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时尚
icon
搜索文档
H&M中国首家品牌体验中心落户上海
北京商报· 2025-09-10 13:52
H&M风格之邸的揭幕,标志着H&M在中国零售布局战略升级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H&M集团零 售大中华区总裁司懿德表示:"中国是H&M至关重要的战略市场。2007年,H&M从上海淮海路首次进 入中国市场;2025年,我们在此重开首家旗舰店、并命名为'H&M风格之邸',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链 接时尚、娱乐与商业的品牌传播枢纽。这背后体现的是H&M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同时,H&M大中 华区总部也落址于此,这里将成为我们联结市场、贴近消费者的关键触点,助力H&M真正实现'让时尚 服务于大众'"。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君花)9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H&M官方处获悉,H&M位于上海淮海路 的"H&M风格之邸"(House of H&M)正式揭幕。该门店为H&M在中国的首个品牌体验中心,这里不仅 承载着H&M深耕中国市场近20年的积淀,更以突破传统的沉浸式体验与多元业态组合。此外,H&M HOME概念店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H&M家居系列的概念空间,产品涵盖多个生活场景,包括以店中店 形态打造H&M&Café;以展示空间精选时尚单品、图片和特别艺术展品为主的H&M&SPACE,以及采 用全玻璃幕墙设计打造的H&M直播间等。 ...
HOUSE OF H&M揭幕,淮海路又多了一个时尚地标
第一财经· 2025-09-10 11:55
在竞争白热化的零售市场,时尚品牌的本土化叙事风格开始转变。 作为H&M首个品牌体验中心,焕新后的零售空间达到3000平方米。步入店铺,醒目位置陈列着9月9日起全球首发的H&M 2025秋冬系列,多重开业礼遇同 步登场,解锁秋日穿搭灵感。 穿过一片缤纷花艺点缀的花店,怡人香气带领人们走进H&M HOME概念店,这是全国首个专注于H&M家居系列的概念空间,在这处"时尚之家",可以一览 最新的家居潮流与时尚产品,涵盖客厅、浴室、厨房和儿童房等多个场景。 从大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线上深度重构,线下重装升级,让门店成为时尚生活综合体。店铺数量不再是指标,消费体验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 品牌都交出了自己的沉浸式"答卷"。 在中国这个关键市场,更具野心的布局正在悄然发生。9月,"HOUSE OF H&M" (H&M风格之邸)在上海淮海路揭幕。十多年里,这里是H&M的中国首店, 众多先锋联名系列在此发售,吸引一大批时尚拥趸排起长龙。如今它转身升级为H&M首个品牌体验中心,融入直播间、花店、咖啡店、家居概念店、展示 空间,带来独具特色的全品类及多场景组合体验。 作为重塑品牌计划的关键一步,H&M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加速 ...
茶咖烘焙小火锅面馆成商场新宠:餐饮“四大金刚”如何成调改热门?
搜狐财经· 2025-09-10 05:51
商场业态调整趋势 - 服饰美妆品牌从商场核心位置退场 餐饮门店密集布局取代[1] - 全国商场普遍收缩零售品类 餐饮新开店占比达30% 高档商场餐饮开关店比例达到1.51[3] - 茶咖 烘焙 小火锅 面馆四大品类形成贴身竞争格局 上海美罗城一层聚集20余家茶饮品牌 长宁龙之梦烘焙店数量持续攀升[3] 餐饮品类布局特征 - 四大品类加速抢占商场首层黄金位置 霸王茶姬 阿嬷手作等新茶饮品牌频繁出现在上海长宁来福士 环球港等商场一楼C位[3] - 烘焙品牌好利来三家广州门店均选址商场首层 低线城市同样明显 山东东营万达广场聚集12家茶咖品牌 河南平顶山中骏世界城四大品类门店达24家[3] - 餐饮业态年换手率超过30% 新品牌不断进场填补空铺[6] 商场运营压力 - 2025年上半年27%购物中心空铺率上升 全国重点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达14.2% 三线城市部分项目突破22%[4] - 服饰行业成为关店重灾区 ZARA中国门店从2018年183家缩减至不足80家 GAP H&M等品牌频繁关店 MJstyle已申请破产清算[4] - 全国新开业商业项目超120个 商业体量约900万平方米 3万平方米以上零售商业项目总数超6700个 存量未满增量持续态势[6] 餐饮业态扩张数据 - 全国茶咖门店近90万家 烘焙门店达33.8万家[6] - 咖啡赛道上半年新增门店21.64% 瑞幸总门店数突破2.6万家[6] - 霸王茶姬3成门店位于商场 其中8成集中在一楼 通过核心商圈选址提升品牌势能[6] 业态运营适配性 - 四大品类标准化程度高 茶咖烘焙以设备操作为主 小火锅面馆后厨配置简单 符合商场快速招商品牌更新需求[7] - 餐饮业态因强聚客能力 高换手率和稳定租金收入成为商场招商首选[6] - 商场标准化点位资源助力品牌快速复制 茶咖烘焙品牌下沉至低线城市时优先选择当地商场铺位[6]
长沙又撤店?全球巨头,卷成前浪
搜狐财经· 2025-09-06 15:23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放在时尚领域,同样有效。 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长沙乐和城及喜盈门H&M门店即将撤店。 9月4日,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进行实地探访发现,两家门店虽未明确张贴闭店公告,但均已推出"季 末折扣""满三件5折"等促销活动,店员也证实了撤店消息。 公开信息显示,H&M自2011年进入长沙市场后,高峰期曾达到十家门店。 若上述两家门店撤店后,据H&M官网显示,长沙仅剩国金中心店和印象城店两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德思勤城市广场门店目前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但根据其8月25日发布的通知,该店已于25日启动焕新升级,预计将在2025年年末以全新品牌形象重新 开业。 近年来,H&M在中国连年收缩,门店数量从巅峰期超500家降至目前不到300家,折射出国际快时尚品 牌普遍面临的转型挑战。 随着快时尚品牌们红极一时后早已纷纷"大逃亡",作为快时尚典范的H&M在中国市场的动态,一直惹 人关注。 2021年以后,中国时尚零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本土品牌不断崛起,国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发展颓势 愈加明显。 不仅是H&M,其他国际快时尚品牌也在进行类似调整,纷纷收缩了在华业务。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过 ...
