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产业规模近万亿 生物制造将迎更多政策支持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23
作为未来产业之一,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赛道。 清华大学主办的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9月25日在湖南常德开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中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经将近1万亿,中国的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一 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经成长起来。但行业还存在着高质量数据和算法模型有待提升等问题。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在论坛上表示,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将会带来重构传统制造业的 生产模式,替代传统天然产物的获取方式,颠覆传统农业的种养殖模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王宏伟谈到,据预测,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的1/3。当前,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已经进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 关键阶段,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构建友好应用环境。 常德作为湖南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企业35家实现产值125亿元,今年1-8月产值增长24.01%,利尔生物、 鸿健生物、引航生物等重点企业产值分别增 ...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未来产业发展,建议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
新京报· 2025-09-25 13:23
加快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构建AI大模型产业投入增长新机制……9月24日,北京市政协 举行"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发展先机,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 议,与会委员就合成生物制造、AI大模型、商业航天等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建议1 打造北京生物制造特色产业园区 北京正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培育下一个千亿级的生物经济增长点,加速经济社会发 展。 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产品 生产方式,在医药、化工、材料和农业等行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预计本世纪末,整个制造业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产值将超30万亿美元,占到总制造 业产值的1/3以上。 他建议,北京应加快布局和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推动北京及周边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 展。建议北京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生物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合成生物制造工程化关键技术研发、 概念验证、成果转化等工作。同时发挥北京策源功能,协同天津、河北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中关村科技园政策优势,有效集聚在京高校、科研院所 ...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接近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3:03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接近万亿元 中新社湖南常德9月25日电 (记者 刘育英)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25日在湖南常德举行。中国工 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会上表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将近1万亿元人民币, 下一步将做好生物制造顶层设计。 何亚琼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正式提出,生物制造在中国产业板块 里已经处在非常重要的引领位置。 据他介绍,中国的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包括湖北、湖南在内,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 聚区已经成长起来。与此同时,生物制造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高质量数据和算法模型有待提升、中 试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 针对这些挑战,工信部近期遴选发布了16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了生物制 造标志性产品、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遴选发布,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工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 ...
产业规模近万亿,生物制造将迎更多政策支持
第一财经· 2025-09-25 11:29
中国的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聚焦生物制造热点领域和重要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遴选发布了16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了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生物制 造中试平台遴选发布,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工作。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在论坛上表示,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将会带来重构传统制造业的 生产模式,替代传统天然产物的获取方式,颠覆传统农业的种养殖模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王宏伟谈到,据预测,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的1/3。当前,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已经进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 关键阶段,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构建友好应用环境。 常德作为湖南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企业35家实现产值125亿元,今年1-8月产值增长24.01%,利尔生物、 鸿健生物、引航生物等重点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03.9%、101.1%、48.3%,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 ...
重庆未来产业提速发展 呈现4个“新”特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21:46
与此同时,重庆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产品培育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完善未来产业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培 育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服务机构,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培育了30个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 比如,视联动力的自主国产网络通信协议(V2V)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新网重庆9月23日电 (记者刘相琳)记者23日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正加 快培育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6大高成长未 来产业,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沉浸技术等3大高潜力未来产业,全市未来产业提速发 展,呈现4个"新"特点。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帆在发布会上介绍说,重庆加速科技创新策源,前沿技术实现新突 破。构建了未来产业创新策源体系,分领域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全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 设高能级、强带动的重大科研平台113个,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此外,重庆加速优质主体培育,企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以各类产业研究院为抓手,推动未来技术成果加 速孵化,建立完善未来产业"企业、产品、项目、平台、成果、应用场景"培育储备库,围绕企业全成长 周期提供赋能服务,培育了未 ...
先进制造:产业图谱、成长底层逻辑与主要赛道(附163页PPT)
材料汇· 2025-09-23 14:18
点击 最 下方 "在看"和" "并分享,"关注"材料汇 添加 小编微信 ,遇见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一. 先进制造:行业图谱与成长逻辑 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聚焦先进制造 中国制造业的地位:规模和增速全球领先 ●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出规模、产出增速和GDP占比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第一 中国:在2020-2023年的三年,制造业复合年均增速约是5. 4%; 美国:在2020-2022年的两年,制造业年均复合增速约是5.0%,数据亦全线回升。 中美日GDP制造业规模 中美日GDP结构占比:制造业 GDP:第二产业 三社川源: 名 一起思想观看他一 建筑业 GDP:制造业(右轴) 30.09 35.0 200.0 180.0 25.0% 30.0 160.0 03 6 25.0 20.0% 140.0 万亿人民币 120.0 20.0 15.0% 100.0 8% 10. 1% 10. 15.0 80.0 10.09 60.0 10.0 6.4 5.0% 40.0 5.0 20.0 0.0% 0.0 0.0 2017 2020 2023 2020 2017 2020 2022 2017 20 ...
