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首富短暂换人 现任妻子是90后中国姑娘
搜狐财经· 2025-09-11 02:51
甲骨文公司是一间全球性的大型企业科技软件公司。当日,随着人工智能竞赛的升温,甲骨文发布了轰动一时的财报,并获得了来自客户数十亿美元的订 单,因此排名也随之发生变化。 需要补充的是,截至当日收盘,甲骨文股价回吐部分涨幅,马斯克也因此重回世界首富。 (编辑:Yvonne) 朱乔琳于199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高中赴美留学,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国际研究学士。2016年,两人第一次被媒体拍到同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是,当时埃里森的上一段婚姻并没有结束。2024年12月,两人的婚姻信息被曝出。 目前网上舆论两极化:部分观点认为,朱乔琳是"阶层跃迁的象征"。另一部分则质疑朱乔琳的教育背景与独立性,例如她曾在埃里森的帮助下,向母校捐款 超1000万美元。 当地时间9月10日,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甲骨文公司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财富达到393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成为全球首富。 拉里·埃里森现年81岁,他的第六任妻子,是34岁的中国姑娘朱乔琳。 ...
被短暂超越后,马斯克重新夺回世界首富宝座,曾连续近一年蝉联全球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9-11 00:40
但到当日收盘时,甲骨文的股价已回吐部分涨幅,马斯克也因此重新夺回首富宝座。 北京时间9月11日,据中国新闻网,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当地时间 10日上午,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身家飙升至393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3850亿美元),成 为全球首富。 据报道,周二晚间甲骨文发布极为强劲的财报后,埃里森的身家在周三暴涨890亿美元,达到3832亿美 元。埃里森是甲骨文最大的个人股东。周三,他的净资产增长使其在数小时内成为全球首富,短暂超过 了马斯克的身家。但截至周三收盘,马斯克的净资产为3842亿美元,以10亿美元的优势超越埃里森,重 新夺回首富头衔。 拉里·埃里森的第六任妻子,是34岁的中国姑娘朱乔琳。朱乔琳199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高中赴美 留学,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国际研究学士。2017年开始,朱乔琳成为拉里·埃里森身边的女伴。2024 年12月,两人的婚姻信息被曝出。 编辑:凌山 审核:叶知秋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中国新闻网、新闻晨报、每日经济新闻、都市快报等】 埃里森现年81岁,是甲骨文联合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他的大部分净资产都与这家数据库 软件公司 ...
“巨硬”真的来了!马斯克硬刚微软,官宣新公司:要靠 AI “复刻”整个微软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9-11 00:19
公司动态 - 马斯克旗下xAI于8月下旬正式宣布孵化全新AI软件公司Macrohard(巨硬)[1] - 公司名称Macrohard源于2021年马斯克对微软的调侃推文"Macrohard >> Microsoft"[2] - 商标申请已于8月1日递交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表明项目进入实操阶段[4] 商业模式 - 定位为纯粹由AI Agent驱动的软件公司 旨在以AI模拟微软的软件产品和订阅服务模式[5] - 采用多智能体协作架构:由Grok聊天机器人调度数百个专用Agent 分别负责编程、图像/视频生成与理解[6][7] - Agent可在虚拟机中模拟人类使用软件进行反复测试[7] 技术架构 - 核心算力依托xAI在孟菲斯建设的超级计算机集群Colossus 2 计划部署100万英伟达GPU[9][10] - 峰值算力预计达2000-4000 EFLOPS 较当前20万GPU的Colossus(800 EFLOPS)提升5倍[10] - 商标申请覆盖语音/文本生成软件、AI设计编码工具、对话型聊天机器人、AI驱动游戏开发等领域[8] 行业竞争 - 直接对标微软产品矩阵 包括Office、Teams、Copilot、Visual Studio、Xbox等核心产品线[8] - 马斯克长期批评OpenAI与微软合作背离开源愿景 与比尔·盖茨存在公开分歧[11] - 项目被视为将口水战转化为商业对抗的实质性举措[12]
仪征晓枫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0 23:48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仪征晓枫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虞晓枫,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互 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 台技术咨询服务;数字技术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 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智能车载设备销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 软件外包服务;大数据服务;虚拟现实设备制造;5G通信技术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 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新加坡媒体: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拥抱人工智能
环球网资讯· 2025-09-10 23:34
尽管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对AI感兴趣,但对这项新兴技术的态度仍千差万别。业内人士估计约30%的中国 企业正尝试使用AI。对智能体投入最多的企业来自金融、软件和互联网以及制造业等行业。许多最热 衷采用AI的企业是运营更灵活的小公司。 中国政府制定了更远大的目标。8月下旬中国发布"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 合"的路线图,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 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智能体比聊天机器人更先进,可自动执行复杂任务,并在最低限度人类监督下实现目标。受访的业内人 士说,中国正稳步提升智能体应用普及率,预计2025年应用市场将达109亿元。成都某智能体开发公司 高管透露,今年市场对该公司产品的需求将增长30%至40%,"许多机构和企业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9日文章,原题:随着中国政府推动扩大智能体应用普及率,更多中国企业正在 拥抱人工智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东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家科技公司的首席人 工智能官表示,短短3个月,该公司就开发出约50套软件系统,而以往 ...
