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六记酸辣粉

搜索文档
麻六记客服回应酸辣粉发霉问题: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23:30
麻六记客服回应酸辣粉发霉问题: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中新网9月28日电(记者 吴家驹)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在某网购平台上购买了7桶麻六记酸辣粉,拆开第一桶发现粉饼发霉。 更早之前,今年7月有报道称,消费者购买到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随后代工方白家阿宽道歉并发布召回声明,品牌方麻六记也发布声明道歉。 9月28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麻六记某平台网店,其所售酸辣粉会否出现发霉情况。该店铺客服表示,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收到有任何问题可 以联系客服处理"。 图自麻六记某平台网店 公开资料显示,麻六记品牌创立于2020年,创始人为汪小菲。麻六记网站显示,麻六记总部位于北京,旗下包括零售及实体两大板块;打造出酸辣粉、毛血 旺等多款爆品。其中,酸辣粉速食系列等累计销售超1.7亿桶。 天眼查网站显示,"北京麻六记"企业族群共有42家企业,主公司为北京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北京麻六记餐饮管 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宋娜,注册资本800万人民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 ...
麻六记,再被曝发霉!品牌方与代工厂集体失声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38
麻六记酸辣粉 7 月因发霉被开市客下架,代工厂白家阿宽道歉召回产品,品牌方麻六记的 股东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发表声明致歉,并提出整改措施。谁料到 9 月又有消 费者称买到 8 月生产的发霉粉饼,而到发稿时为止,品牌方和代工厂都没有公开表态。 对于麻六记酸辣粉出现霉变现象,《 BUG 》栏目询问了麻六记官方旗舰店客服,客服只是 反复表示抱歉,并表示,如果遇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客服,提供具体订单和图片,退 回核实会合理处理。麻六记代工厂白家阿宽的阿宽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是厂家直 营店铺,保证正品和质量,如果有质量问题,提供凭证可以售后,但需要录制拆袋视频,提 供给客服。 文 | 《 B UG 》 栏目 刘丽丽 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 7 月底发布的声明中曾提到,将加强供应链管理,深化驻 厂监督机制,提升审核标准和频次;完善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加速建设和加强自己的供应链 体系,系统性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事实上,除了发霉之外,麻六记酸辣粉今年以来曾多次被消费者投诉发现头发、异物、小虫 等。食品安全问题,品牌方和代工厂谁来担责?北京刘亚博律师指出,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 他人损害的,生产者承担主要 ...
麻六记,再被曝发霉!品牌方与代工厂集体失声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34
麻六记酸辣粉7月因发霉被开市客下架,代工厂白家阿宽道歉召回产品,品牌方麻六记的股东北京食通 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发表声明致歉,并提出整改措施。谁料到9月又有消费者称买到8月生产的发霉粉 饼,而到发稿时为止,品牌方和代工厂都没有公开表态。 对于麻六记酸辣粉出现霉变现象,《BUG》栏目询问了麻六记官方旗舰店客服,客服只是反复表示抱 歉,并表示,如果遇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客服,提供具体订单和图片,退回核实会合理处理。麻 六记代工厂白家阿宽的阿宽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是厂家直营店铺,保证正品和质量,如果有 质量问题,提供凭证可以售后,但需要录制拆袋视频,提供给客服。 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7月底发布的声明中曾提到,将加强供应链管理,深化驻厂监督机制, 提升审核标准和频次;完善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加速建设和加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系统性提升供应链 管理水平。 事实上,除了发霉之外,麻六记酸辣粉今年以来曾多次被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发现头 发、异物、小虫等。食品安全问题,品牌方和代工厂谁来担责?北京刘亚博律师指出,因产品存在缺陷 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承担主要责任,作为品牌方和销售者,需承担连带责 ...
消费者发帖投诉:麻六记“大单品”酸辣粉再被曝发霉!抖音的补偿为60元无门槛券,官方暂无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24 05:06
近日,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买到了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有网友称,之前吃了两盒,第 三盒的粉揉开之后里面全是霉。对此,抖音的补偿为60元无门槛券。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全网热议"罗永浩与西贝事件"时,张兰在直播中带领团队进入麻六记后厨,证 明自家非预制菜,却被曝无健康证、未洗手就切菜。 据了解,7月份,麻六记酸辣粉也曾因"粉饼发霉"受到广泛关注。7月27日,麻六记酸辣粉代工商四川白 家阿宽食品发布声明称,经核查问题集中在两批次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 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7月28日下午,麻六记官方微博发表声明道歉,称经公司内部排查与 核实,确认涉及问题的产品为生产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的两个生产批次。目前,公司已在产 品生产所在地启动召回程序,并正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全力推进退货及妥善的补偿方案,力求最大 程度保障客户的权益。 来源:新浪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 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 全部责任。邮箱:news_c ...
