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甜品
icon
搜索文档
传统甜品遭新茶饮夹击,30岁满记甜品再出发
36氪· 2025-04-29 02:11
公司发展现状 - 2024年传统门店业务总净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5%,GMV达6.35亿元,同比增长14% [1] - 线下门店从2023年底193家增至2024年底243家,同比增幅27% [1] - 新零售业务GMV2.4亿元,净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395%,占总收入17% [3] - 2022-2024财年GMV分别为4.74亿元、6.03亿元、8.77亿元,近两年增速27%、45% [26] 战略规划 - 未来3-5年聚焦消费者满意度,以直营为基石,加盟和零售为两翼 [3] - 目标实现直营门店500家、加盟门店2000家,三大业务(直营/加盟/零售)各创10亿元净营收 [3] - 2024年初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新零售、加盟及门店升级 [18] - 推出便携杯装产品进入电商及商超渠道,并扩展自助业务(早鸟场、午夜场、冰室) [22][24][25] 历史沿革与挑战 - 1995年创立于香港,2005年进入内地,巅峰期门店超500家,2018年营收达10亿元 [4][6] - 曾因固守堂食模式(95%收入依赖堂食)错失外卖机遇,被7分甜等茶饮品牌弯道超车 [12][13] - 2024年门店缩减至232家(较峰值减少54%),面临茶饮赛道挤压(茶饮甜品占市场34.6%) [16][28] 行业竞争格局 - 初代甜品品牌(许留山、鲜芋仙)多数衰落,仅剩满记与鲜芋仙应对茶饮冲击 [9] - 茶饮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杯装杨枝甘露、奶茶"粥化")抢占市场份额 [13][15] - 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1715亿元(同比增13.2%),但甜品企业注册量跌至3.2万家 [27][28] 产品与渠道变革 - 改良产品形态(杯装杨枝甘露、碗装双皮奶),加入潮流饮品、烘焙点心及儿童套餐 [22][23] - 新零售业务尝试打造常温长保产品(如双皮奶),强调工艺壁垒与渠道合作 [32] - 人均消费37.85元,价格高于茶饮竞品(杨枝甘露26元/杯),面临性价比质疑 [31] 管理调整 - 2021年安达富资本完成全球门店整合,引入CEO金国超及茶饮行业高管 [18][20] - 2022年合并小满茶田,强化茶饮基因,开放加盟并优化外卖店型 [20][21]
甜品赛道的行业整合正在加速
虎嗅APP· 2025-03-26 13:19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茶饮品牌通过甜品化菜单模糊品类边界,甜品销售额占比从5%跃升至18% [1] - TOP10新茶饮品牌甜品SKU数量较两年前增长170% [1] - 甜品头部品牌扩张迟缓,区域玩家内卷求生 [1] - 新茶饮品牌甜品销售表现强劲:喜茶芒椰糯米饭首月销量突破300万份,奈雪霸气榴莲千层华南单店日销超200份 [1] 甜品行业发展现状 - 甜品赛道IPO案例稀缺,头部品牌普遍呈现"强盈利能力但谨慎资本化"特征 [3] - 甜品场景覆盖能力弱于茶饮咖啡,主要覆盖亲密社交和家庭社交场景 [5] - 甜品成瘾性弱于咖啡因和茶多酚 [6] - 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2018-2021年资本驱动型扩张导致单店模型失衡 [6][7] 满记甜品发展战略 - 未来3-5年计划加盟门店突破2000家,加盟业务目标10亿净营收 [2][19] - 采取"直营为基石,加盟和零售为两翼"战略,目标直营门店500家,零售业务10亿净营收 [19] - 新零售业务GMV同比增速达395%,终端覆盖超12000个 [14] - 零售业务过去3年增长20倍,GMV同比增长426% [15] 供应链策略 - 采取"双轨并行"机制:经典单品规模化自产,应季新品柔性化供应链 [14] - 拥有三大中央工厂和1200+甜品产品储备 [14] - 供应链体系从服务餐饮进化为同时服务餐饮和零售 [14] 产品创新与品牌升级 - 将港式甜品向中式甜品领域拓展,增强文化包容性 [16] - 通过元素融合创新产品,如薄荷味白雪冰与巧克力结合 [17] - 具备矩阵上新能力,可同步推出杯装、碗装、碟装等多形态产品 [17] 行业未来趋势 - 市场将呈现二八效应和马太效应,头部品牌占据主要份额 [10] - 行业整合已在加速,区域品牌逆袭仅为个案 [10] - 未来关键变革将发生在消费者体验环节 [18] - 需适应消费者生活方式变化,抢占单手消费场景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