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甲骨文(ORCL.US)涨近36%
智通财经· 2025-09-10 22:32
周三,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盘中,标普500指数最高上涨至6555.97点,纳指最高上涨至22000.97点,均 创盘中新高。8月生产者价格意外下降0.1%,使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启动降息。甲骨文股价创下1992年以 来最大涨幅,此前该公司公布了其云业务的积极前景,巩固了这家软件制造商在支持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的竞争中的地位。周三纽约股市早盘,该公司股价飙升41%,市值达到9,470亿美元。芯片开发商英伟 达和亚洲供应商等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也上涨。 【美股】截至收盘,道指收盘下跌220.42点,跌幅为0.48%,报45490.92点;纳指涨6.57点,涨幅为 0.03%,报21886.06点;标普500指数涨19.44点,涨幅为0.30%,报6532.05点。甲骨文(ORCL.US)大涨近 36%,市值超9200亿美元,英伟达(NVDA.US)涨近4%,苹果(AAPL.US)跌3.2%。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 数收跌0.95%,阿里巴巴(BABA.US)跌2%。 【欧股】德国DAX30指数跌100.61点,跌幅0.42%,报23632.59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9.63点,跌幅 0.21%,报9222.90点;法国CAC ...
Altman描绘AI十年路线图:"智能即电力",任何软件秒生,10人公司也能年入10亿
美股IPO· 2025-09-10 16:06
Altman预计,十年后AI的成本会趋同于电力成本,算力与能源将成为价值核心;虽然AI将能胜任"几乎所有的智力工作",但那些需要深度情感连接和同 理心的职业——如教师、护士、长者照护——将变得更加珍贵,"生物程序设计是非常难以克服的。" 他建议投资者,不要花时间寻找下一个AI研究实验 室,要"把100%的时间用来投资于因AGI而成为可能的新物种"。 在与OpenAI早期投资人Vinod Khosla的最新对话中,OpenAI CEO Sam Altman勾勒了一幅未来十年人工智能(AI)发展的图景:到2035年,软件将 实现即时生成,10人公司年收入可达10亿美元,而AI的成本将趋同于电力成本。 这场与硅谷传奇风险投资人Vinod Khosla的深度对话揭示了AI技术将如何重塑商业格局,同时保持人类核心体验的不变性。 Altman预测,技术变革速度将"难以用现有框架去理解",但人类的生物性需求——社交、情感连接和家庭关怀——将保持恒定。这种矛盾将定义未来十 年的发展轨迹。 对话中最引人注目的观点是对传统软件行业的颠覆预测。Altman表示,"我们正走向一个世界,在那里你想要的任何软件都可以即时生成",这将彻底 ...
