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家电
icon
搜索文档
星闪+开源鸿蒙生态,迎来传统家电巨头
观察者网· 2025-09-22 13:28
战略合作概述 - 美的与华为于9月20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整合制造业与信息通信领域优势 开启跨行业协同创新 [1] - 合作覆盖企业管理 AIGC ICT基础建设 绿色低碳 云业务 产品研发及国际化等多个关键领域 [2] - 双方将共建星闪和开源鸿蒙生态 打造创新协同发展新范式 [2] 生态融合与行业影响 - 合作聚焦家居生态与鸿蒙生态深度融合 补全"人-车-家"生态中"车"的关键环节 [1][3] - 传统家电品牌生态存在壁垒 如小米米家APP控制海信空调仅支持基础开关机 无法使用AI或电量统计功能 [5][6] - 目前国内全屋智能生态仅小米与华为具备完整能力 传统家电企业线下渠道优势可能减弱 [6] - 合作可能涉及华为智慧屏 华为汽车接入美的生态 或美的白电加入华为智选 实现双赢 [6] 技术合作细节 - 成立AIGC专项工作组 聚焦智能家居与智能制造领域 攻克多模态AI算法优化 边缘智能计算技术 AI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难题 [7] - 智慧工厂领域结合美的视觉大模型与华为昇腾AI视觉检测技术 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7] - 华为与美云智数共同推进CAPP MOM等工业软件及AI算力服务 赋能客户数字化转型 [7] - 智慧家庭领域携手上海海思与开源鸿蒙 打造智能家电家居一体化解决方案 深化全屋智能生态合作 [8] 合作扩展领域 - 合作涵盖"人-车-家"互联互通 数字能源温控产品 医疗影像设备数智化改造 [9] - 推动库卡机器人及安得智联供应链物流与华为供应链协同对接 [9] - 双方将通过联合创新输出可复制的"AI+产业"解决方案 为行业提供实践参考 [9]
47家粤企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23:55
榜单概况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在合肥世界制造业大会发布 华为 比亚迪 美的 广汽等47家广东企业上榜 广东上榜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位 [1][3] - 浙江 山东 江苏 广东 河北分别以87家 71家 54家 47家 32家入围企业数量居全国前五位 [3] - 榜单入围门槛从"十三五"末的110.91亿元攀升至173.65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和资产总额实现大幅增长 [8] 广东企业表现 - 华为以8620.72亿元营业收入位列榜首 比亚迪以7771.02亿元位列第六 美的集团(4090.84亿元)和广汽集团(4033.54亿元)分别位列第20和22名 [2] - 广东47家上榜企业覆盖电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 智能家电 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领域 [3] - 深圳传音控股以99.73%的海外收入占比位列全国第一 鹏鼎控股(85.46%)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71.15%)同样进入海外收入占比前十强 [7][8] 研发创新特征 - 2025中国制造业500强整体研发强度为2.45% 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3] - 华为(20.84%) 中兴通讯(19.81%) 小鹏汽车(13.31%) 广州数字科技集团(11.71%) 荣耀终端(10.70%)五家广东企业进入研发强度前十强 [3][4] - 500强企业共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80.38万件 分别较上年增长11.34%和12.07% [5] 行业增长动态 -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51.29%) 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19.67%) 通信设备制造(18.54%)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16.41%) 贵金属(14.05%)位列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前五 [6][7] - 制造业500强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 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7] -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同时呈现高研发强度(华为20.84% 中兴19.81%)和高增长率(18.54%)特征 [4][6] 企业创新案例 - 华为 中兴持续投入5G 6G 人工智能研发 小鹏汽车和荣耀终端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 广州数字科技集团聚焦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5] - 联塑科技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质量闭环控制 成为塑料管道行业首家中国质量奖提名企业 [5] - 欧派家居借助二维码技术实现从订单排产到出库的全链条数字化 支持个性化定制 [5]
“智慧伙伴”集体上岗
新华社· 2025-09-19 22:12
