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个贷不良处置逻辑重塑: 告别“死磕”催收 开启“短跑”模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22:18
行业趋势:不良贷款转让期限显著缩短 - 不良贷款加权平均逾期天数呈现短期化趋势 广州农商行转让项目逾期天数仅为211.63天 远低于行业常见的超1000天水平 [1] - 2024年8月以来银登中心挂网的个贷不良转让项目中 7笔项目逾期天数在300天以内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项目逾期133.22天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项目逾期186天 [1] - 消费金融公司同步缩短处置周期 南银法巴消金5月转让项目逾期142天 中银消金6月部分项目逾期仅93天 低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规定的90天不良标准 [2] 资产特征:转让资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 2024年批量个人业务向短账龄项目倾斜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 转让资产多为已核销资产 [2] - 未诉讼资产数量持续上升 蚂蚁消金2025年第4期项目未诉讼比例达100% 共计161,023笔 [2] - 逾期账龄与资产折扣率直接关联 2025年一季度1年以下账龄资产平均折扣率12.6% 5年以上账龄仅1.8% [4] 驱动因素:多重动力推动处置加速 - 机构通过加快不良资产出表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 缓解内部指标压力 同时短账龄资产估值更高促进资金加速回流 [4] - 个人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借款人分散的特点导致清收环节耗费人力财力 运营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巨大 [4] - 催收合规要求趋严导致催收难度增大 外包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引发客户投诉问题 [5] - "反催收"黑灰产业通过伪造证据、恶意投诉等手段逼迫银行减免逾期利息 [5] - 加速处置可加快盘活资产 释放信贷资源给优质客户 [6] 模式转型:专业化分工成为主流 - 不良资产转让促进风险处置行业分工专业化、合理化 专业AMC处置方式更多元灵活 可减免本金让借款人以较低费用摆脱债务 [7] - 地方AMC成为受让批量个人业务的主力军 资产转让已成为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模式 [8] - 批量转让业务目前集中于信用类资产 抵押类资产处置仍面临较多限制 专家建议扩大试点范围解决按揭类贷款处置难题 [8] 市场展望:业务持续向纵深发展 - 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有望持续纵深发展 预计更多市场参与者加入 [9] - 行业参与度提升将在征信报送、档案移交、消保投诉处理等领域积累更丰富经验 [9] - 银登中心将推进市场建设 上线不良资产转让移动应用程序 提升资产盘活效率 [9]
个贷不良处置逻辑重塑:告别“死磕”催收 开启“短跑”模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20:17
不良资产转让短期化趋势 - 不良贷款加权平均逾期天数显著缩短至211.63天 远低于行业常见的1000天以上逾期周期 [1] - 多家机构出现超短期逾期转让案例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项目逾期133.22天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项目逾期186天 [1] - 消费金融公司同步缩短处置周期 南银法巴消金项目逾期142天 中银消金部分项目逾期仅93天 [2] 资产转让结构变化 - 批量个人业务向短账龄项目倾斜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 [2] - 未诉讼资产数量显著上升 蚂蚁消金最新项目未诉讼比例达100% 涉及161,023笔贷款 [2] - 2025年一季度逾期1年以下资产平均折扣率12.6% 显著高于5年以上账龄资产的1.8%折扣率 [3] 机构处置动机分析 - 通过快速出表降低不良贷款率 缓解内部指标压力并加速资金回流 [3] - 规避冗长诉讼流程 实现坏账即时变现与使用效率最大化 [3][6] - 节省催收环节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个人贷款具有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借款人分散等特点 [4] 行业生态演变 - 地方AMC成为受让批量个人业务主力军 提供多元化处置方式包括本金减免等灵活方案 [5][6] - 资产转让成为零售不良处置主要模式 解决自然人债务金额小/分散度高导致的传统催收效率低下问题 [6] - 业务试点范围有望扩大 抵押类资产可能纳入批量转让范畴 为按揭贷款处置提供新渠道 [7] 市场基础设施发展 - 银登中心将推进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提升资产盘活效率并增进跨行业交流 [7] - 市场参与度提升推动征信报送/档案移交/消保投诉处理等领域经验积累 [7]
乐信上涨2.08%,报6.39美元/股,总市值10.75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0 17:31
股价表现 - 8月21日盘中上涨2.08%至6.39美元/股,成交额达1224.87万美元,总市值10.75亿美元 [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收入总额66.92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78%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9.42亿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19.95% [1] 业务定位 - 公司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新消费方式 [1] - 构建以分期乐(分期购物平台)和乐卡(会员制消费服务)为核心的新消费服务生态 [1] 业务构成 - 主要业务包括分期乐商城、乐卡APP、鼎盛科技(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桔子理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及乐信财富(智慧财富管理服务) [1]
贴息入围、股东增持、新业获批......这些金融机构在忙啥?