甲骨股价创下1992年以来最大涨幅
新浪财经· 2025-09-10 15:17
公司表现 - 甲骨文股价单日飙升41% 创1992年以来最大涨幅 [1] - 公司市值达到9470亿美元 [1] 业务发展 - 甲骨文云业务前景积极 巩固其在人工智能计算竞争中的地位 [1] - 公司成为人工智能计算能力主要提供商 与亚马逊 微软和谷歌展开竞争 [1] - 与OpenAI签署协议 提供价值4.5千兆瓦的数据中心容量 [1] 行业影响 - 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上涨 包括芯片开发商英伟达和亚洲供应商 [1] - 甲骨文在炙手可热的云计算市场取得成功 [1]
AI沉思录专题电话会:从智驾看AI Agent落地范式
2025-09-10 14:35
**AI与智能驾驶行业研究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AI应用、智能驾驶、Robot Taxi、软件、云计算与IDC[1] * 公司提及特斯拉Tesla、华为、OpenAI、Waymo、SalesForce、腾讯、苹果[15][16][29][32] **核心观点与论据:AI商业化与货币化** * AI应用商业化落地拐点已逐步到来 市场因缺乏爆款应用和迟迟未兑现的商业化而存在分歧 ChatGPT问世三周年临近使其成为核心议题[2] * 海外AI货币化开启的先决条件是O系列推理模型和Agent产品形态 O系列模型支持多步骤思考链和模块化工具调用 使AI从演示模型转向系统能力平台 Agent形态则提升执行可靠性和工程化落地性[3][4][5] * AI货币化程度由人力替代程度决定 遵循非线性爆发规律 分为辅助阶段(可用与好用)和替代阶段(替代效应与新业态) 解决方案厂商成为产业价值分配核心[8][9] * Agent产品形态相比Copilot更利于货币化 Copilot仅提供辅助溢价且价值衡量不清晰 并引入41%更多错误 Agent采用目标执行架构 价值更易衡量 最贴近AINative应用[6][7] * 当前绝大部分AI Agent处于L2阶段 因O系列模型和A系列产品形态而具备模仿、学习、推理与决策能力 未来需多模态应用拓宽和记忆反思能力增强以迈向L4 L5[10] **核心观点与论据:智能驾驶发展** * 端到端大模型是智能驾驶L3成熟标志 打破任务模块界限 构建统一神经网络 实现从原始传感数据到车辆控制指令 带动城市OA出现和全流程覆盖[16] * 智能驾驶技术驱动交通行业智能化转型 分六个级别L0至L5 辅助驾驶1.0提供ACC、AEB等基础功能 2.0规则算法成熟使高速NOA成为可能 智驾功能成为高端与普通车分水岭[13] * 特斯拉采取自担硬件成本策略 硬件先行软件更新 通过数据飞轮效应推动智驾系统从应用到可用 FSD V12版本发布后行业向全流程厂商聚焦 价值分配从硬件转向解决方案[15] * 单车价值量从千元级向万元以上迈进 市场大幅扩容 产业价值量从硬件层向解决方案层蔓延[9] * Robot Taxi正从1.0迈向2.0 2025年有望实现商业闭环 整车BOM成本快速下降且法规完善 2026年替代效应大规模出现并引发新业态裂变[3][19][20] **核心观点与论据:投资机会与阶段** * AI应用投资需关注生产力革命带来的供给变化和产业裂变 战略清晰且快速转型者更具优势 应关注Token调用率及用户渗透率 预计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边际加速[1][18] * AI应用落地分三阶段 L1~L2落地为王供给变化场景拐点 L3数据飞轮全流程打通行业向头部集中 L4 L5规模经济人力替代成本下降新业态出现[11] * 智能驾驶投资机会变化 辅助驾驶1.0阶段聚焦核心零部件但利润低 后续解决方案厂商占据更强势地位 引领迈向无人驾驶和新商业模式[14] * 软件行业受AI冲击最大 AI coding成熟提升供给侧效率 数据成为核心竞争力 软件Infra构成变化将重塑智驾发展历程[21] * 海外推进速度快于国内 核心原因在于UP值(单体APP值)更高 对人力替代推进更快 海外某些初级岗位如码农已开始被替代[12] **其他重要内容:国内市场与细分领域** * 国内模型能力预计很快将超越O3 成本下降到足以替代人力阶段 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国内产值进入良好投资阶段 需关注云与IDC环节[22][28][38] * 云计算拥有大模型厂商 在Coding及AIGC内容生成等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推理端芯片ASIC化趋势使云厂商获取更多价值量 是首选投资对象[26][27] * 垂类场景中深度垂直一体化非常重要 具备行业know-how积累的玩家有优势 通用大模型厂商难以消灭场景型公司[30] * 税务、教育、医疗等领域可能诞生垂类深度一体化运营公司 成为后续投资核心 与新时代流量入口相关[33] * 终局运营阶段核心是流量入口构建以及垂类Agent运营垂直一体化 如腾讯或苹果可能像华为一样切入市场[32]
武汉:规上工业总值突破1.67万亿 培育6个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35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和中部城市第1 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与增速均排名第5位[1] - "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1] 工业发展指标 -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5070亿元 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1] - 制造业和软件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40%[1] - 工业投资总量突破2000亿元 占全市投资比重接近25%[1] - 2024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 工业投资增速11.1%且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 科技创新体系 - 建成2家国家级和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 - 打造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其中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2] - 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2] - 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形成世界领先创新成果[2] 产业集群建设 - 光电子信息与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2] - 6个主导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2]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5万家 较三年前实现翻倍增长[2] 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2] - 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2]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2] - 在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布局[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5G基站数量达5.65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3] -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3] - 建成300条数字化生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和3个数字领航企业[3] 人工智能应用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40个[3]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3]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3] -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4% 较"十三五"末提升8.1个百分点[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3] -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8家 国家级单项冠军22家 分别净增336家和12家[3]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