ESG动态跟踪月报(2025年8月):全国碳市场纲领性文件落地,国际气候金融监管分化-20250905
招商证券· 2025-09-05 11:36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为ESG动态跟踪月报,主要关注监管动态、市场趋势与产品发行情况,未涉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或因子构建细节[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模型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模型的回测测试及效果展示[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为ESG动态跟踪月报,主要关注监管动态、市场趋势与产品发行情况,未涉及具体的量化因子构建细节[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因子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测试及效果展示[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满屏满地铁的AI广告,差点把我吓出心脏病”
虎嗅APP· 2025-09-04 13:46
AI广告行业现状 - AI广告在多个行业快速渗透 包括地铁广告、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和KTV等消费场景[5][16][28] - 成本仅为传统广告制作的1/4 显著降低品牌营销投入[32] - 43%的广告主计划减少整体营销预算 AI广告成为降本选择[32] AI技术应用问题 - 出现大量技术缺陷 包括六指畸形、人物比例失调和表情诡异等典型AIGC问题[5][12][21] - 良品铺子因"花生上树"AI海报引发科学性质疑 被迫进行全面科学性核查[8][11] - 电商平台存在严重货不对板问题 淘宝虽在2024年3月打击AI"照骗"但收效有限[21] 行业应用案例 - 时尚行业积极采用AI技术 VOGUE母版引入AI模特 H&M为30名真人模特制作数字分身[23] - 李维斯与数字时装工作室合作 创建各种体型、年龄和肤色的逼真模特[23] - 外卖平台出现AI生成虚假门店照片 实际卫生条件与图片严重不符[25] 消费者反应 - 消费者对AI广告普遍产生"恐怖谷"效应 认为其降低品牌形象和信任度[12][35] - 肯德基AI广告引发强烈负面反响 虽获得2024 LIA Social Media金奖但被质疑效果[37][38] - AI内容导致退货率和客诉量上升 消费者质疑"广告都偷懒 我还敢买你家东西吗"[35] 政策监管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AI内容添加标识[41] - DeepSeek平台已全面启用标识机制 禁止用户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标识[41] 行业影响 - AI模特软件5秒内即可生成亚洲体质模特 并可生成动态展示视频[21] - 魅KTV全国700多家门店使用自研AI评判唱功 每日评选10位"歌王"奖励5000-8000元Coach包[28] - 拼多多2023年出现AI植物"猫猫兰花"登鲜花畅销榜第1名 销量达2.4万件[17]
知名品牌将重返上海?曾两度申请破产,巅峰期全球门店超800家
搜狐财经· 2025-09-04 04:11
品牌回归动态 - FOREVER 21近期通过上海地铁广告和杭州、武汉等城市线下活动释放回归信号 四度重返中国市场[3][4] - 母公司ABG于2024年6月与上海橙迪达成合作 由橙迪负责中国市场产品生产、销售及全渠道营销 品类覆盖男女装、鞋履、配饰等[4] - 品牌同步入驻小红书平台 宣布"以全新姿态重回中国市场"[4] 历史经营表现 - 品牌巅峰时期在全球近50个国家拥有超800家门店 年销售额达41亿美元[8] - 曾于2019年及2025年两度申请破产保护 2025年申请破产时估计负债10-100亿美元 资产1-5亿美元[10] - 中国市场经历三次退出:2008年因选址偏离核心市场失败 2019年因数字化转型滞后退出 2021年因线上运营能力不足再度退出[10]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快时尚市场格局生变 本土品牌SHEIN凭借柔性供应链崛起 2024年以1.53%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18] - Zara母公司Inditex数字渠道销售占比近30% 在中国运营超70家门店并结合直播电商[19] - 优衣库在中国拥有超900家门店 H&M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销售额1120.47亿瑞典克朗(同比增1%)毛利率52.3%[19] 合作方背景 - 运营方上海橙迪第一大股东为唯品会 持股35% 市场期待其供应链与渠道能力赋能品牌回归[14][15] - 电商平台现多家FOREVER 21店铺 官方认证旗舰店粉丝数仅1.2万 低于其他非官方店铺[15] 品牌定位与挑战 - 品牌定位偏甜美年轻化路线 设计前卫亮丽 核心目标客群为20多岁女性[8] - 需重塑年轻时尚品牌形象 应对数字化供应链、本土品牌竞争及多元渠道运营等挑战[13][21]
知名品牌将重返上海?曾三进三出中国市场……网友:我的青春又回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03 21:42
