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食品

搜索文档
阿里美团烧了几百亿,外卖大战赢家却是他们
36氪· 2025-08-21 04:07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平台订单量激增 美团外卖日均订单量保持在9000万单以上 7月5日订单达1.2亿日单峰值[1] - 淘宝闪购8月7-9日连续三天日订单量超1亿单 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美团[1] - 京东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覆盖350个城市 入驻餐饮门店超150万家[1]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创单季营收新高[4] - 二季度GAAP营业利润17亿元 同比增长61.8% 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4] - 二季度GMV达141.79亿元 同比增长46.2%[4] - 自营门店收入91.362亿元 同比增长45.6% 同店销售额增长13.4%[4] - 产品销售收入94.915亿元 同比增长44.9% 鲜榨饮品收入86.706亿元占总收入70.2%[4] - 上半年总收入212.24亿元 同比增长44.6% 净利润17.76亿元 同比增长125.4%[8] - 立秋当天单日销量超2000万杯[2] 瑞幸咖啡运营数据 - 二季度净新增门店2109家 全球总门店数达26206家[6] - 中国市场净增2085家门店 总数达26117家[6] - 海外门店总数89家 覆盖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6] - 平均月交易客户数9169.7万 环比增长23.5%[5]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5.925亿元 同比增长37%[6] - 配送费用16.697亿元 同比增长175.1%[6] 百胜中国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7.68亿美元(约410亿元人民币)[12] - 二季度总收入28亿美元 同比增长4% 经营利润3.04亿美元创季度新高[12] - 经营利润率10.9% 刷新二季度历史纪录[12] - 肯德基二季度经营利润2.92亿美元 同比增长11%[12] - 肯德基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5% 同店销售额增长1%[12] - 必胜客二季度经营利润46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6%[15] - 必胜客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3% 同店销售额增长2%[15] 百胜中国运营数据 - 二季度净新增336家门店 总门店数达16978家[12] - 肯德基门店12238家 必胜客门店3864家[12] - 二季度数字订单收入24亿美元 占比超90%[17] - 外卖销售同比增长22% 占餐厅收入45%[17] - 肯德基外卖销售同比增长25% 占收入45%[12] - 必胜客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5% 占收入43%[17] - 自有平台沉淀超9000万活跃会员[17] 方便食品行业冲击 - 香飘飘2024年冲泡业务营收22.71亿元 同比下降15.42%[21] - 冲泡类产品销量减少1.62亿杯[2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80亿元 同比减少19.98% 净亏损1877.5万元[21] - 2020-2023年方便面消费量减少40亿包[23] - 2024年方便面消费量跌至438亿包[23] - 2025年Q2方便面销售额同比下滑8.9%[23] -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3%至134.65亿元[23]
高端化就是涨价?“方便面刺客”吃不起也卖不动了
新浪财经· 2025-08-15 02:51
文 | 唐辰同学 网上有条流传很广的段子:我都吃泡面了,还在乎健康不健康? 这个调侃折射出一个事实:作为方便速食赛道的代表品类,方便面多给大众留下不健康的印象,经常被贴上"垃圾食 品"的标签。 比如,有人说,它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了大量防腐剂,有人指责传统油炸面没营养,甚至会致癌…… 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科普中国指出,方便面和普通挂面相比,二者的主要营养成分差不多,只是在含量上会有 差异,都可作为主食的一种选择。 行业躺平,但卷口味难长久 消费者产生这样的误解,有其历史原因。一方面,方便面问世60多年来,一直是油炸面的天下。该制造工艺会产生一种 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但就像无糖可乐的甜味剂阿斯巴甜一样,不超过标准,就不会危害身体。 在我看来,随着国人饮食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方便速食行业正经历从基础饱腹向品质需求、健康营养升级。要 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胃,并在未来获得确定性增长,方便速食品牌就需要紧跟消费趋势,即消费浪潮的转向:从吃饱到 吃好,到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根据《2024-2025年中国方便食品市场发展及消费洞察报告》,中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年复合增长率达10 ...
