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

搜索文档
调整不足一年 立顿再换CEO
北京商报· 2025-09-04 16:11
公司管理层变动 - 立顿任命马克·布赛恩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自10月1日生效 马克·布赛恩此前在喜力工作28年 曾担任美洲区总裁等领导职务 [1][3] - 此次CEO更换距离上次不足一年 前任CEO皮埃尔·劳比斯任职不到一年即卸任 [1][3] 公司经营表现 - 立顿2023年收入17.4亿欧元 利润5.8亿欧元 较2020年联合利华披露的20亿欧元收入明显下滑 [3] - 公司2021年被联合利华以45亿欧元出售给私募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 [3] - 2016年立顿全球销售额超过中国近7万家茶企出口总额的一倍 [3]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2022年达180.3亿元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23亿元 [6] - 本土茶叶品牌如小罐茶 八马茶业 天福 华祥苑通过精细化产品策略抢占市场 [4] - 新茶饮品牌如喜茶 奈雪通过现制茶场景吸引年轻客群 对立顿形成双重挤压 [4] - 咖啡市场需求增长直接影响茶叶市场份额 加剧茶企竞争 [5] 消费者需求变化 - 消费者更加注重袋泡茶的健康属性 功能性 形态 冲泡仪式感及社交属性 [4] - 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 社交化消费体验 立顿缺乏社交属性和个性化产品难以契合 [5] - 立顿品牌形象黄色包装深入人心但易产生审美疲劳 存在感偏低缺乏与消费者互动 [5] 公司战略调整 - 立顿在黄山投资5000万元建设中央仓库项目 预计2027年建成以提升物流效率支持电商和餐饮渠道 [6] - 公司启动十多年来首次全球品牌升级 覆盖90个市场 以"We Choose Tea"为核心主张强调茶饮对健康的影响 [6] - 推出全新包装设计和两款精选红茶新品 加速推出原叶茶 冷泡茶等产品打破"碎叶茶"固有印象 [6] - 计划推出路易波士茶迎合中国市场 但本土品牌CHALI茶里 荟聚场THEATRE及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已有类似产品 [6] 专家观点 - 新茶饮现制现售在新鲜度 口感 配料丰富度远超立顿标准化袋泡茶 [5] - 立顿面临品类单一 产品单一 场景单一 渠道单一 消费群体单一的困境 创新升级迭代空间有限 [7] - 新任CEO需在产品 营销 渠道发力 更新包装设计 契合健康消费理念 配合有力营销渠道策略优化价格定位 [7]
古茗将在A股二次上市?知情人士称系“误读”丨咖啡茶饮龙门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3:52
公司发展动态 - 公司CFO表示2026年可能在上海开店 但否认二次上市计划[1] - 公司门店总数超12000家 今年迄今净增2100家 2027年目标达成两万店规模[1] - 上半年实现营收56.63亿元 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大增121.5% 超2024年全年利润[1] 市场布局策略 - 80%新开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市场 持续深化下沉市场布局[1] - 暂未进入上海北京南京等核心城市市场 但上海开店仅是时间问题[1][3] - 2024年6月通过快闪店试水上海市场 联名活动单日排队超8000人[2] 行业地位与竞争 - 门店总数达11179家 成为继蜜雪冰城后第二个破万店的新茶饮企业[1] - 同业品牌将重点布局上海市场作为与公司的主要差异化竞争策略[2]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流行到海外了
创业邦· 2025-09-04 10:43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茶饮出海进入3.0时代 通过本地化产品创新、社交媒体引爆和文化融合策略实现全球扩张 核心是从单纯产品输出升级为"文化共鸣式"的全球化运营模式 [5][28][34] 产品本地化策略 - 喜茶针对欧美市场推出蓝色螺旋藻椰子水抹茶饮品"抹云椰蓝" 海外累计售出超70万杯 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次 [5][14] - 蜜雪冰城在马来西亚推出肉骨茶风味冰淇淋 在越南调整甜度并添加香茅凤梨等本地口味 [10] - 霸王茶姬在印尼推出榴莲生椰铁观音 菲律宾紫薯和印尼香兰叶融入茶底成为爆款 [10] - 甜啦啦基于印尼市场需求推出peach oolong milk tea 单店单日最高售出近400杯 [12] - 茶百道在西班牙推出抹茶黑糖珍珠奶茶 70%以上原物料配方为自研 [24] 供应链优化与标准化 - 古茗产品开发包含6步流程:创意生成、供应商筛选、配方开发、测试及反馈收集 [19] - 