金融时报· 2025-08-20 12:23
政策动态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将4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纳入首批贴息经办机构 包括重庆蚂蚁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及中银消费金融 [1] - 具体贴息操作细则及落地时间尚未敲定 相关公司正与监管部门保持沟通并推进准备工作 [2] 公司股权与治理调整 - 中银消费金融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中国银行受让博德创新投资持有的3.558%股权及红杉盛远持有的1.617%股权 [4] - 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国银行持股比例达47.98% 接近《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要求的50%主要出资人持股门槛 [4] - 中银消费金融在两个月内陆续确定独立董事及副总经理等新高管人选并修改公司章程 [5] 行业格局演变 - 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路径分化:京东控股并更名捷信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整合股东资源拓展线上线下服务 北银消费金融业绩反弹且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锦程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4.2亿元增至10亿元以符合监管门槛 [5] - 区域性消费金融公司积极拓展业务: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获准开展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平安消费金融获批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以优化融资体系 [7]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金融行业通过股权调整和新业务扩容持续深化创新服务 政策红利释放推动行业围绕提振消费升级实践 [8] - 消费金融机构需在电商、医疗、教育、旅游等民生领域构建"场景+金融"生态圈 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8]
ESG评级冲上AA,陆金所还有难题要解
36氪· 2025-08-20 12:17
ESG评级提升 - MSCI将公司ESG评级从A级上调至AA级 [1] - 公司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隐私与数据安全和人力资本发展等关键议题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1] - 连续第二年位列消费金融类别中国第一位 [1]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1年最初为平安下属在线财富管理部门 [2] - 2012年正式入局P2P业务上线lufax.com交易平台 [2] - 2014年营收从10亿元增长至50亿元 [4] - 2015年注册用户超千万成为P2P行业龙头 [4] - 2015-2019年间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达394亿美元 [5] 业务转型 - 2019年受P2P清退潮影响进入深度调整期 [6] - 2021年上半年基本完成P2P存量业务清零 [6] - 2022年旗下平安普惠停发P2P产品转向合规信贷业务 [6]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 黑猫投诉平台存在大量客诉涉及费率过高骚扰客户违规收费等问题 [7] - 具体案例显示贷款10万元融单费达3万元远超出国家标准 [8] - 另有用户投诉年利率23.9%且提前结清需支付额外服务补偿金 [8] 经营数据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贷款余额1934亿元较2024年同期2352亿元减少418亿元降幅17.8% [10] - 消费金融贷款余额545亿元较上年同期420亿元增加125亿元增幅29.8% [10] - 30天以上逾期率从第一季度4.5%升至4.6%90天以上逾期率从2.6%升至2.7% [10] - 无抵押贷款30天以上逾期率从4.2%升至4.4%有抵押贷款90天以上逾期率从3.0%升至3.2% [11] 审计与年报问题 - 2025年1月28日香港联交所停牌并延期发布年报 [12] - 与审计师普华永道解除合作原因为关联交易调查分歧 [14][15][16] - 普华永道对2022及2023年度审计意见提出"不得加以倚赖"的警示 [16] - 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约23亿元全年业绩恐不乐观 [18]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4月首席财务官徐兆感离任由朱培卿接任 [19] - 2024年11月计葵生退任联席首席执行官黄玉强和张旭东辞去董事职务 [19] - 2025年4月叶迪奇出任董事长朱培卿辞任CFO由席通专接任 [19] - 2025年8月任命李蕙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19] - 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郭世邦被任命为非执行董事显示集团加强管控 [21]
中银消费金融股权变更获批 中国银行增持股权至47.98%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03:43
股权变更 - 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银消费金融3.558%股权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1.617%股权 [1] - 受让后中国银行合计持有中银消费金融47.98%股权 [1] - 股权变更需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完成并加强股权管理 [1] 公司治理 - 需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并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 [1] - 要求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并防范化解风险 [1]
多方合力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金融时报· 2025-08-20 02:38
其中,同业协作、联防联治的力量不容小觑。7月末,在上海的3家消费金融公司——尚诚消金、中银消 金和平安消金联合举办了2025年上海消费金融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提升消保内控合规,深化 信息共享与协同共治,合力打击"黑灰产",健全消保联动工作机制。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绝非监管部门或是从业机构的"独角戏",而应形成监管引导、机构主责、社会协同 以及消费者参与的共治格局。 消费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必须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嵌入管理的全流程。从产品设计时的 合规审查,到服务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再到纠纷处理时的高效响应,每一环节都需坚守"以消费者为中 心"的底线。在业务办理环节,须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向消费者清晰说明贷款额度、利率、还款方式及 逾期后果等关键信息,杜绝误导性宣传或强制捆绑销售。在贷后管理中,要规范催收行为,杜绝暴力催 收、骚扰式催收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同时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并解决消费者的合 理诉求。 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集中取消7家助贷机构的涉金融事项经营资质,消费金融公司密 集披露助贷合作机构的详细名单……密集的监管动作与机构表态,释放出坚决整治消费金融领域乱 ...