麻六记酸辣粉「塌房」,贴牌产品还有人买吗?
商业洞察· 2025-08-07 09:25
核心观点 - 麻六记因代工生产的酸辣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信任危机,暴露网红品牌代工模式的弊端 [5][12] - 代工模式虽然降低初期成本,但品控难度大,利润空间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2][13][14] - 部分品牌开始转型自建工厂以摆脱代工依赖,寻求长期发展 [18] 问题酸辣粉引发信任危机 - Costco全国门店紧急下架麻六记酸辣粉,问题产品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18日生产的两批次270克规格酸辣粉 [4][5] - 代工厂阿宽食品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 [5] - 依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高可获得千元赔偿,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差异 [7] - 麻六记直播场均观看人数仅2.6万,单场直播累计销量为5万-7.5万元,总销售额为250万-500万元,较2022年月销售额破亿的高光时刻大幅下滑 [8][9] - 多地线下门店注销,汪小菲关联的16家企业中仅9家存续,张兰的7家企业均已注销或吊销 [9] 贴牌依赖 - 麻六记速食业务几乎完全依赖代工,酸辣粉由阿宽食品代工,采购金额1592.87万元,占阿宽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的2.61% [12] - 阿宽食品2021年上半年定制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8.6%,2022年上半年定制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1.3% [13][14] - 代工模式利润受挤压,研发和品控投入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4] - 初创品牌多选择贴牌合作,酸辣粉代工成本可低至每盒4.6元,部分地区工厂甚至不到2元 [16][17] 代工模式隐患与转型 - 麻六记酸辣粉此前就存在产品质量问题,2022年底被指添加剂含量超20种 [16] - 代工厂品控体系未能有效运行,直接导致此次消杀环节不足的问题 [18] - 三只松鼠等品牌开始加速建设自有工厂,推行"开放工厂日"等以提高消费者信任 [18] - 长期来看,网红品牌需摆脱对代工厂的依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8]
麻六记酸辣粉“塌房”,贴牌产品还有人买吗?
虎嗅· 2025-08-06 02:07
麻六记食品安全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在Costco全国门店因发霉问题被紧急下架 涉及2025年6月16日、18日生产的两批次270克规格产品 代工厂阿宽食品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细菌污染 [1] - 品牌方和代工厂启动退货退款及赔偿方案 但赔偿执行不畅 部分非问题批次消费者未获赔偿 依据食品安全法最高赔偿金额为1000元 [3][4][5] - 麻六记曾因2022年张兰、汪小菲与大S舆论风波实现线上销售爆发 直播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 单日超1000万元 但近期因账号封禁和食品安全问题 直播场均观看人数降至2.6万 单场销售额仅5万~7.5万元 总销售额250万~500万元 [6] 代工模式与行业分析 - 麻六记采用多品牌代工模式 酸辣粉由阿宽食品代工 牛肉辣酱由四川饭扫光生产 小旺肠由上海顶好代工 辣条锅巴委托山东高唐好佳佳 凉面由四川万高达味负责 品牌方称自控原材料和配方但未建自有工厂 [8][9] - 阿宽食品为行业头部代工厂 2022年上半年对麻六记销售额1592.87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2.61% 但其定制销售业务毛利率仅18.6% 为所有模式中最低 2022年上半年该毛利率同比降1.3% [9][11] - 代工行业成本敏感 酸辣粉贴牌成本约4.6~5.5元/盒 销量越高成本越低 部分工厂成本可低于2元/盒 口味研发费仅1000元且可抵扣货款 [14][16] 品牌与代工厂风险 - 阿宽食品曾因代工问题卷入2022年三只松鼠"油炸壁虎"事件 黑猫投诉平台存在其面皮、炒米粉产品投诉 2024年年报明确提及生产环节质量控制易出现疏漏 [12][13] - 三只松鼠为摆脱代工依赖加速建设自有工厂并推行透明工厂 麻六记目前未宣布类似转型计划 [17] - 代工模式虽降低初期投入成本 但品控难度高 易引发连锁反应 品牌方监管不力或过度追求利润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9][16][18] 公司经营状况 - 麻六记线下业务持续收缩 2024年起北京、上海、太原、成都、浙江金华等多地门店注销 [6] - 汪小菲关联16家企业中仅9家存续 张兰曾任股东或高管的7家企业均已注销或吊销 [6] - 公司面临信任危机与生存挑战 未对事件正面回应 [2][7]