在今年的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科幻设想走进了客厅和阳台:从会端茶的机器人,到能"听懂人话"的 智能家电,人工智能(AI)"智慧伙伴"集体上岗,把电影中的未来场景带入现实生活。 "我们希望AI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是彻底融入产品DNA,成为人类的'智慧伙伴'。"TCL实业首席技术官 孙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家电领域,AI技术将在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 然而,随着AI产品日益丰富、快速落地,不少业者也开始提出风险与隐忧。 过去的智能设备大多只解决单一问题,而今天的趋势是通过AI感知和算法决策,让设备能主动理解环 境并与用户互动,耐士劳首席产品官李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消费者会逐渐把繁琐、重复的家务和庭 院护理工作交给机器人完成,从而拥有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陪伴家人或亲近自然。" 大疆新闻发言人张晓楠对记者说,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两大风险:一是避免同质化与过度 自动化;二是技术对硬件与数据质量的依赖性。 德国家电制造商美诺全球销售与市场董事总经理阿克塞尔·克尼尔也指出,目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一定程 度的"AI疲劳"现象,即大量产品虽然宣称搭载AI技术,但与真正意义上的AI仍有不小差距。他认为, ...
从“好空调”到“健康家”|华南虎啸星城
长沙晚报· 2025-09-18 23:56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业布局 - 格力于2010年在宁乡开始产业布局 经过15年发展形成总投资超100亿元 覆盖七大项目的产业集群[3] - 产业范围从家用空调扩展到大型商用空调 冰洗产品 矿用制冷装置 新能源汽车空调和智能家电生态 实现从单一品类到全产业链的跨越[3] - 2022年长沙格力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 成为湖南省智能家电行业首家百亿级标杆企业[5] 生产基地与生产能力 - 宁乡生产基地约2500亩 是珠海总部以外产品品类最全 研发创新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综合生产基地[1][5] - 冰箱生产车间实现12秒下线一台晶弘冰箱的生产速度 拥有-38℃超冻锁鲜冰箱和鲜花保鲜冰箱等创新产品[3][4] - 两条90米长脉动式装配线可容纳20台大型设备同时作业 专供八一钢铁的高温制热大型离心机单台整机超过30吨[5]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格力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在钣金车间灵活作业 机器人乐队展示先进技术实力[3] - 2024年底设立格力冷冻冷藏技术研究院长沙分院和格力数科湖南销售中心 为产业升级注入研发与销售双引擎[4] - 2025年3月下线全新矿用制冷装置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用防爆空调可将采煤工作面温度降至26℃以下[4] 产业链集聚效应 - 产业集聚吸引35家智能家电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宁乡 形成千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5] - 长沙金乡精密管件项目实现配套半径缩短至3公里 解决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近地化供应难题[9]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格力推出医用冰箱产品 实现-86℃至8℃医用温域全覆盖[4] - 2024年4月宁乡首个董明珠健康家开业 展示嫩冻凝鲜2.0技术和智能家电产品[7] - 格力与政府联合推出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有效刺激市民消费热情[9] 政企合作与营商环境 - 宁乡经开区提供有求必应 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 帮助企业快速解决生产旺季人员缺口问题[9] - 政府提供技术工人转型 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及住房 子女教育等政策倾斜支持[9] - 在项目审批中主动上门办理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等手续 实现4个月建成投产的宁乡速度[9]
科沃斯股价涨5.24%,弘毅远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800股浮盈赚取2.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3:26
股价表现 - 9月18日股价上涨5.24%至110.50元/股 成交额达5.02亿元 换手率0.82% 总市值636.87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清洁类小家电 服务机器人占比55.89% 智能生活电器占比42.96% 其他产品占比1.15% [1] - 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11日 2018年5月28日上市 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1] 基金持仓情况 - 弘毅远方久盈混合A(013694)持有380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51% 为第一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2.09万元 最新规模1195.81万元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2.61% 近一年收益率5.27% 成立以来收益率1.79%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马佳累计任职3年14天 管理规模3.36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40.82% 最差回报3.5% [3] - 基金经理伍银累计任职2年14天 管理规模1.08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3.6% 最差回报2.29% [3]
