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性服务业

搜索文档
跨过8万亿,广东求解服务业“高水平供给”与“高水平开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13:5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89万亿元 同比增长7.3% [1] - 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 占GDP比重57.5%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7.9% [1][2] - 数字经济规模达6.9万亿元 连续8年全国第一 [2] 产业结构特点 - 生产性服务业占主导地位 涵盖金融/信息技术/科研/商贸/物流五大核心行业 [2] - 生活性服务业依托1.5亿在粤人口和1900万经营主体的超大规模市场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 连续42年全国第一 [3] 发展瓶颈与挑战 - 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数字化转型深度不够 [3] - 高端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短缺 护理人员缺口大 智慧养老等服务能力待提升 [3][4] - 服务业开放程度滞后 数字经济/高端医疗等领域外资准入受限 [5][7] 战略方向与措施 - 推动制造业与7大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建设全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7] - 前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952.6亿元(占GDP65.5%) 同比增长8.6% [8] - 通过粤港澳规则对接制定"湾区标准" 扩大金融/文化/服务贸易开放 [8][9] - 设立产业基金投促消费 建设全球风投中心强化科技投入 [6][9]
广东服务业增加值连续40年全国第一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23:09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居全国第一,占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9% [2][4] - 2024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连续42年全国居首,超1.5亿实时在粤人口构成消费市场底座 [4] - 2025年上半年前海合作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达65.5%,接近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水平 [4] 产业结构与优势领域 - 生产性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现代生活服务业成为核心引擎 [4] - 数字经济规模达6.9万亿元,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拥有华为、腾讯等9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3][5] - 制造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单位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7.8%) [5] -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深圳-香港-广州"全球创新指数第2的科创集群、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和18家世界500强企业 [5] 发展瓶颈与挑战 - 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科技转化率低、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数字产业硬制造强而软服务薄弱等问题 [6] - 生活性服务业面临高端护理/智慧养老供给缺口大、社区居家养老缺乏长期盈利模式、新消费需求受法规政策制约等矛盾 [6] - 金融/跨境服务高端人才短缺,生活性服务业面临优质服务人员短缺和年轻劳动力吸引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7] - 服务业结构性壁垒制约数字经济/高端医疗等领域外资引入,粤港澳规则衔接仍需深化 [7] 战略发展方向与措施 - 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高端软件产业国产化替代,构建"生产性互联网平台+产业集群"模式 [9] - 利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战略平台,发挥香港金融/法律/咨询服务业优势,加强粤港澳服务业互补合作 [8][9] - 推进人工智能+消费、智慧商圈、互联网+医疗/数字教育等新场景,发展私人船艇/主题民宿/低空经济等新消费热点 [9] - 支持高校与头部服务业企业共建细分领域学院,健全产教评融合机制,构建培养-认证-就业全链条人才体系 [10]
广东8万亿服务业如何进化?广东人大建议探索实施“沙盒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0:29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 占全国10.6% 连续40年居全国第一 [1] - 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47.9% 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1] - 数字经济规模达6.9万亿元 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1] 产业结构特征 - 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包括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 - 数字产业硬制造强但软服务相对弱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不足 [1] - 高端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 包括高端护理 智慧养老等专业化服务 [1] 发展瓶颈问题 -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供给质量和能级不高 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 [1] -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缺口较大 [1] - 现代服务业开放深度广度不足 [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议 - 加快高端软件产业国产化替代 包括基础软件 工业软件 行业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 [2] - 发展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数字金融 构建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 - 完善对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创投机构支持政策 [2] - 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外包非核心业务或设立生产性服务企业 [2] - 构建生产性互联网平台+产业集群模式 [2] 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建议 - 支持广州等地创建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 [2] - 推动适老化改造 统筹专项资金支持银发经济重点项目 [2] - 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银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2] 对外开放措施 - 探索放宽港澳服务业准入准营限制 推进港澳专业人士跨境便利执业 [2] - 试点允许外商独资设立互联网医院 [2] - 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制度 [2] 创新发展环境 - 对服务业五新领域(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 新场景)探索实施沙盒监管 [3] - 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 营造放宽准入和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3]
广东政观丨广东区县、镇街何以领跑全国?这三大优势得以突围
南方都市报· 2025-08-21 11:02
扎实的产业根基,塑造了广东区县、镇街的经济韧性。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早已形成以制造业为脊 梁、数字经济为引擎、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其中,不少区域尤其是位于珠三角核心区的 区县、镇街,随着近年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榜单排名得以不断跃升。例如,东莞通过多年 来电子、纺织、家具等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在6月发布的"2025镇域经济500强"榜单中,其28个镇 全部上榜"500强"。 灵活的体制机制,释放了广东市场竞争的活力。在近年来上榜的广东区县、镇街中,普遍具有民营经济 活跃、行政效率高等特征,这使得这些区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吸引民营企业扎根,也使得区域内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形成了高度市场化的良性循环。例如佛山、中山的镇、街,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通 过"三来一补"等模式崛起,如今又在数字转型中又率先探索"工改工""村级工业园升级",使生产性服务 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这些区域互促共生,不断释放区域市场竞争活力和产业升级动能。 不断的创新驱动,使广东新旧动能得以顺畅转换。事实上,源自区县、镇街的创新实践,正为广东注入 转型升级动能。从南山区连续9年位居百强区榜首,到博罗县、四会市等县域排名的上 ...
