和ABS等[3][5][14] * 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预计增长60%达到520GWh 2026年行业增速预计降至40%左右 并保持30%的复合增速[2][5][14] * 公司在国内储能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至15%-20% 仅次于宁德时代[14] 动力电池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2025年产能利用率接近满产约80% 预计出货50GWh 2026年预计达90GWh[2][6][20] * 大圆柱电池是主要增量 2025年出货约5GWh(主要给宝马) 2026年有望达到20GWh[6][18] * 公司市场份额约3% 与龙头企业有差距但发展空间巨大 商用车方面是宁德时代之外份额最高的厂商 2025年出货量超过10GWh[18] * 乘用车方面 小鹏、领跑等爆款车型推动公司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的50%-60%提升到2025年的70%-80%以上[18] 技术优势与布局 * 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大铁锂的厂商之一 主打碟片方案 相比卷绕方案具有平整度更高、循环寿命更长等优势[3][13][15] * 随着电芯向600安时及以上迭代 碟片技术优势显现 公司该技术非常成熟 缺陷率达到PBB级别[3][16] * 公司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新技术领域 到2025年底将具备2GWh制造能力 并实现400Wh/kg以上能量密度 应用在机器人、低空飞行器、AI等领域[3][27] * 公司采取多路线并存的发展策略 目前聚焦于碟片贴锂和大圆柱两条主要技术路线[10][1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3][12] * 预计2025年整体盈利40-47亿元 2026年利润有望超过80亿元[2][8][27] * 预计2025年消费电池营收100亿元 动力储能营收500亿元 总体营收600-710亿元[3][12] * 公司整体出货量2025年预期130-140GWh(同比增长60%) 2026年接近200GWh或更高[20] * 盈利弹性大:若每瓦时利润增加1分钱 将增加20亿元利润 2025年动力储能单瓦时盈利约2分钱 预计2026年提升至3分甚至更高[2][7][21] 分业务盈利详情 * **动力电池**:单瓦时盈利从2024年的2分提升至2025年的3分 预计2026年达4分以上;2025年动力业务利润预期15亿元 2026年可能翻倍[18][19] * **储能电池**:2025年单瓦时盈利普通铁锂约2分 大铁锂可达3分以上 海外基地可能达5分左右;预计2026年储能业务利润贡献约30亿元[17][21] * **消费电池**:2025年净利润预计15-20亿元(其中锂原电池贡献约6亿元) 明年预期增长10%[22][24][25] * **投资收益**:来自思摩尔(持股约30%)及其他投资 2025年总计约5-10亿元[26] 其他业务板块 * **圆柱电池**:2025年预计出货12亿颗 2026年可能达14亿颗;马来西亚工厂已投产 2025年预计贡献1.5亿颗产量[23] * **锂原电池**:市占率约50% 毛利率维持在35%-40% 2025年营收约25-30亿元 是稳定现金流来源[12][22][24] 总结与展望 * 公司从2025年开始进入经营拐点 受益于储能行业超预期发展、全球份额提升及满产满销状态[27] * 动力储能板块是公司最具利润弹性的板块 预计2025年贡献接近30亿元利润 2026年达50-60亿元[21] * 2025年总利润空间接近75-80亿元 2026年可能超过100-110亿元[27] * 公司2025年乐观估值目标为2500亿以上市值[27]
重磅,固态电池重大突破,清华团队攻克关键难题,国际顶刊《自然》收录
36氪· 2025-09-28 10:05
电车续航翻倍不是梦!清华大学最新固态电池研究出炉。 车东西9月28日消息,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拿出固态电池研发最新进展,合作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新策略,成功开发出一种新 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这种材料可以使固态电池实现高达604Wh/kg的重量能量密度和1027Wh/L的体积能量密度,这些数据几乎是当今最先进商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 目前,该研究已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收录。 ▲该篇论文被《自然》收录 在高能量密度的基础上,这款电池的寿命表现和安全性也很好。电池可以实现在超过500次循环后仍保持高容量,且在满电状态下成功通过了针刺测试。 可以说,这项工作为制造实用、安全且具备超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提供了一份经过验证的科学路线图,有望加速交通运输及更广泛领域的电气化转型进程。 01.解决电池不稳定性,清华大学拿出创新手法 研究显示,这项突破的核心创新在于一种新型的"原位构筑"含氟聚醚基聚合物电解质(FPE-SPE)。 通过对锂离子周围的"溶剂化结构"进行精密调控,研究人员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高容量富锂锰基氧化物(LRMO)正极的关键性界面不稳定性问题。 ▲氟聚醚基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原理图 L ...
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制售伪劣柴油60余吨,涉案金额1.17亿元
中国能源报· 2025-09-28 04:02
近年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密结合提 振消费专项行动和"昆仑"系列专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 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效保障群众消费 安全,积极助力质量强国建设。今年以来, 全国共立案侦办相关刑事案件1.4万起,集中 侦破湖北谢某红等人制售伪劣拼装汽车案、重庆杨某某等人销售假冒品牌电动车电池案等 一批重大案件,打掉一批职业化犯罪团伙,摧毁一批跨区域犯罪产业链条 。 工作中,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紧紧围绕对提振消费牵动性强、增 长空间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依法严打侵权假冒 犯罪,强化破案攻坚,形成强力震慑;协同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推进涉消防产品、 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安全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推动构建闭环监管机制;强化行刑衔 接、纪法衔接,畅通案件双向移送渠道,通过向有关部门发送"公安提示函"等有益做法,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堵塞漏洞和薄弱环节,助力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积极拓宽便民 利企交流咨询、举报投诉渠道,开通上线全国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线 ...
固态电池,取得新进展!
证券时报· 2025-09-28 02:09
新进展。 据科技日报报道,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 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 《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指出,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持续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 术方向的基础研究。 得益于优化的界面性能,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富锂锰基聚合物电池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基于 该电解质构建的8.96Ah(安时)聚合物软包全电池在施加1MPa(兆帕)外压下,能量密度实现跨越式提 升,达到604Wh/kg,远超当下商业化电池。 此外,该电池在满充状态下顺利通过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静置6小时)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 象,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能。未来,该研究成果有望为成熟的固态电池产品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另据武汉大学消息,该校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在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该课题组通过构建新型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为发展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提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