传统研发需1-6个月20次打样 数字化工具使流程缩短一半 新品命中率大幅提升 [21] - 蜜雪集团自主研发40余款新品 包括零反式脂肪酸奶基底粉 [22] - 喜茶在美英澳等地设立多个仓储中心 核心原料统一供应保障千店如一 [22] - 霸王茶姬通过自动化制茶机实现8秒/杯标准化生产 年售伯牙绝弦超1亿杯 [26] 社交媒体与品牌营销 - Lisa手持喜茶三倍厚抹茶照片引发全球抢购 48小时内多国门店售罄 [7] - Z世代消费者因外观设计拍照分享占比达27.3% 探店打卡场景占比20.9% [17] - 蜜雪冰城雪王动画覆盖30多个非洲国家 首轮播映平均收视率1.14% [33] - 霸王茶姬选择李宗伟和孙燕姿作为地区代言人 喜茶与alexanderwang等开展跨界合作 [33] - 泰国泼水节期间雪王开启曼谷巡街 东南亚消费者对蜜雪IP衍生品热情高涨 [34] 文化融合与市场机遇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7791亿美元增至2028年11039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7.2% [28] - 喜茶在比佛利山庄推出"加州落日"限定款 单日售出约2000杯 [29] - 茶百道将"茉莉鲜奶茶"命名为"Mori Latte" 在韩国成为品类代表 [29] - 喜茶伦敦店融合水墨元素 首尔店打造禅意空间 纽约店灵感来自唐代诗歌 [32][33] - 东南亚市场进入价格红海 欧美中高端市场仍为蓝海 差异化产品需求旺盛 [28]
三棵树(603737):社区店vs茶饮店,如何理解涂料新消费
国金证券· 2025-09-04 09:4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对"马上住"全国推广节奏和利润率修复的乐观判断[4][22] 核心观点 - "马上住"社区店与茶饮门店同属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典范 通过品牌化、标准化和服务化解决行业"散、乱、差"痛点 出发点均为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和体验升级 并通过连锁加盟模式实现规模效应和快速扩张[2][10] - "马上住"处于增量市场阶段 相比已进入存量竞争的茶饮行业 具有更大发展空间 未来谁能率先实现万店连锁规模效应 谁就有望重塑建筑涂料和旧改轻装修行业格局[2][10] - 三棵树经过9年持续迭代 推动非标人力服务向"可复制、可管控、可衡量"的标准化方向演进 提升服务交付质量稳定性和业务扩张效率[2][11] 业务模式对比 - "马上住"初始建店投资约10万元(含房租) 远低于主流茶饮品牌 蜜雪冰城21万元起、古茗23.3万元起、茶百道22万元起、沪上阿姨17万元起、霸王茶姬80万元以上、喜茶40.8万元起、奈雪58万元起[3][13] - 平均回本周期约6个月 拥有较低建店成本和较短回本周期[3][13] - 截至2025年6月末 "马上住"全国已有超2300家社区焕新店 而同期蜜雪冰城53014家、古茗11179家、茶百道8444家、霸王茶姬7038家[3][14] 市场前景 - 国内城镇住房建筑面积达378亿平方米 对应3.02亿套城镇住宅 按照保守15年重涂周期测算 每年稳态翻新需求超2000万套 市场天花板高[21] - 2026年计划实现社区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 未来逐步布局5万至10万家门店[9] - 涂料行业已形成立邦、三棵树双龙头竞争格局 头部品牌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 "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的延伸路径铸就的壁垒高于茶饮品牌[21] 财务预测 - 上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0亿元和14.0亿元(原为9.0亿元和12.5亿元) 同比增长201.26%和39.99%[4][8][2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9.51亿元、144.51亿元和162.12亿元 增长率6.99%、11.58%和12.19%[8]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为34.6倍和24.7倍[4][8][22]
