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股市必读:南大光电(300346)8月15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8-17 16:38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5.02元,单日涨幅3.76%,换手率8.0%,成交量52.53万手,成交额18.2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4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4241.04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67亿元 [4][4] 股东及公司治理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股东人数为99,575户 [2] - 公司强调重视股东回报,坚持现金分红并严格遵循相关法规 [2] 主营业务及产能 - 公司三氟化氮年产能达8300吨,为国内氟类气体重要供应商,正通过组织创新和品质提升推动IC领域及海外市场渗透 [2] - 针对日本关东化学爆炸及三井化学退出三氟化氮事件,公司未直接回应价格走势,但提及当前三氟化氮价格处于十年低位(12万元/吨) [2] 投融资动态 - 公司澄清未获得大基金三期及其子基金投资 [3]
液冷渗透趋势下关注散热材料,俄罗斯氦气及中坤化学香料现事故扰动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7 14:4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化工行业整体评级为"看好" [1] 核心观点 液冷散热材料 - AI服务器功率达2000-3000W,远高于普通服务器300-1000W,液冷技术渗透率提升 [3] - 英伟达BlackWell架构采用液冷方案,GB200采用单相冷板+风冷,DGX GB300系统引入机架级液冷设计 [3] - 氟化液是理想浸没式冷却液,市场空间广阔,主要品类包括全氟烯烃、全氟聚醚、全氟胺等 [3] - 建议关注八亿时空、新宙邦、东阳光、永和股份、巨化股份等标的 [3] 氦气供应扰动 -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奥伦堡氦气工厂,该厂是俄重要氦气生产基地 [3] - 2025年初海外跨国公司已对氦气提价,事故将进一步影响供需格局 [3] - 建议关注广钢气体、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相关企业 [3] 香料事故影响 - 厦门中坤生物科技发生火灾,涉及松节油储罐及二氢月桂烯醇等香料产品 [3] - 建议关注新化股份等香料相关企业 [3] 化工板块配置 传统周期板块 - 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等白马股 [3] - 地产链关注远兴能源(纯碱)、钛白粉规模企业 [3] - 纺服链关注桐昆股份(涤纶长丝)、华峰化学(氨纶) [3] - 农化板块关注新洋丰、云图控股、史丹利(复合肥),云天化、兴发集团(磷化工),亚钾国际(钾肥) [3] 长景气底部上行板块 - 氟化工制冷剂配额调整不改长期向上趋势,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等 [3] - 轮胎行业景气底部,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等头部企业 [3] 成长标的 - 半导体材料关注雅克科技、鼎龙股份、华特气体等 [3] - 面板材料关注瑞联新材、莱特光电(OLED方向) [3] - 合成生物材料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3] - 锂电及氟材料关注新宙邦、新化股份 [3] 行业动态 原油市场 - 非OPEC引领产量提升,OPEC+存在超额增产预期,全年供给显著增长 [4] - 全球GDP维持2.8%增速,原油需求稳定提升,但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增速放缓 [4] - 中美关税缓解,俄乌事件有望缓解,油价维持低位 [4] 煤炭与天然气 - 煤炭价格中长期底部震荡,中下游压力逐步缓解 [4] - 美国或加快天然气出口设施建设,进口天然气成本有望下滑 [4] 化工周期运行 - 7月工业品PPI同比-3.6%,环比降幅收窄至0.2% [5] - 7月制造业PMI录得49.3%,环比下滑0.4pct [5]
油价偏弱震荡,后市关注美俄会晤和美联储降息进展
平安证券· 2025-08-17 13:15
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石化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石油石化 - 国际油价偏弱震荡,WTI原油期货连续下跌0.30%,布伦特油期货下跌0.29%[6] - 地缘政治方面,美俄会晤取得进展但未达成协议,乌克兰危机和领土问题仍需关注后续进展[6] - 基本面显示夏季出行旺季接近尾声,OPEC+增产持续推进,供应端压力显现[6] - 宏观经济方面,美国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3%,通胀压力温和,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增加[6] - 中美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提振市场信心[6] 氟化工 - 制冷剂R32和R134a价格高位续涨,供需偏紧[6] - 需求端受益于汽车和空调产业增长,2025年1-7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2.7%和12%[6] - 供应端受限,2025年二代制冷剂生产总量减少,三代制冷剂配额锁定[6] - HFC-32与HFC-134a配额消耗比分别达55.8%和52.2%,市场供应有序[6] 行业细分表现 化工市场行情 - 基础化工指数上涨2.46%,石油石化指数下跌0.05%[10] - 