品牌重返中国市场动向 - 公司近期在上海地铁18号线投放广告 引发市场对其重返中国猜测 [3] - 公司在杭州 武汉等城市已有线下布局迹象 [5] - 母公司ABG于2024年6月与上海橙迪达成合作 全面升级中国市场业务 [5] 中国市场运营架构 - 上海橙迪贸易有限公司(唯品会为第一大股东)获得中国市场被授权方资格 [5] - 授权范围涵盖产品生产 销售及线上线下渠道市场营销 [5] - 产品线覆盖男装 女装 鞋履 休闲装 内衣 包袋及配饰全品类 [5] 品牌历史与财务表现 - 公司创立于1984年 主打快时尚甜美路线 目标客群为20多岁女性 [8] - 巅峰时期在全球近50个国家拥有800多家门店 [8] - 年销售额曾达41亿美元 [8]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2008年首次进入中国选择常熟 因偏离核心市场一年后退出 [10] - 2011年聚焦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2019年因未能跟上电商浪潮再度退出 [10] - 2021年第三次回归尝试线上线下结合 最终因缺乏直播电商能力失败 [10] 公司财务与法律状况 - 2025年3月16日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 [10] - 本次为6年内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 [10] - 法庭文件显示负债估计10亿至100亿美元 资产估计1亿至5亿美元 [10] 品牌战略调整 - 公司已入驻小红书平台 宣布"以全新姿态重回中国市场" [5] - 第四次进入中国市场需重新塑造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 [13] - 部分消费者对品牌回归表现出怀旧情绪 [15]
外资快时尚Forever 21四度入华,这次能否站稳脚跟?
搜狐财经· 2025-09-01 13:58
近期,Forever 21重新现身杭州、上海、武汉等城市街头,这标志着该品牌自去年以来第四次尝试进军 中国市场。历经一年的沉寂,Forever 21似乎并未放弃对中国这块庞大消费市场的渴望。 2021年,Forever 21第三次重返中国市场,并将重心放在了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它入驻了拼多多、 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但天猫旗舰店却迟迟未能落地。同时,Forever 21尝试在低线城市扩张,首家线下 旗舰店落户江苏泰州靖江印象城。然而,这次回归并未能打破僵局,线上销量平平,线下布局亦有限, 门店数量增长缓慢,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其他外资快时尚品牌如H&M和ZARA亦在中国市场动作频频。H&M正积极推进旗舰店的升 级计划,上海淮海路的旗舰店预计将于9月重新开业。而ZARA则通过举办黄油小熊快闪活动,联手热 门IP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这些举措无不彰显出外资快时尚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关注和深耕。 今年3月,Forever 21再度申请破产保护,并开始缩减在美国的业务,寻找买家接手公司资产。这已经是 Forever 21六年内第二次陷入破产保护的困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Forever 21能否在中国市场 ...
知名品牌重返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01 01:04
然而,Forever 21再度回归未能突破瓶颈,线上销量平平,在产品设计、价格策略以及营销推广上未能 突出自身优势;线下布局有限,门店数量增长缓慢,覆盖范围有限,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竞争力也不 足。其运营的品牌公众号于2024年10月停更,门店也陆续关闭。 今年3月,Forever 21再次申请破产保护,开始逐渐缩减在美国的业务,并寻找买家购买公司资产。这是 Forever 21六年内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快报 外资快时尚品牌对中国市场依然"执着"。里斯战略咨询中国区副总裁罗贤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 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始终是快时尚品牌的战略要地。" 在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看来,"Forever 21三次入华失败却仍 选择第四次尝试,恰恰体现了外资品牌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视与坚持,这种韧性值得本土品牌学 习。"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进一步指出,在供应链的上新速度和 采购的快反速度上,中国电商市场的表现非常突出。相比之下,即便是那些以"快"为特点的国际快时尚 品牌,进行全球采购,在这两方面也难以与之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