半年仅新增260家店,沪上阿姨上市后“变脸”?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0.9% [1] - 2024年全年营收32.85亿元,其中96.5%来自加盟店,毛利率31.3%,净利率10% [1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31.4%,净利率提升至11.1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9.87亿元 [16] 门店扩张情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门店总量达9436家,离万店目标仍差564家,上半年净新增仅260家门店 [1][5] - 上半年新开加盟店905家,但关闭645家,净增门店数远低于2022年1531家、2023年2482家及2024年1387家的水平 [5][7] - 行业对比显示,古茗同期新增1265家门店至11179家,蜜雪集团新增6535家门店至53014家,规模差距持续扩大 [1][5] 加盟商政策与矛盾 - 上市前推出限时开店补贴,最高达18.98万元,前期投资预算最低约16万元(不含租金及装修费) [5][6] - 上市后政策多次收紧,6月开店补贴降至最高14.98万元,7月取消补贴,9月加盟费减免从2万降至1.5万 [16][18] - 加盟商反映上市后被强制按流水34%-35%订货,促销活动导致实收仅占流水60%-65%,利润大幅压缩 [12][13][14] 单店经营效率 - 2022-2024年单店日均GMV从4109元降至3753元,新店(开业<1年)GMV从4016元降至3239元 [9] - 加盟商指出包材价格较其他品牌高约30%,食材成本高25%-30%,叠加频繁促销进一步挤压利润 [13][15] - 关店数量增加反映加盟店存活质量不佳,2024年关闭987家店,较2022年393家显著上升 [5][9] 行业竞争格局 - 茶饮行业头部品牌通过降低加盟门槛争夺加盟商,门店数量为核心竞争指标 [5] - 行业高度内卷,近一年全国奶茶店新开11.6万家但关闭15万家,净负增长3.4万家 [15] - 古茗净利率28.72%远高于沪上阿姨的11.16%,现金储备32.57亿元亦显著领先 [16]
茶百道(2555.HK):运营效率环比提升 下半年展店有望提速
格隆汇· 2025-09-04 08:24
投资建议: 结合公司中期业绩, 我们调整此前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 年, 公司实现收入 57.47/62.67/68.66 亿元(原预测为56.81/63.25/68.48 亿元),归母净利润8.72/10.02/11.32 亿元(原预测 为8.39/10.68/12.52 亿元),EPS 为0.59/0.68/0.77 元(原预测为0.57/0.72/0.85 元),最新股价(9 月3 日 收盘价8.73 港元,汇率1HKD=0.91CNY)对应PE 分别为13/12/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分析判断 产品持续创新+外卖补贴大战,驱动单店货品销售收入增长公司在产品上持续探索创新,2025H1,针对 国内市场推出了55 款新品,升级迭代了9 款产品,其中,荔枝冰奶等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同时, 4 月份以来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对门店收入形成补充性拉动。2025H1,公司货品销售/设备销售/特许权 使用费及加盟费/其他收入分别为23.09/0.48/1.01/0.41 亿元,同比+7.8%/-62.1%/+2.4%/+52.0%,据我们 估算,单店货品销售收入约27 万元/+3.7%; ...
茶百道今年上半年业绩复苏 副总易瑞34岁已跳槽过5次?
新浪财经· 2025-09-04 06:14
来源:运营商财经网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周颖/文 近日,茶百道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茶百道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双增长,表 现十分亮眼,扭转了茶百道去年业绩下滑的态势,茶百道由此注意到了副总经理易瑞。 2024年4月茶百道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也意味着茶百道为登陆港交所的"加盟制茶饮第一 股",而茶百道也不负众望,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据茶百道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实 现总营收25亿元,同比微增4%,期内利润增至3.33亿元,同比增长40%,毛利率提升0.9个百分点至 32.6%,营收和利润双双增长,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从门店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茶百道全国门店数增至8444家,去年同期为8385家,半年净增59家门 店。同时,茶百道注册会员数达1.6亿,同比增长超40%。 | |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 | | --- | --- | --- | | | 2025年 | 2024年 | |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 收入 | 2,499,550 | 2.395.829 | | 毛利 | 814,762 | 760.056 | | 税前利潤 | ...