细分板块中,氟化工指数上涨5.81%,半导体材料指数上涨6.00%[10] - 申万三级化工细分板块中,改性塑料涨幅最大(+12.29%),氟化工次之(+5.81%)[12] 石油石化 - 原油基本面数据显示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5] - OPEC和美国原油日均产量增加[15] - 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走势波动[18] - 炼化产业链中,石脑油、MTBE、柴油等成品油现货价走势分化[24] 氟化工 - 萤石97湿粉和氢氟酸价格下行[46] - 制冷剂R32和R134a价格及价差持续走高[49][54] - 家用空调排产计划值和汽车产量显示需求增长[51][56] 半导体材料 - 半导体材料指数上涨6.00%[10] - 周期上行和国产替代共振,行业指数有望震荡回升[72] - 中国半导体月度销售额环比增速改善[75] - Nand-flash和DRAM存储器价格走势分化[76][80] 投资建议 - 石油石化板块建议关注"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85] - 氟化工板块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及金石资源[85] - 半导体材料板块建议关注南大光电、上海新阳、联瑞新材、强力新材[85]
氟化工行业周报:萤石价格筑底上涨,制冷剂成交重心持续上移,东阳光、永和股份等2025中报表现较佳-20250817
开源证券· 2025-08-17 07:43
行业投资评级 - 化学原料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氟化工产业链已进入长景气周期,从资源端的萤石到制冷剂及高端氟材料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3][24] - 萤石价格筑底上涨,当前市场呈现供应紧张、价格上行但成交放缓的博弈格局[7][19] - 制冷剂市场在配额政策主导下维持供需紧平衡,成交重心持续上移[9][21] - 2025年HFCs制冷剂平均成交价格或将保持长期上行态势[51] 行业走势 - 本周氟化工指数上涨7.45%,跑赢上证综指5.75%,跑赢沪深300指数5.07%[6][27] - 2025年1-6月萤石(>97%)进口同比+321.6%,萤石(≤97%)进口同比+44.4%[16] - 6月萤石(>97%)出口均价同比+0.3%,萤石(≤97%)出口均价同比+11%[16] 产品价格动态 萤石 - 截至8月15日萤石97湿粉市场均价3,207元/吨,较上周上涨1.33%[7][19] - 8月均价3,175元/吨,同比下跌10.52%[7][19] - 2025年均价3,509元/吨,较2024年下跌1.03%[7][19] 制冷剂 - R32价格57,500元/吨,周涨1.77%,年涨57.5%[8][21] - R125价格45,500元/吨,周持平,年涨51.7%[8][21] - R134a价格51,000元/吨,周涨0.99%,年涨59.4%[8][21] - R410a价格50,000元/吨,周持平,年涨47.1%[8][21] - R22价格35,500元/吨,周持平,年涨16.4%[8][21] 公司业绩 - 东阳光2025H1营收71.24亿元(同比+18.48%),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170.57%)[10] - 永和股份2025H1营收24.45亿元(同比+12.39%),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140.82%)[10] - ST联创2025H1营收4.43亿元(同比+12.83%),归母净利润1170万元(扭亏为盈)[10] 受益标的 - 推荐标的: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等[11][24] - 其他受益标的:东阳光、永和股份、东岳集团、新宙邦等[11][24]
行业周报:科思创对中国市场TDI供应再砍15%,恒力石化两家子公司拟吸收合并-20250816
华福证券· 2025-08-16 13:3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6] 核心观点 - 科思创对中国市场TDI供应再砍15%,全球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恶化,上海工厂四季度将进入超长周期大修,供应紧张至少持续至明年2月[3] - 恒力石化两家子公司拟吸收合并,优化管理架构并提高运营效率[3] - 化工板块本周表现强劲,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上涨3.16%,改性塑料子行业涨幅达12.91%[2][14] 投资主线 主线一:轮胎赛道 - 国内轮胎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通用股份、玲珑轮胎[3] 主线二:消费电子上游材料 - 面板产业链景气度回暖,推荐东材科技(光学膜)、斯迪克(OCA光学胶)、莱特光电(OLED材料)、瑞联新材(OLED中间体)[4] 主线三:景气周期与库存反转 - **磷化工**:供需趋紧,资源属性凸显,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5] - **氟化工**: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支撑盈利,关注金石资源(萤石)、巨化股份[5] - **涤纶长丝**:库存去化至低位,受益纺织需求回暖,推荐桐昆股份、新凤鸣[5] 主线四:龙头白马 - 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龙头受益经济复苏与规模优势[8] 主线五:维生素供给异动 - 巴斯夫维生素A/E供应不可抗力,关注浙江医药、新和成[8] 市场行情回顾 - **指数表现**:创业板指数周涨8.58%,化工子行业中改性塑料(+12.91%)、电子化学品(+6.38%)领涨[2][14] - **个股涨幅**:双一科技(+41.17%)、凯美特气(+34.73%)涨幅居前[16] - **子行业动态**: - **聚氨酯**:TDI开工率下降6.03pct至73.7%,价格周跌1.76%[28][33] - **化纤**:涤纶长丝POY价格周涨0.75%,氨纶库存升至55天[38][46] - **农药**:草甘膦价格周涨0.75%至2.69万元/吨,毒死蜱价格持平[52][57] - **化肥**:尿素价格周跌1.74%,磷酸一铵开工率67.33%[63][66] - **维生素**:VA、VE价格持平[77][78] - **氟化工**:萤石价格周涨0.83%至3050元/吨,制冷剂R32涨0.85%[79][86]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回购股份比例达到1%暨回购完成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18:31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于2024年12月2日通过董事会决议,12月19日获股东大会批准,启动1.51亿元-3亿元的回购计划,回购价格上限19元/股,期限12个月 [1] - 2025年7月9日因权益分派调整回购价格上限至18.81元/股 [2] 回购实施结果 - 累计回购13,014,260股(占总股本1.09%),成交金额1.51亿元,最高价12.81元/股,最低价10.66元/股 [3] - 回购资金总额符合1.51亿元-3亿元的既定区间,实施过程无违规 [3][4] 回购合规性 - 回购期间未在重大事项敏感期或监管禁止期操作 [8] - 集中竞价交易遵守价格限制和时段要求,未在集合竞价或无涨跌幅限制日委托 [9] 股份后续安排 - 全部回购股份存放于专用账户,暂不享有表决权、分红等权利 [11] - 计划36个月内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逾期未使用部分将注销 [11] 公司影响说明 - 回购未对经营、财务、控制权及上市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5] - 董事、监事等关键人员未在回购期间买卖公司股票 [7]
多氟多股价上涨3.04%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301万股
金融界· 2025-08-15 18:09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15时,多氟多股价报12.89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38元 [1] - 当日开盘价为12.46元,最高触及12.95元,最低下探至12.45元 [1] - 成交量为32.69万手,成交额达4.18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氟化工、新材料等领域 [1] - 产品包括无机氟化物、电子化学品及锂电池材料等 [1] - 公司是国内氟化工行业的重要企业之一 [1] 股份回购 - 截至2025年8月14日,多氟多累计回购股份1301.43万股 [1] - 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9% [1]
ST联创: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11:18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43,213,160.52元,同比增长12.83%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07,443.69元,同比大幅增长121.91% [4] - 基本每股收益0.0110元/股,同比增长195.65%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未披露具体数值 [4] - 总资产2,500,205,216.94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91% [4] 业务板块分析 - 含氟新材料产品:主要包括含氟制冷剂(HCFC-142b、HFC-152a)和含氟聚合物(PVDF),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制冷系统等领域 [5][9][10][14] - 聚氨酯新材料产品:涵盖组合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建筑保温等隔热领域 [11][12][15] - 含氟制冷剂业务受政策配额严格约束,第四代制冷剂(HFOs)已布局万吨级产能并通过技改扩产 [10][16][17] - PVDF作为锂电池粘结剂核心材料,需求受新能源行业拉动,但产能扩张导致价格承压 [7][10][14] 行业发展趋势 - 氟化工行业向新能源电池、半导体封装等高端领域渗透,中国锂电级PVDF产能占全球主导地位 [5][7] - 制冷剂行业处于二代配额缩减、三代配额管制、四代尚未规模化的过渡阶段,政策驱动特征显著 [6][16] - 聚氨酯行业进入产业整合期,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8][20] - 新能源汽车政策持续支持,锂电池需求增长有望拉动PVDF需求 [18][19] 核心竞争力 - 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涵盖氟化工上游原料至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成本优化 [22] - 技术研发优势:拥有103项有效专利,与中山大学共建碳中和研究院,聚焦固态电池等技术开发 [24][25][26] - 第四代制冷剂先发优势:具备独立生产专利和万吨级产能,通过技改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10][17][21] - 客户资源稳定:氟化工板块覆盖头部锂电池企业,聚氨酯板块在冷链物流等领域市占率较高 [27] 投资与产能建设 - 在建工程229,331,997.67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41% [29] - 重点投资项目包括万吨级PVDF配套产线、低GWP含氟烯烃技改项目等,部分项目因市场变化暂缓建设 [30][31][32] - 委托理财规模较大,银行理财产品未到期余额20,600万元,券商理财产品未到期余额22,262.12万元 [32] 公司治理与架构 - 股票简称为ST联创(300343),注册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 [3] - 合并结构化主体鼎盛嘉禾投资管理中心,涉足汽车信息技术领域投资 [33] - 研发投入20,141,542.88元,同比小幅下降3.31% [28]