麻六记“大单品”酸辣粉再被曝发霉,官方暂无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9-24 03:34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全网热议"罗永浩与西贝事件"时,张兰在直播中带领团队进入麻六记后厨,证 明自家非预制菜,却被曝无健康证、未洗手就切菜。 据了解,7月份,麻六记酸辣粉也曾因"粉饼发霉"受到广泛关注。7月27日,麻六记酸辣粉代工商四川白 家阿宽食品发布声明称,经核查问题集中在两批次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 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7月28日下午,麻六记官方微博发表声明道歉,称经公司内部排查与 核实,确认涉及问题的产品为生产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的两个生产批次。目前,公司已在产 品生产所在地启动召回程序,并正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全力推进退货及妥善的补偿方案,力求最大 程度保障客户的权益。 责任编辑:李昂 近日,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买到了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有网友称,之前吃了两盒,第 三盒的粉揉开之后里面全是霉。对此,抖音的补偿为60元无门槛券。 新浪科技就此询问麻六记,官方暂无回应。 ...
麻六记再因酸辣粉发霉引热议,北京麻六记房山分店已注销
齐鲁晚报· 2025-09-24 03:29
近日,因有网友发视频称麻六记酸辣粉连续开了四盒都发霉一事引发热议。 此前,其代工厂白家阿宽发文回应称,部分批次因生产过程消杀环节不足,导致产品可能受细菌污染,出现粉饼发白、发霉现象。 查询发现,麻六记酸辣粉因发霉问题多次被投诉,涉及多个销售渠道。 据悉,此次并非麻六记第一次被曝出酸辣粉发霉。今年7月份,就有深圳、上海、宁波等地的消费者陆续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在开市客买到了发霉的麻六 记酸辣粉,多位消费者表示此事属实。 企查查APP显示,近期,北京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房山分店注销,该分店成立于2021年11月。2024年年报显示,该分店参保人数为3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石卉 综合中国经济网微信、新民晚报、企查查等) ...
张兰直播麻六记后厨,却被曝无健康证、未洗手就切菜
新浪财经· 2025-09-14 04:39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双方不断发声,风波持续升级,张兰在直播 中带领团队进入麻六记后厨,证明自家非预制菜,却被网友发现其无健康证、没洗手就切菜。有部分网 友说,"这比预制菜更可怕"。 网友评论 网友指出,这种行为违反餐饮卫生规范,也存在传播疾病风险。 爱企查App显示,麻六记是一家连锁餐饮品牌商,主打针对年轻人群的新川味连锁餐饮,餐厅主推新毛 血旺核心单品,配合川菜经典菜品新配方新口味切入市场。品牌创始人为汪小菲。 购买记录 7月25日,开市客(Costco)上海门店工作人员回应称,麻六记酸辣粉产品近两日确实已从卖场下架, 下架是因收到厂商(麻六记方)的通知,关于下架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另据报道,深圳、上海、宁波等地的消费者陆续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在开市客买到了发霉的麻六记酸 辣粉。多位消费者表示此事属实,且线下门店已经退款产品的金额,进一步的补偿赔偿还在商讨。 7月28日下午,麻六记官方微博发表声明道歉,称经公司内部排查与核实,确认涉及问题的产品为生产 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的两个生产批次。麻六记称,目前,公司已在产品生产所在地启动召回 程序,并正积极与相关 ...
麻六记酸辣粉「塌房」,贴牌产品还有人买吗?