茶百道中期业绩会:下半年深耕东南亚,15家海外门店正筹建
新浪财经· 2025-09-04 02:31
门店运营表现 - 二季度单店日均GMV达近一年季度最高水平 环比一季度提升约15% [1] - 二季度新品销售杯数占比达整体销量28% [1] 海外市场拓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进入7个境外市场 包括韩国 马来西亚 泰国 澳大利亚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及西班牙 [1] - 境外已开业门店30家 筹建中门店15家 其中韩国市场达11家门店 [1] - 下半年将继续深耕韩国及东南亚市场 同步推进美国 法国等欧美国家首店落地 [1] - 已在核心战略区域完成市场调研 财税法律合规分析 股权架构搭建 资金审批及特许经营申请 [1] 海外业务模式 - 构建单店 KA 代理 联营 国家公司等多业务模式推动门店复制 [2] - 组建专门海外产品团队 可快速响应区域市场需求迭代并进行本土化产品研发 [2] - 目标三到五年内形成有代表性的海外市场门店群 [2]
茶百道中期业绩会:收入增长运营提效,业绩迎来向上拐点
新浪财经· 2025-09-04 02:2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总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4% 毛利8.15亿元 毛利率32.6% 期内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40% [1] - 二季度单店日均GMV达近一年季度最高水平 环比一季度提升约15% [1][2] 门店运营 - 门店数量增至8444家 加盟伙伴数量达5833人 注册会员总数突破1.6亿 [1] - 四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同比增长9% 门店分布为一线9% 新一线25% 二线20% 三线19% 四线及以下26% [1] - 加盟门店回本周期缩短1-2个月 门店盈利能力增强 [1][2] 产品创新 - 上半年累计推出55款新品 二季度新品销售杯数达整体销量28% [1] - 首创"真鲜冰奶"系列产品售出近2000万杯 [1] - 产品研发策略转向消费者需求驱动 上海区域专属产品矩阵取得良好效果 [2] 供应链建设 - 全国仓储中心增至26个 覆盖面积达22万平方米 [1] - 推动更多SKU的集中化与标准化生产 [1] 销售策略 - 外部渠道阶段性促销活动带动门店销售 高线城市外卖渠道占比显著 [2] - 阶段性外部渠道补贴对终端销售起到促进作用 [2]
一看名字就想买,这几支秋冬奶茶新品要赢了
36氪· 2025-09-04 02:15
奶茶命名争议现象 - 奶茶命名难度增加引发消费者吐槽 如"蓝田仙人""黑糖BiuBiuBiu鲜奶"等名称被指难以理解和记忆 部分消费者反映需依赖配料表说明才能完成点单 [1] - 长命名风格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字数增多且文艺化倾向明显 导致消费者决策成本上升 [5] - 部分消费者对创新命名持包容态度 认为名称结合配料说明仍可接受 茶颜悦色等品牌通过专栏解释命名逻辑 [3] 有效命名策略分析 - 使用小众熟悉水果制造味觉期待 如人参果黄杏冰茶 无花果荔枝椰子糖等 通过陌生化惊喜触发尝鲜欲望 [8][9] - 标注品种产地建立品质信任 如阿克苏苹果拿铁 伊犁吊干杏冰茶等 利用原产地认知形成品质背书 [11][13] - 关联熟悉味型降低尝试门槛 如马斯卡彭咸酪乳关联提拉米苏 牦牛乳酥油茶关联高原风味 通过跨界命名引发好奇心 [14][16] 命名演变与行业趋势 - 奶茶命名经历从直白描述到体验导向的演变 早期"珍珠奶茶"等名称直接说明原料 现阶段命名更注重激发尝试欲望 [19][21] - 命名策略反映消费需求迭代 现阶段通过工艺描述 健康标签等方式强化产品差异化价值 [21] - 过度追求噱头可能适得其反 拗口难记的命名会形成沟通壁垒 需兼顾产品体验与命名传播性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