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
icon
搜索文档
海风专题报告:深远海海上风电已经启航
华福证券· 2025-07-31 05: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排在海洋产业首位,凸显其重要地位,且强调“规范有序”建设,国内深远海海上风电有望加快推进 [2][5] -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处于从近海到深远海过渡阶段,各省积极推进深远海海风示范项目建设,有助于积累资源开发经验,为后续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 [2] - 建议重点关注中长期受益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及深海科技发展的产业链,包括海缆、海风管桩及海工基础、海上风电在手订单充足的整机环节 [2][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担当重任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或预示顶层设计和后续配套政策出台,海上风电在海洋产业中地位重要,强调“规范有序”建设与此前政策呼应,国家重视有望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推进节奏 [5] 沿海各省深远海海上风电推进节奏 - **浙江**:2023年国家能源局支持开发28GW国管海域风电场址,“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含8GW国管海域项目;组建浙江省海洋风电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开发,民企民资参与;洞头状元岙和宁波象山临港风电母港建设有进展;2GW深远海示范项目完成多项设备招标,11GW海上风电场开展初勘和可研招标 [14][16][23] - **山东**:2022年发布行动方案,到2025年累计开工7GW左右、并网3GW以上;山东青岛深远海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立项,多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7][31] - **辽宁**:2024年“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获批,含6.1GW国管海上风电;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GW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计划2027年12月31日全容量并网,已完成EPC和风机招标 [33][34] - **广东**:2023年发布方案,国管海域配置16GW预选项目,从中遴选800万千瓦示范项目 [37] - **广西**:2023年9月对13.4GW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项目开展多项前期工作咨询服务招标 [41] - **上海**:2022年推出4.3GW首批深远海海风示范项目,2024年对4.3GW国管海域深远海项目开展竞配 [42] - **河北**:2024年初“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获批,含5.5GW国管海上风电;有两个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46] 投资建议 - 海缆环节建议关注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海风管桩及海工基础环节建议关注大金重工、海力风电等;海上风电在手订单充足的整机环节建议关注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等 [2][49]
数读东部海洋经济圈,4.6万亿蓝色成绩单拿下近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5:12
东部海洋经济圈总体表现 - 2024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达45992.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3.6% [1]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0%、36.3%、59.7%,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3] - 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五大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占全国对应行业比重超50% [4] 海洋产业细分领域 - 海洋油气业增加值77.3亿元,增幅37.5%居首 [4] - 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电力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上海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新承接/完工/手持海船订单量占全国10.5%-13.8% [15] - 上海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43亿元,同比增长17.6%,邮轮业务占全国50%-70% [18] 江苏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183.3万千瓦,发电量328亿千瓦时全国领先 [6][8] - 盐城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全国最大,装备制造覆盖全产业链,产能占江苏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 [8]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786家同比增58.8%,A股代表企业包括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亚星锚链 [8] 浙江省海洋经济 - 宁波舟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4%)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11%)世界第三 [9] - 舟山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万亿元,浙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 [11] - 2025年计划推进120个强港项目,投资超600亿元 [11] 福建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6.1%)全国第三,水产品总产量924.6万吨(+3.9%) [12] - 海水养殖产量613.3万吨占全国1/4,大黄鱼、鲍鱼等养殖产量全国第一 [12][14] - 建成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厦门建设10.2平方公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4] 上海市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全国10.8%,单位海域产值全国第一 [15] - 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等企业2024年交船69艘(+19%),新接订单128艘(+70%) [17] - 规划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LNG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 [19]
数读东部海洋经济圈 4.6万亿蓝色成绩单拿下近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01