控股股东认定结果不一致!石头科技赴港上市收反馈意见
深圳商报· 2025-09-16 03:38
港股上市进展 - 证监会国际司要求公司补充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 重点关注用户数据安全问题和控股股东认定不一致问题[1] - 需补充说明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及广告相关业务实际开展情况 资质获取情况 以及是否涉及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领域[1] - 需说明网站 APP 小程序等收集存储用户信息规模 使用情况 第三方信息提供情况 以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安排[1] - 需解释备案材料中控股股东认定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及标准 并就控股股东认定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1] 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营收从45.30亿元增长至119.4亿元 实现规模翻倍[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9.77亿元同比下降3.64%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20亿元同比下降11.26%[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9.03亿元同比增长78.96%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8亿元同比下降39.55%[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2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179.84% 为历史最差表现[2] 成本与费用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21.65亿元 同比增长144.51%[2] - 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激增9.37亿元至15.06亿元 同比增长164.61%[2] 产品质量与售后 - 黑猫投诉平台存在大量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 包括扫地不干净 扫拖路径异常等核心功能缺陷[3] - 售后服务存在维修困难 拒绝换机 返修复发等短板问题[3]
2024全球GDP50强城市:纽约霸榜,上海稳居前五,青岛凭何跻身?
搜狐财经· 2025-09-13 21:04
全球GDP50强城市总体格局 - 纽约以9.1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居全球第一 其经济规模相当于整个意大利[1] - 上海以5.4万亿元人民币位列第五 是前十名中唯一非欧美城市[3] - 青岛以1.67万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榜单 排名第50位[4] 头部城市经济特征 - 纽约每分钟创造1700万元经济产出 拥有金融 文旅 贸易枢纽四大核心流量[1] - 上海GDP占全国总量4.4% 聚集全国近一半外资法人银行[3] - 洋山港连续十四年保持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3] 中国城市表现 - 北京以4.98万亿元人民币排名第六[7] - 深圳以3.68万亿元人民币排名第十[7] - 重庆 广州 香港 苏州 成都 杭州 武汉 南京 宁波 天津等12座中国城市进入榜单[7] 产业发展支撑 - 青岛依托港口优势 山东港口集团年吞吐量全球领先[4] - 制造业形成海尔 海信 中车三大千亿级产业链 产品覆盖六大洲[4] - 胶东国际机场通航130条国际航线 带动入境游客三年翻番[4] 城市发展战略 - 上海新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头衔 首店与旗舰店数量全球第二[3] - 青岛发布2025冲击2万亿元行动计划 重点发展数字经济[4] - 城市竞争体现资本 技术 人才与流量的长期博弈[6]
2024年全球GDP50强城市排名:纽约第1,上海第5,青岛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9-13 15:30
在2024年全球GDP50强城市榜单中,用人民币算体量,纽约以9.1万亿元继续称霸,上海5.4万亿元稳居第5,青岛1.67万亿元首次卡位第50。三座城市,一张 榜单,浓缩了世界经济"头部阵营"的中美两极,也写下中国沿海城市晋级全球赛道的最新注脚。 上海守住第5,是中国城市的世界"天花板"。5.4万亿元GDP,占全国经济总量4.4%,也是榜单前十里唯一非欧美面孔。浦东陆家嘴集聚全国近一半的外资法 人银行,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四年世界第一;今年更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头衔,首店、旗舰店数量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上海的目标不再是追纽 约,而是把"亚太第一"坐实。 青岛成为第50名,则让山东第一次拿到全球GDP"入场券"。1.67万亿元的体量,放在欧洲可比肩"北欧硅谷"斯德哥尔摩。青岛的底气来自三箭齐发:港口 端,山东港口集团年吞吐量居全球第一;制造端,海尔、海信、中车四方三大千亿级产业链把智能家电、高铁列车卖到六大洲;消费端,胶东国际机场通航 130条国际航线,带动入境游客三年翻番。榜单公布后,青岛连夜发布"2025冲击2万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用数字经济再打造一个"线上青岛"。 从纽约的绝对领先,到上海的稳居 ...