2025Q2方便速食市场回顾
36氪· 2025-08-05 03:44
方便速食市场整体表现 - 2025Q2方便速食市场呈现"结构稳定、增长承压"态势 头部品类市场份额提升但销售额普遍下滑 [4][5] - 方便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市场份额达46.74% 同比增长0.96个百分点 [4][5] - 常温火腿肠和低温香肠构成中腰部阵营 市场份额分别为17.58%和11.47% 均实现同比增长 [4][5] - 午餐肉是唯一实现销售额正增长的品类 同比增长5.91% 市场份额提升0.19个百分点 [5][6] 价格指数走势 - 方便速食大类价格指数呈现稳步上行趋势 从2024年7月的99.14升至2025年6月的100.65 [8] - 方便面价格指数持续走强 始终保持在基准线以上 2025年2月达到102.14的高点 [10] - 螺蛳粉和午餐肉价格承压明显 全年未突破基准线 部分月份降至96-97 [10] - 低温香肠价格表现疲软 始终在99左右波动未恢复至基准线以上 [10] 产品创新与上新情况 - 方便面类目上新活跃度最高 2025Q1新品数量激增 2025Q2仍处于高位 [12] - 速食粥、螺蛳粉、酸辣粉和午餐肉上新数量整体较少 [12] - 白象集团在方便面新品市场表现突出 三款牛肉板面产品包揽2025Q1上新市场份额前三 [19] - 双汇集团在常温火腿肠新品市场占据绝对统治力 包揽2025Q1上新市场份额前五 [26] 市场竞争格局 - 方便面CR5市场份额合计83.03% 康师傅与今麦郎份额收缩 统一、白象与三养呈现增长 [14] - 常温火腿肠CR5市场份额合计93.19% 双汇一家独占超60%份额 [23] - 低温香肠CR5市场份额合计72.29% 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31] - 螺蛳粉CR5市场份额合计85.64% 微念和好欢螺位居前两名且份额增长 [48] - 酸辣粉CR5市场份额仅47.18% 市场集中度最低 [52] 产品规格与价格策略 - 方便面非组合装件均规格持续缩减 从2024Q1的134g下降至2025Q2的128g [16] - 午餐肉非组合装呈现"规格缩减、价格变低"趋势 件均规格从280g下滑至255g [59] - 螺蛳粉非组合装件均规格稳步提升 从296g上涨至305g [50] - 酸辣粉非组合装件均规格持续增长 从132g上升至140g [54] 头部产品表现 - 方便面非组合装TOP5 SKU中统一集团占据三席 汤达人和茄皇系列位列前二 [21] - 方便面组合装TOP5 SKU中白象集团表现突出 三款产品占据前三 [22] - 螺蛳粉非组合装TOP5 SKU高度集中 微念与好欢螺各有两款产品上榜 [51] - 午餐肉非组合装TOP5 SKU中光明肉业优势明显 梅林午餐肉市场份额合计达25.64% [61]
实探柳州最大袋装螺蛳粉厂商,“瓶改管”如何影响公司经营
第一财经· 2025-08-01 14:46
行业背景 - 经济性、供气及气价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是生产经营企业"瓶改管"的最主要诉求 [1] - 瓶装液化气行业准入门槛低、终端用户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导致市场隐患问题增多、事故多发 [7] - 2024年上半年液化气用户爆炸事故34起,数量是天然气用户爆炸事故的2.6倍 [7] 公司发展 - 螺霸王从2015年400平米手工作坊发展为7万平米厂房、员工1000余人的较大规模企业 [1] - 袋装螺蛳粉日产量从2000袋增至150万袋,增长750倍 [1] - 产品销往海外30多个国家、15个跨境电商平台,占海外螺蛳粉市场50%份额 [1] 能源使用情况 - 燃气等能源消耗在公司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主要用于锅炉、猛火灶和油炸锅 [3] - 2021年使用瓶装液化气时年用气量超过60万方,价格6-7元/方 [3] - 经常出现生产过程中气罐缺气导致停产的情况 [3] 能源改造 - 2022年初完成"瓶改管"改造,接入管道天然气 [3] - 改造工程费用主要由柳州中燃承担,公司承担部分设备改造成本约几十万元 [4] - 管道天然气价格稳定在4-5元/方区间,波动幅度小 [4] 改造效果 - 改用管道气后节省约三成用能成本 [4] - 天然气热值和压力稳定,热效率高,减少能源浪费 [4] - 24小时连续供气避免生产中断,减少经济损失 [4] 行业趋势 - 鱼峰区工业园内已有22家大型工业用户完成"瓶改管"改造 [7] - 多地推进"瓶改管"工作,部分地区限制或禁用瓶装液化气 [8] - 北京市多区划定非居民用户禁用瓶装液化气区域 [8]