东海区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达45992.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43.6% [9]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59.7%,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占比4.0%和36.3% [2][10] - 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海洋油气业增幅达37.5%居首 [10] 海洋产业细分领域表现 - 五大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船舶工业、药物生物制品业、工程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全国对应行业比重均超50% [10] - 传统产业中海洋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电力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0] - 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化工业等保持平稳增长 [10] 江苏省海洋经济亮点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较2014年5500亿元实现稳健增长 [3][11]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183.3万千瓦,发电量328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全国领先 [11] - 盐城形成全国最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装备制造覆盖全领域,规模占江苏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 [11]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达786家,同比增长58.8%,其中海工装备、船舶制造、涉海材料领域合计占比75% [11][12] 浙江省港口经济成就 - 宁波舟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全球第一 [13] - 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增幅创7年新高,稳居世界第三 [13] - 港口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拥有两个"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13] - 舟山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大宗能源商品战略枢纽 [13] 福建省海洋产业特色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连续10年全国第三 [15] - 水产品产量924.6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613.3万吨占全国1/4 [15] - 水产品出口额67.1亿美元,连续12年全国第一,人均占有量221公斤全国首位 [15] - 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5300多口,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养殖规模全国前列 [15] 上海市海洋经济突破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21.1% [17] - 单位海域面积海洋生产总值全国第一,以0.35%海域面积贡献全国10.8%海洋生产总值 [17]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13.8%、10.5%和10.8% [17] - 三大造船企业(外高桥、江南、沪东)2024年交船69艘,新接订单128艘,同比分别增长19%和70% [17] 区域协同与发展规划 - 东部海洋经济圈涵盖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9][10] - 浙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2025年计划推进120个强港项目,投资超600亿元 [14] - 上海规划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 [18]
广东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已达1.1万亿元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09:31
广东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现状 - 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达1.1万亿元(2024年)[1][14] -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1200万千瓦(全国首位)[13] - 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全国第一[13] - 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4000亿元(2024年)[21] - 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350万千瓦(同比增长114%)[22] - 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超1.28万亿元(2024年)[16][17] 产业体系与企业培育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9] - 培育新能源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及省级近30家[15] -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10[23] - 新增节能环保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及省级490家[24] - 培育80家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25] 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 - 绿色建筑总面积超10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超95%)[11] - 建成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10] - 完成千万吨级海上CCUS集群规划及投产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恩平15-1油田)[27][28] - 形成海上风电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条[12] 重点企业布局 - 新能源汽车领域涵盖比亚迪、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整车企业[17][18] - 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包括亿纬锂能、欣旺达、贝特瑞、天赐材料[18] - 电驱动系统企业含弗迪动力、汇川技术、英搏尔[19] - 智能化企业涉及华为、大疆卓驭、小马智行、文远知行[19] 未来发展规划 - 培育若干千亿级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33][34] - 创建绿色低碳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及技术交易中心[36][37] - 建设零碳园区并开展"绿电直供""以绿制绿"试点[42][43][44] - 推动建立粤港澳绿色金融共同市场及国家级绿色期货交易所[50][56] - 完善碳市场、碳普惠和绿电绿证协同交易机制[59] - 加快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66][67]