国产家电巨头宣布造车 首轮融资已到位!将在德国建厂 正在特斯拉工厂附近选址 面积比特斯拉还大 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4:26
公司融资与战略布局 - 追觅汽车在官宣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两周后完成首轮融资 或成为最快实现首轮融资的造车企业[1] - 本轮融资与德国建厂计划形成战略协同 助力实现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全球化闭环[1] - 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表示公司现金流充足 经营状况良好 最近两年公司和个人高价回购老股50亿元 持股比例从45%提升至70%[7] 业务规划与产品定位 - 公司计划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2027年推出首款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车型[1][4] - 采取"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的造车路径 在德国毗邻特斯拉工厂区域选址建厂 新工厂面积预计为特斯拉柏林工厂的1.2倍[2] - 超豪华车型将结合中国智能化技术优势 打造拥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AI智能终端 开启超豪华汽车"智能交互"时代[4] 技术储备与团队建设 - 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 获得授权专利3155件 核心优势包括高速数码电机、AI算法、传感控制技术[7] - 已在汽车领域的马达、AI交互、智能座舱取得突破性进展 过往技术在汽车上有很强复用性[7] - 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 包含智能硬件领域核心骨干及传统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覆盖整车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环节[6] 市场环境与竞争策略 - 超豪华汽车市场电动智能化领域相对空白 但需要长期历史积淀和品牌建设 在异国市场从零打造超豪华品牌面临较大挑战[4][5] - 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 通过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节点实现弯道超车[3][6] - 德国建厂可共享当地汽车核心零部件本地化供应网络 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2][3] 财务与运营表现 - 追觅科技2024年营收规模超1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远超2024年全年[1][7] - 参照行业资金需求:蔚来汽车累计融资超1000亿元 小米汽车首期投资100亿元且预计10年投资额达100亿美元[7]
国产家电巨头宣布造车,首轮融资已到位!将在德国建厂,正在特斯拉工厂附近选址,面积比特斯拉还大,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4:24
公司融资进展 - 追觅汽车在官宣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后仅两周即完成首轮融资 或成为最快实现首轮融资的造车企业[1] - 本轮融资与德国建厂计划形成战略协同 助力实现从设计研发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全球化闭环[2] 公司战略定位 - 采取"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的造车路径 计划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2][4] - 首款车型将于2027年推出 对标布加迪威龙 瞄准超豪华纯电动车市场[2][6] - 结合中国智能化技术优势 将产品打造为拥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AI智能终端 开启超豪华汽车智能交互时代[6] 全球化布局 - 创始人团队已赴德国为工厂选址 选址毗邻特斯拉德国工厂 新工厂面积预计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1.2倍[4] - 选址德国可共享当地核心零部件本地化供应网络 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5] - 利用中国汽车产业链优势进行高端化和全球化布局 中国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研发水平处于绝对头部[5][9] 技术储备与团队建设 - 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 获得授权专利3155件 高速数码电机/AI算法/传感控制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10] - 过往技术在汽车上具有强复用性 已在马达/AI交互/智能座舱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10] - 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 包含智能硬件领域核心骨干和传统汽车行业资深人士[9] 财务与经营状况 - 追觅科技2024年营收规模超100亿元[2] - 公司现金流充足且经营状况良好 最近两年公司及创始人拿出50亿元高价回购老股 持股比例从45%提升至70%[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远超2024年全年[10] 行业竞争环境 - 超豪华汽车市场电动智能化领域相对空白 存在市场机会[8]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和技术已领先 后入局者可利用产业培育能力进行高端化布局[9] - 行业竞争激烈且市场增速放缓 部分竞争力较弱的新能源车企已被淘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