中国消费品7月价格报告:多数白酒批价回归平稳,液奶与啤酒折扣降低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1 13:3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的中国必需消费行业(A股及海外)整体评级为"优于大市"(Outperform),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等18家公司获得"优于大市"评级,百威亚太获得"中性"(Neutral)评级 [1] 白酒行业核心观点 - 7月多数白酒批发价格趋于稳定:飞天茅台整箱/散瓶批价1915/1880元(月环比-35/0元),八代普五批价930元(月环比+10元),国窖1573批价860元(月环比持平) [3][4][9] - 中长期价格走势分化:飞天茅台整箱批价较年初下降325元(同比-665元),八代普五较年初上涨10元(同比持平),国窖1573较年初持平(同比-40元) [3][4][9] - 高端白酒价格波动显著:飞天茅台精品53°批价2610元(月环比+25元,年初至今-200元),青花郎20 53°批价775元(月环比-25元) [9][12] 大众消费品价格趋势 - 液态奶折扣收窄:7月末折扣率平均值79.1%(6月末73.8%),中位值80.3%(6月末63.3%) [5][22] - 啤酒折扣力度减小:7月末折扣率平均值83.6%(6月末81.1%),中位值87.0%(6月末84.6%) [5][22] - 软饮料折扣加大:7月末折扣率平均值91.8%(6月末93.2%),中位值95.0%(6月末100%) [6][22] - 婴配粉/方便食品折扣稳定:婴配粉7月末折扣率93.0%(持平),方便食品94.3%(持平) [7][22] 重点公司批价变化 - 贵州茅台:飞天整箱1915元(月-35元,年初-325元),茅台1935批价655元(月-20元,年初-35元) [3][9] - 五粮液:八代普五930元(月+10元,年初+10元),1618批价900元(月-10元,年初-10元) [4][9] - 山西汾酒:青花30复兴版740元(月-5元,年初-10元),青花20批价345元(月持平,年初-5元) [4][9] - 洋河股份:梦之蓝M6+批价535元(月+5元,年初-10元),天之蓝265元(月持平,年初-10元) [4][9]
日清食品(01475.HK):基本盘稳固 海外转型驱动新增长
格隆汇· 2025-07-31 03:28
公司概况 - 深耕方便食品行业七十余载,自1984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方便面业务,定义全球方便面行业标准,引领高品质即时餐饮潮流 [1] - 背靠日清日本集团,股权结构集中,核心管理层拥有数十年行业经验 [1] - 2024年营业收入38 12亿港元,净利润2 07亿港元,毛利率增长至34 42%,最新季度销售净利率回升至10 45%,处于行业中上游 [1] 行业分析 - 方便面市场规模增长放缓,2013年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达到顶点1282亿元,受预制菜和外卖冲击,健康、营养等多元化需求带来新机遇 [1] - 速冻食品行业高速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1835 4亿元,预计2025年达2130 9亿元,传统主食品类格局稳定,新型品类增长潜力强劲 [1] - 冷链物流发展和多元化需求加速速冻食品下沉市场渗透,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1] 品牌与产品 - 凭借行业规则制定者身份和差异化战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顺应年轻化趋势 [2] - 依托先驱技术推动产品革新,多元化品牌矩阵满足差异化需求 [2] - 线下商超、便利店、餐饮与线上电商、社交媒体协同优化,实现多渠道覆盖 [2] 投资看点 - 方便面业务为核心支撑,其他食品业务多元补充,品牌创新构建独特护城河 [2] - 营收和利润复苏,内地业务占比高且稳定,毛利率增长,渠道优化促进盈利提升 [2] - 期间费用率持续优化,现金储备充足,业务现金流稳定支撑高分红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0 27/0 31/0 34港元,对应PE分别为26X/22X/20X [3]
麻六记酸辣粉粉饼发霉事件持续发酵,汪小菲商业版图大幅“缩水”?