平安消金更新合作机构名单,信用飞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8-19 11:04
平安消费金融合作名单更新 - 平安消费金融官网更新合作营销获客和增信服务机构名单 新增信用飞运营主体上海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营销获客名单)和其全资子公司天津信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增信服务名单) 同时上海耳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信也科技上市主体)退出营销获客名单 [1] 合作模式分类 - 营销获客名单中明确标注合作模式 与重庆两心金诚科技有限公司为助贷合作 与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联合贷合作 两家公司均为美团关联企业 [1] 监管政策背景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4月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对互联网助贷平台运营机构和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必须通过官方渠道披露并更新名单 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 [4] -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助贷业务重要资金方 已成为名单披露主要机构 目前包括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南银法巴消金等10多家机构已执行披露要求 [4] 营销获客合作机构全名单 - 最新营销获客合作机构共17家 包括度小满科技、马上消费金融、蚂蚁智信、美团系公司(重庆两心金诚科技和重庆美团三快小贷)、陆金所(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微众银行(北京微财科技)等知名平台 [2] 增信服务机构全名单 - 最新增信服务机构共18家 包括平安融易担保、维仕担保、奇富科技(福州奇富融资担保)、微众银行(厦门微财融资担保)等机构 新增天津信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信用飞子公司) [3]
用好消费贷贴息应打好“组合拳”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0:31
消费贷贴息政策分析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居民部门当前处于去杠杆阶段,提振消费面临挑战,消费贷贴息政策被视为"组合拳"中的一项工具[1][5] - 8月12日财政部等三部委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首次由中央财政对消费贷款定向补贴,体现政策向"民生支持"倾斜[2] - 2022年以来样本银行消费贷平均利率从6%降至3%,但同期住户消费贷款同比增速显著下行,显示利率下行未有效刺激贷款增长[3] 政策机制与限制 - 贴息规则:年息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合同利率50%,当前3%的消费贷利率可降至2%[4] - 贴息流程:财政部门预拨资金,经办机构直接扣减贴息部分,实际仍按3%利率获得回报[4] - 政策覆盖范围限于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地方性银行及其他机构面临不对等竞争[4] 政策效果评估 - 消费贷贴息无法替代以旧换新政策,因前者补贴信贷工具(限额/期限受限),后者直接补贴消费品[2][3] - 消费增速变化主导贷款增长,而非反之,3000元贴息对大额消费(如汽车)决策影响有限[3] - 2023年配套政策包括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3000亿元以旧换新特别国债及1000亿元育儿补贴预算[4] 行业影响 - 贴息政策显著利好覆盖范围内的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激励其扩大信贷投放[4] - 未被覆盖的地方性银行和中小消费金融公司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挤压,需关注未来政策扩围可能[4]
杭银消金致献巨力奋斗者——巨力职工专享夏日送清凉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8-19 07:11
近日,巨力集团工会委员会、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举办——"惠 泽巨力人·窖藏清凉夏"巨力职工专享夏日送清凉活动。 此次活动在巨力集团办公大楼西厅和刘伶醉新酒厂多功能厅同步开展,以金融知识赋能与品质美酒礼遇 双重关怀,向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巨力人致以诚挚敬意,只要是巨力集团内部员工都可以免费参加。 巨力集团作为坚实桥梁,促成杭银消金与刘伶醉首次跨界协作,"金融+消费"生态共振,让关怀直达职 工生活场景,展现了杭银消金和刘伶醉以专业之力护航职工生活,以匠心之美礼赞奋斗人生的美好愿景 和双向奔赴。 本次活动覆盖了巨力集团旗下索具、刘伶醉、地产等各产业员工。 活动现场,杭银消金工作人员积极指导,热情服务,传递了"包容开放、普惠百姓"的品牌温度,每一位 员工都领到了刘伶醉美酒等专属福利。 ...