商业洞察· 2025-08-07 09:25
核心观点 - 麻六记因代工生产的酸辣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信任危机,暴露网红品牌代工模式的弊端 [5][12] - 代工模式虽然降低初期成本,但品控难度大,利润空间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2][13][14] - 部分品牌开始转型自建工厂以摆脱代工依赖,寻求长期发展 [18] 问题酸辣粉引发信任危机 - Costco全国门店紧急下架麻六记酸辣粉,问题产品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18日生产的两批次270克规格酸辣粉 [4][5] - 代工厂阿宽食品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 [5] - 依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高可获得千元赔偿,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差异 [7] - 麻六记直播场均观看人数仅2.6万,单场直播累计销量为5万-7.5万元,总销售额为250万-500万元,较2022年月销售额破亿的高光时刻大幅下滑 [8][9] - 多地线下门店注销,汪小菲关联的16家企业中仅9家存续,张兰的7家企业均已注销或吊销 [9] 贴牌依赖 - 麻六记速食业务几乎完全依赖代工,酸辣粉由阿宽食品代工,采购金额1592.87万元,占阿宽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的2.61% [12] - 阿宽食品2021年上半年定制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8.6%,2022年上半年定制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1.3% [13][14] - 代工模式利润受挤压,研发和品控投入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4] - 初创品牌多选择贴牌合作,酸辣粉代工成本可低至每盒4.6元,部分地区工厂甚至不到2元 [16][17] 代工模式隐患与转型 - 麻六记酸辣粉此前就存在产品质量问题,2022年底被指添加剂含量超20种 [16] - 代工厂品控体系未能有效运行,直接导致此次消杀环节不足的问题 [18] - 三只松鼠等品牌开始加速建设自有工厂,推行"开放工厂日"等以提高消费者信任 [18] - 长期来看,网红品牌需摆脱对代工厂的依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8]
“每拆一包都担心发霉”,打工人最爱的速食集体塌房了
虎嗅· 2025-08-07 06:16
食品安全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因发霉问题被消费者投诉,多地开市客门店已下架相关产品[3][6] - 代工厂白家阿宽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细菌污染出现霉变[4][49] - 麻六记以8桶装65.9元规格在开市客销售,折合单价8元多,属速食酸辣粉中高端价位[8] 行业影响范围 - 白家阿宽自有品牌产品也被曝出类似发霉情况,天猫旗舰店月销超20万件[11][13][14] - 全国销量第一的宛禾砂锅土豆粉同样出现多起发霉案例[19][20] - 嘻螺会、杨国福麻辣烫等品牌速食粉类产品均被消费者反映保质期内变质[22][25] 湿粉工艺特性 - 湿粉采用漏粉工艺提升口感,但品控难度高于传统干粉[41][42][43] - 需经过严格消杀流程包括原料控制、蒸煮时长、环境温度等多环节管理[46][48] - 现行行业标准未针对湿粉制定特殊运输储存要求,地方标准适用性有限[52][53][54] 商业模式问题 - 代工模式普遍存在,麻六记、李子柒等品牌均由白家阿宽代工生产[60] - 消费者支付品牌溢价但实际承担相同生产风险,价格差未体现品质差异[62][64] - 客服售后标准不统一,多数仅退款或补发,少数获得法定十倍赔偿[36][38][39] 市场发展趋势 - 湿粉类速食因口感升级受追捧,单价达传统方便面2-3倍[66][68][70] - 麻六记抖音销售额从单日6000万峰值降至近期1000-2500万[71][72] - 湿粉变质可能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历史中毒事件病死率达42%[74][76][77]
打工人最爱的速食,正在集体塌房
36氪· 2025-08-07 00:11
核心观点 - 麻六记酸辣粉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代工厂白家阿宽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不足导致产品霉变[8][9] - 速食湿粉行业集体暴露出品控问题,包括李子柒、宛禾、嘻螺会等知名品牌均出现类似发霉案例[20][23][28] - 湿粉生产工艺复杂且标准滞后,代工模式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40][44][54] - 消费者维权困难,赔偿标准执行不统一,多数仅获退款或补发[33][36][38] - 湿粉产品溢价明显但安全性能未同步提升,行业面临信任危机[61][65][75] 行业问题分析 产品质量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在开市客渠道大规模下架,涉事批次生产日期为6月16日及18日[8][36] - 白家阿宽自有品牌同月销量超20万件,招牌产品红油面皮累计销售2亿件,但同样出现霉变投诉[15][17][18] - 李子柒酸辣粉两个月前被曝三包连续霉变,宛禾土豆粉作为销量第一品牌霉变投诉频发[20][23] - 杨国福麻辣烫速食版、嘻螺会砂锅土豆粉均在保质期内出现霉变[25][28] 生产工艺缺陷 - 湿粉替代干粉成为行业趋势,但需保持水分导致灭菌难度倍增[40][44] - 现行行业标准QB/T 2652-2004和SB/T 10652-2012未针对湿粉制定特殊要求[48][49] - 代工模式普遍存在,麻六记、李子柒均委托白家阿宽生产,宛禾使用蔚美食品代工[54][55][57] 消费维权现状 - 法律规定的十倍赔偿或千元赔偿执行率低,多数案例仅获退款[33] - 麻六记声明最高赔偿1000元,但仅限开市客定制版产品[36][38] - 消费者反映霉变产品常被客服归咎于储存不当,维权需平台介入[33][38] 市场影响 品牌表现 - 麻六记抖音销售额从巅峰期单日6000万、月销1.2亿降至近30天1000-2500万[68] - 阿宽旗舰店酸辣粉售价不足麻六记(8元/桶)、李子柒(10元/桶)的50%,但代工产品溢价显著[57][59][61] 行业风险 - 湿粉可能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致死率达42%,远超可见霉变风险[71][73] - 电商和商超未建立湿粉冷链运输体系,与干制速食混放加剧变质风险[52] - 品牌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为溢价买单,但未获得相应品质保障[61][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