首个央企牵头聚乳酸瓶装水瓶项目落地
中国化工报· 2025-09-23 01:43
此次三方将依托各自核心优势展开全方位合作: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生物制造领域龙头 企业,将凭借成熟的产业布局与生产经验,推动技术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文旅 发展有限公司将整合文旅资源与生态资源,助力项目实现"科技+产业+文旅"的多元价值融合;北京嘉 禾沣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发挥生物材料聚乳酸全产业链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推广优势。 中化新网讯 9月16日,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嘉 禾沣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蚌埠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我国首个由央企牵头推动的聚乳酸瓶装水瓶重点项 目正式落地。 三方代表表示,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起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高效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为我国饮用水 行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年产2万吨聚乳酸瓶装水瓶坯及瓶盖的产能,依托自身 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实现从秸秆、玉米等可再生资源到环保包装产品的全产业链绿色生产,为包装行业 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三部门再发文:大力发展生物基、生物制造
DT新材料· 2025-09-21 23:07
该政策不仅聚焦传统轻工行业的提质升级,更在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中明确支持 生物基 、 可降解材料 与 生物制造 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新一轮政策红利与发展机遇。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 获悉,9月1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商务部 、 市场监管总局 联合印发 《轻 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轻工业实 现质的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主要目标 : 2025—2026 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 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 费能力不断提升。 新增推广 300 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 10 个规模 1000 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 区。 方案从着力优化供给、助力扩大消费、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生态、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5个 方面部署15项任务。 其中多项和发展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以及生物制造相关。 01 政策明确支持生物基与可降解材料技术创新 《方案》在" 促进绿色化发展 "部分明确提出: 《方案》多达 6次 提到" 生物制造 ", ...
生物基和生物制造,工信部再发文!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21 07:34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支持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与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2] - 方案部署着力优化供给、助力扩大消费、优化产业生态等五方面重点任务,提出通过"链长制""揭榜挂帅"等举措加速生物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3] - 方案提出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在日化、生物制造等领域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中试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3] - 方案提出促进绿色化发展,引导企业在生物基材料、可降解材料等方面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生物基降解材料制品 [4] - 方案提出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学科交流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效率,鼓励举办生物制造等领域产业转移对接活动 [3] 产业发展目标 - 2025-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3] - 到2027年力争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为产业规模化铺路 [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就《高性能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任务榜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增强生物制造关键装备供给保障能力 [6]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第一批)公示》,9个涉及蛋白质设计案例获国家级认可 [6]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其中包括4项生物制造技术 [7] 企业认可与推广 -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共36项产品入选,凯赛生物、华恒生物、金丹科技、微构工场、蓝晶微生物等多家企业上榜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其中有4项生物基技术入选 [8]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主题包括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非粮生物质能源等 [10] - 论坛设置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等特色活动 [10] -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提供生物基和生物制造新品库,帮助企业在产业化中获得新增长 [13][14]
“秸”尽所能!河南发布行动方案让废秸秆变身“金宝贝”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21 07:34
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方案 - 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目标在2027年稳定在93%以上 秸秆离田利用率达到35%以上[2] - 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秸秆沃土高标准农田引领区 打造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带 构建秸秆收储运用网络[3] - 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 探索秸秆高值化转型升级新路径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4] 秸秆高值化利用方向 - 支持秸秆食用菌基质 秸秆制绿色甲醇 秸秆制糖 秸秆制浆 生态板材等高值化利用[4] -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大马力高性能设备应用[4] - 培优扶强一批利用量大技术先进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 推动上下游企业聚链成群[4] 政策与金融支持 - 鼓励银行创新专属信贷产品 运用省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分担机制[4] - 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的秸秆综合利用小微企业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降低至不超过1%[4] - 引导各地用好中央财政资金 积极争取将符合条件的秸秆利用项目纳入扶持范围[4] 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设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 非粮生物质能源等主题论坛[6][7] - 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包括生物质绿色预处理 非粮糖 生物基化学品等专场[10] - 特色活动包括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10] 行业专家与机构 - 论坛由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7] - 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朱锦研究员 浙江大学李正龙教授和张兴宏教授等[8] -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支持服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