10万亿海洋经济崛起!硬科技注入产业发展澎湃动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1:17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万亿元 2020-2024年从8万亿元增长至10.54万亿元 [1][2]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4] - 海洋经济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2024年达到7.81%创2020年以来新高 [4] 行业结构与产业优势 - 海洋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2% 增速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 2023年突破2000亿元 [7] - 2024年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3.77万亿元 占比35.8%处于2019年以来较高水平 [10] - 我国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 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1] 科技创新成果 - 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实现稳定产氢 [9] - 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成功下水 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 [9] - 构建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条基因序列的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 [9] 全球领先领域 - 2024年我国新承接海洋工程装备108艘金额186亿美元 占世界份额69.4%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12] - 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24年造船完工量5076.31万载重吨 新船订单量13496.57万载重吨 手持订单量24546.78万载重吨 [13] -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数年全球第一 累计装机量保持全球首位 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一半 [13] - 海洋水产品总量连续35年全球第一 已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深远海养殖水体达5660万立方米 [13] 企业动态与战略 - 中国船舶提出2025年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 构建"研发—验证—应用"闭环 推动技术革新与产业发展 [11] - 中国船舶2024年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80.50% 高端装备建造取得新突破 [13]
10万亿海洋经济崛起硬科技注入产业发展澎湃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7-28 17:59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万亿元 2020-2024年从8万亿元增长至10.54万亿元 [1][2] - 2024年全球仅有15个国家的GDP超过我国海洋经济总量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3] - 2024年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7.81%创2020年以来新高 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增长引擎 [2][3] 行业结构与科技创新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 2023年突破2000亿元 [4] - 2024年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3.77万亿元占比35.8%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 [4] -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达131.0创2021年以来新高 比上年增长1.8% [4] - 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稳定产氢 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下水 [5] - 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 构建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 [5] 细分领域全球地位 - 2024年新承接海洋工程装备108艘金额186亿美元占世界份额69.4% 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6] - 2024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主流船型全覆盖 [6] - 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24年造船完工量5076.31万载重吨占世界56.88% [6][7] - 2024年新船订单量13496.57万载重吨占世界75.81% 手持订单24546.78万载重吨占世界66.70% [7] -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数年全球第一 累计装机量全球市场份额达50% [7] - 海洋水产品总量连续35年全球第一 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7] 公司动态与战略 - 中国船舶提出2025年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 构建"研发-验证-应用"闭环 [5] - 通过并购重组、产融结合推动深海科技领域技术革新 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 [5] - 绿色船舶订单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达80.50% 高端装备建造取得新突破 [7]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海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加速 价格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新浪财经· 2025-07-27 12:34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AI技术突破推动量产落地 [1] - 降本需求驱动下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需求强烈 市场空间广阔 [1] - 率先取得技术突破的国内企业有望深度受益 [1] 固态电池产业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 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确定性方向 [1] - 产业链配套完善推动新产品发布和产能建设落地 产业化进程加速 [1] - 材料 电池 设备等全产业链环节均有望实现迭代升级 [1] - 技术优势明显且订单率先落地的公司更具发展潜力 [1] 光伏行业 - 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治理"内卷式"竞争 叠加上游产能整合预期 行业有望回归有序竞争 [2] - 上游硅料 硅片价格已上涨 后续有望向下游传导 组件价格具备短期反弹空间 [2] - BC电池效率持续优化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产品溢价 增厚相关企业盈利 [2] - 光伏玻璃企业计划7月减产30% 缓解库存和价格压力 [2] 海上风电 - 龙源电力启动江苏1300MW海风项目前期专题编制招标 [3] - 江苏省2024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明确7 65GW项目由多家能源集团联合开发 [3] - 预计2025-2030年江苏有望贡献超10GW海风装机 [3] AIDC产业链 - 谷歌上调全年资本开支 反映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4] - 大功率柴发环节 高功率密度服务器电源需求 液冷系统及零部件需求将显著受益 [4]
大连庄河市:构建人才与城市双向赋能的新格局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03:04