服务消费的星辰大海:基于中美服务业的比较
2025-08-11 14:0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 * 对比对象: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 ---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服务消费现状与差距**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偏低:2023年人均GDP达12,600美元时,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仅45%,远低于美国1979年(54%)、韩国1995年(53%)和日本1985年(47%)[1][11] - 低物价问题:2008年后中国服务价格涨幅持续低于商品价格涨幅,反映优质供给不足[3][8] - 中美差距: - 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在信息技术、软件传输等领域技术落后,美国通过技术进步使价格指数下降30%且普及率上升470%[5][19] - 生活性服务业:中国依赖价格上涨(如住宿餐饮物价指数涨180%但消费量仅增50%),美国则通过生产率提升传导至工资增长[19] **服务消费提升的驱动因素** 1. **城镇化**: - 带动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需求,就业岗位向第三产业转移[12][13] - 但中国城镇化率增速快于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增长,导致高质量岗位不足[6] 2. **老龄化**: -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直接推动养老、医疗等需求[14] 3. **投资于人(瓦格纳加速器效应)**: - 人均GDP超1万美元后,政府民生支出占比快速上升(如2025年中国赤字率4%+长期特别国债投向教育、卫生社保)[4][15] **挑战与内卷问题** - 制造业转型升级导致蓝领工人涌入服务业,但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不足,加剧内卷[7] - 内卷根源:消费力不足,企业被迫通过价格战竞争(如外卖、快递行业)[23] - 分配机制失衡: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长滞后,影响整体消费循环[20] **政策与未来方向** - 未来五年重点: - 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如数字产业化)[24][21] - 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分配改革提高工资水平[24] - 潜力细分领域:信息技术、科学研究、批发零售、卫生和社会工作(需求收入弹性高)[25][26] --- 其他重要内容 **国际比较与参考** - 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6%(2009年),中国仍处低阶段,需参考美国1980年代发展路径[16] - 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异常高(接近当前美国水平),反映其他服务业发展滞后[18] **产业链视角** -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感应系数高(嵌入各行业深),中国需提升技术融合与分配机制[21][22] - 市场格局差异:美国服务业集中度与ROE关系多元,中国仅高集中度行业盈利强[22] **数据与单位换算** - 美国信息技术服务价格指数下降30%,普及率上升470%[19] - 中国住宿餐饮物价指数涨180%,消费量仅增50%[19] - 202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目标4%[15] --- 总结 中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低占比、内卷、技术差距),但城镇化、老龄化、政策驱动(如财政民生支出)将释放长期潜力,需重点关注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分配改革[1][5][24][27]
海南: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01:50
人民财讯8月4日电,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 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 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生产 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接近30%。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2027年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形成"接二连三"协同发展格局,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全产业链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
特别策划丨下半年应着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7-31 01:39
编者按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判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了5.3%的平稳增长。面对外部 环境复杂多变、内部风险挑战增多的局面,下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备受瞩目。对此,围绕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经济、对外开放、创新动 能、地区经济六个维度,中国经济时报邀请国家高端智库等权威机构专家,研判上半年经济形势,展望下半年政策走向。 智观年中经济形势 核心观点: 下一步,要进一步做好"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 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杨萍 杜月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快推 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从全年看,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具有不确定 性。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30 16:03
行业供需失衡分析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而营收占GDP比重仅超5.8%,显示制造业内卷严重[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供需缺口显著[2][9] - 制造业投资与产能利用率背离,2022年后投资增速高位但周转率下行,反映投资过剩;服务业潜在投资缺口约1.5万亿[18][106] - 商品消费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人均缺口分别达580.8元/512.8元[3][27][106] 服务业转型长期方向 - 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后服务需求加速释放[4][35][10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升1.3pct;中国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高,未来10年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107]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显著高于多人家庭9.9%[52][55][107] - 美日韩经验显示服务需求提升带动供给转型: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上升19.5pct,韩国教育资产规模同步扩张[4][67][70] 当前政策引导措施 - 服务消费: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28省市婚假延长至30天,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108] - 服务业投资: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近7年新高),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2][108] - 服务出口:2025Q1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对比海外仍有10倍增长空间[7][97][108]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30 07:46
一问:"内卷"背后的行业失衡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营收占GDP比重超潜在水平5.8%,反映内卷突出[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增加值占比修复但就业恢复弱于需求[2][9] - 制造业投资与营收背离,2022年后产能利用率下行但投资冲高,服务业投资缺口达1.5万亿[2][18] - 商品消费潜在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消费缺口分别达15.4%和16.8%[3][27] 二问: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时服务消费占比同步提升0.6pct[4][35]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中国未来10年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46]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高于多人家庭9.9%[52][55] - 美国服务业投资占GDP变化与增加值同步,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67][69][70]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过去十年提升4pct,但居民服务、文体娱等领域仍存在供给缺口[5][73] 三问:当下政策积极引导 - 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1][92] - 2025年一季度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pct,对比海外有10倍增长空间[7][97][98]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29 16:04
行业失衡与内卷现象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营收占GDP比重超潜在水平5.8%,反映内卷突出 [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供需不匹配 [2][9] - 制造业投资与需求背离,2022年后投资高位但产能利用率下行,而服务业投资缺口达1.5万亿 [18][106] - 商品消费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高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 [3][27][106] 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后需求加速转向服务 [4][35][10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带动服务消费占比上升1.3pct,中国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45][47] - 家庭小型化(户均2.8人)推动文体娱、旅游等享受型服务需求,单身家庭服务消费占比更高 [52][55][62] - 美日韩服务业供给随需求扩容,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上升19.5pct [67][70][107] 当前政策引导与服务经济转型 - 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试点2.5天休假,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 [6][80][108]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2025年5月),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 [7][92][109] - 入境游复苏拉动GDP 0.1%,2025年Q1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同期138%,潜在增长空间超10倍 [7][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