牛股产业链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PEEK隐形冠军中欣氟材再迎爆发上涨
新华财经· 2025-08-15 08:44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以来累计上涨超52%创历史新高 年内累计上涨超135% [2][10] 公司业务与产能 - 主要从事氟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包括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材料与电子化学品 [3] - 形成年产3000吨卤代苯乙酮 年产2400吨氟苯甲酸衍生物 年产1200吨N-甲基哌嗪 年产1200吨2,3,5,6-四氟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 [3] - 拥有DFBP产能5000吨/年 该产品为PEEK关键原料 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 [12] 公司资质与专利 - 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省市级创新型小企业和市级隐形冠军等资质 [3][4] - 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升 最新专利存量已突破80项 [4]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 毛利率跌破两位数创上市以来最差表现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475.89万元-608.9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7] - 预计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4300万元至4800万元 同比回正 [7] PEEK材料行业前景 - PEEK具有耐高温性 机械强度 耐磨性 耐化学腐蚀性等优异特性 [10] - 国内PEEK市场需求量将从2022年2334吨提升至2027年5079吨 年复合增长率约16.8% [11] - 2027年国内PEEK市场规模或达16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13% [11] 人形机器人产业带动 - PEEK是人形机器人减重首选材料 特斯拉Optimus Gen2通过使用PEEK材料减重10公斤提升行走速度30% [10] - 每10万台人形机器人将拉动195吨PEEK需求 若2030年全球销量达60万台PEEK需求将超1170吨 [11] - 人形机器人是超万亿元级别赛道 为PEEK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10] 产业链格局 - DFBP是PEEK聚合反应核心材料 每生产1吨PEEK需消耗0.7-0.8吨DFBP 占PEEK粗粉成本约50% [16] - 全球DFBP产能集中在中国 主要供应商为营口兴福新瀚新材中欣氟材 市场格局相对集中 [16] - 国内PEEK需求占DFBP总市场比例超90% [16]
永和股份(605020):制冷剂产品价增叠加氟材料盈利能力提升 1H25公司业绩同比+141%
新浪财经· 2025-08-15 00:31
财务业绩 - 1H25营业总收入24.45亿元 同比增长12.39% 归母净利润2.71亿元 同比增长140.82% 扣非归母净利润2.68亿元 同比增长152.25% [1] - 2Q25营业总收入13.08亿元 同比增长12.41% 归母净利润1.74亿元 同比增长130.55% 扣非归母净利润1.71亿元 同比增长146.34% [1] - 氟碳化学品平均售价3.02万元/吨 同比增长33.33% 外销量4.33万吨 同比下降5.48% [1] 业务表现 - 含氟高分子材料平均售价4.26万元/吨 同比增长1.83% 外销量1.88万吨 同比下降5.82% [1] - 邵武永和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含氟高分子材料产线效率和产品品质稳步提升 [1] - 现有产能包括无水氢氟酸13.5万吨 甲烷氯化物19.7万吨 氟碳化学品单质19万吨 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单体8.28万吨 [3] 行业动态 - R32 R134a R125 R143a R22 R152a R227ea制冷剂均价分别为5.7/5.05/4.55/4.6/3.55/2.8/7.25万元/吨 较年初上涨32.56%/18.82%/8.33%/9.52%/7.58%/36.59%/68.60% [2] - 配额政策调控使制冷剂供给受限 行业生态和竞争秩序明显改善 [2][3] - 制冷剂行业未出现颠覆性技术创新 主流制冷剂涨价确定性强且上限高 [2] 产能建设 - 在建项目包括8万吨氢氟酸 超3万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4.3万吨第四代制冷剂 [3] - 梯次产能布局为业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具备混配/分装制冷剂9.72万吨能力 [3] - 公司聚焦环保型氟碳化学品和含氟高分子材料两大业务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