36氪· 2025-07-30 07:58
近日,麻六记"大单品"酸辣粉因"粉饼发霉"受到广泛关注。 据悉,7月25日,消费者陈女士反馈在深圳开市客门店购买到粉饼发霉,还有一股刺鼻味道的麻六记酸 辣粉。据陈女士提供图片,该产品生产日期为今年6月16日,酸辣粉表面有疑似发霉迹象。继后,开市 客进行退货处理,并表示"其他诉求赔偿,门店客服经理说下周五前答复"。 针对上述现象,7月27日,麻六记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食品(简称:白家阿宽)率先发布声明称,经核 查,问题集中在两批次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 污染。涉及的产品现已经全部下架,并启动召回。次日,麻六记也发布声明表示,目前已在产品生产所 在地启动召回程序,正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全力推进退货及妥善的补偿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粉饼发霉"事件背后,在舆论中壮大的"大单品"麻六记酸辣粉,现状如何了?为何代工 厂"白家阿宽"率先认错?此前,亦有媒体报道麻六记线下餐饮店因流水不达标等原因被迫退出商场等新 闻,负面消息叠加下,张兰和汪小菲母子的商业版图,又在如何演变呢? 一桶酸辣粉,紧系两家企业命运 事实上,无论是曾经冲刺上市的白家阿宽,还是张兰和汪小菲事业生涯,麻六记 ...
一碗粉何以破“卷”而出
河南日报· 2025-07-28 23:21
行业增长与市场现状 - 中国粉类市场年均增速达15% 正突破千亿门槛 从地方小吃升级为国民美食并走向全球[1] - 18至35岁消费者是核心消费群体 占比高达60%[1] - 粉类食品因低糖 低碳水 不易坨等特性 更契合年轻群体对健康与口味刺激的双重需求[1] - 行业竞争加剧 厂商通过加量加料(单碗最多8包料)争夺市场 但面临成本上升与利润下降压力[1] 行业挑战与破局路径 - 产业链协同难 健康可持续诉求 全球化机遇是行业需应对的三大核心挑战[2] - 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化 产品创新 品牌出海三大策略突破内卷[3] 供应链优化案例 - 嗨吃家等企业严格筛选特定原料(如四川朝天椒 通许红薯粉丝) 构建全产业链协同体系[3] - 通过自建或合作工厂实现4个品牌供应链共享 覆盖上游原料至下游销售环节[3] 产品创新突破 - 南京农业大学与丽星食品攻克鲜湿粉技术难题 解决高含水量 短保质期等储运瓶颈[3] - 消费需求倒逼技术创新 如将油条 吸汁面筋等配料融入速食粉包[3] 全球化布局 - 嗨吃家 食族人 豫道 姐弟俩等品牌已进入俄罗斯 巴基斯坦 韩国等30国市场[3] - 出海战略从产品输出升级为品牌管理 授权及标准化体系建设[3] 行业生态转型 - 数字经济推动商业逻辑从竞争转向共生 供应链协同成为利润创造新路径[4] - 企业需通过组织方式革新整合资源 打破孤岛型经营模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