人才吸引政策 - 庄河市自2024年7月起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通过"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真抓实干"三大举措吸引841名庄河籍及大学城学子参与实习实践 [1] - 联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及民营企业开发近千个实践岗位,组织五批次实践活动,为实习生购买保险并提供生活补贴 [1] - 2024年超3000名学生报名,今夏再释放263个新岗位覆盖基层治理、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 [1] 实践项目内容 - 大郑镇14名学子培训后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特色产业调研,栗子房镇完成岗前培训为人才下沉提供保障 [1] - 组织"感知庄河"项目实地探访三峡海上风电、富谷渔业产业园等标杆项目,塔岭镇开展"情系塔岭"游学考察英那河水库生态治理与蓝莓产业 [2] - 明阳街道启动实践活动仪式多维展现城市发展脉动,显著提升学子认同感 [2] 实践成效与机制 - 实践成效获得双百认证,优化"双向选择、合理调配"机制并探索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育才网络 [3] - 创新设立"实践谏言会"平台鼓励学子建言献策,推动其从"观察者"向"建设者"转变 [3] - 塔岭镇计划复制游学模式让更多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贡献智慧 [3] 人才与城市互动 - 通过"三个真"举措撬动青年人才蓄水池建设,实现本土学子归巢筑梦与大学城青年躬身实践 [3] - 形成人才成长与县域发展的双向赋能格局,从千岗实践到百分满意再到反哺赋能 [3]
深圳能源79亿建海上风电粤多地规模化错位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2:24
广东海上风电发展 - 广东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达125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年发电量超360亿千瓦时,等效节省标煤超1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700万吨 [3][8] - 广东计划到2025年海上风电投产规模达1500万千瓦,并推动汕头、汕尾等产业基地错位发展 [3][8] - 近期成立广东省北部湾海上风电发展有限公司,由广东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持股50%,布局北部湾海域开发 [2][9] 深圳能源海上风电项目 - 拟投建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78.97亿元,规划容量500兆瓦,安装36台14兆瓦风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约3203小时 [2][4] - 项目自有资金15.80亿元,其余通过融资解决,位于汕尾市南侧海域,离岸33公里,水深40.7~46.6米 [4] - 项目将提升公司绿色能源装机占比,助力深圳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4] 深圳能源新能源布局 - 2024年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35%,非煤能源装机占比达74.63%,目标"十四五"末超70% [6][7] - 2024年新增核准/备案新能源项目27个,容量219.67万千瓦,涵盖海上风电、风电制氢、光伏等 [6] - 截至2024年底,可控装机2372.90万千瓦,其中风电382.95万千瓦(16.14%)、光伏265.31万千瓦(11.18%) [7] 广东海上风电产业生态 - 全省27个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粤西占18个(装机超700万千瓦),粤东占9个(装机450万千瓦) [9]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明确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探索深远海漂浮式项目 [8] - 产业链覆盖风机整机制造、海缆、安装及运维,初步形成完整生态 [9] 深圳能源业务结构 - 电力资产多元化,涵盖煤电、气电、风电、光伏、水电及氢能,分散区域风险 [4][5] - 2024年省外收入占比28%,主要来自西北风电项目,新投产装机459.64万千瓦中天然气发电占383.74万千瓦 [6][7] - 垃圾焚烧发电由深圳能源环保股份运营,分布于深圳、湖北等地,装机116.30万千瓦(4.90%) [5][7]
深挖111.52公里海岸线潜力 广东惠来以“蓝色引擎”激活海洋经济澎湃动能
央视网· 2025-07-24 09:00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较上年增长5.9% [1] - 广东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打造"海上新广东" [1] - 揭阳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为全国县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标杆样本 [1] 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 - 揭阳惠来县依托111.52公里海岸线和1328.6平方公里海域资源发展海洋牧场 [1] - 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支腿式重型网箱即将试产,单养殖周期产量可达1000吨、产值1亿元 [1] - 广东海源达和惠前水产的重力式网箱养殖项目已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1000多万元 [3] - "惠鲍1号"大型深水鲍鱼养殖网箱建设项目即将启动,拥有60000立方米养殖水体 [3] 鲍鱼产业链发展 - 惠来鲍鱼产业年产值达23亿元,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4] - 长荣食品加工厂已投产,预计年产值7000万元 [3] - 润泽、华深、华荣、宏大、海源达等多家加工厂正在建设中 [3] - 鲍鱼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蓝,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 [3] 石化与新能源产业集群 - 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在揭阳试产成功 [2] - 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炼化能力位居华南前列 [2] - 临港产业园形成绿色石化、海上风电和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 [2] - 两大产业园形成"前港后厂"联动发展格局 [2]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 国电投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300万千瓦 [6] - 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年产风机400台套 [6] - 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落地 [6] - 园区产业年产值突破120亿元,带动30余家上下游企业聚集 [6] 临港产业园建设 - 入园企业40家,包括世界500强3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3家 [6] - 建成投产项目18个,在建项目19个,拟建项目3个 [6] - 前詹通用码头已开港运营,建有7万吨级、3千吨级通用泊位 [7] - 亨通海洋能源高压海缆及油气输送管道二期项目已启动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揭阳亨通联合中国海油成功研发高性能海洋软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 [7] - 智能化生产线实现试生产,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7] - 重点布局高压海缆、动态海缆、海洋脐带缆等高端海洋装备制造 [7]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打造"3天发4证、拿地即开工"的"惠来速度" [9] - 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 [9] - 一个海洋工程项目从签约到试投产仅用6个月,创全周期纪录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